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亨利·阿尔弗雷德·zh:基辛格; zh-cn:基辛格;zh-hk:基辛格;zh-tw:季辛吉,(英文: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zh:台灣又譯為季辛吉; zh-cn:台湾又译为季辛吉; zh-hk:台灣又譯為季辛吉; zh-tw:中國大陸又譯為基辛格,是一位德国裔的美国外交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安全顾问,之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並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 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基辛格在1969到1977年之间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这段时期内,他倡导缓和政策,使美苏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並在1972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中国的开放和新的战略性的反苏中美联盟的形成。
目录 |
[编辑] 个人背景
基辛格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菲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为了逃避阿道夫·希特勒的迫害,他举家移居到纽约市。基辛格在1943年6月19日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尽管中学年代在曼哈顿北部的华盛顿高地度过,但他始终保留着显著的德语口音。基辛格晚上在乔治·华盛顿高中上学,白天则在一家剃须刷工厂打工。1943年,当他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的时候,应征加入陆军,在第970反情报军团担任德语翻译。
基辛格在1950年以最优异的学业成绩取得了哈佛学院的文学士学位。都市传说说他是哈佛唯一以满分毕业的人,其实他在四年级得了一个乙级,而其他人则很罕见地以满分毕业。他分别于1952年及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他题为《修复了的世界:梅特涅、卡西尔雷及和平的问题1812—22》的博士论文,常被说为是哈佛博士论文中最长的一篇。
作为一个渴望能对美国外交政策有更大的影响的开明的共和党人,基辛格成了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支持者和顾问,后者在1960年、1964年及1968年争取成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在1968年,当理查德·尼克松明显地会成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的时候,基辛格担任了尼克松的顾问。
[编辑] 从政历史
基辛格担任过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69年—1973年)和国务卿(1973年—1974年)。在水门事件后,他也曾在福特政府担任国务卿(1974年—1977年)。
[编辑] 亚洲
[编辑] 缓和苏联与中美建交
在担任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基辛格制定了对苏联的缓和政策以求缓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参与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並与苏共中央书记勃列日涅夫达成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SALT I Treaty)。
为了继续对苏联施加外交压力,在1971年7月和10月,基辛格两度秘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周恩来协商,並负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这为1972年尼克松破冰之旅的中美高峰会议铺路以及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石,结束了中美两国间23年的敌对与隔阂,从而完成了战略性的外交政策转变。今天,基辛格常被中国领导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和周恩来的会谈极度保密,而最近解密的文件显示会谈内容主要着重于台湾问题。基辛格的外交对两国的经济文化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在1979年美国终于放弃承认中华民国,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编辑] 越南化政策和轰炸柬埔寨
基辛格和越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尼克松上任之前。在大选期间,他是尼克松阵营的秘密线人,曾给尼克松竞选团提供了约翰逊政府在巴黎和谈中的机密内容。1968年尼克松凭借尽快结束越南战争的口号当选了总统,並在就任伊始就开始执行所谓的越南化计划—逐渐撤走美军的同时,扶持当地的越南共和军以继续独立抵抗(北越)越南人民军和越共游击队。与此同时,基辛格在尼克松的支持下,主持了轰炸柬埔寨(当时是主权独立国家)境内的越南人民军和越共游击队目标的行动。虽然行动计划一开始是秘密进行的,然而在美国国内,消息一经流出还是激起了一片片的反战浪潮。不仅如此,轰炸行动还间接引发了柬埔寨内战。
基辛格和越南的黎德寿同获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以表扬他们为巴黎和平协约所作的努力。然而黎德寿以尚未达至和平为由,谢绝领奖。1975年北越军攻占南越,並建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为河内。
[编辑] 孟加拉国(东巴基斯坦)战争
1971年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在南亚的外交官向尼克松和基辛格清楚无误地汇报了关于(尼克松扶持的)阿尤布‧汗领导的巴基斯坦政权在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暴行。然而(2002年12月6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出版的)解密档案却披露,基辛格建议尼克松低调处理这些事件。由于当时美国忌惮和苏联关系密切的印度,需要维持自己在巴基斯坦的利益;同时中国一向支持巴基斯坦,此举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和中国的关系。
最近另一份解密文件显示因为美国害怕印度进犯巴基斯坦,基辛格曾希望中国在中印边境加强军事部署,然而美国期望中国参与战争的想法被中国婉拒了。
[编辑]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的贖罪節(10月6日),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虽然以色列随后夺回了失地,基辛格要求以色列放弃部分领土以换取和平,並在停火谈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78年以色列和埃及在戴维营签署了条约,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以换取埃及承认以色列独立和长久的和平。
