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公宗(Anglicanism),也稱為安立甘宗或英國國教派,是基督新教的一个教派,與信義宗、歸正宗同屬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全世界大約共有7300萬圣公宗教徒。圣公會現時是英国(英格蘭)的國教。
安立甘/安立間(Anglican),意譯是英國教會的、英国的,形容信徒、制度、教會、甚至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家教會,英國國教會所發展出來的,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從普世聖公宗團契獨立的教會組織之追隨者,他們都因為教義和禮儀上與本身的教省產生分歧而獨立出來。但是,美国及蘇格蘭的聖公會英文名称却使用“The Episcopal Church”。“Episcopal”意思为主教制的。普世华人、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圣公会为公用名称。
普世聖公宗團契認為自己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很多聖公會教友想信聖公宗是新舊教會的混合體。有一些高派教會擁護者覺得他們的教會是沒有教宗的公教教派,亦不像其他新教教會有一位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如馬丁路德、諾克斯、加爾文和約翰衛斯理。普世聖公宗是38個與坎特伯里大主教有聯繫的教省神學上的交流板和聯合團契。
目录 |
[编辑] 歷史
[编辑] 宗教改革前
聖公會傳統地被認為起源於在6世紀末到英國的第一位坎特伯里大主教──聖奧古斯丁(坎特伯里)。但是追溯再早期,基督教早已在5世紀的羅馬時期英國甚至有可能1世紀已經立足英國。第一位英國的殉道者──Saint Alban,相信生於4世紀。可以從不少牧區中看出他在英國教會裡聲望,因為不少英國教堂以他命名,並作守護聖者。
6世紀初愛爾蘭和蘇格蘭傳教士的再一次設立,尤其聖博德及Saint Columba,聖公會認為凱爾特人是他們教會的先驅。 This distinctive form of Catholic Christianity remained, even after the Synod of Whitby in 664 decided that the church throughout Britain should conform to the contemporary Roman customs introduced by Augustine and other missionaries to the Anglo-Saxons. This persistence of Celtic traditions,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pe Gregory I's instructions to Augustine to incorporate pagan customs and festivals into religious life and practice, meant that English Christianity assumed a distinctive indigenous character[4]
[编辑] 宗教改革期間
[编辑] 宗教改革後
[编辑] 被傳到英國以外的地方
十七世紀時英国聖公會開始在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和南非等前英殖民地創立教會。從十八世紀起,由一批聖公宗傳教士在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建立聖公宗教會。圣公宗亦在1884年開始來華傳教。
[编辑] 組織
[编辑] 教會的管理
[编辑] 聖公宗合一的焦點:坎特伯里大主教
[编辑] 聖公宗內的合一
各地聖公宗教會亦先後離開英國聖公會,成立自主的獨立教省,並加入普世聖公宗這個教會團契,以坎特伯里大主教為精神領袖。
[编辑] 聯合教會
[编辑] 普世聖公宗團契以外的聖公宗教會
[编辑] 教義
[编辑] 大公與改革
[编辑] Guiding principles
[编辑] 聖公宗神學家
[编辑] 按立聖品的制度
圣公宗与天主教一样相信使徒行傳,特别在按立神职人员的续承上。圣公会实行三级圣品制,主教(会督,Bishop),牧师(会长,Minister)和会吏(Deacon)。
[编辑] Churchmanship
[编辑] 社會工作
[编辑] 宗教生活
[编辑]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编辑] 與普世教會協會的關係
[编辑] 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係
[编辑] 與信義宗及舊公教會的關係
[编辑] 與其他基督新教宗派的關係
[编辑] 與東正教會的關係
[编辑] 祈禱/禮儀用書
- 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全球聖公會)
- 1980替用禮文書(Alternative Service Book, 1980)(英國國教會)
- Common Worship(英國國教會)
- 聖餐崇拜禮文(香港聖公會)
- 日常禮讚(香港聖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