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道三號 | ||
---|---|---|
|
||
名稱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 |
支線數 | 1 | |
道路等級 | 國道 | |
最近通車日 | 2004年1月11日 | |
通車長度 | ||
- 主線 | 430.5公里 | |
- 支線 | 5.6公里 | |
速限 | 90~110km/h | |
起點 | 基隆市 | |
終點 | 屏東縣 |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Formosa Freeway)簡稱福高,又稱為國道三號(National Highway No.3),一般俗稱為二高(包括北二高、南二高與中二高),是台灣西部平原丘陵區上第二條南北縱向貫穿全島的高速公路。除了可以有效疏通國道一號(中山高)已趨近飽和的交通流量外,平衡城鄉發展也是這條高速公路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
關於台灣地區的道路編號原則,請參考台灣交通條目。
關於國道路網位置,可以參考本圖:國道路網圖。
目录 |
[编辑] 簡介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市大武崙的基金交流道,與基金公路(台二線)交會,南至屏東縣林邊鄉,貫穿台灣西部地區南北,是總長430.5公里(主線)的封閉式汽車專用道路系統。國道三號從1987年北二高部份路段開工後,一直到2004年1月11日中二高龍井到快官路段通車、全線貫通為止,總共興建了17年,建造經費新台幣4580億元。公路沿途設置了55個交流道,13個系統交流道,11個收費站及7個服務區,除此之外為了與部分重要都會區相連,或是與原本的中山高速公路相連形成路網,沿途還設有多處環線或支線。
國道三號在動工時,當時台灣只有一條國道(中山高速公路),因此整個計畫當時命名為「第二高速公路」。當時整個工程,是從北部路段開始修築,因此北部路段完工並首先通車時,便稱呼為“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北二高),之後的南部路段與中部路段,則是依循北部的模式,稱呼為南二高與中二高。但根據台灣道路系統的命名規則(南北方向的道路是使用單數的編碼),這條新建的高速公路正式的編碼為「國道三號」。只是俗名與正式編號間的落差,常常讓用路人將北二高誤呼為國道二號(真正的國道二號是機場支線與桃園環線的合稱)。為解決此問題,國道三號在公開徵求命名後,於2004年11月1日正式選定命名為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簡稱為福高(福爾摩沙是葡萄牙文中對台灣的稱呼)。
國道三號自北開始南行,依序經過基隆市、台北縣、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縣、彰化縣、台中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與屏東縣。但由於路段建設時的用地取得問題,在台中縣與彰化縣之間原本應該是南北走向的國道三號很例外地是呈現東西向的走向,因此若是自南部北上,則會先經過實際上位於彰化市東方的的台中縣霧峰鄉,烏日鄉之後,向西行,至彰化縣北部的彰化市,沿大肚溪(又稱烏溪)西行至彰化縣和美鎮,轉個接近直角的大彎,跨越大肚溪進入台中縣海線地區,與一般人認知的順序(彰化位於台中南邊)不太一樣。相對於中山高當初規劃是以串聯台灣西岸主要大城市為目的,考量到平衡地區發展、土地取得的成本與避免都市附近短途通勤車流造成阻塞,國道三號的選線刻意避開人口稠密的都會區,通過許多原本低度開發的鄉村地帶。
國道三號從北部開始,分別在汐止系統交流道(台北縣汐止市)、新竹系統交流道(新竹縣寶山鄉)與彰化系統交流道(彰化縣彰化市)與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交會。其中汐止到新竹的路段,是行走較偏遠的山區鄉鎮,新竹到彰化則是經由濱海地區,彰化以南的路段都是沿山區行走,直到南端的林邊為止都採取與中山高平行的路線。相對於原本中山高較為直線的規劃,國道三號因適應地形與避開人口已非常密集的市鎮,路線迂迴較明顯,沿途大量使用高架橋的方式穿越不平坦的地形,工程難度較國道一號提升許多。全程共有15個隧道,其中有9個是聚集在台北盆地南邊的山區,沿線最長的隧道為1,875公尺長的木柵隧道。
除了主線,國道三號在台北南區設置用來連接市區(辛亥路)的支線-國道三甲(台北聯絡線),在萬芳交流道與信義快速道路(舊名北二高信義支線)相接。而除了三個與中山高相交會的系統交流道外,兩條南北向的高速公路間還有四條新修築的東西向高速公路互相連結,但這些東西向的高速公路擁有各自的編號,並不屬於國道三號的一部份。此外新修築的北宜高速公路(國道五號),也與國道三號在南港系統交流道相交。
目前計畫將往南延伸至屏東楓港,以銜接南迴公路。延伸起點初步決定由竹田、南州延伸,捨棄自須經過人口稠密的城鎮,用地取得經費高的終點林邊延伸。
[编辑] 相關資訊
- 車道數:
- 收費站:七堵收費站、樹林收費站、龍潭收費站、後龍收費站、大甲收費站、名間收費站、古坑收費站、白河收費站、善化收費站、田寮收費站、竹田收費站。
- 服務區: 關西、西湖、清水、南投、古坑、東山、關廟。
- 休息站:木柵休息站(北上)、寶山休息站(南下)、新化休息站
(註:國道三號的“休息站”原稱“停車場”,可停車輛數較少且僅有廁所設施,並未有販賣、加油等服務。)
- 速限:除了收費站與施工路段外,中和交流道以北速限90公里/小時,中和以南、土城交流道以北路段100公里/小時,土城交流道以南路段則擁有全台灣最高的110公里/小時速限(在2003年4月15日後正式調高)。
- 興建單位: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
- 維護單位:交通部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
- 管理單位:內政部國道公路警察局
- 1987年,國道三號(北二高)動工興建。
- 1993年
- 1996年
- 1997年8月24日,木柵至中和、桃園內環線通車。
- 1999年12月30日,新化系統至關廟、燕巢系統至九如通車。
- 2000年
- 2001年11月27日,斗六至新化系統通車。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6年2月10日,實施電子收費(ETC)
- 2007年3月26日,林內段紫斑蝶生物廊道啟用,並實施為期十一天(2007年3月26日到2007年4月5日)的交通管制,每天早上九點到十二點,封閉林內段北上外側車道。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台灣國道高速公路列表 | ![]() |
---|---|
南北向:1 中山高速公路 | 3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 5 蔣渭水高速公路 | |
東西向:2 桃園內環線 | 4 台中環線 | 6 南投段 | 8 台南支線 | 10 高雄支線 | |
支線:3甲 台北聯絡線 | |
高架拓寬線:汐止五股高架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