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 |
|||||
|
|||||
国家格言:Together we aspire, together we achieve(英語) |
|||||
国歌:《以自由之愛鑄成》 《Forged From The Love of Liberty》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西班牙港 | ||||
最大城市 | 查瓜納斯 | ||||
面积
|
|||||
海岸线 | 362千米 | ||||
时区 | UTC-4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英語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議會民主制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元(TTD) | ||||
GDP | 162.52億美元(2005年估計) PPP-183.52億美元(2005年估計) |
||||
人均GDP | 12,625美元(2005年估計) PPP-19,700美元(2005年估計) |
||||
HDI | 0.809(高,2006年) | ||||
中央银行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中央銀行 | ||||
国家资料 | |||||
国家代码 | TTO | ||||
国际域名缩写 | .tt | ||||
国际电话区号 | +1-868 |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是一個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於委內瑞拉外海的島國。全國是由兩個主要的大島特立尼達島與多巴哥島,再加上21個較小島嶼組成,而全國大部分的人口,都是集中在特立尼達島之上。在二戰戰後掀起了一股殖民地解放浪潮,其中加勒比海原屬英國殖民地的諸多地區也在1958年時組成西印度群島聯邦(West Indies Federation)替獨立作準備,特立尼達與多巴哥都是聯邦的一部分,但此聯邦在牙買加退出後遂告瓦解,特立尼達與多巴哥合組為一個國家,在1962年獨立建國,並在1976年成為英联邦的會員。
位於特立尼達島西岸的海港城市西班牙港是該共和國的首都。該城目前也是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FTAA)常設代表處總部預定地的候選名單裡,排名順位最優先的城市,在中南美洲的經濟圈裡佔有頗重要的地位。
目录 |
[编辑]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8个郡、5个市和1个半自治行政区。
- 八郡:
- 圣安德鲁
- 圣戴维
- 圣乔治
- 卡罗尼
- 纳里瓦
- 马亚罗
- 维多利亚
- 圣帕特里克
- 五市:
- 首都西班牙港
- 圣费尔南多
- 阿瑞玛
- 福廷角
- 恰瓜那斯
- 半自治行政区
- 多巴哥岛
[编辑] 人口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最主要的兩個人口族群分別是印度裔特立尼達人與非裔特立尼達人,合佔全國人口約79.8%的比例,其中前者是殖民時代由英國引進到此地工作的印度勞工之後裔,後者則是非洲來的奴隸後裔。英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但民間最常使用的語言卻是特立尼達英語與多巴哥英語(二者皆可視為是英語的方言,或一種克里奧英語,English Creole,也就是以英語為基礎的混種語言),但由於特立尼達離南美大陸非常的近,為了與它的南美洲鄰國進行良好的交流,西班牙文在近年來也受到該國政府的重視與推廣。
[编辑] 參見
- 特立尼達島
- 多巴哥島
[编辑] 外部連接
美洲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亞洲 | 南极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
![]() |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澳大利亚 | 巴哈马 | 孟加拉 | 巴巴多斯 | 伯利兹 | 波札那 | 文莱 | 喀麦隆 | 加拿大 | 塞浦路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圭亚那 | 印度 | 牙买加 | 肯尼亞 | 基里巴斯 | 莱索托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耳他 | 毛里求斯 | 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瑙魯 | 新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新畿內亞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萨摩亚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所罗门群岛 | 南非 | 斯里蘭卡 | 斯威士兰 | 坦桑尼亚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圖瓦盧 | 乌干达 | 英国 | 瓦努阿图 | 赞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