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publica Moldova 摩爾多瓦共和國 |
|||||
|
|||||
国家格言:無 | |||||
国歌:我們的語言(《Limba noastră》)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基希讷乌 | ||||
最大城市 | 基希讷乌 | ||||
面积
|
|||||
时区 | UTC +2 夏時制:UTC+3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摩爾多瓦語(羅馬尼亞語) | ||||
人口
|
|||||
民族 | 摩爾多瓦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議會民主制 | ||||
国家领导人 | |||||
主要节日 | 獨立日:8月27日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列伊(MDL) | ||||
GDP | 2,976億美元(2005年) PPP-93.67億美元(2005年) |
||||
人均GDP | 825美元(2005年) PPP-2,374美元(2005年) |
||||
HDI | 0.694(中,2006年) | ||||
中央银行 | 摩爾多瓦國家銀行 | ||||
国家资料 | |||||
国家代码 | MDA | ||||
国际域名缩写 | .md | ||||
国际电话区号 | +373 | ||||
摩尔多瓦,原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现为独联体成员国。它是一个内陆国家,夹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首都基希讷乌。
目录 |
[编辑] 历史
摩尔多瓦人与罗马尼亚人同宗同文,都是达契亚人的子孙。13世纪至14世纪,蒙古鞑靼人和匈牙利人入侵,达契亚人逐渐分为三支:摩尔多瓦人、瓦拉几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古代的摩尔多瓦的国名为达契亚-图拉真国,它后来又形成了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三国。1359年波格丹一世创立了独立的封建公国。1487年后沦为奥斯曼帝国附庸。1600年至1601年,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公国曾短暂统一。1812年俄国将摩领土(比萨拉比亚)划入其版图。1859年1月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合并,称罗马尼亚。1878年,比萨拉比亚再次隶属俄罗斯。1918年1月摩宣布独立,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1940年6月,苏联将比萨拉比亚再次划入其版图,并将比萨拉比亚大部分领土与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比萨拉比亚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乌克兰。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罗马尼亚为德国盟友。德国将比萨拉比亚划归罗马尼亚。1944年9月,苏罗停战协定规定恢复1940年的苏罗边界。1990年6月改国名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5月23日改国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8月27日宣布独立。
[编辑] 政治
1994年7月通过的宪法规定,摩尔多瓦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国家,坚持政治多元化条件下的民主,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公有和私有制并存;摩永远为中立国家,不允许在其领土驻扎外国军队。议会实行一院制,共有议席101个。2000年7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摩尔多瓦由原来的半议会制共和国改为议会制共和国,将总统的产生方式由全民普选改为议会投票选举,总统在国家事务中的权力被削弱。摩议会实行一院制,任期四年。 2001年,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两个通过议会民主方式取得政权的共产党之一。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主席弗拉迪米尔·沃罗宁当选为总统。2005年3月,摩共再次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沃罗宁再次当选为摩总统。
[编辑] 行政区划
[编辑] 地理
[编辑] 人口
总人口428.4万。其中摩尔多瓦人占65%,乌克兰人占13%,俄罗斯人占13%。
[编辑] 文化
[编辑] 其他主题
[编辑] 外部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欧洲 |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亞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
![]() |
---|---|
亞美尼亞 | 阿塞拜疆 | 白俄罗斯 | 格鲁吉亚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摩尔多瓦 | 俄罗斯 | 塔吉克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乌克兰 | 乌兹别克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