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務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警務處徽號](../../../upload/thumb/c/c0/Hongkongpolicelogo.png/170px-Hongkongpolicelogo.png)
香港警務處(簡稱警務處;英語:Hong Kong Police Force,HKP)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轄下的紀律部門。香港回归前的港英警察部門成立於1844年5月1日,最初稱為香港警察隊。 第一间警察局名為「中央警署」,在1845年建於荷李活道太平山區差館上街。 在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後英女皇為表扬警隊为港英统治作出的貢獻,在1969年賜予「皇家」二字成為皇家香港警察隊。香港回歸中國後,香港特区政府的警察部门改用現名,香港警務處處長更成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主要官員之一,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名,報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現任香港警務處處長為鄧竟成。
目录 |
[编辑] 歷史
1841年1月26日,英國海軍在西營盤登陸香港島。英國最高代表查理士·義律在2月2日向香港居民頒發兩條法律:中國人繼續使用中國律法及習慣,惟一切酷刑應予廢除;非中國人則以英國法律審判。為了執行這些法例,義律在4月30日委任威廉·堅上尉成立一支警隊以維持治安,同時委任他為首席裁判司。至1844年5月1日,香港頒佈新法例後,殖民地警隊正式成立。最初的警隊編制定為三十五人,而裁判司及警隊首長的職位亦正式分開。1845年3月,在英國倫敦警隊任警司的查理士·梅理(Charles May)抵港,成為殖民地警察正式成立後的首位總長。
早期的香港警察所面對的治安問題,包括陸上的搶劫、賭博、綁票以及海上的海盜等等。從何處聘請足夠的警察一直是早期警隊的難題。殖民地警察從英帝國各地招募警員。到了1920年代,香港警察的編章編號前分別加上英文字母,方便識別警察來自的地區:A代表歐洲裔(主要是英國);B代表從印度招募的印裔(主要為旁遮普邦的錫克教徒);C代表本地招募,說粵語的廣東人;D代表從山東威海招募的山東人;後來再加上E,代表從俄羅斯抵達的白俄。來自不同各區的警察所戴的警帽亦曾經有所不同,歐洲警察使用在頭頂有尖刺的頭盔(後來改為平顶帽);印度警察依照傳統用布包頭;中國警察則使用圓錐狀的竹帽(後來亦改為平顶帽)。警員夏天制服是深綠色的,(後改為淺綠的卡奇色Khaki Colour),冬天則為深藍色的呢料。警員之間的通訊要靠吹銀笛。故此香港當時有一十分流行的順口溜,傳神的描述警察的形象:
- ABCD,大頭綠衣。捉人唔到,猛吹BB。
- (捉人唔到:抓不到人;BB即銀笛子)
香港警察一直維持使用卡奇色的夏季獵裝制服,1971年,香港警察決定更換冬季制服,到了1977年警廉衝突事件發生後亦把夏季制服的短褲改為長褲,至2004年年底。2004年起,香港警察才陸續改換淺藍色的全天候制服(警署警長以上職級的警察則為白色),卡奇色夏季獵裝則成為特別場合使用的禮服。
雖然香港警隊內華人的數量一直都有所增加,並逐漸獲得進入管理階層,但警隊內最高層一直俱為英國的外派人員。直至九七前的十多年,為準備主權回歸,大批外籍警官從警隊內退休,空缺多由本地華人昇任。警務署長一職亦由1989年起首次由華人擔任。到了九七以後,香港警隊內雖然仍有外籍警官,但數目已甚為少。
