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语 | ||
---|---|---|
该语文字: | 1. (Mongghol, 在中国使用) 2. Монгол(Mongol, 在蒙古国使用) |
|
通行区: | 中国, 哈萨克斯坦, 蒙古国, 俄罗斯 | |
区域: | 全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哈萨克斯坦Issyk-Kul,中国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龍江省 | |
总使用人数: | 5.7百万 | |
语系: | 阿尔泰语系 (有争议) 蒙古语族 东蒙古语支 烏里亞特-喀爾喀分支 喀尔喀-布里亚特支系 蒙古语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 蒙古国 (使用西里尔字母) ; 中国 (部分地区,使用蒙古语字母) | |
管理机构: | 无官方机构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1: | mn | |
ISO 639-2: | mon | |
ISO 639-3: | 任一: mon 蒙古语 (一般) khk 喀尔喀蒙古语 mvf 周边蒙古语 |
|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
蒙古语(Монгол хэл,古蒙古文转写:mongɣol kele)是蒙古民族说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有很多方言,主要分为内蒙古、卫拉特和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蒙古语特别接近辽朝的契丹文,但是由于这种文字尚未完全解读,很难进行语言历史比较。
现时蒙古国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而内蒙古则仍以蒙古语字母书写。
为了方便,这里使用的是蒙古文的转写,这种写法代表蒙古语在13世纪中的发音,与现在的方言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写法可以推断现在各种方言的读音,而进行相反的转换(从现在的发音推断古蒙古语的发音)则很困难。
目录 |
[编辑] 系統
蒙古語是:
- 一種膠着語
- 主宾谓語序
- 有母音調和(今中國內地語言學界多稱為母\元音和諧律.見1979年版辭海該條目)
[编辑] 語言特色
[编辑] 分佈
現時單單是全蒙古就有語言人口二百萬人。另外,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各省,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龍江省)等都有相當數量的人以蒙古語為母語。
[编辑] 官方地位
蒙古國以喀爾喀蒙古語為官方語言,而內蒙古以察哈爾蒙古語為官方語言。
[编辑] 方言
蒙古國以位於首都烏蘭巴托的喀爾喀蒙古語方言最為正宗。 而內蒙古則以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正藍旗的察哈爾蒙古語為標準方言。
[编辑] 音韻
[编辑] 辅音系统
犹如突厥语和满文一样,蒙古语中没有复辅音。古蒙古文的辅音音位可以概括如下:
清塞音 | 浊塞音 | 鼻音 | 擦音 | 半元音 | 边音 | 颤音 | |
唇音 | b | m | v (只出现在借词中) | ||||
舌尖音 | t | d | n | s | l | r | |
舌面音 | c | j | s (在i的前面) | y | |||
舌根音 | k | g | ng | ||||
小舌音 | q | ɣ |
和突厥语族一样,蒙古文本土词不能以 l-, r- 开头。与突厥语不同的是,n-可以出现在蒙古文本土词开头。蒙古文的塞音韵尾必须是浊塞音:t、k、q不能当韵尾。
[编辑] 元音系统
犹如现在的方言,在古蒙古语中有元音和谐,同一个词中的元音必须是阳性或者阴性,包括各种语法后缀——因此,所有的后缀都有阴性和阳性两种形式。
- 阳性元音:a o u
- 阴性元音:e ö ü
i是中性元音,可以出现在任何阳性和阴性的词中。现在的蒙古语方言元音和谐的基本原则不完全相同。 舌根/小舌辅音也收到元音属性的影响:在阳性的词中,出现的是小舌音的变体q与ɣ(浊擦音),而在阴性的词中,出现的是舌根塞音k与g。因此*aka、*eqe之类的词不符合蒙古语语音系统的规则,不可能存在。由此可见,舌根辅音(k g)和小舌辅音(q ɣ)处于互补分布,没有分辨音位的价值:实际上,k-q 和 g-ɣ分别是同一个音位(只有清浊对立,没有舌根-小舌的对立)。
[编辑] 蒙古文字
在过去蒙古语还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记录蒙古语就要采用汉字来标音或其他友好邻国的語言文字。历史上蒙古语曾采用以下四种文字:
[编辑] 传统蒙古文字
传统蒙古文字使用蒙古语字母书写,属拼音文字类型,脱胎自敘利亚字母,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中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29个字母,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创制,蒙古语字母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编辑] 汉字标音
最古老的蒙古文是13世纪成文的《蒙古秘史》(mongɣol-un niɣuca tobciyan),当时蒙古拼音文字尚未被发明,因此是用汉字写出来的。这里是该文献的开头和蒙古文转写、中文注解对照:
- 成吉思 中合罕讷 忽扎兀尔
cinggis | qaɣan-u | ijaɣur |
成吉思 | 可汗-属格 | 来源 |
成吉思汗的根源
- 迭额舌列 腾格舌里额扯 扎牙阿秃 脱舌列克先 孛儿帖赤那 阿主兀
deger-e | tngri-ece | jayaɣa-tu | törü-gsen | börte cinua | a-juɣu |
来源-与格 | 天-离格 | 指定-名物化 | 出生-过去 | 孛儿帖赤那 | 是-过去 |
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白狼),
