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刚烷 | |
---|---|
![]() |
|
常规 | |
别名 | 金刚烷 |
IUPAC中文命名 | 三环[3,3,1,13,7]癸烷 |
CAS号 | 281-23-2 |
分子式 | C10HH16 |
摩尔质量 | 136.24 g/mol |
SMILES | C1C2CC3CC1CC(C2)C3 |
溶解度 | 不溶于水,微溶于苯 |
pKa | ? |
pKa1 | ? |
pKa2 | ? |
pI | ? |
物理性质 | |
熔点 | 270℃(543 K) |
沸点 | |
三相点 | |
临界点 | |
固态 | |
外观 | 无色针状晶体;有樟脑味(?);易升华 |
密度 | 1.07×103 kg/m3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都依從国际单位制,以及来自标准状况的条件。 |
金刚烷的化学性质稳定;对光稳定;亲油性强;天然存在于石油中。
金刚烷的桥头碳原子1、3、5、7位可发生取代反应。由四氢化双环戊二烯在三卤化铝催化剂下发生重排反应制得,其衍生物可作耐热剂、耐溶剂、化学稳定剂、光敏材料原料、环氧树脂固化剂、合成润滑剂及药物。
金刚烷胺可以用作感冒药的成分,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