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
|
---|---|
星座 | 半人馬座 |
赤經 | 14h 29m 42.90s |
赤緯 | -62°40' 46.10" |
視星等 (V) | 11.05 |
特性 | |
光譜分類 | M5.5Ve |
B-V 色指數 | 1.90 |
U-B 色指數 | 1.49 |
變星類型 | 耀星 |
天體測定 | |
徑向速度 (Rv) | -20.3 km/s |
自行 (μ) | RA: -3775.64 mas/yr Dec.: 768.16 mas/yr |
視差 (π) | 771.99 ± 2.25 mas |
距離 | 4.22 ly (1.295 pc) |
絕對星等 (MV) | 15.49 |
詳情 | |
質量 | 0.12 M☉ |
半徑 | 0.15 R☉ |
光度 | 5-13.8 × 10-5 L☉ |
溫度 | 2,670-3,100 K |
金屬度 | 10% |
自轉 | 31 (30-33) days |
年齡 | 估計約 4.85 × 109 年 |
其他命名 | |
半人馬座α星C, GCTP 3278.00, Gl 551, LHS 49, V645 Centauri, HIP 70890.
|
比鄰星或毗鄰星位於半人馬座(Centaurus),是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星,依拜爾命名法也稱為半人馬座α星C,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4.22光年),恆星分類屬於紅矮星。
它是由天文學家羅伯特‧因尼斯(Robert Innes)于1915年在南非發現的,當時他是擔任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聯合天文台(Union Observatory)的主管。
目录 |
[编辑] 亮度
通常紅矮星的亮度都很弱,以肉眼觀測是看不見的,比鄰星也不例外。它的視星等是11等,絕對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如果從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個星觀測,將是4.5等星。
[编辑] 距離、直徑與質量
由歐洲天文衛星Hipparcos量測到的視差(parallax)772.33 ± 2.42 毫角秒(milliarcseconds)推算,比鄰星離地球大約是4.22光年遠,或者地球到太陽距離的270,000倍(AU,天文單位)。離它最近的鄰居依序為: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顆星(0.21光年)、太陽和巴納德星(6.55光年)。從地球觀測,比鄰星離半人馬座α星A視角約2°,或相當於滿月直徑的4倍。由於比鄰星離半人馬座α星AB双星與太陽距離的比率僅僅是20分之1,天文學家猜測它可能是以500,000至2,000,000年或更長的週期在繞半人馬座α星AB双星的一個軌道上運轉。因此,比鄰星也稱為半人馬座α星C。
用歐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在2002年以光學干涉測量得到比鄰星的角直徑為1.02 ± 0.08毫角秒。由已知它的距離,推算實際直徑大約是太陽的7分之1,或者木星的1.5倍。它的質量也大約是太陽的8分之1,或者木星的150倍。
[编辑] 形成年代與壽命
它的形成年代,與半人馬座α星A和B雙星相同,約48.5億年前,比太陽的46億年略早些。但由於大小僅比產生氫融合反應所需的恆星臨界質量稍大,融合反應的速率很慢且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推算它的壽命可達數千億年以上。
[编辑] 表面活動觀測
比鄰星有很活躍的色球層 (chromosphere)活動,在X-光波段可觀測到它色球層的噴發,是屬於典型的耀星(變星記名:半人馬座V645);在紫外線波長觀測它的色球層的變化,得知它的自轉週期大約31天。由90年代哈伯太空望遠鏡所量測的資料顯示,比鄰星應存在有一顆尚未觀測到的暗淡伴星,此伴星可能是一顆大質量行星或棕矮星,但尚未完全證實。
[编辑] 相關連結
- 半人馬座
- 半人馬座α星
- 半人馬座α星A
- 半人馬座α星B
- 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