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鄭玉波(1916年12月21日-1993年4月8日),別號石濤,熱河阜新縣(今改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法律學者,中華民國前司法院大法官。
[编辑] 生平
鄭玉波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來台後先後執教於台灣省立法商學院(今台北大學)、政治大學法律系。1964年3月因台灣大學法律系王伯琦教授猝逝,經他人向梅仲協推薦,轉知時任系主任之韓忠謨,韓、鄭二氏面晤之後即敲定代課事宜。鄭並於半年後獲正式聘用。鄭玉波亦曾兼任中興大學法律系教席,復歷任行政院法規會委員、司法官訓練所講座之職。 1976年被提名為中華民國第四屆大法官,同年經監察院同意後就職;1985年退職。1986年7月任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院長,至1990年8月卸任。1993年病逝於美國加州聖荷西。享年七十八歲。
民事實體法為鄭玉波的專長,其造詣頗深,堪稱早期台灣法學界的權威,又著作等身,相關民法、商法作品及文獻不可勝數,即使去世已久,台灣的法律類書店、書局仍常見到其著作,可謂歷久彌新,惟為與時俱進,若干書籍已是由其門生、故舊增補。
鄭氏著作素以文辭典雅為人所知。例如,其著作《民法物權》就中華民國民法第798條果實自落林地規定之解說謂:「紅杏出牆,世所恆有;果實自落,亦僅平常」,為膾炙人口之名句,並為王澤鑑教授於課堂中津津樂道。
鄭玉波藏書豐富,其中部分捐贈給台灣大學圖書館法社學院分館,另有五百餘冊於1991年11月捐贈中央圖書館。
[编辑] 參考資料
- 《大法官釋憲史料》,司法院編,1998年。
- 《法學緒論》,鄭玉波著,元照出版公司,增訂十六版,黃宗樂代序,2005年。
-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王泰升著,2002年6月。
屆次 | 成員 |
---|---|
第一屆 1948-1958 |
燕樹棠 | 黃又昌 | 張式彝 | 李伯申 | 胡伯岳 | 洪文瀾 | 張于潯 | 林彬 | 劉克雋 | 沈家彝 | 翁敬棠 | 葉在均 | 向哲濬 | 魏大同 | 蘇希洵 | 夏勤 | 黃正銘 | 徐步垣 | 王風雄 | 曾劭勳 | 蔡章麟 | 韓俊傑 | 何蔚 |
第二屆 1958-1967 |
林紀東 | 徐步垣 | 胡伯岳 | 黃正銘 | 曾劭勳 | 王之倧 | 洪應灶 | 金世鼎 | 景佐綱 | 曾繁康 | 黃演渥 | 史尚寬 | 胡翰 | 史延程 | 諸葛魯 | 黃亮 | 王昌華 |
第三屆 1967-1976 |
林紀東 | 金世鼎 | 黃亮 | 王之倧 | 李學燈 | 黃正銘 | 管歐 | 張金蘭 | 洪應灶 | 程德光 | 曾繁康 | 黃演渥 | 胡伯岳 | 景佐綱 | 歐陽經宇 | 田炯錦 | 戴炎輝 | 陳樸生 | 范馨香 | 陳世榮 | 翁岳生 |
第四屆 1976-1985 |
陳樸生 | 翁岳生 | 林紀東 | 翟紹先 | 梁恆昌 | 范馨香 | 陳世榮 | 鄭玉波 | 姚瑞光 | 涂懷瑩 | 李潤沂 | 蔣昌煒 | 洪遜欣 | 楊與齡 | 楊日然 | 楊建華 | 李鐘聲 | 馬漢寶 |
第五屆 1985-1994 |
劉鐵錚 | 范馨香 | 馬漢寶 | 楊建華 | 翁岳生 | 李鐘聲 | 吳庚 | 鄭健才 | 瞿紹先 | 楊與齡 | 楊日然 | 史錫恩 | 陳瑞堂 | 李志鵬 | 張承韜 | 張特生 |
第六屆 1994-2003 |
翁岳生 | 劉鐵錚 | 吳庚 | 王和雄 | 王澤鑑 | 林永謀 | 林國賢 | 施文森 | 城仲模 | 孫森焱 | 陳計男 | 曾華松 | 董翔飛 | 楊慧英 | 戴東雄 | 蘇俊雄 | 黃越欽 | 賴英照 | 謝在全 |
第七屆 2003-2011 |
翁岳生 | 城仲模 | 林永謀 | 王和雄 | 謝在全 | 賴英照 | 余雪明 | 曾有田 | 廖義男 | 楊仁壽 | 徐璧湖 | 彭鳳至 | 林子儀 | 許宗力 | 許玉秀 |
部分大法官曾因故未做滿原任期或僅係補足他人任期;第七屆部分大法官任期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