香港警察在二次大戰之後開始招募女警,至今女警已出現在絕大部分的工作崗位。
最初一段時期香港警察並沒有武器,但不久便配發了手槍。現在在街上巡邏的警員都配備了手槍,警棍及胡椒噴霧等武器。
1967年香港左派受文化大革命的感召發動維持半年的六七暴動,港英警察加以鎮壓,维护了英国在香港的管治。1969年英女皇授予港英警察「皇家」稱號,成为英聯邦內五支擁有這稱號的警隊之一。皇家稱號一直維持至1997年6月30日,之後「皇家香港警察」(Royal Hong Kong Police, 英文簡稱RHKP)改为香港特区的警察,更名為「香港警察」。(現時仍有少部份警察裝備如防暴盾牌上印有"RHKP"的字樣)
1950-1960年代的香港警察,與其他港英政府部門一樣,曾經都是貪污的溫床。當時不單是部分警員只作零星的貪污,而是相當部份的警員及警官,成群的與黑社會勾結,建立「包娼庇賭」的地下秩序。政府多次成立打擊貪污的部門,包括在警隊下設立反貪污部,但都未能根治貪污。最後香港政府在1974年成立獨立於警隊外的廉政公署,嚴厲打擊政府及警隊內的貪污。1977年警隊內出現警員不滿廉政公署的調查手法,集體到廉政公署示威。最後政府宣佈1977年前較輕的貪污罪行不予追究,衝突才得到平息。雖然近年警隊仍爆出小量貪污醜聞(如2003年發生的冼錦華警司案),但香港警察仍是全球最廉潔的警隊之一。
[编辑] 警隊醜聞
[编辑] 歷任首長
- 總裁判司(兼)
- 威廉堅(Captain William Caine)(1841年)
- 夏利(Captain Haly)(1844年2月)
- 布魯士(Captain Bruce)(1844年3月)
- 警察隊長
- 查理士·梅理(Charles May)(1845年)
- William Quin(1862年)
- Walter Meredith Deane(1866年)
- Major General Alexander Herman Gordon Adam(1892年)
- 警察司
- 警察總監
- Thomas Henry King(1938年)
- 俞允時(John Pennefather-Evans)(1941年)
- 香港警務處處長
- 辛士誠(C H Sansom)(1946年)
- 麥景陶(Duncan McIntosh)(1946年)[2]
- 麥士維(Crawford Maxwell)(1953年)
- 伊輔(Heath)(1959年)
- 戴磊華(Tyrer)(1966年)
- 伊達善(Edward Eates)(1967年)
- 皇家香港警務處處長
[编辑] 警隊近況
香港的警察比例為全球最高之一[3]。據官方數字顯示,截止2006年11月30日計算,香港警察編收27,367名紀律人員,其中13.4%為女性,另有4,898名文職人員。[3]以上未包括另外約4,000名輔警。除了負責香港本地陸上、海上治安;交通執法外,香港警察亦負責巡邏與中國大陸接壤的邊境,防止未經許可的人進出香港。此外,香港的水警有145艘不同的艦隻,是全球最大的水警編制之一。
除了維持治安和交通秩序,香港警察亦負責辦理社團、舞獅以及集會活動的申請。1995年之前,警隊亦設有政治部,負責監控敏感言論。而早期警隊亦須負責身分證、回港證及車牌登記等事務。
[编辑] 組織結構
[编辑] 甲部門(行動處)
- 行動部
- 行動科
- 行動組
- 反恐怖活動及內部保安組
- 重點及搜查組(警犬隊負責協助)
- 警察機動部隊
- 訓練組
- 行政組
- 特別任務連 (俗稱「飛虎隊」)
- 爆炸品處理組
- 行動科
- 警察總區 (包括港島、東九龍、西九龍、新界南、新界北及水警共六個總區)
- 陸上總區
- 行動部
- 指揮及控制中心
- 衝鋒隊
- 警犬隊
- 警察機動部隊大隊
- 行政部
- 刑事偵緝部
- 交通部
- 行動部
- 水警總區
- 行動科
- 行政科
