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 Wikipedia February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Web Analytics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爱德华·希思 - Wikipedia

爱德华·希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he Rt Hon. Edward Heath
愛德華·希思閣下
爱德华·希思

任期
1970年6月19日 – 1974年3月4日
前任者 韋爾遜
繼任者 韋爾遜

任期
1965年 – 1975年
前任者 杜嘉菱爵士
繼任者 戴卓爾夫人

出生 1916年7月9日
英格蘭肯特郡布羅德斯泰斯
逝世 2005年7月17日
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斯伯利
政黨 英国保守党
配偶 沒有

愛德華·理查·喬治·「泰德」·希思爵士,KGMBE(Sir Edward Richard George 'Ted' Heath,又譯奚斯1916年7月9日2005年7月17日),英國軍人政治家,自1965年1975年出任保守黨黨魁,並自1970年1974年間出任英國首相。作為保守黨黨魁,希思的前任大多都是地主和貴族出身(如麥美倫),而後繼者卻來自所謂的「精英管理階層」(如戴卓爾夫人),因此他扮演了兩個時期之間的過渡角色。

目录

[编辑]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涯

希思於1916年7月9日生於肯特郡的布羅德斯泰斯(Broadstairs),父親是一位木匠,而母親則是一位女傭。他早年就讀於拉姆斯蓋特(Ramsgate)的查塔姆樓文法學校,隨後於1935年入讀牛津大學贝利奥尔学院,修讀哲學、政治及經濟學。入大學前,他曾兩次申請獎學金,但都遭到拒絕,因此他的學費主要由父母和肯特郡教育委員會的貸款提供。希思是一位音樂天才,曾在第一段學期獲得書院的音樂獎學金。在1939年,希思最終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另外,希思在大學的時候已十分熱心於參與保守黨的政治活動,但他卻極力反對斯坦利·鮑德溫内维尔·张伯伦所推行的綏靖政策。而在1938年的牛津市國會補選中,希思更反對保守黨的官方候選人奎尼汀·霍格(Quintin Hogg),轉移支持獨立進步黨(Independent Progressive)的林賽博士(Dr. Lindsay)。在同年11月,希思在贝利奥尔学院的贊助下,以抵制綏靖政策為政綱,當選為牛津辯論學會(Oxford Union Society)的主席。

據了解,希思之所以反對綏靖政策,是因為他曾在1937年出席過納粹黨的紐倫堡大會,並曾在黨衛隊的雞尾酒會中見過赫尔曼·戈林約瑟夫·戈培爾海因里希·希姆萊等納粹黨領導人。當中,希思在後來回憶道:「希姆萊是我見過最邪惡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思在皇家砲兵隊服役,砲兵隊遣散後,他於1946年8月加入榮譽砲兵連,並獲擢升為指揮官。另外,希思又一度獲民航處聘用,成為公務員,但他因為有意參選國會而旋即於1947年11月辭職。辭職後,希思曾成為《教會時代》的編輯,又在正式參選前在布朗與席普利公司(Brown, Shipley & Co)當過銀行家。在1950年,希思以133票之差,擊敗對手阿什利·布拉莫爾(Ashley Bramall),成為下議院議員,代表貝克斯利(Bexley)選區(希思與布拉莫爾在大學辯論隊時代已經是對手)。

[编辑] 國會生涯

1951年2月,希思獲邱吉爾聘任為反對黨黨鞭,隨後,保守黨在1951年大選後重新上台,希思雖然留在黨鞭辦公室,但他仍得到多番擢昇,並在1955年12月安東尼·艾登起用為黨鞭長(Chief Whip)。由於黨鞭無須在國會發言,因此當苏伊士运河危机爆發後,希思未有受牽連。至於在安東尼·艾登宣佈辭去首相一職後,希思提交了一份報告,收集保守黨議員對艾登繼承人的意見,這份報告得到麥美倫的欣賞,更幫助他成為首相,因此麥美倫在1959年大選後,立即任用希思為勞工大臣。

希思一直強烈支持英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加入共同市場。而在1960年,他被麥美倫改任為掌璽大臣,負責就英國加入欧洲共同体進行談判,但是談判最後以失敗告終。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上任首相後,希思被改派為貿易委員會主席和工業、貿易和地區發展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dustry, Trad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任內見證著零售業價格管制的廢止。

