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时期 | |||||||||
传说时期 (另見三皇五帝) |
|||||||||
夏 | |||||||||
商 | |||||||||
西周 | 周 | ||||||||
春秋 | 東周 | ||||||||
戰國 | |||||||||
秦 | |||||||||
西汉 | 汉 | ||||||||
新朝 | |||||||||
东汉 | |||||||||
魏 | 蜀 | 吴 | 三 國 |
||||||
西晋 | 晋 | ||||||||
十六國 | 东晋 | ||||||||
宋 | 南 朝 |
北魏 | 北 朝 |
南 北 朝 |
|||||
齐 | |||||||||
梁 | 东 魏 |
西 魏 |
|||||||
陈 | 北 齊 |
北 周 |
|||||||
隋 | |||||||||
唐 (另见武周) |
|||||||||
五代十國 | |||||||||
辽 (西辽) |
西 夏 |
北宋 | 宋 | ||||||
金 | 南宋 | ||||||||
元(蒙古) | |||||||||
明 | |||||||||
清 | |||||||||
中华民国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 民國 (見台灣問題) |
||||||||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后的周朝京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之前周朝国都在镐京之时称为西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又称春秋战国时期。
[编辑] 政治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東周基上進入了鐵器時代。
[编辑] 東周君主列表
-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720年)
- 周携王——姬余臣(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760年,或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750年)
- 周桓王——姬林(公元前720年至公元前697年)
- 周庄王——姬佗(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82年)
- 周僖王——姬胡齐(公元前682年至公元前677年)
- 周惠王——姬阆(公元前677年至公元前652年)
- 周襄王——姬郑(公元前652年至公元前619年)
- 周顷王——姬壬臣(公元前619年至公元前613年)
- 周匡王——姬班(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607年)
- 周定王——姬瑜(公元前607年至公元前586年)
- 周简王——姬夷(公元前586年至公元前572年)
- 周灵王——姬泄心(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45年)
- 周景王——姬贵(公元前545年至公元前520年)
- 周悼王——姬猛(公元前520年)
- 周敬王——姬匄(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 周元王——姬仁(公元前477年至公元前469年)
- 周贞定王——姬介(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441年)
- 周哀王——姬去疾(公元前441年)
- 周思王——姬叔(公元前441年)
- 周考哲王——姬嵬(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 周威烈王——姬午(公元前426年至公元前402年)
- 周元安王——姬骄(公元前402年至公元前376年)
- 周夷烈王——姬喜(公元前376年至公元前369年)
- 周显圣王——姬扁(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21年)
- 周慎靓王——姬定(公元前321年至公元前315年)
- 周赧王——姬延(公元前315年至公元前256年)
前朝: 西周 |
中国朝代 | 后朝: 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