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索马里; zh-cn:索马里; zh-tw:索馬利亞; zh-hk:索馬里
Soomaaliya الصومال 索馬利亞 |
|||||
|
|||||
国歌:Soomaaliyeey Toosoow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摩加迪休 | ||||
最大城市 | 摩加迪休 | ||||
面积
|
|||||
时区 | UTC+3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索馬利亞語、阿拉伯語、義大利語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不明(內戰狀態)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索馬利亞席爾林(SOS) | ||||
GDP | 資料不足 PPP-50.23億美元(2006年估計) |
||||
人均GDP | 資料不足 PPP-600美元(2006年估計) |
||||
HDI | N/A (資料不足) | ||||
国家资料 | |||||
国家代码 | SOM | ||||
国际域名缩写 | .so | ||||
国际电话区号 | +252 | ||||
zh:索马里; zh-cn:索马里; zh-tw:索馬利亞; zh-hk:索馬里(Somali),东非国家之一,与zh:埃塞俄比亞; zh-cn:埃塞俄比亚; zh-tw:衣索比亞; zh-hk:埃塞俄比亞、肯尼亚、吉布提相邻,首都為摩加迪沙(Mogadishu)。索馬利亞目前處於內戰狀態,西北部地區的索馬利蘭目前實質獨立。[來源請求]
目录 |
[编辑] 历史
13世纪,封建帝国建立。1840年,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瓜分建立殖民地。1960年,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获得独立。7月1日,合并为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10月21日,国名改成索马里民主共和国[1]。
1991年1月,艾迪德(Farah Aidid)领导的索马里联合大会党的武装推翻西亚德·巴雷总统,该国进入无政府状态。联合国短暂干预后,既因美国士兵被打死、当街示众亵渎被电视播出一事而退出[來源請求]。 2000年8月,索马里全国和会在吉布提举行,和会通过了过渡宪章,选举出内战以来的首届议会和总统,组建了索马里过渡政府,但遭到各派军阀的联合抵制。
2004年1月29日,各方代表签署了过渡联邦宪章。8月22日,索马里过渡全国议会在zh-tw:奈洛比;zh-cn:内罗毕成立[2]。12月,索马里过渡政府在肯尼亚成立[3]。2005年6月,过渡政府迁回国内,但是由于缺乏实力,只能在南部城市拜多阿办公。2006年6月5日,索马里教派武装击败军阀联盟,并控制了摩加迪沙[4]。12月24日,埃塞俄比亚首次公开承认介入了索马里内部的武装冲突[5]。12月28日,索马里过渡政府部队击退教派武装,进驻摩加迪沙[6]。2007年1月23日,埃塞俄比亚开始从索马里撤出军队[7]。2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44号决议,授权非洲联盟在索马里部署维和部队,以稳定当地局势。[1]3月12日,索马里过渡议会批准过渡政府从拜多阿迁回首都摩加迪沙。[2]
[编辑] 語言
[编辑]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 ↑ 刘历彬,吴志强,安理会授权非盟向索马里派遣维和部队,新华网
- ↑ 赵卓昀,索马里议会批准政府迁回首都,新华网
[编辑] 外部連結
阿拉伯国家联盟 –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 ![]() |
---|---|
阿尔及利亚 • 巴林 • 科摩罗 • 吉布提 • 埃及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利比亚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阿曼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索马里 • 苏丹 • 叙利亚 • 突尼西亞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 | ![]() |
---|---|
阿富汗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zh:阿塞拜疆; zh-cn:阿塞拜疆; zh-tw:亞塞拜然; zh-hk:阿塞拜疆 | 巴林 | zh-cn:孟加拉国; zh-tw:孟加拉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文莱 | 喀麦隆 | zh:乍得; zh-cn:乍得; zh-tw:查德; zh-hk:乍得 | 科摩罗 | zh:科特迪瓦; zh-cn:科特迪瓦; zh-tw:象牙海岸; zh-hk: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加蓬 | 冈比亚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亚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zh:尼日利亚; zh-cn:尼日利亚; zh-tw:奈及利亞; zh-hk:尼日利亞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zh:卡塔尔; zh-cn:卡塔尔; zh-tw:卡達; zh-hk:卡塔爾; zh-sg:卡塔尔 | zh:沙特阿拉伯; zh-cn:沙特阿拉伯; zh-tw:沙烏地阿拉伯; zh-hk: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zh:塞拉利昂; zh-cn:塞拉利昂; zh-tw:獅子山; zh-hk:塞拉利昂 | zh:索馬里; zh-cn:索马里; zh-tw:索馬利亞; zh-hk:索馬里 | 苏丹 | 蘇利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zh-cn:突尼斯; zh-tw:突尼西亞 | 多哥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乌兹别克斯坦 | zh: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zh-cn: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zh-tw: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zh-hk: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zh:也门; zh-cn:也门; zh-tw:葉門; zh-hk:也門 | |
观察员国: zh: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zh-cn: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zh-tw: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zh-hk: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罗斯 | 泰国 | |
穆斯林组织和团体观察成员: 摩洛国家解放阵线(MNLF)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
国际组织观察员: 经济合作组织(ECO) | 非洲统一组织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