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美拉尼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美拉尼亚 (波兰语:Pomorze;德语:Pommern;卡舒比语 (Kashubian):Pòmòrze 或 Pòmòrskô;拉丁语:Pomerania 或 Pomorania) 是中欧一个历史地域名称,现在位于德国和波兰北部,处于波罗的海南岸,主要河流包括维斯瓦河、奥德河和雷克尼茨河。
波美拉尼亚拥有丰富的历史,也许因为它曾被不同国家统治过。由962年到1181年,一直到1806年,此地是神圣罗马帝国在波兰的一个省。它亦曾是波美拉尼亚公爵的采邑;波兰、丹麦、萨克森、布蘭登堡、普鲁士和瑞典多国国王也一度统治该地。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波美拉尼亚成为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后来并入德意志帝国。1945年后,此地分别属于德国与波兰瓜分。
目录 |
[编辑] 名称来源
“波美拉尼亚”之名出自拉丁语 longum mare ,意思是“沿海的国家” 。波兰语名称 Pomorze 意思是“海岸”,亦即波罗的海海岸。
拉丁语名称 longum mare 很可能最先出自1080年推出的罗马教廷文件Dagome iudex。该文件是早前一份文件的摘要,可能在992年撰写。Dagome iudex 首先提及奥达·冯·哈尔登斯莱本 (Oda von Haldensleben) 和她丈夫Dagome ——估计是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并提及 Dagome 将领土献给教皇。1046年一份宫廷文件,首次确实提及“波美拉尼亚”:Zemuzil dux Bomeranorum" (波美拉尼亚人的公爵Siemomysl)。此后,不来梅的亚当 (Adam of Bremen;约1070年)和无名氏高卢人 (Gallus Anonymus;约1113年)的历史著作数次提及“波美拉尼亚”。
[编辑] 地域细分
本条目的“波美拉尼亚”,其实指西波美拉尼亚。
根据德国传统,波美拉尼亚通常分为“前波莫瑞” (Vorpommern;奥德河左岸) 和“后波莫瑞” (Hinterpommern;奥德河右岸)。它东面的地区一般称为“东波美拉尼亚” ,又名波美雷利亚 (Pomerelia) ,德语称之为“波莫瑞伦” (Pommerellen),与西普鲁士边界交错和重叠。
波兰语则把该地分为 Pomorze Zachodnie (西波美拉尼亚) 和 Pomorze Wschodnie (或是Pomorze Gdańskie;即东波美拉尼亚)。前者大约指德语的前波莫瑞和后波莫瑞;后者则指德语的波莫瑞伦。现时,波兰有三个省份以“波美拉尼亚”命名,详见下文。
波美拉尼亚语的称呼习惯与波兰语相若,把该地分为 Zôpadnô Pòmòrskô (西波美拉尼亚) 和 Pòrénkòwô Pòmòrskô (东波美拉尼亚)。
[编辑] 人口
波兰省份 (Voivodship) 或德国县份 (Kreis) | 首府 | 车牌字母 | 面积 km² |
人口 波兰(1999年12月31日) 德国(2001年) |
土地序号 |
---|---|---|---|---|---|
库亚维-海滨省 | 比得哥什 (Bydgoszcz)¹ 托伦² |
C | 17,969.72 | 2,100,771 | 04 |
海滨省 | 格但斯克 | G | 18,292.88 | 2,192,268 | 22 |
西海滨省 | 什切青 | Z | 22,901.48 | 1,732,838 | 32 |
(¹) – 省办公室地点 (²) – 省政府地点 | |||||
波属波美拉尼亚总计 | 59,164.08 | 6,025,877 | |||
北前波莫瑞 | 格里门 (Grimmen) | NPV | 2,168 | 117,722 | |
东后波莫瑞 | 安克拉姆 (Anklam) | OVP | 1,910 | 113,623 | |
吕根岛 | 吕根岛贝尔根 (Bergen auf Rügen) | RÜG | 974 | 74,400 | |
于克-兰多 | 帕瑟瓦尔克 (Pasewalk) | UER | 1,624 | 83,459 | |
代明 (县) | 代明 (Demmin) | DM | 1,921 | 93,700 | |
格赖夫斯瓦尔德 (Greifswald) | HGW | 52.2 | 52,984 | ||
施特拉尔松德 | HST | 大约 52.2 | 60,000 | ||
德属波美拉尼亚总计 | 8,701 | 595,888 |
根据1999年的人口数字,最大的城市包括:
- 波属波美拉尼亚
- 格但斯克 (458,988)
- 格丁尼亚 (253,521)
- 索波特 (Sopot) (46,000)[1]
- 什切青 (416,988)
- 比得哥什 (369,151)
- 托伦 (206,158)
