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忽必烈 | |
---|---|
姓名 | 孛兒只斤忽必烈 |
庙号 | 元世祖 |
谥号 |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
政权 | 元朝 |
在世 | 1215年-1294年1月 |
在位 | 1271年-1294年1月 |
年号 | |
至元 |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謚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蒙古帝国大汗,而忽必烈则在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幼弟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忽必烈在這场斗争中获胜,並在滅金後推行漢法,任用多名漢人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等。但西方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他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起初還包括承認忽必烈汗位的伊兒汗國,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了)。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時间攻陷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發動第一次日元戰爭,日本史書稱之為“文永之役”,以三萬二千餘人,東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發動第二次日元戰爭,史稱“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軍十餘萬人,到達次能、志賀二島,卻碰到颱風,溺死近半。元军两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一般认为台风(日本人称这两次风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不过後世多認為是元朝的行軍習慣不相適應所致(蒙古人習慣上打陸戰,而攻打日本則是海戰)。
晚年的忽必烈飽受痛風病之苦,愛妻察必與皇太子真金先行離世,使他悲痛不已。為了尋求安慰,他饮用了更多的美食與醇酒,過度的飲酒,讓他的健康亮起紅燈,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死於宮中。
前任: 兄长蒙哥 |
中國北部君主 1260-1279 |
繼任: 元成宗铁穆尔 |
蒙古大汗 1260-1294 |
||
─ | 大元皇帝 1271-1294 |
|
南宋帝昺 | 中國皇帝 1279-1294 接管中國南部 |
Template:金庸筆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