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天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名 | 裕仁 迪宮(幼称) |
|
诞生 | 1901年7月3日 | |
即位 | 1926年12月25日 | |
崩于 | 1989年1月7日 | |
父母 | (父)大正天皇 (母)貞明皇后 |
|
子女 | 明仁 | |
陵墓 | 東京都八王子市長房町武蔵野陵 |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昭和天皇 裕仁 |
假名 | しょうわてんのう ひろひと |
羅馬字 | Shōwa Tennō Hirohito |
昭和天皇(本名裕仁,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今上天皇明仁(年號平成)的父親。出生時的徽印印號為「若竹」 (Wakatake)。
裕仁在任皇太子期间曾访问欧洲。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为日本國民的象徵。除了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的。
目录 |
[编辑] 生平
- 1901年4月29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立为皇太孙,受乃木希典的嚴格教育。
- 1916年立为皇太子。
- 1921年访问欧洲。
- 1921年11月开始摄政。
- 1924年和良子女王结婚。
-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后即位。
- 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举行即位大礼。
- 1933年12月23日繼宮明仁親王(今天皇)出生。
- 1945年8月15日代表日本国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条件投降。
- 1946年1月1日公布「人間宣言」,公开放弃神权。
-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病逝于东京,享年87歲。
- 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內舉行葬禮。後葬於東京都八王子市長房町。
[编辑] 家庭
大正十三年(1924年)與久邇宮邦彥王的長女良子女王(香淳皇后)結婚,生下今上天皇明仁、常陸宮正仁親王以及數個女兒。
[编辑] 早期统治
1926年裕仁登上皇位。当时日本正日益民主化,于是裕仁采用昭和作为年号。尽管年号中包含和平的含义,但日本却很快地走上了军事扩张之路。随着1927年一场银行大危机,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开始在中国东北扩张日本的军事势力。裕仁致力于履行自己立宪君主的职责,很少过问内阁的政策,但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扩张主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鼓吹对天皇要绝对服从,反对立宪民主制。但他对军国主义分子十分赞赏,为日后战争爆发埋下了隐患。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政策。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在那里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30年代,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制造了一系列政治暗杀事件。1932年5月15日犬养毅首相遭暗杀,标志着政党领导的内阁的结束和日益为军队控制的官僚内阁的开始。这个独裁体制要求学校讲授绝对的爱国主义,他们强迫大学开除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极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在裕仁的严令下被严酷镇压,结果是日本军部内部的“北上派”和“南进派”內鬥最终以裕仁支持的“南进派”获胜而结束,军部控制了政府,裕仁借此也绝对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过去难以控制的日本军队。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统治
1937年中日戰争開始,日本很快吞併了大部分東亞地區,使其加入“共荣圈”。裕仁被指责同意導致這場戰爭的對外政策,並批准東條英機與纳粹德國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结成法西斯主義轴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戰争,侵略中國等國家。有些人認為,在政府决定加入戰争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的批示。根據他對憲法的理解,他有義務支持内阁通過的政策。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致使美國及其盟國加入對日本的戰争。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颗原子弹後,裕仁被要求参加戰時最高國務會議的特别會議,以考虑和討論美國及其盟國提出的投降條件,他和當時的首相鈴木贯太郎主張日本投降。由於委员會中的政治和軍事成員就是否投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後的决定。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其中“無條件投降”暗含一個條件:即不廢除天皇。8月15日,裕仁通過無線電廣播史無前例地向日本民眾解释了投降的原因。此段廣播被稱為玉音放送,使用大量漢语文言的《终戰詔書》使很多日本平民無法具體理解廣播的内容。
[编辑] 1946年以后的统治
