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督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總督府是日治時期台灣的最高統治機關,其首長是台灣總督。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於1919年3月完工,歷時8年,耗費281萬日圓,台灣總督府的辦公處所位於今日凱達格蘭大道上,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古蹟。
目录 |
[编辑] 台灣總督府組織特色
總督府的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身為總督府主官的台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形成總督專制的政體。
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日本帝國台灣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內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台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其中央機關、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
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
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業務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收稅、物資分配、土地調查等等,統統都是警察的業務。
[编辑] 沿革
台灣總督府成立初,設民政、陸軍、海軍三局。民政局下置內務、殖產、財務、學務四部。(在乙未戰爭期間,曾短暫命高島丙之助為副總督一職,他也是50年日治時期唯一的副總督。)1896年,陸海軍兩局合併為軍務。民政局則在原本組織下增設總務、法務、通信共七局。經歷1898年、1901年、1919年三次修訂總督府官制後,就成形不再變更。而不管怎樣變動,約略來說,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行政組織分為中央行政、所轄官署與地方行政三大部門。
[编辑] 中央行政
以1945年來作說明,中央行政方面:總督之下有其左右手,在1919年之前,稱為民政長官(或稱民政局長官),1919年之後稱為總務長官。另外,中央行政部門編制有總督官房與五局二部等機關。
[编辑] 總督
詳見台灣總督
總督 | 任期 | 出身地 | 軍階/政黨 | 到任 | 生卒年 |
初期武官總督時代 | |||||
樺山 資紀(Kabayama Sukenori) | 1895/05/10 - 1896/06 | 鹿兒島 | 海軍大將 | 58歲 | 1837 - 1933 |
桂 太郎(Katsura Taro) | 1896/06/02 - 1896/10 | 山口 | 陸軍中將 | 49歲 | 1848/11 - 1913/01 |
乃木 希典(Nogi Maresuke) | 1896/10/14 - 1898/02 | 山口 | 陸軍中將 | 47歲 | 1849/11 - 1912/09 |
兒玉 源太郎(Kodama Kentarou) | 1898/02/26 - 1906/04 | 山口 | 陸軍中將 | 47歲 | 1852/02 - 1906/07 |
佐久間 左馬太(Sakuma Samata) | 1906/04/11 - 1915/04 | 山口 | 陸軍大將 | 62歲 | 1844 - 1915 |
安東 貞美(Ando Teibi) | 1915/05/01 - 1918/06 | 長野 | 陸軍大將 | 62歲 | 1853 - 1932 |
明石 元二郎(Akaishi Motojiro) | 1918/06/06 - 1919/10 | 福岡 | 陸軍中將 | 55歲 | 1864 - 1919/10/26 |
文官總督時代 | |||||
田 健治郎(Den Kenjiro) | 1919/10/29 - 1923/09 | 兵庫 | 政友會 | 65歲 | 1855 - 1930 |
內田 嘉吉(Uchida Kaki) | 1923/09/06 - 1924/09 | 東京 | 政友會 | 58歲 | 1866 - 1933 |
伊沢 多喜男(Izawa Takio) | 1924/09/01 - 1926/07 | 長野 | 憲政會 | 56歲 | 1869 - 1949 |
上山 滿之進(Kamiyama Mitsunoshin) | 1926/07/16 - 1928/06 | 山口 | 憲政會 | 58歲 | 1869 - 1938 |
川村 竹治(Kawamura Takeji) | 1928/06/15 - 1929/07 | 秋田 | 政友會 | 58歲 | 1871 - 1955 |
石塚 英藏(Yishiduka Eizou) | 1929/07/30 - 1931/01 | 福島 | 民政黨 | 64歲 | 1866 - 1942 |
太田 政弘 | 1931/01/16 - 1932/03 | 山形 | 民政黨 | 61歲 | 1871 - |
南 弘(Minami Hiroshi) | 1932/03/02 - 1932/05 | 富山 | 政友會 | 64歲 | 1869 - |
中川 健藏 | 1932/05/27 - 1936/09 | 新潟 | 民政黨 | 58歲 | 1875 - |
後期武官總督時代 | |||||
小林 躋造(Kobayashi Seizo) | 1936/09/02 - 1940/11 | 廣島 | 預役海軍大將 | 86歲 | 1877 - 1962 |
長谷川 清(Hasegawa Kiyoshi) | 1940/11/27 - 1944/12 | 福井 | 海軍大將 | 57歲 | 1883 - 1970 |
安藤 利吉(Ando Rikichi) | 1944/12/30 - 1945/10 | 宮城 | 陸軍大將 | 60歲 | 1884 - 1946/04/19 |
[编辑] 總務長官
初名為民政長官,1918年8月20日改名為總務長官--總督府各項政策的實際執行者。
歷任總務長官(民政長官)及其重要事蹟:
- 水野遵
- 曾根靜夫
- 後藤新平
