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是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用來接收與統治台灣的「特別行政組織」。於1945年9月1日正式成立的這公署,只維持短短的不到兩年壽命。不過在此短暫統治台灣期間,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還經歷了影響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
[编辑] 成立
1943年開羅會議中,同盟國確定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1944年4月在重慶的中華民國政府,委由中央設計局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並任命陳儀為主任委員。該調查委員會對當時日治下臺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
戰後,設於重慶的國府對於如何接管台灣有兩派意見,一派建議完全與進駐其他「淪陷區」相同,設立「台灣省」。另一派則主張在台設立擁有軍警等特別公權力的「特別行政區」。最後當時的中國領導者蔣介石先生採納陳儀《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中的意見,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就此,接收台灣就由該公署負責,而全部公署行政人員初定為2000名。

[编辑]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沿革
- 1945年8月29日日蔣介石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
- 1945年9月1日國府在重慶宣佈成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警備總部」。同時命陳儀兼任「台灣警備司令」
- 1945年9月20日國府補行發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
- 1945年10月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於台北成立。
-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於台北市會堂舉行。降方為日本國所屬台灣總督府,而陳儀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同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現在行政院院址)。
- 1946年2月20日行政長官公署對原台灣總督府完成台灣省軍事交接。
- 1947年2月28日全台發生動亂,史稱二二八事件。
- 1947年4月22日行政院會議決定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
- 1947年5月16日廢除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台灣省政府,首任主席為魏道明。
[编辑]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簡介與特色
行政長官公署係屬一種暫時性組織,目的在接管台灣時,求得事權統一,接收完整。(台灣年鑑民國35年卷)因此,其組織沿習原有台灣總督府舊有官署組織之處甚多。其行政公署,除設行政長官外,還有民政處,教育處,會計處,工礦處,農林處,交通處,及台灣省專賣局,台灣省法院等相關組織。
|
|
---|---|
元朝、明朝: | 澎湖寨巡檢司|澎湖巡檢司 |
台灣荷西殖民時期: | 大員(東印度公司) |
明鄭王朝: | 東寧王國|承天府 |
台灣清治時期: | 台廈道|台灣道|台灣府|福建台灣省 |
台灣日治時期: | 台灣(台灣總督府) |
中華民國: | 台灣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省(台灣省政府) |
|
|
---|---|
市: | 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台南市|爽文市|高雄市|屏東市|花蓮港市|梧棲市 |
一級縣: | 羅東縣|七星縣|淡水縣|桃園縣|員林縣|北港縣|曾文縣|延平縣|鳳山縣 |
二級縣: | 省三縣|中壢縣|滄海縣|竹南縣|福星縣|大甲縣|豐原縣|霧峰縣|鹿港縣|北斗縣|南投縣|斗六縣|清芳縣|東石縣|北門縣|淵亭縣|東港縣|鳳林縣 |
三級縣: | 恆春縣|澎湖縣|台東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