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东位于中国的南部,古代为百越(粤)之地,故简粤,距今15万年和13万年就有“封开人”和“马坝人”在粤地生息。秦统一中国后,曾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广东境内属交州。广东一直是历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那些流放来的罪臣、囚犯们,在这里开发、生活,把他们从中原学到的先进文化带来到广东,促进了这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广东的开发较晚,到了明代,广东的生产力水平已赶上了中原的水平;广东的近现代的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目录 |
[编辑] 史前时期
广东地区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从现已发掘出土的古人类遗址来看,早在12—14万年前,人类就在此地生息、繁衍。广东地区主要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有:
- 距今3万年前,由原始群居向氏族公社过度的封开垌中岩人遗址;
- 距今1万—1.6万年,母系氏族形成期的阳春独石子遗址和封开黄洞遗址;
- 距今7000—8000年,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期的英德青塘墟;
- 距今约4000年至6000年,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的贝丘文化遗址;
- 距今约3000—4000年,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氏公社时期的西桥樵山文化遗址和马坝石峡文化遗址。
[编辑] 先秦时期
广东远离中原,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被称为“南蛮”之地。周朝统治者为促进百越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在岭南地区设置了“楚庭”。这一时期,中原各政权并没有对广东地区有实际的控制。
[编辑]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调派了大量的军民平定南蛮(现广东广西一带),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就在广东境内,郡所在番禺(现广州)。
秦末,中原地区兵慌马乱,当时的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传位给自己得力干将赵佗,并嘱咐其趁中原战乱之机自立。公元前206年,赵佗在广东地区建立南越国,自命为南越武王。赵佗去世后,次子赵昧(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墓主)继承王位,为第二代南越王。
刘邦建立汉朝后,于前196年派陆贾出使南越国,劝说赵佗归汉,在陆贾的劝说下,赵佗接授的汉高祖赐给他的南越王印绶,向汉朝称臣。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背叛汉朝,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复置南海郡。元封五年被并入交州。
[编辑]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广东属孙吴,吴黄武五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广东地区)置为广州,延续至南北朝时期。
[编辑] 隋唐五代时期
隋文帝在位时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因避太子杨广之讳而改为番州。大业三年复置南海郡,属番州。
唐武德四年复置广州,初为总管府,后改都督府。贞观元年置岭南道。乾元元年,罢岭南道采访使,改设岭南节度使,仅辖今广东地区。咸通三年岭南分东、西二道,今广东属岭南东道。广东在唐朝是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其中一个起了重要作用的是梅关古道的开通:张九龄于716年在大庾岭开凿了一条通往中原的通道,从而改变了中央朝庭与岭南地区的交通格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商业意义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南海王刘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刘以汉代刘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编辑] 宋
宋太祖开宝四年平南汉后,复置岭南道,后来改为广南道,继而改道为路,宋至道三年分广南路为东、西两路,广东就是「广南东路」的简称(今广东省名的来由)。北宋末年至南宋,北方战乱,大批中原的汉人南迁,广东的人口迅速增加,现在粤东一带的客家人,其祖先大多为宋朝时期北方迁入广东定居的中原汉人。
南宋末年,元兵攻占杭州以后,南宋小朝庭流亡在广东沿海地区,继续抗元。1279年,忽必烈派张弘范率重兵征讨广东,经崖山海战之后,消灭了南宋十万军队,陆秀夫在南宋灭亡之际,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
[编辑] 元
明代,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潮汕平原得到进一步开发,广东的经济重心由粤北的韶州、连州逐步移向沿海地区,珠江三角州的人口密度超过了粤北地区。
[编辑] 明
明代是广东开发非常迅速的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筑堤围垦成就突出,同时,也有大批闽人进入潮汕平原开垦。进入16世纪,欧洲商人入粤经商的越来越多,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人以租借的名义占领。
[编辑] 清
清军入关后,多个南明政权在广东与清军展开拉锯战。清初,广东是个非常动乱的时期,多个政权并存。清廷为控制南方,康熙初年实行“迁海”,用军事手段将东南沿海数省的居民赶到山区,多年以后沿海百姓才获许回迁原居地。此后,广东的动荡局面得到基本扼止。
清乾隆年间,广东的经济已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当时国内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广州逐步确定了“独立通商口”的地位。全省人口也增长较快,至道光十九年,全省口达2000多万,成为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1840年,鸦片战争首先在广东打响,两年后,清廷告负。1842年,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此后广州、汕头、江门、拱北等多个城市被开放为对外商埠,洋米、洋纱等商品大量进口,使广东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人民的生活日益窘困,数以万计的广东人出国谋生。
清末,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中心,同盟会于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的反清起义,多数都都是在广东发动的。
[编辑] 民国时期
[编辑] 大革命时期
民国初,军阀割据,孙中山当时不承认北京政权,先后于1917年、1921年、1923年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编辑] 抗日战争时期
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军淞沪会战开始,广东人民、及海外广东华与全国人民一道纷纷捐款,支援十九路军,累计达1000多万元。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突袭登陆,展开对广东的侵略,从此,广东也成了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广东抗战初期,由于战结拉得过长,军力不足,中国军队在被动防守的节节败退。十天后,广州沦陷,广东的战时政府迁到粤北的韶关。1939年12月和1940年5月,日军进攻粤北,企图占领广东全境。在前两次粤北会战,中国军队挫败了日军的企图,并在清远、从化、佛冈、龙门等地区的山区构筑起上百公里的工事防线,形成了长期与日军对峙的局面,迫使日军龟宿在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带。
此外,除正面战场外,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组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敌后群众开展游击战。(参见东江纵队)
[编辑] 国共内战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相关链接
中國地方史1 2 | ![]() |
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 | |
北京歷史 | 天津歷史 | 上海歷史 | 重庆歷史 | 黑龙江歷史 | 吉林歷史 | 辽宁歷史 | 山东歷史 | 河北歷史 | 山西歷史 | 陕西歷史 甘肃歷史 | 青海歷史 | 江苏歷史 | 安徽歷史 | 河南歷史 | 湖北歷史 | 浙江歷史 | 江西歷史 | 湖南歷史 | 四川歷史 | 福建歷史 | 广东歷史 贵州歷史 | 云南歷史 | 海南歷史 | 香港歷史 | 澳門歷史 | 西藏歷史 | 廣西歷史 | 新疆歷史 | 寧夏歷史 | 內蒙古歷史 |
|
目前由中華民國實際統治 3 | |
台灣歷史 | 台北歷史 | 高雄歷史 | |
目前未屬中國實際領土 | |
蒙古歷史 | 越南歷史 | 琉球歷史 | 釣魚台歷史 | 帕米爾高原歷史 | 薩哈林州歷史 | 猶太自治州歷史 阿穆爾州歷史 | 濱海邊疆區歷史 |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歷史 | 圖瓦共和國歷史 |
|
備註:1. 請參看中国历史地理学 2. 請參看中國條目 3. 請參閱台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