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1890年9月23日-1957年2月1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一名陸軍軍官,其後更晉升為元帅。
目录 |
[编辑] 早年生涯
保盧斯在布賴特瑙出生,為一教師之子,其父曾經設法為保盧斯弄得海軍軍官學校的學位,但並不成功。其後,保盧斯被送往黑森的瑪堡大學短暫修讀法學,但他在不久也被淘汰了。屢遭挫折的保盧斯只好在1910年2月進入第111步兵團充當候補軍官。他在1912年7月4日與羅馬尼亞貴族埃列娜·羅塞蒂-索列斯庫(Elena Rosetti-Solescu)共諧連理。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保盧斯所屬的第111步兵團為西線戰場的主力。而他於1914年秋在法國的孚日和阿拉斯經歷了生平第一次戰鬥,但不久後就因為疾病而撤回,並於南線的馬其頓中作為軍方辦公人員。直至戰爭完結,他已經晉升為上尉。
一戰過後,德國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並被迫裁軍。幸而,保盧斯留下來,並轉往裁軍後的斯圖加特第11步兵團作為一連長。他在1921年至1933年這段動蕩的時間內曾經當過形形式式的職務,並在1934至35年間擔任摩托化旅的指揮官。在1939年,他更獲晉升為少将。
[编辑] 二戰生涯
保盧斯在1939年成為了德軍第10集團軍的長官。1939年9月1日,德軍正式入侵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保盧斯的第10集團軍曾經參與對波蘭、比利時、法國三國的戰鬥(在後者兩次的戰鬥時,第10集團軍已易名為第6集團軍),這使得他累積了一定的實戰經驗,為日後他擔任東線要職所不可或缺的。1940年9月,經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推薦擔任陸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第一軍需總監)。1941年12月,在賴歇瑙元帥的推薦下他被授予第6集團軍指揮官一職。其後,第6集團軍被派往東線進行蘇德戰爭,並委以參與史達林格勒戰役。
在史達林格勒戰役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服從希特勒的命令,按照他的命令來調整兵力,即使後來被敵軍包圍也是如此。由於希特勒過度分散兵力,使得對史達林格勒作戰的德軍第6集團軍並不能得到集中的火力支援。此外,曼施坦因元帥及保盧斯本人的失誤也導致了第6集團軍被重重包圍,再加上史達林格勒軍民受到史達林的指令死守該城,都使得德軍在突擊及進攻上有很大的障礙。因此,保盧斯知道自己已經回天乏術,便在1943年1月31日正式向蘇聯紅軍投降,剛巧前一天希特勒便空投了元帥軍銜予保盧斯。保盧斯的投降及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退潮都使得德軍開始節節敗退,最後更在1945年5月7日正式向盟軍投降。而保盧斯就以戰俘的身份送往盟國軍事法庭受審。
[编辑] 戰後生涯
在戰後,他在纽伦堡审判中被盟國判處監禁,但在1953年獲釋。兩年後被遣送回國。此時他在蘇聯控制的東德擔任檢察官一職。但兩年後,即1957年,他就長逝於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