- 支援科
- 陸上總區
- 支援部
- 支援科
- 策劃行動課
- 總務課
- 運輸課
- 警隊資料及公開資料統籌組
- 警察牌照課
- 警察公共關係科
- 社區關係科
- 新聞及宣傳科
- 交通總部
- 交通管理科
- 中央交通違例檢控科
- 行政
- 支援科
[编辑] 乙部門(刑事及保安處)
- 刑事部
- 總部科
- 刑事支援科
- 商業罪案調查科
- 毒品調查科
- 刑事紀錄科
-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 刑事情報科
- 軍械法證科
- 鑑證科
- 保安部
[编辑] 丙部門(人事及訓練處)
- 人事部
- 人事管理科
- 職業管理課:處理有關人員表現管理、事業前途發展、調職安排、增薪、晉升、升級和一切紀律事宜。
- 招募課:負責招募方面的全面政策和安排。
- 職員關係及服務條件科
- 職員關係課
- 服務條件及支援課
- 人事服務科
- 行政及支援組
- 膳食、會所、體育及康樂組
- 福利服務組
- 心理服務組
- 人事管理科
- 香港警察學院
- 基礎訓練中心
- 專業發展學習中心
- 學習發展支援中心
- 研究中心
- 學院行政中心
[编辑] 丁部門(監管處)
- 資訊系統部
- 資訊系統部總部
- 業務服務課
- 通訊科
- 資訊應用科
- 服務質素監察部
- 工作表現檢討科
- 研究及監察科
- 投訴及內部調查科:負責調查對警務人員及在警隊工作的文職人員的投訴。
[编辑] 戊部門(財務、政務及策劃處)
- 政務部
- 人事及總務科
- 編制及文職人員關係科
- 財務部
- 財務科
- 內部核數科
- 物料統籌科
- 策劃及發展部
[编辑] 警察總部
原位於中區的舊中區警署,後遷至灣仔軍器廠街一號警察總部警政大樓。
[编辑] 警隊總區
為了執行日常的警務工作,警隊分為六個總區。總區又分為區和分區,而在若干情形下,警務管轄範圍是以警署為單位。現時全港共分為23個警區。在總區工作的警務人員提供24小時的前線服務,負責執行傳統的警務工作:
[编辑] 港島總區總部
- 行動部
- 行政部
- 港島總區刑事總部
- 港島交通部:筲箕灣道28號
- 東區
- 北角分區:渣華道343號
- 柴灣分區:柴灣樂民道6號
- 灣仔區
- 灣仔分區:灣仔告士打道123號
- 跑馬地分區:跑馬地成和道60號
- 中區
- 中區分區:灣仔軍器廠街一號警察總部警政大樓
- 海傍分區:上環中港道2號
- 山頂分區:山頂道92號
- 西區
- 西區分區:德輔道西280號
- 香港仔分區:黃竹坑道4號
- 赤柱分區:赤柱赤柱村道77號
[编辑] 東九龍總區總部
- 行動部
- 行政部
- 東九龍總區刑事總部
- 東九龍交通部:牛頭角兆業街2號
- 黃大仙區
- 黃大仙分區:黃大仙沙田坳道2號
- 慈雲山分區:慈雲山道151號
- 西貢分區:西貢普通道1號
- 觀塘區
- 觀塘分區:觀塘鯉魚門道1號
- 將軍澳分區:將軍澳寶琳北路110號
- 秀茂坪區
- 秀茂坪分區:康寧道200號
- 牛頭角分區:牛頭角兆業街1號
- 鐵路區
- 觀塘線
- 荃灣線
- 港島線
- 大嶼山及機場線
- 西鐵線
- 東鐵線
[编辑] 西九龍總區總部
- 行動部
- 行政部
- 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
- 西九龍交通部:紅磡衛環里8號
- 油尖區
- 油麻地分區:油麻地廣東道627號
- 尖沙咀分區:彌敦道213號
- 旺角區
- 總部及行政科:太子道西142號
- 行動科
- 刑事科
- 深水埗區
- 深水埗分區:欽州街37號A
- 長沙灣分區:荔枝角道880號
- 九龍城區
- 九龍城分區:亞皆老街202號
- 紅磡分區:公主道99號
[编辑] 新界北總區總部
- 行動部
- 行政部
- 新界北總區刑事總部
- 新界北交通部:粉嶺沙頭角道粉嶺迴旋處