保守黨在1964年大選落敗後,道格拉斯-霍姆決定辭去黨魁一職,並在辭職前通過更改黨魁選舉規則,只讓國會議員擁有投票權。黨魁選舉在翌年舉行,結果希思以150票意外當選,他的熱門對手雷金納·麥德寧(Reginald Maudling)只得133票,而另一對手埃诺奇·鮑威尔(Enoch Powell)亦僅得15票[1]。希思當選後,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保守黨黨魁,雖然保守黨後來在1966年大選再次落敗,但希思沒有宣佈請辭。

希思在1970年大選勝出後接受訪問。
希思在1970年大選勝出後接受訪問。

1970年,大選臨近的時候,保守黨在塞爾斯登公園酒店意外泄露一份政策文件,內容大約指出保守黨將會任用頗激進的貨幣主義者,推動以自由市場為方針的政策,去解決國內的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消息傳出後,工黨左翼首相哈羅德·威爾遜立即指出保守黨的政策失當,並以「塞爾斯登人」(Selsdon Man)來取笑保守黨的政策反動保守。儘管當時輿論一致認為工黨的威爾遜將在大選勝出連任,但希思帶領的保守黨卻出乎意料地在1970年大選中擊倒威爾遜,希思遂成為首相。

[编辑] 首相

希思與其他1970年代英國首相一樣,經歷了十分艱難的日子。他甫上任後不久,財政大臣伊安·麥克勞德(Iain Macleod)即於1970年7月20日遽逝。麥克勞德的死,使很多原先計劃好的經濟政策(包括把稅制由直接稅改為間接稅)都被迫暫緩實施,而「塞爾斯登文件」也在1972年擱置起來。另外,改革工會成為了當時的一大難題,在以往,不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政府,都未能成功對工會進行改革,而希思上任首相的時期,工會更日益變得激進好鬥。結果,希思對工會的改革變成為長時間的政治角力,但通脹和失業情況卻愈益嚴峻。到了1973年,全球又正值陷入了能源危機,希思唯有對工廠實行三天工作週,以減低能源消耗。總言之,這些事件已經使希思政府的聲望大大下降。

希思政府又曾削減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他的教育大臣戴卓爾夫人,除了取消向學童免費供應牛奶外,又削減對公開大學的撥款。但若果比較日後戴卓爾夫人的政府,希思在這方面已顯得較仁慈了。

北愛爾蘭問題在希思任首相期間急劇惡化,並在1972年爆發了著名的血腥星期日。當日,倫敦德里(Londonderry)舉行了非法遊行,英軍向群眾開火,結果有14名手無寸鐵的人被擊斃,而希思在2003年的一個聽證會上,聲明自己沒有推廣或同意在北愛爾蘭使用任何違法的武力。事後在1972年7月,希思指派他的北愛爾蘭事務大臣威廉·懷特勞(William Whitelaw)與愛爾蘭共和軍的代表在倫敦舉行非正式的會談,但會談沒有達成共識,希思政府唯有接觸一些較溫和的北愛爾蘭黨派,並成功在1973年12月9日年發表了《桑寧代爾協議》(Sunningdale Agreement)。不過,《桑寧代爾協議》一直被愛爾蘭共和軍杯葛,而不少統一論者也對協議大表不滿,這引致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後來不再支持保守黨政府,使希思政府的聲望進一步受挫,更成為他下台的伏筆。

希思任內較大的成就,是在1973年成功使英國加入欧洲共同体。到了1974年2月28日,為了鞏固國民對保守黨的支持,希思決定舉行大選,但選舉的結果卻是非決定性的。雖然保守黨在選票數量上取得相對多數,但由於失去了北愛爾蘭統一黨國會議員的支持,工黨在議席數量上卻得到了相對多數。希思曾企圖尋求與自由黨組成聯合政府,不過卻遭到拒絕。結果在1974年3月4日,希思宣佈辭去首相一職,由工黨的威爾遜組成少數黨政府,復任首相,並在同年10月再次舉行的大選中,取得了些微的多數。至於《桑寧代爾協議》則在1974年5月28日,即希思卸任首相後廢止。

基思·約瑟夫爵士(Sir Keith Joseph)與戴卓爾夫人1974年成立了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繼承了希思的「塞爾斯登文件」,提倡激進的自由市場政策。

