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 |||||||||||
---|---|---|---|---|---|---|---|---|---|---|---|
国共内战之一部份 | |||||||||||
|
|||||||||||
參戰方 |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五路军、六路军、十九路军和二十六路军 | 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 | ||||||||||
指揮官 | |||||||||||
何应钦 | 项英、朱德、毛泽东 | ||||||||||
兵力 | |||||||||||
20萬餘 | 3萬餘 | ||||||||||
傷亡 | |||||||||||
3万左右 | 未知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1年4月至5月间对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围剿的反击战争。
目录 |
[编辑] 背景及双方参战部队
1931年3月,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失败之后,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并调集五路军和二十六路军,连同尚留在战区的六路军和十九路军,共18个师和3个旅2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围剿。
国民革命军参战部队如下:
- 五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
- 六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
- 十九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及马昆第12师第34旅;
- 二十六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辖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
此外还包括配合作战的张贞第49师、韩德勤第52师、刘和鼎第56师、香翰屏第62师、周志群新编第14旅、卢兴邦独立第32旅。以及归六路军指挥的三个航空队。
3月17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主力转移至宁都、瑞金地区。此时的红军主力未及休整和补充,全员仅3万余人。
[编辑] 经过
[编辑] 双方前期的行动
4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各路每日仅行进不到10公里,以防红军的穿插迂回。4月23日,进到江背洞、龙冈、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一线,并对占领区实施大规模破坏,以毁灭红军的经济基础。
面对这一形势,4月17日,担任中央苏区最高领导机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会议中提议中央红军应该远走四川,并得到了王明派出的“三人代表团”(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的支持,而毛泽东、朱德、叶剑英、谭震林等人则认为应该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寻机击败敌人。双方一度争执不下。次日,毛泽东请来红军各部队领导20余人出席会议,迫使项英采纳其观点,决定以五路军为目标,对围剿军实施横扫。
会后,红军主力转移至东固一带休整,寻机出击。为寻找机会,红军主力冒着被发现合围的危险,在此地区待机二十五天。
[编辑] 双方的决战
5月10日,在巩固了占领区后,国民革命军各部再次出发,深入中央苏区腹地。5月13日,五路军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离开富田向东固推进,5月15日,朱德和毛泽东作出部署,命令红三军团和红三十五军为左路、红三军(缺红七师)为中路、红四军(加强了红六十四师)、红十二军(缺红三十五师)为右路分割包围此路部队,并且命令红七师和红三十五师阻击十九路军,其余可能出现的援军,由地方武装负责迟滞。
5月16日,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在中洞遭到红军中路军和右路军的突然袭击,很快溃散。当夜,红军左路军攻占富田,红十二军开始进攻第43师,该师连夜逃走。5月19日,追击的红军部队在白沙追上第43师以及中洞残军,将其击溃,红十二军于当日乘胜进攻第54师,该师与白沙残军逃往永丰,十九路军因战情不明,亦于同日撤回赣州。
5月21日,红军前锋在追击过程中接触第27师81旅,旋即展开进攻,将该旅大部歼灭。当晚,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项英决定将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以毛泽东为首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5月27日,红军攻占广昌,歼灭第5师4个团,击毙其师长胡祖玉。5月31日,红军主力攻占建宁,歼灭第56师3个团。
至此,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以红军的完全胜利告终,据红军战报,国民革命军在战斗中损失超过3万人。
[编辑] 后果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其势力从江西南部伸展入福建西部。毛泽东也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更加稳固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此次战争失败后,蒋介石认识到无法依靠其他派系的武装消灭中国共产党部队,加之各地军阀反对中央政府的敌对行动渐渐平息,蒋介石开始抽调其最精锐的嫡系部队开赴剿共战场。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页面分类: 中国工农红军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历史 | 中国战争 | 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