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
---|
基本教義 |
三寶 涅槃 緣起 輪迴 |
修行位階 |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
人物 |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鳩摩羅什 玄奘 蓮花生 慧能 印光 |
宗派 |
大乘 小乘 藏傳 漢傳 |
经典 |
經藏 法华经 華嚴經 楞嚴經 心經 金剛經 地藏經 淨土三經 阿含經 百喻經 |
聖地 |
八大圣地 |
维基主题:佛教 |
禅宗,是漢傳佛教的一个主要宗派。用参究方法彻见本有佛性为宗旨,因自称得佛心印,亦称"佛心宗"。
目录 |
[编辑] 起源
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载,佛陀在灵鹫山为眾人说法时,闭口不言,拈花而立。全場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就在眾人不明的情況下,佛陀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傳給了摩诃迦叶尊者。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嘱与摩诃迦叶”,因此摩訶迦葉尊者為西天(印度)禪宗第一代初祖。
迦叶尊者秉承世尊衣钵,将法脉传给二祖阿难尊者,法脉迭传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秉承师父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的嘱咐,来到中国弘法,成为中土禅宗初祖。
(印度禅的这二十八祖的法脉据考证可能是后人捏造的。胡适在《荷泽大师神会传》中曾有考证。在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法脉的记载。禅宗的这个“禅”字本来是从梵文 “禅那”音译变来的。梵文“禅那”是指一种精神的集中,一种有层次的冥想。而“禅”在汉传佛教禅宗是指对本体的领悟,或是指对自性的彻见。)
[编辑] 在中国的传播
菩提达摩于中国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乘商船到达广州。达摩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当时梁武帝一心钦慕佛法,不论是建寺、造经、供僧,皆不遗余力,而自认很有功德,达摩祖师却一语道破,告诉梁武帝毫无功德。当时在南朝主要流行的是小乘佛教,双方终因会晤不契,祖师“一苇渡江”,在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传人。后传佛心印二祖慧可(公元487年——593年)、三祖僧璨(公元?——606年)、四祖道信(公元580年——615年)、五祖弘忍(公元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唐高宗凤仪二年(677年),六祖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影响渐大。唐玄宗开元二年(730年),在洛阳的明定南北总是非大会上,惠能弟子神会辯倒其余宗派,使得禅宗树立了全国性的影响。六祖门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共分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五宗,成为唐朝以后的佛教主流。但宋朝后,仅存临济与曹洞二宗。
禅宗在中国分成“五家七派”,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编辑] 从中国外传
8世纪,禅宗从中国传入朝鲜。南宋时,日僧荣西在天台山受法,遂将临济宗黄龙派禅法带至日本;南宋末中国僧人东渡日本又传去临济宗杨岐派禅法。13世纪初日僧道元又将曹洞宗禅法带至日本。日本禅宗现主要有曹洞宗、临济宗、黄檗宗(明末清初福建临济宗黄檗山万福寺隐元应邀赴日所传)。东南亚各国也受到了禅宗的影响。越南禅宗最早为灭喜禅派,为从三祖僧璨受禅法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Vinitaruci,又译“灭喜”)所创。后又有中国无言通禅派(观壁派)、云门宗、曹洞宗禅派等传至越南。
[编辑] 禅宗思想
禅宗创始于南北朝前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他在佛教释迦牟尼“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唐朝初年,僧人慧远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禅宗时世主张学佛不必打坐,礼佛不必读经,也不必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心灵世界。 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禅宗并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是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编辑] 禅宗门派
禅宗发展主要分成“五家七派”:
- 沩仰宗。沩山灵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于湖南宁乡沩山密印寺,慧寂治所在栖隐寺(今江西宜春的太平兴国寺)。
- 临济宗。由黄檗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今江西宜春境内宜丰县)初露端倪,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创立。因临济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临济宗传至楚圆(986-1039) 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
- 曹洞宗。由洞山良价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良价禅师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境内宜丰县洞山,良价的弟子本寂(840-901)在豫章洞山(今江西境内)普利院学法数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黄境内)统扬师法,遂使宗风大举。由于良价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
- 云门宗。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
- 法眼宗。文益创立。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