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郵政聯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萬國郵政聯盟(英文:Universal Postal Union,法文: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都簡寫UPU),簡稱萬國郵聯,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郵務政策,也就是世界郵政的國際組織。每個成員國同意從事國際郵政職責的相同法則。
萬國郵政聯盟成立前,國家需要與想要與其互通郵件的每個國家完成分別的郵政條約。美國要求舉行國際郵政大會,結果該會議在1863年舉辦,促成萬國郵政聯盟的成立。萬國郵聯是第二大的國際組織,僅次於国际电信联盟。1874年10月9日簽訂伯恩條約時,稱為郵政總聯盟(英文:General Postal Union,法文:Union générale des postes)。1878年改名為萬國郵政聯盟至今。
萬國郵政聯盟確立:
一、寄信至世界任何地方應有近似一致的一律郵資費率。
二、郵政當局應給予外國與國内郵件相同的待遇。
三、各國應保留國際郵資收款。
萬國郵政聯盟條約最重要的結果之一是不再需要像從前黏貼任何信件或包裹過境國的郵票;萬國郵政聯盟規定成員國郵票接受於整條國際路線。
聯合國成立後,萬國郵政聯盟成爲其特別機構。
1969年,萬國郵政聯盟創立新付款制度,端看各國之間郵件總重差距多少決定應付費用。這些費用稱作到達費。因為它影響期刊遞送花費,所以萬國郵政聯盟擬定新的“界限”制,1991年實行。
此制度為一年接受至少150公噸的國家分別的信件和期刊費率。有較少郵件的國家,維持原始的一律費率。美國已經與十三歐洲國家議定分別的到達費公式,包括每件費率加上每公斤費率,與加拿大也有類似協定。
萬國郵政聯盟也運作國際回信券的制度。
[编辑] 成員國
聯合國成員國都能成爲萬國郵政聯盟成員國。聯合國191成員國除安道爾、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關於郵聯的地位尚未解決外,都是郵聯成員國。聯合國非成員國若取得三分之二郵聯成員國同意也能成爲郵聯成員國。梵蒂岡是郵聯成員國和聯合國非成員國觀察員。
萬國郵政聯盟自從東帝汶在2003年11月28日加入以來,共有190個成員國,包括不是獨立國家的荷蘭屬地(荷屬安地列斯及阿魯巴在郵聯是單一會員體)和英國海外領地。
中華民國於1914年3月1日加入萬國郵政聯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民國繼續在郵聯代表中國,直到1972年4月13日萬國郵政聯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的中國代表爲止。但是各個萬國郵政聯盟成員國與中華民國現行統治地區之間的郵件仍可互寄。
下表列出各国加入邮联的日期,以各国英文名称顺序排列:
目录: | 页首 - 0-9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
[编辑] A
阿富汗 - 1928年4月1日
阿爾巴尼亞 - 1922年3月1日
阿尔及利亚 - 1907年10月1日
安哥拉 - 1977年3月3日
安提瓜和巴布達 - 1994年1月20日
阿根廷 - 1878年4月1日
亞美尼亞 - 1992年9月14日
zh-hk:澳洲;zh-cn:澳大利亚;zh-tw:澳洲; - 1907年10月1日
奥地利 - 1875年7月1日
zh:阿塞拜疆; zh-cn:阿塞拜疆; zh-tw:亞塞拜然; zh-hk:阿塞拜疆 - 1993年4月1日
[编辑] B
巴哈馬 - 1974年4月24日
巴林 - 1973年12月21日
zh-tw:孟加拉;zh-hk:孟加拉國;zh-cn:孟加拉国 - 1973年2月7日
巴巴多斯 - 1967年11月11日
白俄羅斯 - 1947年5月13日
比利时 - 1875年7月1日
zh-tw:貝里斯;zh-hk:伯利茲;zh-cn:伯利茲 - 1982年10月1日
zh-tw:貝南;zh-hk:貝寧;zh-cn:贝宁 - 1961年4月27日
不丹 - 1969年3月7日
玻利維亞 - 1886年4月1日
zh-tw:波士尼亞;zh-hk:波斯尼亞;zh-cn: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1892年7月1日 - 1993年1月26日
波札那 - 1968年1月12日
巴西 - 1877年7月1日
汶萊 - 1985年1月15日