- 科沙林 (Koszalin) (112,375)
- 斯武普斯克 (Słupsk) (102,370)
- 什切青旧城 (Stargard Szczeciński) (72,000)
- 科沃布热格 (Kołobrzeg;德语:Kolberg)
- 什切齐内克 (Szczecinek)
- 希维诺乌伊希切 (Świnoujście)
- 德属波美拉尼亚
- 格赖夫斯瓦尔德 (52,984)
- 施特拉尔松德 (63,000)
- 沃尔加斯特 (Wolgast)
- 巴尔特 (Barth)
[编辑] 地理
波美拉尼亚滨临波罗的海,河流包括维斯瓦河、诺泰奇河 (Noteć)、瓦尔塔河 (Warta) 和雷克尼茨河。其沿海岛屿包括乌瑟多姆 (Usedom)、沃林岛 (Wolin) 和吕根岛;海尔半岛 (Hel peninsula;位于格但斯克湾旁) 和维斯瓦半岛 (在波兰东北部;与加里宁格勒接壤) 则伸延到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也形成了波美拉尼亚湾、什切青泻湖、格但斯克湾与普茨克湾,以及维斯瓦湾 (维斯瓦泻湖)。莱布斯科湖(Lebsko)、亚姆诺湖(Jamno)和加尔德诺湖 (Gardno)本来是海湾,不过现在与海湾分隔而变成湖。
[编辑] 史前时代
自斯堪的那维亚而来的东日耳曼族群,最先在史前时代到波美拉尼亚居住,称为鲁基人 (拉丁语:Rugii)。公元500年,他们移居到中欧,斯拉夫族群成为该地的新居民。
“波美拉尼亚人”的名称,最先在1000年出现。
根据二千年前的纪录,日耳曼地区北部曾经被冰川覆盖,直到约公元前10000年旧石器时代后期,冰川才转移到北方。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期间,早期文化开始发展。
[编辑] 波美拉尼亚历史
[编辑] 作为波兰的领土
10世纪后期,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征服了波美拉尼亚。1038年,波兰发生非基督教徒起义,该地曾一度独立,不久后重归波兰。1138年,它成为波兰的部分 (seniorat);1181年,其西部与德意志贵族结盟。从1181年到1806年,波莫瑞 (波兰语的西波美拉尼亚)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1309年,东波美拉尼亚被条顿骑士团征服,成为普鲁士一部分。1466年,根据骑士团与波兰王国的共主邦联,东波美拉尼亚重归波兰,此后该地称为“波兰国王的东波美拉尼亚的普鲁士”。1569年,这邦联关系变得更密切,成为“真正的联盟”,称为“众波兰国王的东波美拉尼亚的普鲁士”。
[编辑] 15世纪的波美拉尼亚公国
中世纪后期,梅克伦堡、勃兰登堡、波兰,甚至条顿骑士团都宣称拥有波美拉尼亚。1420年,该地的文德人 (Wend)发动起义,支持勃兰登堡的文德贵族,抵抗霍亨索伦家族当地的藩侯腓特烈一世,但是在昂格明德大败。腓特烈一世认为,若要应付当地的复杂政治,就要与波兰建立更紧密关系。波兰现下控制条顿骑士团,故此与她结盟能确保勃兰登堡控制波美拉尼亚。于是,他安排次子腓特烈 (后来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二世)与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 (1351-1434年)的女儿 (立陶宛的Jadwiga;1408-1431年)结婚。
这触怒了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他支持波美拉尼亚公爵,并答应在战后给他们瓜分勃兰登堡的乌克马克 (Uckermark)。1425年,战争爆发,波美拉尼亚、梅克伦堡、条顿骑士团,甚至波兰和勃兰登堡对敌。腓特烈一世的计划失败。最后,他虽然保留到乌克马克,但未能得到波美拉尼亚的统治权。
1200年开始,德裔居民和农业开发者渐渐自西而来,到原本以斯拉夫居民为主的波美拉尼亚居住。
[编辑] 16至17世纪
- 关于此话题更进一步的细节,參見瑞属波美拉尼亚。
有关勃兰登堡的争议继续发生。1527年,约阿希姆一世与波美拉尼亚公爵在于特博格 (Jüterbog)达成就部分问题协议。当时宗教改革开始盛行,波美拉尼亚人口渐渐变成以信义宗教徒为主,只是进度不比勃兰登堡快。
1637年,最后的波美拉尼亚公爵博古斯瓦夫十四世 (Bogusław XIV)去世,并没有儿女继位。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Gustavus Adolphus)占领了波美拉尼亚。北方战争结束后,法国、瑞典和勃兰登堡开始谈判。勃兰登堡外交官、冯·布卢门塔尔 (von Blumenthal)家族的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冯·布卢门塔尔和他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卡斯帕·冯·布卢门塔尔,取得继承勃兰登堡统治权的权利。根据威斯特法伦和约,瑞典得到西波美拉尼亚;普鲁士则得到东波美拉尼亚。不过,勃兰登堡与瑞典的争议依然没有平息,尤其关于西波美拉尼亚,一直到1720年签署斯德哥尔摩条约为止。根据该条约,勃兰登堡普鲁士得到斯德丁。
