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地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倫敦地下鐵 | |
![]() |
|
營運地區 | 英國倫敦 |
服務種類 | 電氣化都市軌道系統 |
營運時期 | 1863年1月10日至今 |
路線長度 | 408 公里/253 英里 |
路線數 | 12 |
車站數 | 275 |
乘客量 | 約每日267萬人 |
軌道標準 | 1,435毫米 (標準軌) |
營運單位 | 倫敦運輸公司 |
- 網址 | www.tfl.gov.uk |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是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伦敦市中心内,地铁车辆在市区是地底运行的,而在郊区则在地面运行,地面运行线路占55%。伦敦地铁在英语中常被昵称为The Tube(管子),名称来源于车辆在像管道一样的圆形隧道里穿行。
今天伦敦已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2条路线、共275个运作中的车站,每日载客量平均高达267万人,2004至05年度总载客人次为9亿7600万。
2003年开始,伦敦地铁成为伦敦运输公司(Transport for London,TfL)的一部分,该公司同时运营市内巴士,包括伦敦著名的红色双层巴士。
目录 |
[编辑] 历史
[编辑] 開端
倫敦地鐵最初的一部分,大都市鐵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世界上第一條市内載客地下鐵路,該條鐵路在帕丁頓(現在的帕丁頓站,Paddington)和臨時的法靈頓街站(Farringdon Street)(現在的法靈頓站西北)間運行。儘管在1854年就被批准的鐵路計劃由於財政等各種原因被一再推遲,但公共交通系統最終于1863年1月10日正式運作,開張當天即有4万名乘客搭乘該條綫路,列車為每10分鐘一班。到了1880年,擴展后的大都市鐵路每年運載4千萬名乘客。與此同時,其他路綫也迅速跟進,1884年,内環綫(現在的環綫(Circle Line))竣工。由這些早期的路綫均使用需要頂部通風良好的蒸汽機車,所以隧道較淺。隨後電力機車的使用使得新隧道可以比原本隧道建造的更深,同時也使用和進一步發展了盾构技术。第一條電力運行的深層隧道都市與南倫敦鐵路(City & South London Railways,現在北綫的一部分)與1890年建成。
[编辑] 進入20世紀
20世紀早期,由於當時六個獨立的運營商經營着地鐵不同的綫路,導致乘客換乘十分不方便,有些地方想換乘的乘客必須在地面行走一段距離才能到達另一个站臺。与此同時運營這些鐵路系統的成本也十分昂貴,爲了進一步擴展綫路到郊區,和將早期的蒸汽運作的綫路電氣化,很多公司開始尋找資本家來尋求資金。這當中成果最顯著者為美國大亨查爾斯•耶金斯,他在1900到1902年間獲得了大都市地方鐵路(Metropolitan District Railway)和當時在建的查令十字、奧斯頓和漢普斯蒂鐵路(Charing Cross, Euston & Hampstead Railway,今北綫的一部分)。耶金斯后来也獲得了大北部與斯特兰德鐵路(Great Northern & Strand Railway),布朗普敦與皮卡底裏環鐵路(Brompton & Piccadilly Circus Railway,隨後合二爲一為大北部,皮卡底裏與布朗普敦鐵路,今皮卡底裏綫的核心部分)和貝克街與貝克魯鐵路(Baker Street & Waterloo Railway,隨後成爲今貝克魯綫),耶金斯于1902年4月9日將這三條路綫合併成爲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該公司也擁有一些有軌電車綫路並于後來繼續購買了倫敦公交總公司,這一壯大的新公司當時被民間稱之為“合體”(The Combine)。1913年1月1日, 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將另外兩條獨立的地鐵綫C&SLR和倫敦中心鐵路併入,後者建立于1900年7月30日,是一條重要的穿越城市東西兩端的綫路。
[编辑] 1930和1940年代