- 祝辰巳
- 1908年5月棄世於任內。
- 大島久滿次
- 1908年5月30日由警界首長升任,任內大力鎮壓反日人士。因所屬派系貪污而引咎辭職。
- 宮尾舜治
- 任期只有一個月。臺灣施行樂透的第一人。
- 內田嘉吉
- 下村宏
- 民政長官更名為總務長官。
- 賀來佐賀太郎
- 後藤文夫
- 河原田稼吉
- 人見次郎
- 因霧社事件,引咎辭職。
- 高橋守雄
- 木下信
- 平塚廣義
- 森岡二郎
- 齋藤樹
- 成田一郎
- 最後一任總務長官。
[编辑] 其他總督府職稱官職
- 總督官房
- 秘書、人事、審議、情報、營繕...等課
- 警務局
- 警備
- 農務局
- 財務局
- 文教局
- 礦工局
- 外事部
- 法務部
[编辑] 所轄官署
所轄官署則有高等法院(名稱為總督府高等法院,以下正式名稱均如此例冠上「台灣總督府」)、地方法院、專賣局、港務局、交通局、林業試驗所、 評議會……。其「局會所」轄下又設「部」、「分局」,「分所」等,屬下機關。(例如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 法院
- 高等法院
- 地方法院
- 高等法院
- 刑務支所
- 少年教護院
- 警察官訓練所
- 交通局
- 港務局
- 專賣局
- 台北帝國大學
- 各級直屬學校
- 農、林業試驗所
[编辑] 地方行政
地方行政則設州與廳,州廳以下置市、郡、支廳。 請參看『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编辑] 參考書目
- 黃昭堂著,台灣總督府,2003年。臺北市:鴻儒堂出版社。
- 莊永明著,台北老街,1991年。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 宮澤繁著,台灣終戰秘史,1984年。
- 緒方武歲著,台灣大年表,1943年,台灣文化出版社。
- 又吉盛清著,台灣今昔之旅,1997年,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 武內貞義著,台灣,1929,台灣刊行會。
- 日本近現代史辭典編注委員會,日本近現代史辭典,1990,東洋經濟新報社。
|
|
---|---|
元朝、明朝: | 澎湖寨巡檢司|澎湖巡檢司 |
台灣荷西殖民時期: | 大員(東印度公司) |
明鄭王朝: | 東寧王國|承天府 |
台灣清治時期: | 台廈道|台灣道|台灣府|福建台灣省 |
台灣日治時期: | 台灣(台灣總督府) |
中華民國: | 台灣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省(台灣省政府) |
|
|
---|---|
基隆市 | 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 大武崙砲臺 - 槓子寮砲臺 |
台北市 | 台北府城(北門、南門、小南門、東門)- 圓山遺址 - 大龍峒保安宮 - 台北公會堂 - 艋舺龍山寺 -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 - 芝山岩遺址 - 專賣局(菸酒公賣局)-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灣總督府(總統府)- 監察院 - 行政院 - 臺北賓館 - 司法大廈 - 嚴家淦先生故居 -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 |
台北縣 | 淡水紅毛城 - 大坌坑遺址 -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鄞山寺(汀州會館)- 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 理學堂大書院 - 滬尾砲臺 - 十三行遺址 |
桃園縣 | 李騰芳古宅(李舉人古厝) |
新竹市 | 新竹驛 - 新竹州廳(新竹市政府) -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竹塹城迎曦門 - 鄭用錫墓 |
新竹縣 | 金廣福公館 |
苗栗縣 | 鄭崇和墓 |
台中市 | 臺中驛 |
台中縣 | 霧峰林宅 |
彰化縣 | 彰化孔子廟 - 鹿港龍山寺 - 元清觀 - 道東書院 - 馬興陳宅 - 聖王廟 |
南投縣 | 八通關古道 |
雲林縣 | 北港朝天宮 |
嘉義市 | 嘉義舊監獄 |
嘉義縣 | 王得祿墓 - 新港水仙宮 |
台南市 | 臺南孔子廟(全臺首學)- 祀典武廟 - 五妃廟 - 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 赤崁樓 - 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 大天后宮(王府邸、北極殿)- 開元寺 - 臺南三山國王廟 - 四草砲臺(鎮海城)- 開基天后宮 - 台灣府城城隍廟 - 兌悅門(臺灣府城)- 臺南地方法院 - 臺南驛 - 原臺南州廳 - 原臺南測候所 -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 延平郡王祠 - 臺南天壇 - 開基武廟原正殿 |
台南縣 | 南鯤鯓代天府 |
高雄市 | 鳳山縣舊城(東門、南門、北門) - 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 旗后天后宮 - 旗后燈塔 - 旗后砲台 - 雄鎮北門砲台 - 鳳山縣舊城孔子廟 - 中都唐榮磚窯廠 - 玫瑰聖母主教座堂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舊打狗驛 - 高雄新驛(高雄願景館) - 陳中和墓 |
高雄縣 | 鳳山龍山寺 - 竹仔門電廠 - 鳳鼻頭遺址(中坑門遺址) |
屏東縣 | 恆春古城 - 魯凱族好茶舊社 - 下淡水溪鐵橋 |
台東縣 | 卑南遺址 - 八仙洞遺址 |
澎湖縣 | 澎湖天后宮 - 西嶼東臺 - 西嶼西臺 - 媽宮古城 - 西嶼燈塔 - 馬公金龜頭砲臺 - 湖西拱北砲臺 -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 文澳城隍廟 - 媽宮城隍廟 |
金門縣 | 邱良功母節孝坊 - 瓊林蔡氏祠堂 - 陳禎墓 - 文台寶塔 -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 陳健墓 - 金門朱子祠 - 虛江嘯臥碣群 |
連江縣 | 東犬燈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