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160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
||
---|---|---|
超新星種類 | 不詳,有可能是I-a | |
超新星殘骸種類 | 氣殼 | |
所在星系 | 銀河系 | |
所在星座 | 蛇夫座 | |
赤經 | 17h 30m 42s | |
赤緯 | −21° 29&prime | |
銀道座標 | G4.5+6.8 | |
發現日期 | 1604年10月9日 | |
最亮時視星等 | -2.25至-2.5 | |
物理特徵 | ||
原來恒星 | 不詳 | |
原來恒星種類 | 不詳 | |
顏色 (B-V) | 不詳 | |
重要資料 | 銀河系內最後一次 被發現的超新星爆發, 爆發後18個月內肉眼可見。 |
超新星1604(編號: SN 1604,或稱開普勒超新星)是位於銀河系內的一顆超新星,位置在蛇夫座內。到目前為止,SN 1604是銀河系內最後一顆被觀測到的超新星,距地球僅6000秒差距(約20,000光年)。高峰時曾成為全天最亮的恒星,也比金星外的其他行星亮,視星等為−2.5。
此超新星在1604年 10月9日首次被人發現。[1]到10月17日,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發現是次現象,他深入研究後寫了一本書鉅細無遺地記錄此事,書名為《De Stella nova in pede Serpentarii》(蛇夫座足部的新星)。
超新星1604是當代看見的第二次超新星爆發,前一次發生在1572年(詳見條目第谷新星)。此後,再無觀測到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爆發,但是河外的超新星則屢見不鮮,最矚目的有超新星1987A。
超新星1604爆發後的遺骸成為了往後發現的同類物體的原型,在四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是常常被深入研究的天體。
![開普勒超新星爆發後的遺骸](../../../upload/shared/thumb/d/d4/Keplers_supernova.jpg/180px-Keplers_supernova.jpg)
[编辑] 參考資料
- ↑ Blair·Bill - Bill Blair's Kepler's Supernova Remnant Page (English) NASA 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於2006-09-20zh-tw:造;zh-cn: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