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鹿鼎記》是香港名作家金庸(查良鏞)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作品。该小说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设置在清朝康熙年代。1969年10月24日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连载了2年11个月。
目录 |
[编辑] 背景设定
《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风格略有不同,內容一反武俠小說以武功為主的格局,主角的「武功」低微而精於人事關係(嚴格說韋小寶並不會武功,只由九難傳授「神行百變」的輕功)。小说借主人公的种种冒险经历反映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的生活百态,俨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鹿鼎記》描写在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韋小寶”的虚构人物,自小在揚州麗春院(妓院)長大,因緣際會被茅十八帶到北京,混入宮中、結識康熙。後來機緣下背負雙面臥底的身份,令其成為家傳戶曉的人物,在朝野、满汉、国内外各种势力中周旋的冒险故事。
韋小寶一開始助少年康熙擊殺鰲拜、解救太后等,立下大功,但也因與天地會交好身分,遭到康熙懷疑,君臣關係破裂。撇開韋小寶市井性格,在歷史上類似「弄臣」或「寵臣」。最高官拜鹿鼎公爵。 結尾,金庸質疑:康熙後來多次下江南,尤其在揚州停留最久,為何?為的就是找韋小寶下落。
[编辑] 裝備
1. 小桂子時代,韋小寶自海大富處獲得化屍粉。
2. 抄鰲拜家後,韋小寶曾獲得幾件寶物,為他後來逢凶化吉:削鐵如泥的匕首,以及寶衣。
3. 何鐵手曾贈韋小寶「含沙射影」,鋼針上餵以麻藥後多次用以制服敵人。
4. 從皇宮、神龍教、吳三桂等處,獲得八本四十二章經,獲悉寶藏內幕。
[编辑] 歷史奇想
1. 韋小寶曾經參與俄羅斯蘇菲亞公主叛亂。並協助獲得攝政女王大位(蘇菲亞即為後來彼得大帝同父異母姐姐)。韋小寶文盲,知识全來自戲曲,叛變之後,群臣反對蘇菲亞當女王,韋小寶想起康熙曾提過多爾袞與四大貝勒往事,於是建議蘇菲亞當攝政女王,被稱為「羅剎諸葛亮」。
2. 尼布楚條約訂立時,韋小寶仿周瑜設計蔣幹的反間計,誘發俄羅斯簽訂條約。
3. 韋小寶曾經到過台灣。甚至是施琅攻打台灣的關鍵人物(施琅起初降清冷凍三年,後透過韋小寶指點,才能擔任征台司令)。
[编辑] 主要人物
[编辑] 譯本
英文: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閔福德 (John Minford) 翻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编辑] 改編成電視電影
電視劇及電影版本和原著小說普遍存在不少差異。尤以王晶與周星馳的電影系列改動最大。因主角有七位妻子,電視劇及電影版均有大量美女助陣,為該系列作品特色。
[编辑] 電視劇
- 1984年,香港無綫電視,監製李添勝,梁朝偉飾韋小寶、劉德華飾康熙、商天娥飾阿珂/陳圓圓,劉嘉玲飾方怡,毛舜筠飾沐劍屏,黃愷欣飾苏荃,周秀蘭飾雙兒,吳君如飾曾柔,景黛音飾建寧公主,劉江飾順治,曾江飾陳近南,劉丹飾吳三桂,朱鐵和飾李自成,關海山飾鰲拜,劉兆銘飾海大富,狄保娜摩亞飾蘇菲亞,陳有后飾「神龍教主」洪安通,江毅飾風際中,楊澤霖飾吳六奇,秦煌飾茅十八,白文彪飾徐天川,黃允材飾歸鍾,李國麟飾沐劍聲,何廣林飾楊溢之。共40集,主題曲《始終會行運》由張國榮主唱。
- 1998年,香港無綫電視,陳小春飾韋小寶,馬浚偉飾康熙,梁小冰飾阿珂/陳圓圓,陳少霞飾雙兒,劉玉翠飾建寧公主,徐濠縈飾方怡,鄺文珣飾沐劍屏,陳安琪飾曾柔,馮曉文飾蘇荃,秦煌飾茅十八,王俊棠飾鰲拜。主題曲由陳小春主唱。
- 2000年,《小寶與康熙》,台灣華視,張衛健飾韋小寶,譚耀文飾康熙,鄭伊健飾陳近南,林心如飾建寧公主,舒淇飾小金鱼,朱茵飾阿珂,吳辰君飾双儿,麥家琪飾方怡,張茜飾沐劍屏,陳法蓉飾龙儿。主題曲《你愛我像誰》由張衛健主唱。
[编辑] 電影
- 1983年,香港,汪禹飾韋小寶,劉家輝飾康熙。
- 1992年,寰亞綜藝電影公司,周星馳飾韋小寶,溫兆倫飾康熙,邱淑貞飾建寧公主,林青霞飾神龍教主,徐錦江飾鰲拜,劉松仁飾陳近南,張敏飾太后。本電影有2集,分別是
[编辑] 廣播劇
[编辑] 影響
《鹿鼎記》當中主角韋小寶經常使用的小智慧曾被對比現今辦公室政治生活。
亦有指,《鹿鼎記》內頗多政治諷刺。例如「神龍教」影射文化大革命。亦有人指在康熙是暗指港英政府,「天地會」是香港的左派,而週旋二者之間的韋小寶其實是作者金庸自己。但並無實據。[來源請求]
编辑 | 金庸作品 | |
武侠小说: 飛狐外傳 - 雪山飛狐 - 連城訣 - 天龍八部 - 射鵰英雄傳 - 白馬嘯西風 - 鹿鼎記 笑傲江湖 - 書劍恩仇錄 - 神鵰俠侶 - 俠客行 - 倚天屠龍記 - 碧血劍 - 鴛鴦刀 其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