[编辑] 18至19世纪
1812年,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进攻波美拉尼亚。翌年,瑞典军队与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出击,在莱比锡战役击败法国。瑞典也攻击丹麦。1814年,瑞典与丹麦签署基尔条约。瑞典得到挪威,但是在1815年把西波美拉尼亚 (当中的斯德丁已经为普鲁士所有)割让给普鲁士。
1871年,随着普鲁士统一德国,波美拉尼亚全境归于德意志帝国所有。普鲁士贵族在波美拉尼亚置业,而地方贵族则渐渐融入普鲁士社会。故此,原先属于文德族的贵族家庭,例如von Lettows、von Strelows、von Peglows、von Zitzewitzes 和von Krockows ,都与来自勃兰登堡德国贵族联姻,例如冯·布卢门塔尔——那拥有很多产业的家庭 (在Quackenburg、Varzin、Dubberzin 和 Schlönwitz 等地)。19世纪末,波美拉尼亚已经完全德国化,并成为富人的退休胜地,例如购买 Varzin 的俾斯麦。
[编辑]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帝国统治期间,波美拉尼亚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当地农业发达,导致劳工供应过剩,很多工人于是移民到西面的省份。只有斯德丁 (今什切青)成为工业发达的城市,并有超过二十万名居民。沿海的一些城镇成为旅游热点。而且,波美拉尼亚是帝国内保守政党的大本营。
波美拉尼亚东面的省份是西普鲁士 (东波美拉尼亚)。当地德国人一般在市区聚居;波兰人则多数在郊区居住。德国政府尝试鼓励德国人在波兰人地区置业,但是他们并没有多大兴趣。那里的波兰人建立政经组织,更成功让一些波兰代表成为议会代表。
1890年普鲁士省份的人口 | 面积 km² | 人口 | 外国人 |
西普鲁士 | 25,483 | 1,433,681 | 1,976 |
波美拉尼亚 | 30,121 | 1,520,889 | 1,405 |
总数 | 55,604 | 2,954,570 | 3,381 |
[编辑] 两战之间
一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波兰和德国瓜分波美拉尼亚。德国将西普鲁士大部分割让予波兰,成为后者波美拉尼亚省 (województwo pomorskie) 的一部分,首府为托伦。但泽成为自由市,由国际联盟管辖。德国余下的西普鲁士分别并入东普鲁士和波森-西普鲁士省 (Grenzmark Posen-Westpreussen)。波美拉尼亚省仍为德国所有。卡舒比人居住的地区被波兰、但泽和德国分隔。(详见波兰走廊)
1938至39年,德国和波兰下辖的波美拉尼亚省都扩大。波森-西普鲁士省和勃兰登堡两个县并入德属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 (Mazovia;波兰语译作马佐夫舍) 和大波兰数个县加入波属波美拉尼亚,其首府由托伦迁到比得哥什。
[编辑] 二次大战及以后
1939年,纳粹德国声称拥有但泽,又凭借德国与东普鲁士被波兰走廊分隔,指出要解决交通问题,因而与波兰引起争议。德国在9月1日以这些问题为借口入侵波兰,引起二次大战。
纳粹党在德国当政时,波美拉尼亚是支持和反抗纳粹势力的基地。著名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潘霍华 (Dietrich Bonhoeffer) 于1938年在 Schlönwitz 经营被定为非法的神学院。故此,德国战败后,却要割让波美拉尼亚东部大片土地予波兰,补偿她因苏联占领其土地而受的损失,实在是讽刺;其后,大部分德裔居民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些人逃到西方。Christian von Krockow 的著作 The Hour of the Women 有提及过驱逐之事。自1945年起,奥德河以东的波美拉尼亚 (附加什切青及邻近地区)归于波兰。
[编辑] 现时政区分布
波美拉尼亚的东部属于波兰,分为三个省份:西海滨省 (Zachodniopomorskie)、海滨省 (Pomorskie) 以及库亚维-海滨省 (Kujawsko-Pomorskie)。
波美拉尼亚的西部属于德国,叫做“前波莫瑞”,属于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
[编辑] 注释
- ↑ 格但斯克、格丁尼亚和索波特合称为波兰三联市。
[编辑] 参见
- 卡舒比人-波美拉尼亚人协会
[编辑] 参考
[编辑] 英语著作
- Byrnes, James F., Speaking Frankly, New York, 1947.