战后,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要求廢除天皇,但是美國為防共產主義在亞洲散布,故需要在亞洲建立一個非共產的經濟強國,如果沒有天皇,日本國內社會必然動盪,因為之前日本長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國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發布人間宣言,否定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并不是神。
美国占领日本后,最高負責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實際上掌控有日本統治權的人。在他的干預下,1947年通过新的日本国宪法,使天皇这一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变为了一个国家的象征,而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真正实行立宪民主。
为了与宪法的变化相一致,戰後裕仁把自己打扮为一位民主的君主:与平民会面,允许皇族成员被拍照。他还访问过灾区,视察日本的战后建设。他的皇位继承人明仁亲王也打破了传统,和一位普通女性结婚而不是贵族家庭成员。1971年裕仁访问西欧,1975年访问美国,这是第一次以天皇的身份访问外国。
[编辑] 昭和天皇与靖国神社
昭和天皇於戰後曾八度參拜靖國神社,在1978年靖國神社合祀甲級戰犯之後,就不再去參拜。日本經濟新聞報導(2006年7月20日)從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遺物筆記中發現,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為對合祀作法不悅,因此停止參拜。
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遺物中,發現留有昭和天皇語錄的二十多本筆記,其中於昭和天皇逝世的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的筆記中,記載有關昭和對靖國神社的看法。
昭和天皇當時曾說「靖國神社的筑波宮司(祭司)處理合祀問題很慎重,但是換上松平慶民宮內大臣的長子松平永芳擔任宮司之後,他完全不了解他父親愛好和平的想法,隨即決定合祀,所以從那之後就不再去靖國參拜,那是我的信念」。
筆記中也記載昭和天皇於當年4月29日的生日記者會上,被詢問到對大戰的看法,昭和說,怎麼說大戰都是最不好的回憶。會後昭和對富田表示,被問到對戰爭的感想時,我一心想表現出厭惡戰爭的心情。
[编辑] 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
裕仁天皇在位的62年是有史以来日本天皇统治最长的时期,也是一段经历了几大动乱和变化的时期。
对于昭和天皇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他是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也有人认为他只是军部的傀儡,并无实权。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他對軍部的日益壮大視至不見,而且他是有權力去制裁不聽指示的軍人的,但他並沒有去做,而是樂觀其成。
裕仁有一句名言:“问题不在我们干了什么,而在于全世界对我们所幹的事情有什么反应”,表示他最顾及的是自己的名声和责任。
日本投降后,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将裕仁列为日本头号战犯。英国首相艾德礼、苏联统帅斯大林分别致电麦克阿瑟,要求严惩战争罪犯裕仁天皇,建议经公审后绞死。
麦克阿瑟考虑到为了在远东扶植与苏联进行冷战的盟友,一个因审判处决天皇而陷入混乱的日本不利于美国的利益,而天皇制能起到凝聚日本保守反共势力的作用,因此麦克阿瑟本人支持放弃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就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急电报告:
日本国民……对日本天皇崇敬备至,已达百餘年之久。在太平洋战争中,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曾以此作为煽动民族主义的狂热手段,号召为天皇而自我牺牲。而战后日本国民对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无减,视如国神。我认为,如果对裕仁天皇公审处决,必将使全日本国民信仰的支柱彻底崩溃,甚至在日本全国引起反对盟国的疯狂骚乱和暴动。处决裕仁为日本举国所不容,我们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则不堪设想,结果可能是历史的悲剧。
因而,我本人作为盟国驻日本国的全权代表,出于对日本国未来命运的考虑,决定对裕仁天皇免予战争责任的起诉。
如果盟国决定逮捕和作为战犯处决天皇,那么驻日盟军统帅部将需要增援100万作战部队……
华盛顿很快回电同意麦克阿瑟的意见,于是麦克阿瑟颁布了盟军总司令部第一号令:
出于对日本前途和国民信仰的考虑,盟国决定对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发动战争的责任,不予起诉和逮捕。今后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应与其他日本国民同样受到宪法的保护。
[编辑] 二战后日本国内对天皇战争责任的反思
日本立教大学的访问学者保阪正康认为天皇有战争责任:“即使天皇仅是一枚橡皮图章,但他是唯一处在对军队有发言权地位的人。而且在现实中,许多人都是高喊着‘天皇万岁’才敢于献出生命的。”
日本亚洲史档案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牟田昌平认为,日本国内如今对如何看待侵略历史存在分歧的部分原因在于昭和天皇的战时责任在战后没有被清算:“德国有希特勒。意大利有莫索里尼。但日本缺少一个与之匹配的人物”,“这可能部分是因为日本的民族特性——日本人习惯于避免把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明确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等7人组织的九条会发起者之一,日本左翼作家加藤周一说:“我看到以爱国主义之名牺牲如此多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个人被要求在战争中为了天皇而牺牲自己。真是太可恶了!”
