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Монгол улс 蒙古国 |
|||||
|
|||||
国歌:Bügd Nairamdakh Mongol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乌兰巴托 | ||||
最大城市 | |||||
面积
|
|||||
地理最高点 | 友谊峰:海拔4362米 | ||||
时区 | UTC+8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蒙古语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
|||||
主要节日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1图格里克(MNT)=100蒙戈 | ||||
GDP | $52.3 億(2005年) | ||||
人均GDP | $2,046(2005年) | ||||
国家资料 | |||||
国家象征 | |||||
国际域名缩写 | .mn | ||||
国际电话区号 | 976 | ||||
蒙古国(Монгол улс)、乃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聯邦以南的亚洲內陆国家。首都定於乌兰巴托。原为中国之烏里雅蘇臺省级行政区。清季稱喀爾喀蒙古,即今外蒙古地區。
蒙古国的所在地蒙古高原北部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今日的中国人普遍将蒙古高原北部称為外蒙古、而将蒙古高原南部称為內蒙古。名義上,中華民國至今不承认蒙古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實際上雙邊已建立良好的關係。
目录 |
[编辑] 历史
蒙古帝國是曾統治過欧亚大陆的強大的帝國,蒙古位於中國北方,今日中國人稱北半部為外蒙古,與中國傳統行省鄰近的南半部則稱內蒙古。在蒙古语中,“南”和“內”同字。外蒙古於清朝称“喀爾喀蒙古”,設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东面临近黑龙江将军辖地,西端至阿爾泰山连接新疆,南边到达翰海与內蒙古相连,北面与俄罗斯接壤。
外蒙古在20世纪初自中華民國独立出去,详情参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自中國辛亥革命以後就在蘇聯的密謀下寻求独立的机会。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苏联解体以後,蒙古失去资助,国力日衰。1992年2月12日放弃社会主义,推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民主,实行议会制。新宪法当日生效,国名改称为“蒙古国”。
[编辑] 地理
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属东亚,世界第二大內陸國(第一大为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區為山地或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西部為山地,阿爾泰山自西北向東南蜿蜒。位於中蒙邊界上的友誼峰海拔4374米,為全國最高峰。其他埃恩赫塔伊萬山海拔3905米、阿格拉山海拔3738米、尚德山海拔2825米、扎盧丘特山海拔2799米。群山之間多盆地和谷地;東部為地勢平緩的高地;南部是占國土面積1/3的戈壁地區。西部湖泊較多。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鄂爾渾河、科爾布多河、克魯倫河、扎布汗河等。最大鹹水湖烏布蘇湖面積3350平方千米,最大淡水湖哈爾烏蘇湖,還有吉爾吉斯湖、庫蘇古爾湖、阿奇特湖等。屬典型温带大陸性气候,溫差大,夏季短而乾熱,冬季長而嚴寒,常有暴風雪,是亞欧大陆"寒潮"的源地之一。
[编辑] 行政區劃
蒙古國劃分成1市、21省。
盟 (aymag) | 首府 | 面积 (平方公里) | 人口 | COK | 圖號 |
---|---|---|---|---|---|
乌兰巴托市(Ulaanbaatar hot) |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 4,700 | 760,077 | 1 | 22 |
鄂爾浑省(Orhon) | 額爾登特 (Èrdènèt) | 840 | 71,525 | 35 | 14 |
达爾汗乌勒省(Darhan-Uul) | 达爾汗 (Darhan) | 3,280 | 83,271 | 37 | 5 |
肯特省 (Hentiy) | 温都爾汗 (Öndörhaan) | 80,300 | 70,946 | 39 | 11 |
库苏古爾省(Hövsgöl) | 木伦 (Mörön) | 100,600 | 119,063 | 41 | 13 |
科布多省 (Hovd) | 科布多 (Hovd) | 76,100 | 86,831 | 43 | 12 |
乌布苏省 (Uvs) | 乌兰固木 (Ulaangom) | 69,600 | 90,037 | 46 | 20 |
中央省 (Töv) | 宗莫德 (Zuunmod) | 74,000 | 99,268 | 47 | 19 |
色楞格省 (Selenge) | 苏赫巴托爾 (Sühbaatar) | 41,200 | 99,950 | 49 | 17 |
苏赫巴托爾省 (Sühbaatar) | 西乌爾特 (Baruun-Urt) | 82,300 | 56,166 | 51 | 18 |
南戈壁省 (Ömnögovi) | 达兰扎达嘎德 (Dalanzadgad) | 165,400 | 46,858 | 53 | 16 |
前杭爱省 (Övörhangay) | 阿爾拜赫雷 (Arvajhèèr) | 62,900 | 111,420 | 55 | 15 |
扎布汗省 (Dzavhan) | 乌里雅苏台 (Uliastaj) | 82,500 | 89,999 | 57 | 21 |
中戈壁省 (Dundgovi) | 曼達爾戈壁 (Mandalgov') | 74,700 | 51,517 | 59 | 8 |
