超巨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巨星是質量最大的恆星,在赫羅圖上占據著圖的頂端,在約克光譜分類中屬於Ⅰa(非常亮的超巨星)或Ⅰb (不很亮的超巨星),但最明亮的超巨星有時會被分類為0。
超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10至70倍,亮度則為太陽光度的30,000至數百萬倍,她們的半徑變化也很大,通常是太陽半徑的30至500倍,甚至超過1000倍太陽半徑。史蒂芬·波茲曼定律顯示紅超巨星的表面,單位面積輻射的能量較低,因此相對於藍超巨星的溫度是較冷的,因此有相同亮度的紅超巨星會比藍超巨星更巨大。
因為她們的質量是如此的巨大,因此壽命只有短暫的一千萬至五千萬年,所以只存在於年輕的宇宙結構中,像是疏散星團、螺旋星系的漩渦臂,和不規則星系。她們在螺旋星系的球核中很罕見,也未曾在橢圓星系或球狀星團中被觀測到,因為這些天體都是由老年的恆星組成的。
超巨星的光譜佔據了所有的類型,從藍超巨星早期型的O型光譜,到紅超巨星晚期型的M型都有。參宿七,在獵戶座中最亮的恆星,是顆藍白色的超巨星,參宿四和天蝎座的心宿二則是紅超巨星。
超巨星模型的塑造依然是研究領域中活躍且有困難之處的區塊,例如恆星質量流失的問題就仍待解決。新的趨勢與研究方法則不只是要塑造一顆恆星的模型,而是要塑造整個星團的模型,並且藉以比較超巨星在其中的分布與變化,例如,像在星系麥哲倫星雲中的分布狀態。
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被認為是比存在於現在的宇宙中的恆星都要明亮與巨大的。這些恆星被認為是第三星族,她們的存在是解釋在類星體的觀測中,只有氫和氦這兩種元素的譜線所必須的。
大部分第二型超新星的前身被認為是紅超巨星,然而,超新星1987A的前身卻是藍超巨星。不過,可能在強大的恆星風將外面數層的氣體殼吹散前他是一顆紅超巨星。
目前所知最大的幾顆恆星,依據體積的大小而不是最亮或最重的,是仙王座VV、仙王座 V354、人馬座 KW、天鵝座 KY和仙王座μ (the Garnet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