- Keesing's Research Report, Germany and Eastern Europe since 1945, New York, 1973,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 Card Number 72-7729. ISBN 684-13190-0
- de Zayas, Alfred M, Nemesis at Potsdam, Routledge, (1st edition 1977), Revised edition 1979, ISBN 0-7100-0458-3
- Boehlke, LeRoy, Pomerania - Its People and Its History, Pommerscher Verein Freistadt, Germantown, WI, U.S.A., 1983.
- von Krockow, Christian, Hour of the Women, UK edition 1992, Faber & Faber, ISBN 0-571-14320-2
- Herrick, Linda, & Wendy Uncapher, Pomerania - Atlantic Bridge to Germany, Origins, Janesville, WI, U.S.A., 2005.
[编辑] 波兰语著作
- Gerard Labuda (ed.), Historia Pomorza, vol. I (to 1466), parts 1-2, Poznań 1969
- Gerard Labuda (ed.), Historia Pomorza, vol. II (1466–1815), parts 1-2, Poznań 1976
- Gerard Labuda (ed.), Historia Pomorza, vol. III (1815–1850), parts 1-3, Poznań
- Gerard Labuda (ed.), Historia Pomorza, vol. IV (1850–1918), part 1, Toruń 2003
- Marian Biskup (ed.), Śląsk i Pomorze w historii stosunków polsko-niemieckich w średniowieczu. XII Konferencja Wspólnej Komisji Podręcznikowej PRL-RFN Historyków 5–10 VI 1979 Olsztyn, Instytut Zachdni, Poznań 1987
- Antoni Czubiński, Zbigniew Kulak (ed.), Śląsk i Pomorze w stosunkach polsko-niemieckich od XVI do XVII w. XIV Konferencja Wspólnej Komisji Podręcznikowej PRL-RFN Historyków, 9–14 VI 1981 r. Zamość, Instytut Zachodni, Poznań 1987
- Szkice do dziejów Pomorza, vol. 1-3, Warszawa 1958-61
- B. Wachowiak, Rozwój gospodarczo-społeczny Pomorza Zachodniego od połowy XV do początku XVII wieku, Studia i Materiały do dziejów Wielkopolski i Pomorza, 1958, z. 1
- J. Wiśniewski, Początki układu kapitalistycznego na Pomorzu Zachodnim w XVIII wieku, Studia i Materiały do dziejów Wielkopolski i Pomorza, 1958, z. 1
- A. Wielopolski, Gospodarka Pomorza Zachodniego w latach 1800–1918, Szczecin 1959
- W. Odyniec, Dzieje Prus Królewskich (1454–1772). Zarys monograficzny, Warszawa 1972
- Dzieje Pomorza Nadwiślańskiego od VII wieku do 1945 roku, Gdańsk 1978
- Zygmunt Boras, "Książęta Pomorza Zachodniego", Poznań 1969, 1978, 1996
- Zygmunt Boras, "Stosunki polsko-pomorskie w XVI w", Poznań 1965
- Zygmunt Boras, "Związki Śląska i Pomorza Zachdoniego z Polską w XVI wieku", Poznań 1981
- Kazimierz Kozłowski, Jerzy Podralski, "Poczet Książąt Pomorza Zachodniego", KAW, Szczecin 1985
- Lech Bądkowski, W. Samp. "Poczet książąt Pomorza Gdańskiego", Gdańsk 1974
- B. Śliwiński, "Poczet książąt gdańskich", Gdańsk 1997
- Wojciech Myślenicki, "Pomorscy sprzymierzenscy Jagiellończyków", Wydawnictwo Poznańskie, Poznań 1979
- Józef Spors, "Podziały administracyjne Pomorza Gdańskiego i Sławieńsko-Słupskiego od XII do początków XIV w", Słupsk 1983
- Kazimierz Ślaski, "Podziały terytorialne Pomorza w XII-XII w.", Poznań 1960
- Benon Miśkiewicz, "Z dziejów wojennych Pomorza Zachodniego. Cedynia 972-Siekierki 1945", Wydawnictwo Poznańskie, Poznań 1972
[编辑] 德语著作
- M. Wehrmann, Geschichte von Pommern, vol. 1-2, Gotha 1919-21
- M. Spahn, Verfassungs- und Wirtshaftsgeschichte des Herzogtums Pommern von 1476 bis 1625, Leipzig 1896
- B. Schumacher, Geschichte Ost- und Westpreussens, Wurzburg 1959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网络目录
- Open Directory Project - Western Pomerania - internet directory
- Open Directory Project - Kashubian Pomerania - internet directory
- Open Directory Project - Kuyavia and Pomerania - internet directory
- Open Directory Project - 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 - internet dire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