[编辑] 卸任首相以後

在希思多年帶領下,保守黨多次在大選失利,在國會的議席也逐漸減少,這種情況使不少保守黨議員和報紙編輯,也開始視希思本身為保守黨的一個不利因素。但由於希思常表示自己希望可以組成一個令全國團結一致的政府,因此他仍得到了普遍選民的同情。

落選首相後,希思在前坐議員的支持下,仍舊出任黨魁一職。但由於在當時,根據黨規,黨魁選舉只會在黨魁一職出缺的情況下才會舉行,而黨規卻不容許黨魁指派接班人,或接受其他黨員的挑戰。因此當時希思仍備受壓力,迫使他在1974年底宣佈重新檢討黨規,以便舉行黨魁選舉,讓黨員向他作出挑戰。最初,希思相信自己不會被成功挑戰,因為他過往的競爭對手埃諾奇·鮑威爾早已退黨,而另一熱門人選基思·約瑟夫爵士又在控制生育的議題上備受批評。可是,始料不及的是,保守黨的後坐議員一直對希思表示不滿,而他們的代表艾瑞·尼夫(Airey Neave)更決意物色一位有份量的人選挑戰希思,最後他找到了有份創立政策研究中心的戴卓爾夫人,遂揭開了黨魁選舉的序幕。

除了讓黨員挑戰黨魁外,新的黨規又列明,勝出的候選人若未能取得多數而指定的票數,就要進入第二輪選舉。戴卓爾夫人最初被外界視為掩護性候選人(stalking horse),但她的競選經理艾瑞·尼夫其後卻認為戴卓爾夫人有足夠能力擊敗希思。最後,選舉結果在1975年2月4日公佈,戴卓爾夫人以130票擊敗希思的119票。而希思在第一輪選舉落敗後,決定退出選舉,並以他心目中的接班人威廉·懷特勞出選。但戴卓爾夫人仍然在一星期後,以146票擊敗懷特勞的79票。至此,戴卓爾夫人正式接替希思,成為保守黨首位女性黨魁。

[编辑] 晚年

希思的盾徽。
希思的盾徽。

希思被擊敗後,一直對保守黨的新方向和新理念予以評擊。隨後,在1979年大選後,保守黨重新上台,希思獲委任為英國駐美國大使,但他卻加以拒絕。一直至1981年的保守黨大會,希思仍被黨內部份左翼人士視為象徵性的領袖。

希思在晚年仍活躍於國際舞台,曾參與過布蘭特委員會(Brandt Commission)。另外,他又一直對舊同僚埃諾奇·鮑威爾表示憎惡,而鮑威爾在1998年逝世後,希思一直拒絕對其家人表示同情。

在1974年第二次大選的時候,希思曾表示期望可以組成一個由各黨派參與的「聯合政府」。不少評論員認為,希思這種想法是希望國家政局出現危難的時候,自己可以以「較老練的政客」的身份,出掌一個類似的「聯合政府」。然而,這種機會一直也沒有來臨。

希思卸任首相和黨魁後,以後坐議員的身份繼續在下議院供職,並代表倫敦的舊貝克斯利和西德卡普選區(Old Bexley and Sidcup)。在2001年,希思從下議院退休,而他早在1992年已獲授予嘉德勳章。另外,希思是任職下議院議員和擁有「下院之父」名銜時間最長的人,見證過不少下議院議長的任免。

2003年8月,希思在奧地利萨尔斯堡旅遊時患上了肺栓塞,此後一直留在索爾茲伯里(Salisbury)休養,最後在2005年7月17日肺炎病逝,享年89歲,遺體隨後安葬於索爾茲伯里大教堂。

2006年1月,有消息指依據遺囑,希思生前留下了5百萬英鎊,但由於他終生不娶,沒有後嗣,所以當中絕大部份的遺產,均捐贈予一個以自己的名稱命名的慈善基金,而該基金主要是為他那幢在18世紀建成的宅第進行保育(宅第名叫Arundells,位於索爾茲伯里大教堂旁)。另外,希思將20000英鎊遺贈予他兄長的遺孀,而希思的管家則獲分到2500英鎊[2]

