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北朝 (420-589) |
||||||||||||
南朝 | 北朝 | |||||||||||
---|---|---|---|---|---|---|---|---|---|---|---|---|
![]()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时期 | |||||||||
传说时期 (另見三皇五帝) |
|||||||||
夏 | |||||||||
商 | |||||||||
西周 | 周 | ||||||||
春秋 | 東周 | ||||||||
戰國 | |||||||||
秦 | |||||||||
西汉 | 汉 | ||||||||
新朝 | |||||||||
东汉 | |||||||||
魏 | 蜀 | 吴 | 三 國 |
||||||
西晋 | 晋 | ||||||||
十六國 | 东晋 | ||||||||
宋 | 南 朝 |
北魏 | 北 朝 |
南 北 朝 |
|||||
齐 | |||||||||
梁 | 东 魏 |
西 魏 |
|||||||
陈 | 北 齊 |
北 周 |
|||||||
隋 | |||||||||
唐 (另见武周) |
|||||||||
五代十國 | |||||||||
辽 (西辽) |
西 夏 |
北宋 | 宋 | ||||||
金 | 南宋 | ||||||||
元(蒙古) | |||||||||
明 | |||||||||
清 | |||||||||
中华民国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 民國 (見台灣問題) |
||||||||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时的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以皇室姓高,又称高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國二十八年。
北齐是一个地方性政权,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陈(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领土)等。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例如,北齐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间。另外还规定了赋税。
[编辑] 北齐世系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年号 | 使用时间 |
---|---|---|---|---|
— | 文穆帝 | 高树 | — | — |
北齐高祖 (初谥太祖) |
神武帝 (初谥献武皇帝) |
高欢 | — | — |
北齐世宗 | 文襄帝 | 高澄 | — | — |
北齐显祖 (初谥高祖) (曾改谥威宗) |
文宣帝 (曾改谥景烈皇帝) |
高洋 (高欢次子) |
天保 | 550年-559年 |
— | 济南闵悼王 | 高殷 (高洋长子) |
乾明 | 559年-560年 |
北齐肃宗 | 孝昭帝 | 高演 (高洋之弟、高欢六子) |
皇建 | 560年-561年 |
北齐世祖 | 武成帝 | 高湛 (高洋之弟、高欢九子) |
大宁 (或太宁) |
561年-562年 |
河清 | 562年-565年 | |||
北齐后主 | 安帝 | 高纬 (高湛长子) |
天统 | 565年-569年 |
武平 | 570年-576年 | |||
隆化 | 577年 | |||
— | — | 高延宗 (本为安德王) |
德昌 | 576年 |
北齐幼主 | 順帝 | 高恒 (高纬长子) |
承光 | 577年-? |
— | 忠帝 | 高绍义 (本为范阳王) |
— | 577年-580年 |
[编辑] 参考
[编辑] 外部链接
前朝: 南北朝︰東魏 |
中国朝代 | 后朝: 南北朝︰北周 |
中国朝代 :魏晉南北朝 |
三国 :曹魏 ─ 東吴 ─ 蜀汉 |
晉朝 :西晋 ─ 东晋 ─ 五胡十六国 |
北朝 :北魏 ─ 東魏 ─ 西魏 ─ 北齐 ─ 北周 |
南朝 :劉宋 ─ 南齊 ─ 萧梁 ─ 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