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實用上,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機器人可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執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機器人執行的是取代或是協助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製造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機器人可以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在工业、医学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目录 |
[编辑] 概論
一個機器人可以包括一個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連結,而且這個連結不是由人類直接控制的。機器人的動作也許是電動機或是驱动器(也稱效應器)移動一隻手臂,張開或關閉一個夾子的動作。此種直接而詳盡的控制跟回饋也許是由在外部或是嵌入式的電子計算機或是微控制器上運行的程式提供。根據這個定義,所有的自動裝置都算機器人。
另一方面,機器人也泛指「機器構成的人」,或是像動物的自動機器。真實的或虛構的機器都包括在內。機器人也泛指在工作或娛樂中直接取代人類或動物的機器。機器人的這個意思就是「仿生(模仿生物)的機器」。很少有人將一台高度複雜的現代洗衣機稱為機器人,也許就是因為此機器不夠擬人。
還有些人只將高度自動的機器或者计算机程序稱為機器人。這種分法排除了大部分的機器。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標一直是不斷提高自動的程度。
雖然人們常期望高度精密的機器人,機器人的基本元素其實十分簡單。結合多種電子計算機與電機系統就能表現出相當的精密性。
[编辑] 機器人在當代的應用
今天,對人类來說太髒、太危險、太困難、太反覆無聊的工作,往往都由机器人代劳。工業流水线就用了很多工業機器人。機器人也多用在清理有毒廢棄物、太空探索、石油钻探、深海探索、矿石开采、搜救等等。
在人们的理想中,机器人也可望成为人类生活的伴侣。日本Sony公司推出的“Aibo”机器宠物就是一个实例。
[编辑] 科幻中的机器人
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捷克科幻作家恰配克的《罗索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原文作“Robota”,后来成为西文中通行的“Robot”。
[编辑]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 参见:机器人三定律
科幻小说中對机器人行为的描述,以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小说《我,機器人》中所订立的“机器人三定律”最为著名。
阿西莫夫为机器人提出的三条「定律」(law):
-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任人受到伤害而无所作为;
-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时例外;
- 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但不得与第一、第二定律相抵触。
“机器人三定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不受伤害,但阿西莫夫在小说中也探讨了在不违反三定律的前提下伤害人类的可能性。在现实中“三定律”成为机械伦理学的基础,目前的机械制造业都遵循这三条定律。
[编辑] 科幻漫畫中的機器人
在文艺作品中,不乏以机器人作为题材的例子,例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小说,以及大量的机器人动画。
[编辑] 中国各高校机器人研究现状
在中国,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列入各高校的研究课题。其中,发展比较好的高校有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并且多次在RoboCup足球机器人比赛中取得骄人战绩,尤其是在2D仿真、3D仿真、先行者改裝、小型组项目中,但在人形足球机器人及中型组比赛中还比较落后。2006年在德国举行的比赛中中国科技大学获得2D仿真组冠军、3D仿真组亚军,浙江大学获得3D仿真组季军。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