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Hennessy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如有任何问题,請參閱帮助、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您也可以在沙盒測試維基的編輯功能。我是欢迎您的维基百科人:--zy26 was here. 12:24 2005年9月4日 (UTC)
[编辑] 俄罗斯历史
因为我现在也在全力编写印度历史,所以抽不出太多时间来帮忙,希望您谅解。但是,我可以提供几本最好的参考书。研究俄国史(十月革命前)我见过的最好的教材是克柳切夫斯基著的《俄国史教程》。这本书是公认的俄国史权威,许多研究俄国史的人都要先学习这本书。此书有中文版。中文版是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ISBN 7-100-00759-3/K·119。中国人研究早期罗斯史,我见过的最好的书是《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赵云中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不过此书侧重哥萨克时代的乌克兰,而其关于罗斯部分的主要参考依据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俄国史教程。但是看看还是有用处的,尤其是关于早期王公继承方面,立刻可以澄清把罗斯的分裂等同于西欧的封建制的误解。如果想要第一手资料,就只有看俄语的编年史原著。有些大学图书馆里可能有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的俄语本,不过一般不许外借(我们学校的是老叶头的赠书,镇馆之宝=。=);这本书是始初编年史现存的最古抄本。
另外,请一定使用俄语资料来研究俄国史;英语文献的错误和误解连篇累牍。这个网站([1]),我向您强烈推荐,但它是非公有领域的,不能直接引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01 2006年11月20日 (UTC)
- 完全不介意--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16 2006年11月21日 (UTC)
[编辑] 美國縣名
有部分縣名需要協助,請協助提供下列州的資料:新罕布什爾州、緬因州、麻薩諸塞州、猶他州。謝謝!--Whhalbert 04:50 2006年11月22日 (UTC)
[编辑] 又:縣名重名
英語的Blaine和Bryan都譯「布萊恩」。俄克拉何馬州同時有名為Blaine和Bryan的縣。關於這類地名翻譯的討論,越來越迫切了!--Whhalbert 20:05 2006年11月22日 (UTC)
[编辑] 重名
根據Xieza的建議,再考慮到地理位置有主觀性,相對而言,建縣時間比較明確。--Whhalbert 05:29 2006年11月25日 (UTC)
再說,行政區劃並不總可以用理型 (例如中國的井田制)來理解的,依地勢、政治因素會形成很多不確定性。--Whhalbert 05:38 2006年11月25日 (UTC)
[编辑] 請教地名譯法
俄亥俄州富爾頓縣的縣治Wauseon,就連《外國地名譯名手冊》都沒有。只有香港《經濟日報》譯為「渥森」。你怎麼看?--Whhalbert 02:20 2006年12月2日 (UTC)
[编辑] 第三次動員令
為增加維基百科條目素質以及增加維基人的團結性,第三次動員令將於12月內舉行,是次動員會開放更多規則,參與是次活動的維基人,希望你能盡力,在活動時間內最少對新增及修改五條條目,我們極力鼓勵您將條目提升至新條目推薦,甚至是優良條目以及特色條目的水平。無論您對是次活動參加與否,也煩請閣下花兩分鐘的時間將此訊息傳遞給五名維基人,上一次的動員有已經有六十多名的維基人參與,由於上次動員令有廣泛的宣傳,所以在此亦無謂賣弄花巧,希望今次朝著200名維基人參加為目的,這樣的話,將會有1%的條目將會達到作為正式條目水平。詳情請參閱Wikipedia:動員令/正在進行的動員令。--18164 02:22 2006年12月2日 (UTC)
[编辑] 再請教
Mantorville譯成曼托維爾可否?--Whhalbert 08:30 2006年12月2日 (UTC)
[编辑] 如何譯?