[编辑] 天皇日記副本被發現
已故的昭和天皇侍從小倉庫次,其後擔任東京都立大學法經系主任,他在二次大戰時期所寫的長達600頁的日記副本被發現,並刊登在《文藝春秋》4月號上。文中記載了裕仁自1939年至1945年期間,未曾對公眾發表的言論,包括他曾說“滿洲事變(918事變)令人(日本人?亞洲人?)飽嘗痛苦”。 日軍1937年全面侵華。3年後,日皇已開始暗地埋怨,低估了中國的軍力:“每個人都對戰爭判斷錯誤,特別是陸軍的專責部門應儘快結束戰事,並在未來10年重整國防軍力。”1941年,裕仁甚至暗自批評當時首相近衛文麿:“大東亞戰爭開始前我已十分憂心,近衛在任時,好像毫無準備便帶領我們進入戰爭,東條英機接任後我們才真的準備好。”
前任: 大正天皇 |
日本天皇 | 继任: 今上天皇(明仁) |
日本歷代天皇 | |||||||||
---|---|---|---|---|---|---|---|---|---|
1 神武 | 2 綏靖 | 3 安寧 | 4 懿德 | 5 孝昭 | 6 孝安 | 7 孝靈 | 8 孝元 | 9 開化 | 10 崇神 |
11 垂仁 | 12 景行 | 13 成務 | 14 仲哀 | 神功皇后 | 15 應神 | 16 仁德 | 17 履中 | 18 反正 | 19 允恭 |
20 安康 | 21 雄略 | 22 清寧 | 23 顯宗 | 24 仁賢 | 25 武烈 | 26 繼體 | 27 安閑 | 28 宣化 | 29 欽明 |
30 敏達 | 31 用明 | 32 崇峻 | 33 推古 | 34 舒明 | 35 皇極 | 36 孝德 | 37 齊明 | 38 天智 | 39 弘文 |
40 天武 | 41 持統 | 42 文武 | 43 元明 | 44 元正 | 45 聖武 | 46 孝謙 | 47 淳仁 | 48 稱德 | 49 光仁 |
50 桓武 | 51 平城 | 52 嵯峨 | 53 淳和 | 54 仁明 | 55 文德 | 56 清和 | 57 陽成 | 58 光孝 | 59 宇多 |
60 醍醐 | 61 朱雀 | 62 村上 | 63 冷泉 | 64 圓融 | 65 花山 | 66 一條 | 67 三條 | 68 後一條 | 69 後朱雀 |
70 後冷泉 | 71 後三條 | 72 白河 | 73 堀河 | 74 鳥羽 | 75 崇德 | 76 近衛 | 77 後白河 | 78 二條 | 79 六條 |
80 高倉 | 81 安德 | 82 後鳥羽 | 83 土御門 | 84 順德 | 85 仲恭 | 86 後堀河 | 87 四條 | 88 後嵯峨 | 89 後深草 |
90 龜山 | 91 後宇多 | 92 伏見 | 93 後伏見 | 94 後二條 | 95 花園 | 96 後醍醐 | 97 後村上 | 98 長慶 | 99 後龜山 |
南朝 | 1 後醍醐 | 2 後村上 | 3 長慶 | 4 後龜山 | |||||
北朝 | 1 光嚴 | 2 光明 | 3 崇光 | 4 後光嚴 | 5 後圓融 | 6 後小松 | |||
100 後小松 | 101 稱光 | 102 後花園 | 103 後土御門 | 104 後柏原 | 105 後奈良 | 106 正親町 | 107 後陽成 | 108 後水尾 | 109 明正 |
110 後光明 | 111 後西 | 112 靈元 | 113 東山 | 114 中御門 | 115 櫻町 | 116 桃園 | 117 後櫻町 | 118 後桃園 | 119 光格 |
120 仁孝 | 121 孝明 | 122 明治 | 123 大正 | 124 昭和 | 125 今上 | ※紅字代表女性天皇 |
近代天皇 | |
---|---|
明治天皇 • 大正天皇 • 昭和天皇 • 明仁(今上天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