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札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public of Botswana Lefatshe la Botswana 波札那共和國 |
|||||
|
|||||
国家格言:Pula(雨) | |||||
国歌:願高貴土地受祝福Fatshe leno la rona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首都 | zh-tw:嘉柏隆里;zh-cn:哈博罗内 | ||||
最大城市 | zh-tw:嘉柏隆里;zh-cn:哈博罗内 | ||||
面积
|
|||||
时区 | UTC+2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英語(官方語言) 茨瓦納語(國語)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总统制 | ||||
国家领导人 | |||||
主要节日 | 建国日:1966年9月30日 (從英國)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普拉(BWP) | ||||
GDP | 101.96億美元(2005年估計) PPP-187.2億美元(2006年估計) |
||||
人均GDP | 6,439美元(2005年估計) PPP-11,400美元(2006年估計) |
||||
HDI | 0.570(中,2006年) | ||||
中央银行 | 波札那銀行 | ||||
国家资料 | |||||
国家代码 | BWA | ||||
国际域名缩写 | .bw | ||||
国际电话区号 | 267 | ||||
zh-cn:博茨瓦纳;zh-hk:博茨瓦納;zh-tw:波札那 波札那又譯為博茨瓦納,正式全名為zh-cn:博茨瓦纳;zh-hk:博茨瓦納;zh-tw:波札那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Botswana,茨瓦納語:Lefatshe la Botswana)是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全國國境皆為乾燥的台地地形,南鄰南非,西邊為納米比亞,東北與zh:津巴布韦; zh-cn:津巴布韦; zh-tw:辛巴威; zh-hk:津巴布韋接壤,其國土北端只有在維多利亞瀑布附近與尚比亞接觸到些許。
目录 |
[编辑] 歷史
在1895年時,為了避免被南邊鄰國南非境內荷蘭裔的布爾人(Boers)併吞,英國應該地區的民眾要求建立了貝川納蘭保護國(Bechuanaland Protectorate),而成為聯合王國的一部份。1966年9月30日脫離英國獨立後正式改名為波札那,實施民主化政治,積極的社會政策與豐富的礦藏(尤其是鑽石礦,佔該國輸出利潤的八成)帶來的財富讓波札納擁有非洲大部分地區難得一見的開發水準。除此之外,由於該國積極地與國際社會合作,在國內建立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設的大面積國家公園,而使得觀光業有機會逐漸在該國成長興盛。
波札那的首都為zh-tw:嘉柏隆里;zh-cn:哈博罗内(Gaborone),是一位於南邊國界上的城市,19世紀末時因為附近的礦業開採而興起。
[编辑] 經濟
相對於其他非洲國家,波札那擁有良好的金融管理紀錄,並在2004年被國際透明組織列為全非洲最不腐敗的國家,評價甚至高過許多歐洲及亞洲國家。世界經濟論壇評估波札那為非洲兩個最有競爭力的國家之一。2004年博茨瓦納再一次被慕迪投資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與史丹普公司(Standard & Poor's)評估信用為「A」級,而讓波札那成為非洲信用風險最低的國家,與中歐、東亞及拉丁美洲的國家旗鼓相當。
[编辑] 地理
博茨瓦納地勢大致平坦,擁有起伏高原。喀拉哈里沙漠位于其西南部。博茨瓦納總面積600,37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十五大國家,次于烏克蘭。其面積與馬達加斯加相當,比美國德克薩斯州略小。
喀拉哈里沙漠覆蓋了博茨瓦納接近七成土地。位於西北方的奧卡萬戈沼澤(Okavango Swamp)是世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馬卡迪卡迪鹽沼(Makgadikgadi Pan) 面積廣大,盤據波札那北方。
博茨瓦納擁有多樣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包括奧卡萬戈三角洲、喀拉哈里沙漠、草原和熱帶草原。熱帶草原上,有黑尾牛羚、亞科羚羊、其他哺乳類和雀鳥等野生動物。
[编辑] 人口
[编辑] 重要城镇
- 马翁(Maun)
- 察乌(Tsau)
- 拉科普斯(Rakops)
- 杭齐(Ghanzi)
- 弗朗西斯敦(Francistown)
- 塞罗韦(Serowe)
- 莫萊波洛萊(Molepolole)
- 嘉柏隆里(Gaborone)国都
[编辑] 文化
[编辑] 外部链接
|
|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澳大利亚 | 巴哈马 | zh:孟加拉; zh-cn:孟加拉国; zh-tw:孟加拉; zh-hk:孟加拉 | 巴巴多斯 | 伯利兹 | 波札那 | 文莱 | 喀麦隆 | 加拿大 | zh:塞浦路斯; zh-cn:塞浦路斯; zh-tw:賽普勒斯; zh-hk:塞浦路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圭亚那 | 印度 | 牙买加 | 肯尼亚 | 基里巴斯 | 莱索托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zh:马尔代夫; zh-cn:马尔代夫; zh-tw:馬爾地夫; zh-hk:馬爾代夫 | 马耳他 | zh:毛里求斯; zh-cn:毛里求斯; zh-tw:模里西斯; zh-hk:毛里求斯 | zh:莫桑比克; zh-cn:莫桑比克; zh-tw:莫三比克; zh-hk: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zh:瑙魯; zh-cn:瑙鲁; zh-tw:諾魯; zh-hk:瑙魯 | zh:新西蘭; zh-cn:新西兰; zh-tw:紐西蘭; zh-hk:新西蘭 | zh:奈及利亞; zh-cn:尼日利亚; zh-tw:奈及利亞; zh-hk:尼日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萨摩亚 | 塞舌尔 | zh:塞拉利昂; zh-cn:塞拉利昂; zh-tw:獅子山; zh-hk: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所罗门群岛 | 南非 | 斯里蘭卡 | 斯威士兰 | zh:坦桑尼亚; zh-cn:坦桑尼亚; zh-tw:坦尚尼亞; zh-hk:坦桑尼亞 | zh:湯加; zh-cn:汤加; zh-tw:東加; zh-hk:湯加 | zh: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zh-cn: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zh-tw:千里達及托巴哥; zh-hk: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圖瓦盧 | 乌干达 | 英国 | 瓦努阿图 | zh:赞比亚; zh-cn:赞比亚; zh-tw:尚比亞; zh-hk:贊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