有縣曰Union,用意譯(聯合)還是音譯(猶尼昂)好?--Whhalbert 09:03 2006年12月2日 (UTC)
[编辑] 我已尊重「先到先得」原則
我的修改已經包含您已創立條目,但假如該條目尚未創立則不在此限。--Will74205 18:37 2006年12月2日 (UTC)
另:如果大家都編輯了同一個條目,例如:優洛縣/約洛縣,你應該先在條目上加上merge to的模板提醒一下,你的編寫在前,我會將其內容合併到你的條目中去的,而你現在這樣簡單刪除後重新定向是不太妥當的。--Hennessy 18:40 2006年12月2日 (UTC)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Will74205"
- 舉個例子,第一個我原先編寫為「阿拉梅達縣」,但你並未作繁簡轉換而直接改為「阿拉米達縣」,作何解釋呢?--Hennessy 18:44 2006年12月2日 (UTC)
正如我所說的,您也可以加入名稱轉換,而不是因為一兩個我先前沒有加入轉換而回退我的全部修改。還有,我實在不想為了搶譯名而創立條目,有必要建立創立原則。 --Will74205 18:52 2006年12月2日 (UTC)
- 我認為譯名原則應該是:主人>常用>翻譯書。--Will74205 19:13 2006年12月2日 (UTC)
[编辑] 譯名
Return J. Meigs, Jr. (人名,曾任俄亥俄州州長、美國郵政部長)的“Return”怎麼譯?--Whhalbert 06:55 2006年12月3日 (UTC)
[编辑] 弄丟了印度的編輯歷史
在回復User:反中 5所做的破壞時,我不小心弄丟了印度的編輯歷史。能打救一下嗎?--minghong 07:39 2006年12月3日 (UTC)
- 謝謝!:-)--minghong 07:54 2006年12月3日 (UTC)
[编辑] 金斯县 (加利福尼亚州)
根據英文維基上的內容,該縣確實是以「國王」意義為名,而且現有名稱忽略字尾的「s」。還有關於而且我也說國語/普通話,所以請您也不要認為「權威」翻譯書就是對的。最後,關於「先到先得」原則,我看到您創建許多條目,但是它們大都只有極短的內容,這給我的觀感不佳,也就是我之前認為「搶譯名」的原因。在我翻譯一個名字城市/地區命名,我希望您先參考網上已譯/通用名稱,翻譯書應是最後選擇,且您使用許多用字有負面意義,如蒂黑马县 (加利福尼亚州)的「黑」字,而且根據讀音應較接近「蒂"哈"馬」。總之,「常/通用」應高於翻譯書。--Will74205 21:32 2006年12月3日 (UTC)
- 我對大陸方面採用音譯沒有太大意見,但是我們也不應忽略中文字本身就有含意,所以在音譯時應該仔細選擇含意較中性的或較文雅的字眼。還有,我現住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所以我自認英文還不錯,時我確實會先從Yahoo!臺灣以英文名試著尋找已用譯名。我所謂「主人」原則是指當名字主人有正式/常用中文名字時我們應使用該名。--Will74205 20:14 2006年12月4日 (UTC)
[编辑] 重名
Tacoma 和Takoma 都叫「塔科馬」,而英語已經各自有頁面。是否按此分成塔科馬 (Tacoma)和塔科馬 (Tokoma)?--Whhalbert 23:44 2006年12月4日 (UTC)
[编辑] 请密切留意Lukacs的行为
在其用户页上,他声明要回退他作的所有贡献,和在Commons上把他上载的图片全部覆盖。而且已经有相关的行动。我认为这会严重损害维基百科的品质。相关讨论在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如果他再有类似的行为,请考虑马上把他封禁。--Computor 18:20 2006年12月8日 (UTC)
[编辑] 你打算開始寫美國海軍的二線艦艇?
有勇氣,這些船不見得比第一線的作戰艦艇好寫。加油。有需要資料的話說一聲吧。--cobrachen 19:38 2006年12月9日 (UTC)
[编辑] 美國州份的模板
可否先製作以下數個州:佛羅里達州、夏威夷州、紐約州、俄亥俄州、羅德島州和賓州?--Whhalbert 03:50 2006年12月17日 (UTC)
另外,你在模板上所用的縣名,出自何處 (最好可以出示書號)?--Whhalbert 03:53 2006年12月17日 (UTC)
奇怪了。因為我用的都是同一本書。書上沒有的地名你怎麼處理的?--Whhalbert 04:04 2006年12月17日 (UTC)
另外,經過英語版的解釋,新罕布什爾州的庫斯縣 (Coos County)讀音為/ˈko.ɑs/ (美國英語),而非庫斯。--Whhalbert 04:23 2006年12月17日 (UTC)
請協助製作下列州份:佛羅里達州、紐約州、俄亥俄州、俄勒岡州、內華達州、新澤西州、馬里蘭州、阿拉斯加州、佛蒙特州……--Whhalbert 22:07 2006年12月29日 (UTC)
[编辑] Kalawao
中文的譯法出自何處?《手冊》沒有。網上的譯法靠得住嗎?--Whhalbert 09:22 2006年12月17日 (UTC)
[编辑] 关于Broken/鲁伯特·埃弗里特
hennessy您好,我不明白您2006-12-07T11:56:39创建的Broken/鲁伯特·埃弗里特,为什么要这样命名?您在11:50, 7 December 2006 在英文en:Rupert Everett加入跨语言链接到鲁伯特·埃弗里特,该条目被您清空内容后成为死循环,我实在难以理解,请您抽空澄清一下。--鸟甲 04:32 2006年12月24日 (UTC)
- 谢谢更正。--鸟甲 05:40 2006年12月24日 (UTC)
[编辑] Nassau County 拿騷縣/納蘇郡