- 格尔该 亦讷 中豁埃 马舌兰勒 阿只埃
gergei | inu | quɣa maral | a-jiɣai |
妻子 | 他的 | 豁埃马兰 | 是-过去 |
他的妻子是豁埃马兰。
由此可见,创制这种文字的人使用官话,在他的方言中,中古汉语的入声已经消失了,因此必须用特殊的符号(如上标“克、勒”等等)来代表闭音节的韵尾。 为了区分蒙古语的颤音r和边音l,在带有颤音的音节前面附加一个上标“舌”字(“舌列”读作ri)。
[编辑] 八思巴字
[编辑] 回鹘文字母
回鹘文也称回纥文。回鹘(古代维吾尔)人使用的拼音文字。自唐代至明代(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这种文字的文献,近代发现于哈密、吐鲁番和甘肃地区。11世纪的《突厥语词典》、13世纪的《蒙鞑备录》都曾记述过这种文字。根据《九姓回鹘可□碑》等文物推断,回鹘文是在窣利文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回鹘文从什么年代开始使用,目前尚无定论。10世纪后,今新疆南部回鹘人虽已改用阿拉伯字母,但回鹘文并未完全停止使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抄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17世纪仍在使用。字母数目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最少为18个,最多达23个。23个字母中有5个字母表示8个元音,18个字母表示22个辅音。在早期文献中有的字母表示两个以上的语音,在后期文献中才在相应字母左方或右方加一个点或两个点予以区别。字母分词首、词中、词末等形式。有句读符号。在摩尼教文献中还在句读符号上加红色圆圈。段落用对称方形的四个点隔开。有印刷体和书写体。书写体又分楷书、草书两种。楷书用于经典,草书用于一般文书。行款起初由右往左横写,后改为从左往右竖写。
回鹘文字母在元代为蒙古族所采用,形成后来的蒙古文。16世纪以后,满族又仿照蒙古文创制了满文。
现存回鹘文文献甚多,包括宗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经典、医学著作、文学作品、 公文、契约(回鹘文卖身契、尤素夫·哈斯·哈吉布用回鹘文写的《福乐智慧》)、碑铭等。明代《高昌馆杂字》传到欧洲后,德国人J.克拉普罗特(1783~1835)进行研究,于1820年出版《回鹘语言文字考》。1870年,匈牙利人H.万伯里(1832~1913)发表《回鹘语文献与福乐智慧》。19世纪末,俄国人 B.B.拉德洛夫(1837~1918)翻译并出版了《福乐智慧》全文。随着20世纪中国西北考古工作的兴起,已出土大量文献,多存于欧洲。中国学者袁复礼(1893~1987)1930年在新疆发现的《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残本),经历史学家冯家升(1904~1970)整理,于1951年影印出版。近年在新疆陆续发现新的文献新疆哈密县出土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
[编辑] 新西里尔字母文字
现蒙古国使用的文字在1940年代用西里尔字母拼写,除了原来的字母以外,还加入了Ө ө和Ү ү两个符号来表示俄语中所没有的元音。
蒙古语字母 | |||||||||||||||||||||||||||||
---|---|---|---|---|---|---|---|---|---|---|---|---|---|---|---|---|---|---|---|---|---|---|---|---|---|---|---|---|---|
А | а | Б | б | В | в | Г | г | Д | д | Е | е | Ё | ё | Ж | ж | З | з | И | и | Й | й | К | к | Л | л | М | м | Н | н |
О | о | Ө | ө | П | п | Р | р | С | с | Т | т | У | у | Ү | ү | Ф | ф | Х | х | Ц | ц | Ч | ч | Ш | ш | Щ | щ | Ъ | ъ |
Ы | ы | Ь | ь | Э | э | Ю | ю | Я | я |
[编辑] 语法
[编辑] 格范畴
根据元音属性的不同和韵尾的有无,名词的格的构造方式可以概括如下:
格 | 房子(阴性-收韵尾) | 手(阳性-收韵尾) | 哥哥 (阳性-无韵尾) | 母亲(阴性-无韵尾) | 树 |
主格 | ger | ɣar | aqa | eke | modu |
属格 | ger-ün | ɣar-un | aqa-yin | eke-yin | modu-n-u |
宾格 | ger-i | ɣar-i | aqa-yi | eke-yi | modu-n-i / modu-yi |
与格 | ger-e /ger-tür | ɣar-a / ɣar-tur | aqa-dur | eke-dür | modu-n-dur / modu-n-a |
离格 | ger-ece | ɣar-aca | aqa-aca | eke-ece | modu-n-aca |
工具格 | ger-iyer | ɣar-iyar | aqa-bar | eke-ber | modu-n-iyar / modu-bar |
伴随格 | ger-lüge | ɣar-luɣa | aqa-luɣa | eke-lüge | modu-n-luɣa |
modu-n之类的名词有“隐形”的-n,这个后缀不出现在主格中,但出现在其它格中。
人称代词有不规则的形态变化:
格 | 我 | 你 | 我们 | 你们 |
主格 | bi | ci | ba | ta |
属格 | minu | cinu | manu | tanu |
宾格 | namayi | cimayi | mani | tani |
与格 | nadur | cimadur | mandur | tandur |
离格 | nadaca | cimaca | manaca | tanaca |
工具格 | nadabar | cimabar | maniyar | taniyar |
伴随格 | nadaluɣa | cimaluɣa | manluɣa | tanluɣ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