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一世 (罗马帝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君士坦丁一世(大帝) Constantinus I Magnus , 全名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羅馬皇帝,在位期間從紀元306年至337年。曾在313年頒佈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其背景是基於政治的意圖,想要爭取廣大的基督徒的支持。並於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將該地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目录 |
[编辑] 即位前的事迹
君士坦丁出生于罗马帝国上麦西亚行省的内索斯(今塞尔维亚东部的尼什)。他是帝国的西部奥古斯都(参见四帝共治制)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的长子。据说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是一家小旅店的女仆,君士坦丁是她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私生子。但这种说法受到英国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的怀疑。吉本认为,海伦娜是这家小旅店的主人,她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婚姻是合法的。不论如何,当293年君士坦提乌斯被西部帝国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努斯任命为恺撒后,他就离弃了海伦娜而与马克西米努斯之女狄奥多拉结婚。
君士坦丁在年轻时主要是为帝国的最高皇帝戴克里先在东方服役。305年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努斯双双退位,君士坦丁奔赴不列颠与已经升为奥古斯都的父亲会合。306年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去世,不列颠军团在英格蘭北部城市約克宣布君士坦丁为奥古斯都(306年7月25日)。
[编辑] 四奥古斯都之战
戴克里先的继承者、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死后,4位奥古斯都:李锡尼、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安·达扎和君士坦丁于311年展开夺权斗争。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反对马克森提乌斯。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意大利,在312年10月28日台伯河上穆尔维( Milvian )大桥附近的决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马克森提乌斯在逃跑中落水而死。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在麦地奥兰(今日之米兰)会晤。李锡尼与君士坦丁的同父异母姊妹君士坦提娅结婚,以巩固两人的同盟。两位奥古斯都同时签署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在教会史上,这是一件头等大事。
313年,李锡尼在小亚细亚战胜马克西米安·达扎,与君士坦丁瓜分了帝国。但是,他们之间的和睦仅仅维持了一年。两人都为独霸帝国而投入了新的战斗。314年发生的冲突未分胜负。324年君士坦丁击溃李锡尼,后者在保住性命的保证下投降。然而君士坦丁在325年以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将李锡尼绞死,从此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
[编辑] 政治活动
君士坦丁一世试图取消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但帝国局势的混乱迫使他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共治者。君士坦丁一世最初任命长子克里斯普斯为恺撒,但后者由于受到继母法乌斯塔(君士坦丁的第二个妻子)的诬陷被处死(326年)。君士坦丁不久以通奸罪把法乌斯塔也处死,但任命她所生的三个儿子为恺撒:君士坦丁二世统治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亚洲和埃及;君士坦斯一世统治意大利和北非。君士坦丁一世实际上是继承了戴克里先的做法。
在君士坦丁一世时代,罗马帝国变成了军事官僚国家。专横跋扈的近卫军被取消,代之以大量蛮族士兵加入帝国的军队。普通平民为逃避兵役竟采取自残的办法。臃肿的官僚系统更加庞大。颁布过一些保护贫民的法令,但由于普遍的目无法纪而很少得以实行。对奴隶的惩罚变本加厉:根据君士坦丁的法令,实际上已经恢复了主人杀死奴隶的权力(曾被哈德良皇帝废除)。各阶层的依附性加大,农民被束缚于土地(332年法令),手工业者被束缚于城市,元老被固定在元老院里。君士坦丁一世继续提倡戴克里先引入的东方专制君主的礼节(戴皇冠,臣民须向皇帝行跪拜礼等)。总而言之,君士坦丁完善了戴克里先的专制君主制度(多米那特制),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以公开的强制手段克服罗马的经济危机。
