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本文章是關於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國家主席: 胡錦濤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 |
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國務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央軍委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英文)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 全國政協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章程(英文)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黨中央 黨中央書記處 黨中央政治局 政治局常委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英文) |
參看 香港政治 澳門政治 |
各國政治 • Portal:政治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一般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修改的法律,广义上也包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法律必须服从宪法,其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部门规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體系隨著時代轉變,亦有所不同。但歷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都採用成文法系統。
[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立國的初期,奉行計劃經濟體制,社會發展由政府行政機關主導。其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社會秩序大亂,文化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們開始認識法治、法律的重要。1979年,隨著社會秩序恢復和對外開放,中國政府開始制定各式各樣的法律以配合社會發展。1992年末,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即是說,行政命令式的計劃經濟正式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
現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法律體系,可粗略分為普通法系及大陸法系兩大類。由於歷史的因素,中國大陸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各自使用自己原來的法律體系,分別如下:
法律體系的分別,會對司法及法律的解釋權帶來重大的衝擊。舉例說:就單就法官的職能這方面來看,中國內地也跟大部分大陸法系國家的制度一致。見比較普通法系和歐陸法系。但在香港,法官判案的案例,會成為同級及下級法院的規範,成為法律的延伸。制度保障法官在判案時不會受任何(特別是來自政府及政黨)的影響。而另一方面,一但下級法官判錯案件,法院亦要依從一個非常嚴格的制度,從法律觀點上駁斥。
在每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都分为宪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国也不例外.其有三大基本实体法和三大基本程序法,三大基本实体法是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三大基本程序法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编辑] 目前的法律类型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颁布)
中国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种法律或准法律:
-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可以冠“法律”的名字,但在与法律不冲突的情况下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 由省级人大或较大的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本地区内有法律的效力,法院裁判案件时必须执行。
- 由中央各部门以及省级或较大的市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以及行业条例。这些被称为规章,法院裁判案件时在它们与现行法律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裁决的参考,但不是必须执行。中央部门的规章效力涉及全国;地方政府规章只在本地有效。
- 地方各级政府的红头文件,这些是各级政府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是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在与法律抵触的情况下,它们会通过一定的程序被撤销。法院在判案时可以作为一种参考。理论上它的效力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弱。
-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它是中国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对一些法律规定不清或者未曾规定的事项的处理规则,本意是作为对下级法院审判案件的指导,但是在目前立法体制下它具有法律的效力。省级法院无制定司法解释的权力。
这些准法律和中央的法律有时存在着冲突,所以可能通过一定的程序来撤销;一些中央制定的法律又是必须通过行政命令(红头文件)等形式才能得到落实。这是当前中国法治不成熟的一个表现,法律往往需要政策来支持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层次 |
---|
从高到低依次分为: |
地方法规、自治条例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由于存在普遍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在法律的适用上,如果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有冲突,虽然从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出发,应当优先适用地方法规,但是司法实践中需要提请国务院裁定适用问题。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也需要国务院裁定解决。 |
[编辑] 参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行政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状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