[编辑] 拉丁美洲
[编辑]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政变
1970年的智利总统大选中,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萨尔瓦多·阿连德以微弱优势胜出,他的马克思主义和亲古巴政治令华盛顿非常担心。尼克松政府曾考虑授权中情局组织军事政变来阻止阿连德就职並重新进行大选,不过计划因政府对反对派的信心不足而流产。基辛格是否支持这个计划已经不得而知。在阿连德执政期间美国和智利的关系一直处于冰封状态,许多涉及美国利益的智利企业被收归国有,其中包括有美资的铜矿,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在智利的分公司等。美国並以此对智利实施经济制裁,中情局也资助了1972和73年的反政府大罢工。在这期间,基辛格关于智利政府的一些言论颇具争议,他说“情况已经太严重了,我们不能再放手让他们的选民自己决定前途”,“我看不到有什么理由放任一个国家因为其不负责任的人民而走向共产主义”。这些言论激起了很多媒体的愤慨,认为这是对智利主权的干涉和践踏。在1973年,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萨尔瓦多·阿连德政权。在政变中阿连德是被杀还是自杀直到现在仍无定论。
[编辑] 与古巴的关系
自1962年美国与古巴断绝外交之后,基辛格是最先提出和古巴重新建立关系正常化。然而他很快改变想法並追丛肯尼迪的政策。在菲德尔·卡斯特罗参与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反殖民斗争后,基辛格支持了安哥拉全国独立联盟,莫桑比克抵抗运动等组织的暴动,以及中情局支持的南非军队进驻安哥拉。基辛格很清楚的表明除非古巴从两国撤军,否则美国和古巴的关系将无法正常化。
[编辑] 阿根廷军事独裁
在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推翻伊沙贝尔·裴隆的政权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包括令一些政治对手“消失”。基辛格在和阿根廷外长的一次会面中向他保证,美国还是站在他们这边,不过敦促他务必在美国国会召开下次会议(有可能提出制裁)前,尽快“回到正常程序”。
[编辑] 非洲
[编辑] 个人与社会影响
基辛格和其他尼克松内阁成员一样,在左翼反战人士那里很不得人心,特别是当轰炸柬埔寨的行动被揭发后。然而很少有人怀疑他的才智和外交能力,虽然尼克松政府被某些美国人认为是犬儒主义和自私的政府,他却是其中比较受人认同的成员。基辛格並没有牵涉进令尼克松及其助手下台的水门事件,这点对他的名誉有很大帮助。在他最受欢迎的时期,他甚至被认为是性感的标志,並曾和女明星们约会。更有甚者提出要修改宪法允许不在美国出生的人也可以做总统,好让基辛格参加竞选。
随着1976年民主党人吉米·卡特在大选中击败杰拉尔德·福特,基辛格也退出了内阁。在竞选中卡特批评基辛格「一手操办」了美国所有的外交事务。在里根上台后,基辛格更少直接参政,转而在一些私人机构担任顾问和政治评论员。
2002年,小布什总统请基辛格担任九一一事件调查委员会的主席。国会的许多民主党人批评这个安排,认为基辛格处事一向都很秘密,並不会优先考虑大众的知情权。最后基辛格迫于压力公开财务状况,民主党人並以其客户在事件中有利益冲突为由,迫使他辞职。
基辛格的外交政策纪录使得他成为一名争议性人物,例如记者Christopher Hitchens指责他为“战争罪犯”。
[编辑] 参考文献
- 外交政策
- 营救世界: Leo Cherne的生活和时代 作者 Andrew F. Smith, 亨利·基辛格 (2002) ISBN 0791453790
- 美国需要一个外交政策?21世界外交展望 (2001) ISBN 0684855674
- Diplomacy (1994) ISBN 067165991X
- 论人和权力:政治回忆录 赫尔穆特·施密特,亨利·基辛格 (1990) ISBN 0224027158
- 观察:演讲和评论选登 1982-1984 (1985) ISBN 0316496642
- For the Record: Selected Statements 1977-1980 (1981) ISBN 0316496634
- 美国外交政策:三个尝试 (1974) ISBN 0393055256
- A World Restored: 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22 (1973) ISBN 0395172292
- 不平静的合作:大西洋联盟重新评估(1965) ISBN 0070348952
- 选择的必要: 美国外交政策前景 (1961) ISBN 0060124105
- 核武器和外交政策 (1957)
- 回忆录
- Crisis: The Anatomy of Two Major Foreign Policy Crises: Based on the Record of Henry Kissinger's Hitherto Secret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2003) ISBN 0743249100
- Vietnam: A Personal History of America's Involvement in and Extrication from the Vietnam War (2002) ISBN 0743219163
- Kissinger Transcripts: The Top Secret Talks With Beijing and Moscow by Henry Kissinger, William Burr (1999) ISBN 1565844807
- 复兴年代 (1999) ISBN 0684855712
- 巨变岁月 (1982) ISBN 0316285919
- 白宫岁月 (1979) ISBN 0316496618
- 大外交
- 传记
- 有缺陷的建筑师:亨利·基辛格合美国外交政策作者Jussi M. Hanhimaki (2004) ISBN 0195172213
- 亨利·基辛格试验 作者Christopher Hitchens (2001) ISBN 1859846319
- 基辛格传记 作者 Walter Isaacson (1992) ISBN 0671663232
- 尼克松-基辛格年代: 美国外交政策再造 作者 Richard C. Thornton (1989) ISBN 0887020518
- 权利的代价:基辛格在尼克松时代 by Seymour Hersh (1983) ISBN 0671447602
- 基辛格作者 Marvin L. Kalb, Bernard Kalb (1974) ISBN 0316482218
- Kissinger on the Couch 作者 Phyllis Schlafly (1974) ISBN 0870002163
- 基辛格: 智力的肖像 作者 Stephen Richards Graubard (1973) ISBN 0393054810
前任: 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 |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1969年-1974年 |
繼任: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 |
前任: 威廉·P·罗杰斯 |
美国国务卿 1973年-1977年 |
繼任: 赛勒斯·万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