[编辑] 個人嗜好

希思是一位出色的帆船運動員。他在1969年購入了首部屬於自己的遊艇—「Morning Cloud」,並在同年於悉尼至荷伯特帆船大賽(Sydney to Hobart Yacht Race)中勝出。其後,他又在1971年1979年的海軍上將杯(Admiral's Cup)帶領英國隊參賽,當中更在1971年勝出。

希思也特別鍾愛於古典音樂,曾將一台施坦威三角鋼琴搬到首相府唐寧街10號。另外,他又常為自己選區的週年詩歌音樂會擔任指揮。

希思曾寫有三本與政治無關的書,主題分別是航海、音樂和旅遊。此外,他又寫有一本自傳,名為《The Course of My Life》。

[编辑] 希思與中國

希思在1974年卸任首相後,首次訪問中國,並與當時的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等人會面,此後在27年的時間裡,他訪問中國達25次之多。在希思的支持下,英國與中國成功在1972年建交,並促進了中國與西方的交往。及後在1980年代,希思又多次與鄧小平會談,協助中英雙方,就香港的前途問題展開談判。

希思自己又曾經認為,「一國兩制將可在香港成功落實」;而香港回歸中國,是「對中國、香港、英國和全世界的最好交代」。在2002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對希思頒贈「友好證書」和勳章,並授予他「人民友誼使者」的稱號,以答謝他多年來對中英關係所付出的努力。在他死後,內地的《人民日報》和英文報章《中國時報》都引用鄧小平的話,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old friend of China)來形容他。

[编辑] 頭銜

[编辑] 綽號

「泰德·希思」(Ted Heath)和「泰德」(Ted)是希思最廣為人知的綽號,

自從希思於1962年11月,就英國在共同市場的食品價格問題上進行談判後,《Private Eye》雜誌便開始稱呼他作「雜貨店主」(The Grocer)或「雜貨店主希思」(Grocer Heath)。最初這綽號並不常用,但希思在1970年大選承諾減低雜貨價格後,這綽號再被該雜誌廣泛使用。

希思對自己被戴卓爾夫人擊敗,一直感到丟臉和不滿,這股怒氣在戴卓爾夫人擔任首相的時候也沒有退減,因此希思又被戲稱為「難以置信的怒漢」(The Incredible Sulk)。後來,希思在他的回憶錄發行會上打趣地說,「怒氣已不復存在」(The sulk is over)。

少數的歐洲懷疑論者會以「賣國賊希思」(Traitor Heath)來稱呼他,因為他們認為希思帶領英國加入欧洲共同体,是出賣英國利益的行為。

[编辑] 希思內閣

  • 愛德華·希思—首相
  • 聖瑪麗洛堡的海爾什勳爵(Lord Hailsham of St Marylebone)—大法官
  • 威廉·懷特勞—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
  • 傑利科勳爵(Lord Jellicoe)—掌璽大臣和上議院領袖
  • 伊安·麥克勞德—財政大臣
  • 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外務大臣
  • 雷金納·麥德寧—內務大臣
  • 詹姆斯·普賴爾(James Prior)—農業、魚業及食品部長
  • 卡靈頓勳爵(Lord Carrington)—國防大臣
  • 戴卓爾夫人—教育及科學大臣
  • 羅伯特·卡爾(Robert Carr)—就業事務大臣
  • 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房屋及地方政府事務大臣
  • 基思·約瑟夫爵士—衛生事務及社會福利大臣
  • 安東尼·巴伯(Anthony Barber)—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
  • 戈登·甘貝爾(Gordon Campbell)—蘇格蘭事務大臣
  • 傑佛瑞·呂本(Geoffrey Rippon)—科技大臣
  • 邁克爾·諾貝爾(Michael Noble)—貿易委員會主席
  • 彼得·托馬斯(Peter Thomas)—威爾斯事務大臣