- 大埔區
- 大埔分區:大埔安埔里4號
- 上水分區:粉嶺沙頭角道粉嶺迴旋處
- 屯門區
- 屯門分區:屯門杯渡路100號
- 青山分區:屯門湖安街12號
- 元朗區
- 元朗分區:元朗青山道246號
- 天水圍分區:天水圍天耀路11號
- 八鄉分區:八鄉錦田大馬路
- 邊界區
- 沙頭角分區:沙頭角沙頭角道石涌凹
- 打鼓嶺分區:打鼓嶺坪輋路
- 落馬洲分區:落馬洲落馬洲路100號
[编辑] 新界南總區總部
有關大樓請參見新界南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
- 行動部
- 行政部
- 新界南總區刑事總部
- 新界南交通部:荃灣城門道8號新界南總區警察總部地下
- 荃灣區
- 荃灣分區:荃灣荃景圍23-27號
- 葵青區
- 葵涌分區(合併梨木樹分區):葵涌葵涌道999號
- 青衣分區:青衣島青衣鄉事會路13號
- 沙田區
- 沙田分區:沙田禾輋街1號
- 田心分區:沙田顯徑街
- 馬鞍山分區:沙田馬鞍山道200號
- 大嶼山區
- 大嶼山北分區:大嶼山順東路1號
- 愉景灣警崗
- 大嶼山南(梅窩)分區:大嶼山梅窩虎崗山1號
- 大嶼山北分區:大嶼山順東路1號
- 機場區:赤臘角航膳西路8號機場警署
[编辑] 水警總區總部
- 行動科
- 小艇隊
- 反走私特遣隊
- 小艇隊
- 行政科
- 支援科
- 水警訓練學校
- 水警總區刑事總部
- 水警港外區
- 水警東分區:西貢對面海華容路1號
- 水警北分區:馬料水水警基地
- 水警西分區:新界青山公路16咪半
- 水警海港區
- 水警港口分區
- 水警南分區:香港香港仔深灣道28號
- 長洲分區:長洲警署徑4號
[编辑] 警察級別
[编辑] 現有級別(括號內為俗稱)
憲委級
- 處長 (CP) (一哥, 因其座駕的車牌號碼是1號)
- 副處長 (DCP)
- 高級助理處長 (SACP)
- 助理處長 (ACP) (水泡)
- 總警司 (CSP) (一拖二/痴線婆)
- 高級警司 (SSP) (一拖一/蛇蛇P)
- 警司 (SP) (風車)
督察級
- 總督察 (CIP) (總幫/三粒花)
- 高級督察 (SIP) (大幫/兩粒一瓣)
- 督察 (IP) (幫辦/兩粒花)
- 見習督察 (PI) (豬仔幫/朱粒/一粒花)
員佐級
- 警署警長 (SSGT) (示沙/雞仔餅/鬼王/咩渣)
- 刑事偵緝警長(DSGT)
- 警長 (SGT) (三柴/大柴/沙展)
- 高級警員 (SPC) (一柴/回力刀(官階徽外貌形似)/ 安慰柴/傷心柴/可憐柴)
- 刑事偵緝警員 (DPC) (便衣/舊稱"車頭")
- 警員 (PC) (散仔/老散/舊稱"黑腳", 因舊款夏季制服穿短褲及黑色長襪)
[编辑] 已取消級別
- 助理警司
- 副督察 (Sub-Inspector)
- 刑事偵緝總警長-探長/華探長(如華人擔任) (Detective Sergeant Major)
- 總警長 (Sergeant Major)(新郎哥,因制服有一紅色斜帶(Sash)而名/咩渣, 英文"Major"的粵語諧音)
- 高級警長 (Staff Sergeant)(新郎哥,因制服有一紅色斜帶(Sash)而名/三條半, 因官階徽是三柴上加一皇冠)
- 警目 (Corporal) (兩柴)
香港警務處警察階級 |
憲委級:處長 | 副處長 | 高級助理處長 | 助理處長 | 總警司 | 高級警司 | 警司 |
督察:總督察 | 高級督察 | 督察 | 見習督察 |
非委任級:警署警長 | 警長 |
警員:高級警員 | 警員 |
已取消:助理警司 | 副督察 | 總華探長 | 探長 | 總警長 | 高級警長 | 警目 |
請參見 警隊架構
[编辑] 福利及待遇
