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长度 | 4478 km | |||
源头海拔 | m | |||
平均流量 | 10,800 m³/s | |||
流域面积 | 1,855,000 km² | |||
源头 | 蒙古国肯特山脉 | |||
注入 | 鞑靼海峡 | |||
流经国家 | 蒙古、俄罗斯、中国 |
黑龙江,总长度约4478千米(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发源于蒙古肯特山东麓,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Khabarovsk Krai)东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Tatarskiy Proliv)。中国方面认为,黑龙江本是中国的内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黑龙江是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资料计为第六),黑龙江沿线曾盛产沙金,在清朝达到繁荣,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编辑] 历史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黑龙江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公元13世纪成书的《辽史》第一次以“黑龙江”来称呼这条河流。满语音“萨哈连乌拉”,其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 意为“水”。蒙古语则称“哈拉穆连”。俄文音“阿穆尔”或“阿母”(Amure),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名称。
黑龙江被元朝纳入领土范围内,成为元朝内河。自1858年被中国认定为不平等条约的璦琿條約签订后,黑龙江开始成为中俄大部分地区的边界。1900年八国联军向中国开进时,俄国以保护中俄铁路为由出兵越过黑龙江,放火烧毁当时属于清朝的璦琿城,并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并深入清朝国境约40千米。不久战事结束,并将原属清政府管辖的江东六十四屯以武力占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以黑龙江为基本边界,搁置了沿岸土地的主权争议。但自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两国军队开赴黑龙江沿岸,导致黑龙江地区局势危急。自20世纪80年代后才有所缓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相继确定了东端边界的走向。中国方面放弃了自19世纪中叶被俄国取得的大量土地的主权要求,以及主权具有争议的江东六十四屯,将两国边界以实际控制线——黑龙江为主要边界进行划分。目前边界走向已确定完毕。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签订大量贸易协定,并将黑河市、绥芬河市等数个沿江城市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等远东城市辟为边境互贸城市,其中绥芬河等地还建有跨江大桥方便出行。利用互补的资源优势带动黑龙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
[编辑] 地理
黑龙江作为中国北方边界的界河,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小支流约有950余条(包括时令河),其中黑龙江最长的支流是约1657千米的松花江。在支流边,中国大约有大小港站160个。中国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位于松花江岸。俄罗斯远东地区在这里最大的城市是哈巴罗夫斯克。
黑龙江上也有众多岛屿分布,包括著名的珍宝岛、大黑河岛以及黑瞎子岛等岛屿分属中、俄两国。其中大黑河岛已发展成为贸易中转站,设施较为齐全。
由于黑龙江两岸土壤多为具有大量腐殖质的黑土,流经黑龙江的水流冲刷岸边的土壤,使黑土沉入江中,沉积在江底。故在水体清澈的地方看黑龙江水往往是黑色的。黑龙江流域内森林资源分布不一,中国方面自“5·6”大兴安岭火灾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多受损害,自漠河县至黑河市很少见到树龄20年以上的树木。俄罗斯方面林业资源极为丰富,一般在冬季黑龙江封冻时中国经常进口俄罗斯的木材进行加工。沿河流域也生产黄金,自漠河县至爱辉古城曾被称为“黄金之路”。
黑龙江的冻期长。受河岸解冻及雨季降水的影响,汛期多集中于春、夏两季。靠近黑龙江的最有名的生物是住河谷的黑龙江豹,只剩大约50只。黑龙江也以盛产大马哈鱼而闻名。
河畔主要城市是:
- 南岸
- 北岸
|
|
七大江河水系: | 松花江 - 辽河 - 海河 - 淮河 - 黄河 - 长江 - 珠江 |
沿海独立水系: (参见东南沿海诸河) |
广西沿海诸河 - 广东沿海诸河 - 福建沿海诸河 -浙江沿海诸河 - 江苏沿海诸河 - 山东沿海诸河 - 辽宁沿海诸河 - 京津冀沿海诸河-錢塘江 |
边境跨国河流: (参见西南边境诸河) |
印度河水系 - 恒河水系 -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 伊洛瓦底江 - 怒江(萨尔温江) - 湄公河澜沧江水系(湄公河-澜沧江) - 红河 - 伊犁河 - 额尔齐斯河 - 黑龙江水系 - 鸭绿江 |
内陆河流: | 塔里木河 - 伊犁河 |
运河: | 京杭大运河 - 灵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