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個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
目录 |
[编辑] 起因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中国北部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胡人趁机起兵,於是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又因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曾撰的《十六國春秋》一書,該書將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個政權獨立記錄,故又有將此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者,實則政權的數目遠逾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部落酉長李雄佔四川省的成都自稱“成都王”;歷史上稱之為“成漢”,是五胡建國而亂華的開始。半年後,匈奴族劉淵在山西省離石縣的左國城自封“漢王”,史稱“漢趙”。西元319年,石勒據襄國(河北省邢台縣)自封“趙王”,歷史稱“後趙”,盤據了華北半壁江山。320年刺史張寔被殺,張茂在西北成立前涼帝國。337年慕容皝建立前燕帝國。350年冉閔殺石鑒,建立冉魏帝國。351年苻健在長安建立前秦帝國,358年苻堅殺苻健三子苻生,重用王猛,376年統一北方,成一大帝國,與晉帝國南北對峙。383年苻堅發動淝水之戰,前秦軍不戰而潰,北方又陷入分崩離析。
384年慕容垂稱燕王,建立後燕帝國。慕容泓自稱濟北王,建立西燕帝國。姚萇自稱萬年秦王,建立後秦帝國(第10國)。385年乞伏國仁建西秦王國。386年前秦大將呂光,聞知苻堅已亡,建立後涼王國。397年禿髮烏孤建立南涼王國。397年沮渠蒙遜推舉段業為首領,建立北涼王國。後燕慕容德南下滑台,建立南燕帝國。400年敦煌李暠叛北涼,建立西涼王國。405年譙縱自稱成都王,建立西蜀王國。407年匈奴劉勃勃建立胡夏帝國,同年七月,慕容雲殺慕容熙,北燕建國。直到西元439年北魏拓拔燾消滅北涼王國,統一北方,中原最後僅剩下“南朝”宋帝國與“北朝”北魏帝國,史稱“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結束。此一期間整个中原地区歷經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6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
[编辑] 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六族(汉、匈奴、鲜卑、羯、羌、氐)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屠杀,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外,羯、羌、氐、匈奴中的白奴几乎被完全屠杀殆尽,鲜卑族最终取得政权建立北魏,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
[编辑] 民族的融合和演变
华夏族在春秋战国及之前的时期,并没有民族的自我意识。譬如屈原很可能宁可认同楚国的百越族原著民,也不认同敌对的秦国人。到了汉代,中原的人们开始有了国家疆域内是一个共同的民族,之外是各种蛮族的想法,汉族的概念由此产生。
十六国时期,大量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徙到中原,逐渐和汉族融合,这样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之后再也没有发生。
在东北亚有两大古老游牧民族:匈奴和东胡。匈奴一支在汉代时迁往欧洲,另一支(包括羯人)经十六国之后彻底融入汉族。东胡民族中的鲜卑在十六国期间十分活跃,建立了多个政权。鲜卑之后大部分融入汉族,还有一些成了后来蒙古人、契丹人的祖先。而匈奴和东胡混血的铁弗人在十六国期间建立的胡夏政权灭亡之后也和鲜卑一起融入汉族。在更北面的另一支鲜卑柔然则在与北魏多年征战之后逐渐融入汉族、欧洲的匈牙利族和蒙古人、契丹人。
北亚的另外一个古老游牧民族敕勒(丁零)也在十六国后期大量融入在中国北方争斗的鲜卑、汉族之中,并融入汉族。敕勒的另一支则成为了后来唐朝(其开国皇帝李渊是汉族和鲜卑族的混血)在西北方的的主要盟友和敌手回鹘。回鹘之后演变为新疆的主要民族维吾尔族。
在西面,羌族和氐族在汉朝时就和中原汉族有往来。三国时期魏国、蜀国都借过羌兵,马腾曾和氐族联合。十六国中期羌族和氐族在陕西、甘肃一带相继建立政权,之后大部融入汉族。同时氐族的一部分和吐蕃人融合形成藏族。羌族后来的一支党项族在宋代建立了西夏政权。羌族今天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与在中国北方发生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中原文明南迁(衣冠南渡),南方的东晋及后来的南朝也继续向南扩张,造成汉族和南方的百越诸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