保加利亞 - 1879年7月1日
zh-tw:布吉納法索;zh-hk:布基納法索;zh-cn:布基纳法索 - 1963年3月29日
zh:布隆迪;zh-tw:蒲隆地;zh-hk:布隆迪;zh-cn:布隆迪 - 1963年4月6日
[编辑] C
柬埔寨 - 1951年12月21日
喀麥隆 - 1960年7月26日
加拿大 - 1878年7月1日
佛得角 - 1976年9月30日
中非共和國 - 1961年6月28日
乍得 - 1961年6月23日
智利 - 1881年4月1日
中华民国 - 1914年3月1日 - 1972年4月13日
中国 - 1972年4月13日 (联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有合法性的中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
哥倫比亞 - 1881年7月1日
zh-tw:葛摩;zh-hk:科摩羅;zh-cn:科摩罗 - 1976年7月29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 - 1886年1月1日
刚果共和国 - 1961年7月5日
哥斯達黎加 - 1883年1月1日
科特迪瓦 - 1961年5月23日
克罗地亚 - 1921年12月24日 - 1992年7月20日
古巴 - 1902年10月4日
zh:塞浦路斯; zh-cn:塞浦路斯; zh-tw:賽普勒斯; zh-hk:塞浦路斯 - 1961年11月23日
捷克 - 1920年5月18日 - 1993年3月18日
[编辑] D
[编辑] E
zh-tw:厄瓜多;zh-hk:厄瓜多爾;zh-cn:厄瓜多尔 - 1880年7月1日
埃及 - 1875年7月1日
萨尔瓦多 - 1879年4月1日
赤道几内亚 - 1970年7月24日
zh-tw:厄利垂亞;zh-hk:厄立特里亞;zh-cn:厄立特里亚 - 1993年8月19日
爱沙尼亚 - 1922年7月7日 - 1992年4月30日
zh-tw:衣索比亞;zh-hk:埃塞俄比亞;zh-cn:埃塞俄比亚 - 1908年11月1日
[编辑] F
[编辑] G
加蓬 - 1961年7月17日
冈比亚 - 1974年10月9日
zh:格鲁吉亚; zh-cn:格鲁吉亚; zh-tw:喬治亞; zh-hk:格魯吉亞 - 1993年4月1日
德国 - 1875年7月1日
zh-tw:迦納;zh-hk:加納;zh-cn:加纳 - 1957年10月10日
希腊 - 1875年7月1日
zh-tw:格瑞那達;zh-hk:格林納達;zh-cn:格林纳达 - 1978年1月30日
危地马拉 - 1881年8月1日
几内亚 - 1959年5月6日
幾內亞比索 - 1974年5月30日
zh-hk:圭亞那;zh-tw:蓋亞那;zh-cn:圭亚那 - 1967年3月22日
[编辑] H
[编辑] I
冰島 - 1919年11月15日
印度 - 1876年7月1日
印度尼西亚 - 1877年5月1日
伊朗 - 1877年9月1日
伊拉克 - 1929年4月22日
爱尔兰 - 1923年9月6日
以色列 - 1949年12月24日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1875年7月1日
[编辑] J
[编辑] K
哈萨克斯坦 - 1992年8月27日
肯亞 - 1964年10月27日
基里巴斯 - 1984年8月14日
zh:朝鲜;zh-cn:朝鲜;zh-tw:北韓;zh-sg:朝鲜;zh-hk:北韓 - 1900年1月1日 - 1974年6月6日
zh-tw:南韓;zh-hk:南韓;zh-cn:韩国;zh-sg:韩国 - 1900年1月1日
科威特 - 1960年2月16日
吉尔吉斯斯坦 - 1993年1月26日
[编辑] L
zh:老撾; zh-cn:老挝; zh-tw:寮國; zh-hk:老撾 - 1952年5月20日
拉脱维亚 - 1921年10月1日 - 1992年6月17日
黎巴嫩 - 1931年5月12日 - 1946年5月15日
萊索托 - 1967年9月6日
zh-tw:賴比瑞亞;zh-hk:利比里亞;zh-cn:利比里亚 - 1879年4月1日
利比亚 - 1952年6月4日
列支敦士登 - 1962年4月13日
立陶宛 - 1922年1月1日 - 1992年1月10日
卢森堡 - 1875年7月1日
[编辑] M
馬其頓 - 1993年7月12日
马达加斯加 - 1961年11月2日
zh-tw:馬拉威;zh-cn:马拉维 - 1966年10月25日
马来西亚 - 1958年1月17日
zh:马尔代夫; zh-cn:马尔代夫; zh-tw:馬爾地夫; zh-hk:馬爾代夫 - 1967年8月15日