君士坦丁一世在313年和332年分别在西部边境和多瑙河沿岸击退了法兰克人和哥特人的入侵。
[编辑] 君士坦丁一世与基督教
君士坦丁究竟何時開始信奉基督教我們不得而知。最通常的一種說法是在穆爾維大橋戰役( Milvian )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閃耀著十字架樣的火舌與這樣的話:“這是你克敵的跡象。”不管君士坦丁怎樣或何時成為基督信徒的,他總是非常熱衷於基督教的發展。他最早期的行動之一就是頒佈《米蘭敕令》,根據這部敕令,基督教成為一種合法的、自由的宗教。敕令還要求歸還先前迫害時期沒收的基督教教會的財產,規定星期天為禮拜日。
頒佈《米蘭敕令》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所有的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它標誌著君士坦丁的統治正式對猶太教實行迫害的開始,而這種迫害在基督教化的歐洲持續了數百年之久。君士坦丁建立基督教決不是為了使它成為正式的國教,但是他制訂的法律和其他的政策都有力地促進了它的發展。顯而易見,在他統治期間改信基督教會增大在政治上謀到高官顯位的可能性。他的法令給予基督教各種不同實惠的特權及稅收豁免權。幾所屬於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也是在他的統治期間建成的,如伯利恒聖誕教堂和耶路撒冷聖墓(耶穌墓)教堂。
僅就君士坦丁作為羅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所起的作用就可以使他在史冊中有一席之位。況且他的另外幾個舉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一,他重建並大規模擴建了古老的城市拜占庭,把它重新命名為君士坦丁堡,並定為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爾)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直到1453年仍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君士坦丁對基督教派的內部事物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為了解決阿利烏(或称亚流;天主教称亚略)和亞他那修(兩位神學家提出了相互對立的學說)的信徒之間發生的一場論戰,君士坦丁召開了尼西亞會議──基督教第一次大公會議 (325年)。他在會上起了積極的作用,會議通過了《尼西亞信經》①,結束了這場論戰,《尼西亞信經》成了正統的基督教學說。
君士坦丁制定的一些民法更為重要。他創建的法律規定某些職業(如屠夫和麵包師)為世襲職業。他還頒佈一道法令禁止佃農離開祖種的土地,用現代話來說,他把佃農變成了農奴,終生依附在那塊土地上。這道法令和類似的法律為奠定中世紀歐洲整個的社會結構基礎起到了積極作用。
君士坦丁直到臨終時才肯接受洗禮,顯然在此很久以前他就變成了基督教信徒。同樣也很清楚基督教精神已完全使他神魂顛倒了。即使按照當時的標準來說,他也是殘酷無情的,而且不僅僅是對他的敵人。不知何故,326年他的妻子和長子都死在他的手下。也許可以證明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並沒有真正改變歷史的進程,而只是順應了這不可避免的歷史潮流。戴克裡先帝王(284~305在位)瘋狂地迫害基督教,但畢竟沒有得逞,因為當時基督教的勢力已非常強大,即使用最瘋狂的手段也無法把它消除。當人們想到戴克裏先企圖消滅基督教的鬥爭終歸失敗時,也許會認為即使沒有君士坦丁的干預,基督教最終也會贏得勝利。這樣的猜想新穎獨特,但卻不能以理服人。很難說沒有君土坦丁將會是怎樣一番情形。但是很顯然在他的鼓勵下基督教的勢力和影響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擴大。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基督教就從少數人的宗教變成為地球上最大帝國裏居支配地位的法定宗教。顯然,君士坦丁是歐洲史上最重要的關鍵人物之一。
①《尼西亞信經》:由尼西亞公會議所編訂,故命。其主要內容為:相信上帝(即天主)聖父、聖子、聖靈(即聖神)。明確規定上帝為“獨一、全能的父”和“創造有形、無形萬物的主”;相信耶穌基督“在萬世以前與父一體”,“受生而非被造”;相信聖靈(聖神)“是主、是賜生命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崇”这三个信条构成“三位一体”——基督教基本的信仰理论,“相信聖公教會”等。
前任: 伽列里乌斯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
罗马皇帝 共治者: 李锡尼 |
继任: 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君士坦斯一世 |
前任: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
西部奥古斯都 恺撒: 324-326: 克里斯普斯 326-337: 君士坦斯一世 |
继任: 君士坦斯一世 |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基督教会的建立和分裂君士坦丁时期 拜占庭帝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