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南縣 麻豆鎮 |
|
舊名 | 蔴荳社 |
行政區類別 | 鎮 |
經度 | 東經121.15度 |
緯度 | 北緯23.11度 |
總面積 | 53.9744km2 |
戶數 | 14,096戶 |
人口 | 46,361人(2007年1月) |
鎮長 | 陳彰茂 |
區劃 | 29里393鄰 |
政府網站 | 麻豆鎮公所 |
機關所在地 | |
民意機關 | 麻豆鎮民代表會 |
郵遞區號 | 721 |
毗 鄰 | 學甲鎮、佳里鎮、西港鄉、 |
![]() 麻豆鎮位置圖
|
麻豆鎮位於台灣台南縣中部偏西,北鄰下營鄉、學甲鎮,西鄰佳里鎮,東鄰官田鄉、善化鎮,南接西港鄉、安定鄉。
本鎮地處嘉南平原中央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曾文溪自鎮境南邊流經,經濟活動以農牧業為主,居民則以閩南族群為主。
目录 |
[编辑] 歷史沿革
麻豆鎮早期為西拉雅平埔族四大社之一蔴荳社的聚落所在,故舊稱為「麻豆番社」。「麻豆」(Mattau或Mattauw)這個名詞也是來自於平埔族語的Matta(眼睛、目)和au(港澳)合併而成,即眼睛、樞紐之意。荷據時期及清領時期尚屬“番社”,故稱「蔴荳社」,荷蘭人曾在此設「教會大學」,清雍正時期因漢人遷往漸增,改稱「蔴荳保」,日治初期仍延襲前清舊制,1897年設“蔴荳辦務署”,下轄街庄長,大正9年(1920年)改為台南州曾文郡麻豆街,街長依次為:林欽、渡利友吉、池田唯治郎、島澤兼作,麻豆街下置麻豆直轄區、麻豆南勢區、麻豆碑頭區及麻豆安業區等四個管轄區。戰後陳西湖奉令接收麻豆街,為“麻豆街代理街長”,1950年改稱「台南縣麻豆鎮」,陳西湖即出任第一任麻豆鎮長。2000年4月又於此地發現“過港貝塚”及“千年人骨”,屬蔦松文化,因此推測麻豆應有上千年歷史。
[编辑] 歷史事件
- 1629年麻豆溪事件,引來荷蘭人征討此地。
- 1950年麻豆事件,是1950年代台灣於國民政府的統治之下發生的政治案件。共3人判處死刑;9人判處無期徒刑;6人判刑15年有期徒刑;7人判12年有期徒刑;5人判10年有期徒刑;6人判1年有期徒刑。
[编辑] 交通
- 中山高麻豆交流道
- 昔日麻豆曾有糖業鐵路隆田線連接至縱貫線隆田車站,1980年7月結束客運業務。
- 縣道171:學甲鎮 - 麻豆鎮 - 官田鄉社子
- 縣道173: 麻豆鎮 - 西港鄉
- 縣道176: 佳里鎮 - 麻豆鎮 - 官田鄉
- 省道台19甲: 下營鄉 - 麻豆鎮 - 善化鎮
[编辑] 教育
[编辑] 旅遊
- 麻豆代天府(又稱麻豆五王廟)
- 麻豆港碼頭遺蹟
- 海埔池王府
- 麻豆總爺糖廠
- 護濟宮
[编辑] 特產
[编辑] 地方小吃
- 碗粿
[编辑] 著名人物
[编辑] 外部連結
台南縣行政區劃 | ![]() |
|
---|---|---|
縣轄市: | 新營市 | 永康市 | |
鎮: | 鹽水鎮 | 白河鎮 | 麻豆鎮 | 佳里鎮 | 新化鎮 | 善化鎮 | 學甲鎮 | |
鄉: | 柳營鄉 | 後壁鄉 | 東山鄉 | 下營鄉 | 六甲鄉 | 官田鄉 | 大內鄉 | 西港鄉 七股鄉 | 將軍鄉 | 北門鄉 | 新市鄉 | 安定鄉 | 山上鄉 | 玉井鄉 | 楠西鄉 南化鄉 | 左鎮鄉 | 仁德鄉 | 歸仁鄉 | 關廟鄉 | 龍崎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