[编辑] 變動

  • 1970年7月—伊安·麥克勞德逝世,財政大臣由安東尼·巴伯接任。傑佛瑞·呂本接替巴伯成為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約翰·戴維斯(John Davies)獲委任為科技大臣
  • 1970年10月—科技部和貿易委員會合併為貿易及工業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約翰·戴維斯遂成為貿易及工業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原任貿易委員會主席的邁克爾·諾貝爾則脫離內閣。另外,房屋及地方政府事務部改組為環境事務部,彼得·沃克成為首任環境事務大臣。
  • 1972年3月—羅伯特·卡爾取代威廉·懷特勞,成為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莫里斯·麥美倫(Maurice Macmillan)晉身內閣,接替卡爾為就業事務大臣。懷特勞則改任為首任北愛爾蘭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Northern Ireland)。
  • 1972年7月—羅伯特·卡爾取代雷金納·麥德寧為內務大臣。詹姆斯·普賴爾接替羅伯特·卡爾為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約瑟·戈德伯(Joseph Godber)則接替普賴爾為農業、魚業及食品大臣。
  • 1972年11月—傑佛瑞·呂本接替彼得·沃克,成為環境事務大臣。呂本原任的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一職由約翰·戴維斯接任。彼得·沃克則接替戴維斯,成為貿易及工業大臣。另外,賀維晉身內閣,出任消費者事務大臣(Minister for Trade and Consumer Affairs)一職。
  • 1973年6月—溫德爾沙姆勳爵(Lord Windlesham),接替傑利科勳爵,出任掌璽大臣和上議院領袖。
  • 1973年12月—威廉·懷特勞接替莫里斯·麥美倫為就業事務大臣。法蘭西斯·皮姆(Francis Pym)則接替懷特勞為北愛爾蘭事務大臣。莫里斯·麥美倫改任財政部主計長(Paymaster-General)。
  • 1974年1月—伊恩·吉爾莫(Ian Gilmour)取代卡靈頓勳爵,成為國防大臣。卡靈頓勳爵改任能源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Energy)。

[编辑] 外部連結

前任
海爾什子爵
掌璽大臣
1960年–1963年
繼任
塞爾文·勞埃
前任
弗雷德·埃羅爾
貿易委員會主席
1963年–1964年
繼任
道格拉斯·傑伊
前任
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
英國保守黨黨魁
1965年–1975年
繼任
戴卓爾夫人
反對黨領袖
1965年–1970年
繼任
哈羅德·威爾遜
前任
哈羅德·威爾遜
英國首相
1970年–1974年
前任
哈羅德·威爾遜
反對黨領袖
1974年–1975年
繼任
戴卓爾夫人
前任
伯纳德·布雷恩
下院之父
1992年–2001年
繼任
譚姆·戴利埃爾


英國首相 唐寧街10號
沃波尔 - 威尔明顿 - 佩勒姆 - 纽卡斯尔 - 德文郡 - 纽卡斯尔 - 比特 - G·格伦维尔 - 罗金汉 - 查塔姆 - 格拉夫顿 - 诺斯 - 罗金汉 - 谢尔本 - 波特兰 - 小皮特 - 阿丁顿 - 小皮特 - W·格伦维尔 - 波特兰 - 珀西瓦爾 - 利物浦 - 坎宁 - 戈德里奇 - 威灵顿 - 格雷 - 墨尔本 - 皮尔 - 墨尔本 - 皮尔 - 罗素 - 德比 - 阿伯丁 - 帕尔姆斯顿 - 德比 - 帕尔姆斯顿 - 罗素 - 德比 - 迪斯雷利 - 格莱斯顿 - 迪斯雷利 - 格莱斯顿 - 索爾斯伯利 - 格莱斯顿 - 索爾斯伯利 - 格莱斯顿 - 罗斯贝利 - 索爾斯伯利 - 贝尔福 - 坎贝尔-班纳文 - 阿斯奎斯 - 勞萊·喬治 - 伯纳尔·劳 - 鲍德温 - 麦克唐纳 - 鲍德温 - 麦克唐纳 - 鲍德温 - 张伯伦 - 丘吉尔 - 艾德礼 - 丘吉尔 - 艾登 - 麥美倫 - 道格拉斯-霍姆 - 威爾遜 - 希思 - 威爾遜 - 卡拉汉 - zh:戴卓爾夫人; zh-cn:玛格利特·撒切尔; zh-tw:瑪格麗特·柴契爾; zh-hk:戴卓爾夫人 - zh:馬卓安; zh-cn:约翰·梅杰; zh-tw:約翰·梅傑; zh-hk:馬卓安 - zh:貝理雅; zh-cn:布莱尔; zh-tw:布萊爾; zh-hk:貝理雅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