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马尔代夫;zh-cn:马尔代夫;zh-tw:馬爾地夫;zh-hk:馬爾代夫
ދިވެހިރާއްޖޭގެ ޖުމުހޫރިއްޔާ Dhivehi Raajjeyge Jumhooriyyaa |
|||||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马累 | ||||
最大城市 | 马累 | ||||
面积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迪维希语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 |||||
主要节日 | 1965年7月26日(独立日)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卢菲亚 | ||||
国家资料 | |||||
国际域名缩写 | .MV | ||||
国际电话区号 | 960 | ||||
zh:马尔代夫;zh-cn:马尔代夫;zh-tw:馬爾地夫;zh-hk:馬爾代夫共和国位於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由一系列的珊瑚堡礁組成;那裡水清沙幼,是一個旅遊度假的聖地。
目录 |
[编辑] 行政區劃
馬爾代夫總共由26組天然礁石群組成。這些礁石群被分成20個行政區,分別如下:
- 北蒂拉杜马蒂 Thiladhunmathi Uthuru (Haa-Alif)
- 南蒂拉杜马蒂 Thiladhunmathi Dhekunu (Haa-Dhaalu)
- 北米拉杜马杜卢 Miladhunmadulu Uthuru (Shaviyani)
- 南米拉杜马杜卢 Miladhunmadulu Dhekunu (Noonu)
- 北马洛斯马杜卢 Maalhosmadulu Uthuru (Raa)
- 南马洛斯马杜卢Maalhosmadulu Dhekunu (Baa)
- 法迪福卢 Faadhippolhu (Lhaviyani)
- 马累 Malé Atoll (Kaafu)
- 北阿里 Ari Atoll Uthuru (Alif-Alif)
- 南阿里 Ari Atoll Dheknu (Alif-Dhaal)
- 费利杜 Felidhé Atoll (Vaavu)
- 穆拉库 Mulaku Atoll (Meemu)
- 北尼兰杜 Nilandhé Atoll Uthuru (Faafu)
- 南尼兰杜 Nilandhé Atoll Dhekunu (Dhaalu)
- 科卢马杜卢 Kolhumadulu (Thaa)
- 哈杜马蒂 Hadhdhunmathi (Laamu)
- 北苏瓦迪瓦 Huvadhu Atoll Uthuru (Gaafu-Alif)
- 南苏瓦迪瓦 Huvadhu Atoll Dhekunu (Gaafu-Dhaalu)
- 福阿穆拉库 Fua Mulaku (Ñaviyani)
- 阿杜 Addu (Seenu)
[编辑] 歷史
馬爾代夫的早期歷史已經不太清楚。根據馬爾代夫當地的傳說,馬爾代夫的第一位蘇丹本來是一位叫Koimale的僧伽羅族王子。他與他的妻子─當時斯裡蘭卡國王的女兒─流落到這個環礁湖,並決定留下來。
多個世紀以來,阿拉伯海及印度洋沿岸各國的水手不斷來到馬爾代夫,並使當地發展起來。
中國元朝旅行家汪大淵曾訪問“北溜國”;北溜國就是馬爾代夫。在明朝文獻中,馬爾代夫被稱為“溜山國”。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曾到溜山國。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在所著的《瀛涯勝覽》有專條紀述。 Mopla pirates from the Malabar Coast--present-day Kerala state in India--harassed the islands.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Portuguese subjugated and ruled the islands for 15 years (1558-1573) before being driven away by the warrior-patriot and later Sultan, Muhammad Thakurufaanu Al-Azam.
雖然由1153年至1968年本國都是一個獨立的伊斯蘭蘇丹國,馬爾代夫自1887年開始淪為英國的保護地,直到1965年7月25日為止。1953年曾經成立過一個短暫的共和政府,但很快又把管治權交回給蘇丹。
1965年獨立以後,蘇丹繼續執政,直到三年之後皇室被廢。1968年11月11日,共和政府正式取代蘇丹制,並改名馬爾代夫共和國。旅遊業和捕魚業一直是這些群島的經濟支柱。
[编辑] 政治
現任總統加尧姆是一個在位近三十年的獨裁總統,他打壓反對黨,曾於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反對黨大遊行之前非法逮捕反對黨人士。
[编辑] 地理
马尔代夫是一个珊瑚岛国,平均海拔不到1米。
[编辑] 流行文化
在香港動畫《麥兜故事》中,馬爾代夫被称为「椰林樹影,水清沙幼,藍天白雲,是位於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此後,這句話變為馬爾代夫的代名词,並成为流行语。
[编辑] 外部連結
亚洲 |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
(1) 請參閱台灣問題
|
|
![]() |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澳大利亚 | 巴哈马 | zh:孟加拉; zh-cn:孟加拉国; zh-tw:孟加拉; zh-hk:孟加拉 | 巴巴多斯 | 伯利兹 | 波札那 | 文莱 | 喀麦隆 | 加拿大 | zh:塞浦路斯; zh-cn:塞浦路斯; zh-tw:賽普勒斯; zh-hk:塞浦路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圭亚那 | 印度 | 牙买加 | 肯尼亚 | 基里巴斯 | 莱索托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zh:马尔代夫; zh-cn:马尔代夫; zh-tw:馬爾地夫; zh-hk:馬爾代夫 | 马耳他 | zh:毛里求斯; zh-cn:毛里求斯; zh-tw:模里西斯; zh-hk:毛里求斯 | zh:莫桑比克; zh-cn:莫桑比克; zh-tw:莫三比克; zh-hk: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zh:瑙魯; zh-cn:瑙鲁; zh-tw:諾魯; zh-hk:瑙魯 | zh:新西蘭; zh-cn:新西兰; zh-tw:紐西蘭; zh-hk:新西蘭 | zh:奈及利亞; zh-cn:尼日利亚; zh-tw:奈及利亞; zh-hk:尼日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萨摩亚 | 塞舌尔 | zh:塞拉利昂; zh-cn:塞拉利昂; zh-tw:獅子山; zh-hk: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所罗门群岛 | 南非 | 斯里蘭卡 | 斯威士兰 | zh:坦桑尼亚; zh-cn:坦桑尼亚; zh-tw:坦尚尼亞; zh-hk:坦桑尼亞 | zh:湯加; zh-cn:汤加; zh-tw:東加; zh-hk:湯加 | zh: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zh-cn: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zh-tw:千里達及托巴哥; zh-hk: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圖瓦盧 | 乌干达 | 英国 | 瓦努阿图 | zh:赞比亚; zh-cn:赞比亚; zh-tw:尚比亞; zh-hk:贊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