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統一主義引起的紛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
[编辑] 民族統一主義引起的糾紛
虽然领土争议未必与收复失地有关,但某些国家往往用民族统一主义措辞,在国内外证明其合法性。
著名的领土争议包括:
- 邓南遮在1919至21年占领阜姆 (今克罗地亚里耶卡) ,成立意大利卡尔纳罗摄政统治区,率先宣扬民族统一主义之名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都宣称拥有对方现时实际管辖区的主权(也包括两岸没有管辖的地区):
- 有阿斯特蘭人 (Aztlán)宣稱擁有今美國的西南部。美墨戰爭後,根據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美國以一千五百萬美元向墨西哥買下這些領土,估計價錢大約等於今日的三億美元[6](也就是大約每平方公里220美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宣稱擁有阿爾薩斯-洛林的主權。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魏瑪共和國宣稱擁有對阿爾薩斯-洛林、波兰与立陶宛的部分领地、奥地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之主權。
- 以色列宣稱擁有zh-cn:加沙地带;zh-tw:加薩走廊;zh-hk:加沙地帶(1967至2005年)、戈蘭高地及包括東耶路撒冷的西岸地區。
- 巴勒斯坦宣稱擁有英國巴勒斯坦託管地分治以後,以色列佔有的一些土地和東耶路撒冷。
- 敘利亞聲稱擁有戈蘭高地(以色列佔)。
- 阿根廷聲称擁有福克兰群岛(英国佔)。
- 玻利維亞宣稱擁有智利在南美洲太平洋戰爭後得到的海岸地區。
- 危地馬拉宣稱擁有伯利茲全境和墨西哥部份地區。
- 巴基斯坦代表克什米爾族宣稱擁有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
- 尤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匈牙利宣稱擁有鄰國有匈牙利族居住的地方,包括以下國家的部份領土: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及烏克蘭等等。此主張主要是根據一些地區的歷史因素,例如特蘭西瓦尼亞有匈牙利裔少數族群,其他地區則根據種族因素。
-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羅馬尼亞民族統一主義者宣稱,要令所有羅馬尼亞族佔大多數的地區與羅馬尼亞統一。戰後的1918年,此目標隨著羅馬尼亞國成立而達到。不過,1940年6月,蘇聯佔領比薩拉比亞,並在1944年重新佔領此地,組成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近年,羅馬尼亞民族統一主義的目標,是促進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統一。
- 塞爾維亞宣稱擁有波斯尼亞及克羅地亞兩國的大部份地區,理由是種族的聯繫。
- 波什尼亞克族宣稱擁有桑扎克的主權。
- 阿爾巴尼亞宣稱科索沃以及馬其頓共和國 (以種族關聯為理由)和希臘部份地區屬於該國。
- 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部份芬蘭卡累利阿。冷戰結束之後,芬蘭國內重新掀起了有關這些地區歸屬問題的政治討論。
-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宣称擁有科威特。
- 1963年,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尋求建立大摩洛哥,宣稱擁有對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部份地區和西班牙據有的休達自治市及梅利利亞海外屬地的主權。在該年,這引起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邊境戰爭。摩洛哥在1976年佔領西撒哈拉。
- 希臘獨立後,宣稱擁有奧斯曼帝國統治的一部份地區。1881年,奧斯曼帝國將色薩利割讓給希臘。希臘在1897年向該國開戰,但是失敗,而且也參與了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希臘宣稱擁有土耳其的愛琴海沿岸地區之主權,理由是希臘裔人口在該地自古已佔大多數,又曾被拜占庭帝國統治。“大希臘政策”大主意 (Μεγάλη Ιδέα)之下,其它領土宣稱還包括阿爾巴尼亞南部(北伊庇魯斯)和zh:塞浦路斯; zh-cn:塞浦路斯; zh-tw:賽普勒斯; zh-hk:塞浦路斯。
- 日本:蘇聯在二次大戰後,據舊金山條約佔據千島群島全境。日本宣稱現時俄羅斯佔有的南千島群島為其領土。 日本原住民之一的阿伊努人,數千年來為居住在千島群島的唯一民族,一直到後來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及白俄羅斯族遷入,取代他們。
- 馬其頓裔民族統一主義者宣稱對馬其頓地區全境擁有主權。馬其頓共和國實際上只控制該地區四成土地,其餘部份位於希臘、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並且有少數馬其頓裔居民。
- 保加利亞的民族統一主義者也宣稱擁有馬其頓地區,認為馬其頓人其實是保加利亞人。這影響了保加利亞獨立和參與二次大戰時的對外政策。
- 柬埔寨宣稱擁有湄公河三角洲全境。該地原本屬於高棉帝國,後來作為法國殖民地時,被人為地分割。法國放棄殖民地時,將三角洲大部份讓給南越。該部份仍有約一百萬下高棉人(Khmer Krom;湄公河下游高棉人)居住,並據稱受到壓迫。
[编辑] 民族统一主义实体
以下是不完整的列表,包括现在与历史上(已不存在)的民族统一主义实体。大中華地區並沒有民族統一主義的含意。
- 大阿尔巴尼亚
- 大阿美尼亚
- 大奧地利合眾國
- 不列颠帝国邦联
- 大克罗地亚
- 大芬兰
- 大德意志
- 大匈牙利
- 大主意(大希臘)
- 未被分割的印度
- 大伊朗
- 大以色列
- 大东亚共荣圈
- 大呼罗珊
- 統一馬其頓
- 蒙古
- 大摩洛哥
- 大荷兰
- 大波兰
- 大罗马尼亚
- 大塞尔维亚
- 大索马里
- 大叙利亚
- 大也门
[编辑] 參看
[编辑] 注釋
- ↑ Bhutan-China Relations,Bhutan News Online,2004年7月5日。於2007年1月21日檢閱。(英語)
- ↑ 中国不丹同意平等友好协商早日解决边界问题,China.com,2005年12月1日。於2007年1月21日檢閱。
- ↑ Giri Pramod,Alarm over Chinese incursion,Hindustantimes.com,2005年12月28日。於2007年1月21日檢閱。
- ↑ 可參看領土宣稱全圖。
- ↑ 可參看領土宣稱全圖。
- ↑ S. Morgan Friedman (2006年12月11日) - The Inflation Calculator (英語) - 於2006年12月20日zh-tw:造;zh-cn:采訪。來自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USGPO, 1975) and Statistical Abstracts of the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