东方省 (Dornod) | 乔巴山 (Čojbalsan) | 123,600 | 75,373 | 61 | 6 |
东戈壁省 (Dornogovi) | 赛音山达 (Sajnshand) | 109,500 | 50,575 | 63 | 7 |
戈壁苏木贝爾省 (Govisumber) | 乔伊爾 (Čojr) | 5,540 | 12,230 | 64 | 10 |
戈壁阿爾泰省 (Govi-Altay) | 阿爾泰 (Altaj) | 141,400 | 63,673 | 65 | 9 |
布爾干省 (Bulgan) | 布爾干 (Bulgan) | 48,700 | 61,776 | 67 | 4 |
巴彦洪戈尔省 (Bayanhongor) | 巴彦洪戈尔 (Bajanhongor) | 116,000 | 84,779 | 69 | 2 |
巴彦乌列盖省 (Bayan-Ölgiy) | 乌列盖 (Ölgij) | 45,700 | 91,068 | 71 | 3 |
后杭爱省 (Arhangay) | 車車爾勒格 (Cècèrlèg) | 55,300 | 97,091 | 73 | 1 |
[编辑] 政治
1990年代初,已经放弃了社会主义,采用议会制。在2006年,执政党是前共产主义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其最大的反对党蒙古民主党在1996年到2000年曾执政。
[编辑] 人口
總人口:2,791,272人(2005年07月)
總人口密度:1.73人/每平方公里(2003年)
蒙古國地廣人稀, 南戈壁省人口密度最低, 每平方公里僅0.233人。
官方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詳見蒙古語),目前通行文字為以西里爾字母 (Cyrillic,斯拉夫語系)拼音寫成的蒙古文。在蒙古,老一輩人学习的外语多为俄語,而新一輩人中学习外语的人多学习英語。除官方語言外,另有15%人口說其他蒙古方言, 少數民族使用土耳其語系方言。
人口年齡結構:
0-14 歲: 28.7% (男性:407,547人; 女性:392,440人)
15-64 歲: 67.7% (男性:943,418人; 女性:945,063人)
65 歲以上: 3.7% (男性:44,413人; 女性:58,391人) (2005)
人口平均年齡:
總平均年齡: 24.28 歲
男性平均年齡: 23.93 歲
女性平均年齡: 24.64 歲 (2005)
人口成長率:
1.45% (2005 統計)
出生率:
21.52 新生兒 / 1,000 人 (2005 統計)
死亡率:
7.03 死亡數 / 1,000 人 (2005 統計)
移民率:
0 移民數 / 1,000 人 (2005 統計)
男女人口比例:
新生兒: 1.05 男性/女性 (2005)
15 歲以下: 1.04 男性/女性 (2005)
15-64 歲: 1 男性/女性 (2005)
65 歲以上: 0.76 男性/女性 (2005)
總計比例: 1 男性/女性 (2005)
嬰兒死亡率:
總計: 53.79 死亡數 / 1,000 活產兒 (2005 統計)
男性: 57.25 死亡數 / 1,000 活產兒
女性: 50.16 死亡數 / 1,000 活產兒
平均壽命:
總計: 64.52 歲 (2005 統計)
男性: 62.3 歲
女性: 66.86 歲
生育率:
2.26 胎次/婦女 (2005 統計)
識字率:(定義: 15 歲以上能讀寫人口)
總計: 97.8%
男性: 98%
女性: 97.5% (2002)
[编辑] 文化
蒙古语为主,也用俄文。由于曾经是中国领土,所以在蒙古境内,有中国古迹。但是大多已長年失修。
[编辑] 经济
矿产資源較豐富,煤、螢石、钨、金、鐵、錫等蘊藏量較大。銅、鉬礦儲存量亞洲之首。森林覆蓋率為8.2%(2004年12月24日蒙古自然环境部公布)。工業以肉、乳、皮革等畜產品加工業為主,木材加工、電力、紡織、縫紉和采礦業也具一定規模。畜牧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主要飼養羊、牛、馬、駱駝。農業以種植麥類、蔬菜、薯類和飼料作業為主。庫蘇古爾湖盛產魚類。
哈拉和林古都、庫蘇古爾湖、特列爾吉、南戈壁、東戈壁和阿爾泰狩獵區等是著名旅游點。
蒙古經濟相對落後,人均GDP(2006年)在世界上排第137位,和柬埔寨、老挝相近。大部份人民還過著遊牧生活,與內蒙古自治區已轉為定居生活的蒙古族人大相徑庭。蘇聯解體前,蒙古接受蘇聯大量援助。蘇聯解體後,蒙古工業基礎薄弱、生產技術落後、生態環境破壞、沙漠化嚴重、基礎建設不足等問題浮現。近年来,自2002年起,蒙古的经济持续发展,每年的GDP成长6%左右。与此同时,2004年,36%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目前仍高居不下。
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在2003年,蒙古出口的46.6%出口到中国,而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占全部进口的24.4%。主要出口畜產品,進口機器設備、燃料、工業原料和生活日用品等。蒙古国的石油产品进口80%以上来自俄国。
在蒙古投资和帮助蒙古建设的国家多为其周边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日本、俄国等。
[编辑] 交通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图片与多媒体文件
维基文库上的源文
維基教科書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維基物種上的物种分类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亚洲 |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
(1) 請參閱台灣問題
|
上海合作组织(ШОС) |
---|
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 观察员国:蒙古国 · 伊朗 · 印度 · 巴基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