至於一般警員方面,自19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後,警隊為減低貪污情況,提高月薪。現時只有中五學歷的普通警員的月薪大約是14,240元,比需要同等學歷的一般香港辦公室人員的六千至八千元薪酬高很多。而督察級人員月薪更超過2萬,最高可至5萬港元,因此香港的警員對升級試十分重視。
[编辑] 薪酬
督察/高級督察
- 學位及綜合招聘考試(第一部分)『中文運用』和『英文運用』試卷合格或同等學歷:
-
- - 25,480 至 53,675元(頂薪點)
- 學位/副學士學位/高級文憑/文憑:
-
- - 24,810 至 53,675元(頂薪點)
- 預科畢業
-
- - 24,180 至 53,675元(頂薪點)
警員
- 香港中學會考五科E級或以上成績[包括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課程乙)]
-
- - 14,670 至 20,995元(頂薪點)
- 香港中學會考三科E級或以上成績[包括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課程乙)]
-
- - 14,240 至 20,995元(頂薪點)
[编辑] 福利
- 房屋福利
- 警務人員房屋福利包括警察部門宿舍、公務員房屋福利及其他有關的房屋福利。
- 免費醫療和牙醫服務
- 有薪假期
- 教育援助
- 警察子女教育基金及警察教育和福利基金會向人員提供經濟援助以供其子女接受中學及大專教育。
- 康樂及體育
[编辑] 警務處宿舍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與保安局及政府產業署商討後選定15幅陳舊或簡陋的宿舍用地,於2004年6月建議以一對一的方式重置紀律部隊宿舍單位,由分別屬於4個居屋發展項目的剩餘單位取代。
- 重置計劃的警務處宿舍:
[编辑] 特種部隊及特警隊
- 香港警隊內的機動部隊(Police Tactical Unit, 簡稱PTU)是以半軍事訓練及組織的應變及防暴部隊,由輪流抽調的警員組成。隊員都接受過防暴訓練,訓練營位於粉嶺,平時負責邊境巡邏、各區支援、人群控制等工作,遇有騷亂時則負責防暴工作。
- PTU之下的特別任務連(Special Duties Unit, 簡稱SDU, 俗稱飛虎隊),前身是早期成立的神槍手隊 ,SDU是接受特別訓練而成的特警隊。成立初期由英軍特種部隊-空降特勤隊、皇家海軍陸戰隊及英軍降傘部隊所訓練,回歸後訓練由警察部負責,仍以英式部隊為藍本,負責應付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的犯罪分子。由於外型威猛,被稱為「飛虎隊」,經常成為香港電影內的英雄人物。
- 保護要人組(前身是政治部屬下的G4分隊),負責保護政府高層及到港訪問的外國政要。
- 機場特警,負責香港國際機場的保安工作,和飛虎隊一樣配備MP5衝鋒槍。
[编辑] 香港輔助警察隊
香港輔助警察隊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香港警務處轄下的兼職紀律部門,全部成員均要接受到正規訓練,在警力不足時提供協助。1855年太平軍之亂威脅香港,警隊招聘了76名志願人員,自那時起,很多市民便開始參加某些方面的執法工作,支援正規警察。一般工作包括保護重要地點、為指揮及控制中心提供人手、提供人手保護警署,以及保護領事館。參與者有自己的全職工作,僅會利用工餘時間擔任輔警。現任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為郭志舜。
[编辑] 香港警察學院
警隊在2002年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警隊培訓的計劃,並建議重組警隊訓練部的組織架構,成立香港警察學院。經過數年籌備,香港警察學院於2006年1月成立。