zh-tw:馬利;zh-hk:馬里;zh-cn:马里 - 1961年4月21日
马耳他 - 1965年5月21日
毛里塔尼亚 - 1967年3月22日
毛里求斯 - 1969年8月29日
墨西哥 - 1879年4月1日
摩爾多瓦 - 1992年11月16日
摩纳哥 - 1955年10月12日
zh-tw:蒙古;zh-hk:蒙古國;zh-cn:蒙古国 - 1963年8月24日
黑山 - 2006年7月26日
摩洛哥 - 1920年10月1日
莫桑比克 - 1978年10月11日
缅甸 - 1949年10月4日
[编辑] N
納米比亞 - 1992年4月30日
諾魯 - 1969年4月17日
尼泊尔 - 1956年10月11日
荷兰 - 1875年7月1日
-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和阿鲁巴(作为一个单独的成员体) 1875年7月1日
新西兰 - 1907年10月1日
尼加拉瓜 - 1882年5月1日
尼日尔 - 1961年6月12日
zh:尼日利亚; zh-cn:尼日利亚; zh-tw:奈及利亞; zh-hk:尼日利亞 - 1961年7月10日
挪威 - 1875年7月1日
[编辑] O
[编辑] P
巴基斯坦 - 1947年11月10日
巴拿馬 - 1904年6月11日
zh-tw:巴布亞紐幾內亞;zh-hk:巴布亞新畿內亞;zh-cn:巴布亚新几內亚 - 1976年6月4日
巴拉圭 - 1881年7月1日
秘魯 - 1879年4月1日
菲律宾 - 1922年1月1日
波兰 - 1919年5月1日
葡萄牙 - 1875年7月1日
[编辑] Q
[编辑] R
[编辑] S
圣基茨和尼维斯 - 1988年1月11日
聖露西亞 - 1980年7月10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1981年2月3日
萨摩亚 - 1989年8月9日
zh-tw:聖馬利諾;zh-hk:聖馬力諾;zh-cn:圣马力诺 - 1915年7月1日
zh-tw:聖多美普林西比;zh-cn: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1977年8月22日
zh:沙特阿拉伯; zh-cn:沙特阿拉伯; zh-tw:沙烏地阿拉伯; zh-hk:沙特阿拉伯 - 1927年1月1日
塞內加爾 - 1961年6月14日
塞爾維亞 - 1875年7月1日 - 1921年12月24日, 2001年6月18日
塞舌尔 - 1977年10月7日
zh-tw:獅子山;zh-cn:塞拉利昂;zh-hk:塞拉利昂 - 1962年1月29日
新加坡 - 1966年1月8日
斯洛伐克 - 1920年5月18日 - 1993年3月18日
斯洛文尼亚 - 1921年12月24日 - 1992年8月27日
所罗门群岛 - 1984年5月4日
zh-tw:索馬利亞;zh-hk:索馬里;zh-cn:索马里 - 1959年4月1日
南非 - 1893年1月1日 - 1994年8月22日
西班牙 - 1875年7月1日
斯里蘭卡 - 1949年7月13日
苏丹 - 1956年7月27日
zh-tw:蘇利南;zh-hk:蘇里南;zh-cn:苏里南 - 1877年5月1日 - 1976年4月20日
zh-tw:史瓦濟蘭;zh-hk:斯威士蘭;zh-cn:斯威士兰 - 1969年11月7日
瑞典 - 1875年7月1日
瑞士 - 1875年7月1日
敘利亞 - 1931年5月12日 - 1946年5月15日
[编辑] T
塔吉克斯坦 - 1994年6月9日
坦桑尼亚 - 1963年3月29日
泰國 - 1885年7月1日
東帝汶 - 2003年11月28日
多哥 - 1962年3月21日
湯加 - 1972年1月26日
zh-tw:千里達及托巴哥;zh-hk:特立尼達和多巴哥;zh-cn: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1963年6月15日
突尼西亞 - 1888年7月1日
土耳其 - 1875年7月1日
zh-cn:土库曼斯坦;zh-tw:土庫曼;zh-hk:土庫曼 - 1993年1月26日
吐瓦魯 - 1981年2月3日
[编辑] U
zh-tw:烏干達;zh-hk:烏干達;zh-cn:乌干达 - 1964年2月13日
乌克兰 - 1947年5月13日
阿聯酋 - 1973年3月30日
英国 - 1875年7月1日
美国 - 1875年7月1日
烏拉圭 - 1880年7月1日
乌兹别克斯坦 - 1994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