在我跟User:Whhalbert提及Nassau County的譯名之後,他建議我應該與你建議有關Nassau County的中文譯名。據我了解,在大陸方面是有對Nassau有官方的譯名為拿騷,因此你在建立紐約的各郡模版時將Nassau County稱為拿騷縣,但是在紐約的華人圈內並沒有人稱之為拿騷。紐約的世界日報稱之為納蘇郡/縣,並已經行之有時,我相信雖然在「先到先得」的原則之下該條目會命名為拿騷,但是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规/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決議當地最通用的中文名稱優先於中文世界最通用的名稱。因此,我認為應該將拿騷縣/郡改為納蘇縣/郡。我與Whhalbert的討論請見User_talk:Nikopoley#關於縣 (郡)名不同叫法的問題與User_talk:Whhalbert#Re:關於縣 (郡)名不同叫法的問題--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06:30 2007年1月10日 (UTC)
[编辑] 提名內容專家
感謝你的支持。上一回被提名,自問水平不足而推辭。本人深明可一不可再的道理,欣然接受。但仍然需要在質方面多花點時間。另一方面,也需要感謝你一直以來的幫助。--Whhalbert 07:20 2007年1月11日 (UTC)
[编辑] 卡爾梅克共和國
有人添加了內容,但沒有從吳語翻譯過來。請您協助一下。--Whhalbert 17:49 2007年1月19日 (UTC)
[编辑] Lyon/Leon
又要請教閣下了。--Whhalbert 05:15 2007年3月23日 (UTC)
[编辑] 喬治‧西蒙‧毆姆
您好,我方才修改了此條目的內容。您說我不應當全文重新修改,但其實我是從英文版本本文直接翻譯中文的,英文版本不但內容豐富且正確,因為一些事務繁忙忘了放上正在翻譯的標籤。我現在住在美國洛杉磯,因為我的物理老師提到這位毆姆物理學家的時候,名字的發音的確是"喬治"(GEORGE),所以我翻為喬治。Overall,謝謝您對我這個新人的指教。Spiderwoman 01:35 2007年3月25日 (UTC)
[编辑] DYK推薦不通過
- ~移動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後修訂)
- ~移動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後修訂)
- 回应:该条目译自英文维基,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对其历史不甚了解,因此参考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全球通史。由于一直忙于编写维基条目,不知道现在有规定要求翻译条目一定要翻译完整,非常抱歉。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未译完部分内容理解有困难,还请高手帮忙译完,非常感谢。—Hennessy 02:22 2007年3月31日 (UTC)
[编辑] 第四次動員令
第四次动员令将在4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欢迎各位参加。
此次动员令与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领域条目为目的的小动员令。这次共举办6个主题的小动员令,翻譯動員令、生物動員令、異國(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及暗黑动员令,是些大家感兴趣,或维基条目贫乏,需要人编辑的领域,前5个由各维基人选出,最后1个由主持人决定。
第四次动员令要求参与者贡献5个条目,其中二个必须是推薦新條目,才算完成,详细规则请看这里。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暫時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費勒姆 費話連篇 13:12 2007年4月1日 (UTC)
[编辑] 新條目推荐
在新條目推荐/候選中,條目氣球正在被推荐,您提出的反對意見已不存在,請再作審閱,謝謝您。—王者之王 ☎入宮晉見王者之王 ★西出之日 08:53 2007年4月3日 (UTC)
[编辑] 第四次動員令
我真的很驚訝贝尔格莱德可以寫得那麼深入,因此本人正式邀請你參加Wikipedia:動員令/第四次動員令中的異國(寰宇)動員令,如果你能夠參加是次動員令的話,相信有助增加維基人的寫作氣氛。—費勒姆 費話連篇 07:42 2007年4月9日 (UTC)
那麼有興趣參加是次動員令嗎?最近你正興編輯奧運運動員的條目,以條目的水平,應該可以達致優良條目水平,有興趣參加嗎?望請你回覆。—費勒姆 費話連篇 04:19 2007年4月15日 (UTC)
那我就用最直接的方法問你,請問你有與趣參與Wikipedia:動員令/第四次動員令嗎?—費勒姆 費話連篇 08:15 2007年4月15日 (UTC)
我明白了,我不會阻止你。—費勒姆 費話連篇 11:52 2007年4月17日 (UTC)
[编辑] 回應:詹姆斯·夫兰克
您好,感謝您辛苦提供條目。首先這是個條目上編寫方式的問題,我已經早在其條目的對話頁加上兩個連結,您參考後就會知道我為何說沒有參考來源了。最主要的原因,編寫的人是您,像我這樣對條目內容並不清楚的人,您如果沒有明確提出參考來源或是參考資料,那我根本就不知道您所謂的注釋就是來源。
再來,這個題目已經有人協助修改,所以我也已經改了投票為支持。同時希望這類有關條目的討論或疑問,您能先注意條目的討論頁進行討論即可。以上請您參考,我的中文不是很完善,希望您能理解我的意思。→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09:18 2007年4月1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