目前,警察學院由五個中心組成:
- 基礎訓練中心
- 前身為警察訓練學校,為所有警員及督察提供入職訓練,以及為在職人員提供刑事調查、槍械和戰術、警察駕駛和交通職務訓練,並且簽發和管理警隊內的政府駕駛許可證。此外,中心亦負責監督警察樂隊的運作。
- 專業發展學習中心
- 為人員舉辦有關警隊領導和管理的本地及海外訓練課程,提升個人效能和認識香港社會政治發展的研討會,以及一系列有關把資訊科技應用於警務工作、刑事情報管理和高科技刑事調查的專業課程。此外,中心亦為內地警務人員提供專設的訓練課程。
- 學習發展支援中心
- 為警隊內部提供學習及發展支援服務,包括訓練諮詢、課程設計和檢討、培訓質素、考試和評核、培訓計劃、培訓科技支援等範疇的服務,並通過學術機構的認可和持續發展,推動警隊終身學習的文化。
- 研究中心
- 致力提升和鞏固警隊的研究能力,以便警隊能繼續向市民提供優質的服務。中心還負責與專業研究機構建立聯繫,發展和加強策略夥伴及合作關係,以期進一步改善向警隊提供的研究服務的質素與涵蓋範圍。此外,中心亦負責監督警隊圖書館的運作。
- 學院行政中心
- 致力全面提供富效益的高效率行政支援服務。中心負責對學院內的人力和財務資源調配事宜,進行整體規劃及管理,並負責有效地編製財政預算、控制開支及採購物料/服務。
[编辑] 香港警察樂隊
香港警察樂隊由一支55人的銀樂隊及一支29人的風笛隊所組成。警察銀樂隊自五十年代成立至今,已經有55年歷史,樂隊每年參與不少公眾活動,是警隊內的一支專業隊伍。樂隊亦曾多次前赴國內及海外,作交流演出,介紹及推廣香港的形象。警察樂隊的服務包括:
- 銀樂隊(軍樂隊)
- 風笛隊
- 流行樂隊
- 儀仗號角隊
- 管樂五重奏
- 中樂小組
[编辑] 警監會
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簡稱警監會,是行政長官委任的獨立諮詢組織,專責監察和覆檢投訴警察課所調查的投訴警察個案。警監會是一個完全獨立於警隊以外的組織,宗旨是以大公無私和客觀的態度覆檢投訴警察個案的調查工作。
[编辑] 警隊博物館
警隊博物館的前身是在1964年成立的「警察歷史記錄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原址位於警察總部,規模不大,其後遷至灣仔大生商業大廈,再於1988年遷至香港太平山甘道27號現址,樓面面積共達570平方米,展品超過600件。
博物館分為四個展覽廳:
- 歷史展覽廳
- 毒品展覽廳
- 三合會展覽廳
- 專題展覽廳
[编辑] 警察公共關係科與《警訊》
[编辑] 香港警察文化
香港警署之內均供奉關公,而黃大仙區警署另加供奉黃大仙。警隊於有重要行動之前,多會拜祭關公以求保祐。然而,近年警隊高層有意淡化此種活動,新警政大樓陸續有多個部門遷入,但搬遷過程中一直未根據過往傳統舉行「拜關二哥」儀式,新大樓的裝潢是以二十一世紀的超高科技設計為主,警隊為配合設計,又要配合新人事新作風,大樓內竟沒有任何一層設有關帝像供同僚參拜。
[编辑] 香港警察與電視、電影文化
[编辑] 警務處海報
[编辑] 懸賞通緝告示
[编辑] 撲滅罪行海報
[编辑] 參見
-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軍團警察
- 警隊博物館
- 警司警誡:香港警務處一種專門為協助青少年罪犯改過而設立的一種刑罰。
[编辑] 外部連結
|
|||
直屬於司長(三司)
十一局下各部門
【公】公務及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諮詢委員會聯合秘書處 |
|||
另見:香港公營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