1933年,一间名为伦敦乘客运输委员会(London Passenger Transport Board,LPTB)的公共事业公司成立。地铁集团、大都市铁路及所有的市营和独立的巴士、有轨电车线路全部被并入该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规模与先进伦敦运输公司类似。委员会推出线路扩张的计划(1935-40 New Work Plan),旨在扩展部分线路,并取得当时仍由他人运营线路的控制权。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这一计划终止。到了1940年代中期,德军对伦敦的大轰炸(the Blitz)迫使很多地铁车站转而成为防空洞。
[编辑] 战后发展
战后,交通拥堵情况持续恶化。后来经过精心规划的维多利亚线,呈东北-西南对角线穿越伦敦中心区,吸引了大量战后扩张引起的过量交通,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1977年皮卡底里线延伸到希思罗机场。1979年银禧线(Jubilee Line)开通,建立了一条从贝克街(Baker Street)到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的新隧道用以取代贝克鲁线(Bakerloo Line)的一部分。到了1999年,银禧线扩展到了伦敦东区的斯特拉特福德,这一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站点,包括了全新整修过的西敏交接站。
[编辑] 国王十字站大火
1987年11月18日,一场破坏性的火灾在国王十字(King's Cross St. Pancras)站发生,31人身亡。大火的发生是由于一根未熄灭的火柴点燃了垃圾和自动扶梯木面的油脂。事故后整个地铁系统开始实行禁烟,木质的自动扶梯被更换,以及采取了大量其他预防措施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编辑] 2005年炸弹袭击
2005年7月7日,一系列炸弹伦敦地铁车厢内爆炸,爆炸涉及到利物浦街(Liverpool Street)站、罗素广场(Russel Square)站、国王十字(King's Cross)站和艾格路(Edware Road)与帕丁顿(Paddington)站。同时一辆位于塔维斯托克广场的双层巴士也在此次爆炸中遭到袭击。事件导致52人身亡,700餘人受伤。2周后的7月21日,第二轮规模较小的爆炸发生在谢泼德丛林站, 沃伦街(Warren Street)站、奥瓦(Oval)站的地铁车厢和和在Shoreditch的一辆巴士上。后来发现四颗炸弹均未被成功引爆。
[编辑] 票务

地铁站内有售票窗口及自动售票机,可以接受借记卡、信用卡,硬币和纸币。伦敦地铁为自动检票,将票面向上插入检票口的检票机侧面一个缝隙中,票即被自动送入,并从检票机上方弹出。拔出票,检票口栏杆自动打开,人过去后栏杆合上。最近新推出Oyster卡(蠔卡),可用于地铁站和大部分公共汽车。只需将带磁性的卡接触地铁检票口一个黄色的圆盘,如果卡内已经充值了有效车票,栏杆自动打开。如果出现故障,可以持票向站内工作人员咨询。
伦敦地铁使用伦敦运输公司的旅行票(Travelcard)计算票价,包含仅用于地铁的部分。旅行票区1(Zone 1)大部分在市中心,其边界刚好超过环线。旅行票区6(Zone 6)大部分在伦敦偏僻的地方,包括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票区1到票区6覆盖了整个大伦敦(Greater London)区域,即使大伦敦区以外也有都市线延伸到,这一部分地区被分为A到D四个票区。
[编辑] 站台信息
经楼梯或电梯进入地下站台,按照路线图找到所乘线路和方向。站台上会有电子屏幕显示等候时间及该车终点,列车第一节车厢上方也会显示终点。伦敦地铁线路复杂,同一条线会有不同路线,不同终点,还有区间车,必须看清再上。
车辆到站门自动打开,过一定时间自动关闭。到站时,大部分市中心车站会做出广播:“请留意列车与站台的间隙(Please mind the gap between the train and the platform)”。“留意间隙(Mind the Gap)”这一短语俨然成为伦敦地铁的听觉标志。车内有该线列车路线图以及伦敦市中心换乘图。车在行驶当中晃动很厉害,必须抓紧坐好。根据到站站台位置,两侧车门都有可能打开,要注意安全。
到达目的地的车站后,追寻写有黄字“出口”(Way out)的标志到检票口,由此出去即可。换乘站也都有明显的标志指引通向其他线的路线。
[编辑] 路線
伦敦地铁并非24小时运行,这是由于每天夜里系统结束后轨道都需要进行检修。近年来由于使用量增长,周末的运营时间会稍微推迟。
路線名稱 | 開通年份 | 路線類型 | 全長 | 區域 | 備註欄 |
---|---|---|---|---|---|
贝克鲁线en:Bakerloo Line | 1906年 | 深層隧道 | 23公里 / 14英里 | 5、4、3、2、1 |
|
中央线en:Central Line | 1900年 | 深層隧道 | 74公里 / 46英里 | A、6、5、4、3、2、1、2、3、4、5、6 |
|
环线en:Circle Line | 1884年 | 淺層隧道 | 22公里 / 14英里 | 1 |
周一至五,Cannon St.站開放至21:00。 周六開放時間為07:30至19:30。 |
地方线en:District Line | 1868年 | 淺層隧道 | 64公里 / 40英里 | 4、3、2、1、2、3、4、5、6、 |
|
東伦敦线en:East London Line | 1869年 | 淺層隧道 | 8公里 / 5英里 | 2 |
周六關閉,周日開放時間為07:00至15:00。 |
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en:Hammersmith & City Line | 1863年 | 淺層隧道 | 14公里 / 9英里 | 2、1、2、3、4 |
|
银禧线en:Jubilee Line | 1979年 | 深層隧道 | 36公里 / 23英里 | 5、4、3、2、1、2、3 |
|
都市线en:Metropolitan Line | 1863年 | 淺層隧道 | 67公里 / 42英里 | D、C、B、A、6、5、4、3、2、1 |
|
北线en:Northern Line | 1890年 | 深層隧道 | 58公里 / 36英里 | 4、3、2、1、2、3、4、5 |
要往返Charing Cross支線,請替在Kennington站換乘。 Camden Town站在周日13:00至17:30開放,但僅限換乘和出站。 |
皮卡底里线en:Piccadilly Line | 1906年 | 深層隧道 | 71公里 / 44英里 | 6、5、4、3、2、1、2、3、4、5 |
|
维多利亚线en:Victoria Line | 1969年 | 深層隧道 | 21公里 / 13英里 | 2、1、2、3 |
|
滑铁卢及城市线en:Waterloo & City Line | 1898年 | 深層隧道 | 2公里 / 1.5英里 | 1 |
|
[编辑] 视觉形象

倫敦地鐵路綫圖及其圓形標誌為經典的設計之一,為全英國乃至全球的人所熟知。
[编辑] 標識
人們對倫敦地鐵圓形標識,即早年被稱作“牛眼”(Bulls-eye)或“枪靶”(Target)的紅色環狀標誌最早的使用並不清楚。現僅知該標誌最早在倫敦交通中的使用是在19世紀,作爲倫敦公交總公司的標誌,當時中間的橫杠上標有“GENERAL”字樣,即“總”的意思。1908年,由於其應用于站名和站臺時較易辨認,該標誌被倫敦地鐵採用。標誌中間的文字很快被改成“UNDERGROUND”(即“地鐵”)作爲早期的企業形象標識。後來在1919年,標誌由愛德華•約翰斯頓作了一些小的調整。
現在倫敦地鐵每個站臺都顯示該標誌,中間的文字均是站臺的站名。隨著該標誌被應用于倫敦的交通工具,包括地鐵和巴士,倫敦交通公司決定將該標誌搭配不同的用色應用于其它的交通工具,包括出租車、有軌電車等。很快該標誌稱爲倫敦城市的標誌之一。
[编辑] 路綫圖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倫敦地鐵圖(PDF文件)最早由電子工程師哈裏•貝克與1931年設計。該圖的設計極具創新,與一般的道路地圖的不同在於,該圖僅顯示了地鐵站的位置、連接和綫路,與實際地上的地理位置並不挂鈎。因此地圖可以只採用直綫及45度轉角作爲基本設計元素,加上每條綫路獨特的顔色,使其查找和使用極其方便。這一設計思想是拓撲學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應用于全球各大城市的地鐵系統,並影響到到巴士路綫圖的設計。
[编辑] 字體
愛德華•約翰斯頓在1916年同時也為倫敦交通公司設計了一套無襯綫的字體。該套字體後來添加了小寫字樣的新版本“新約翰斯頓体”至今仍然使用。該套字體的特點在於在小书写体的“l”底部有捲曲,其他無襯綫字體一般則沒有。另一特點是i和j上面的圓點,以及句點等標點符號等為菱形。倫敦交通公司聲稱擁有該字體的版權,但也有一些電腦字體如Paddington與新約翰斯頓体十分類似。
[编辑] 相关条目
- 伦敦交通
[编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