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سلطنةعُمان 阿曼苏丹国 |
|||||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马斯喀特 | ||||
面积
|
|||||
时区 | +4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阿拉伯语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阿曼里亚尔 | ||||
国家资料 | |||||
国际域名缩写 | .OM | ||||
国际电话区号 | 968 | ||||
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语:سلطنة عُمان,简称阿曼)是位於西南亚洲,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国家,西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西面毗邻沙地阿拉伯,西南靠近也门。阿曼的海岸南方和东方临阿拉伯海,东北方则抵阿曼湾。
目录 |
[编辑] 历史
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经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7年葡萄牙入侵。1649年当地人推翻葡萄牙人统治,建立亚里巴王朝。1742年波斯人侵入。1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赶走波斯人,建立了赛义德王朝,使其成为印度洋上最强的国家之一。1871年英国入侵阿曼,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条约。19世纪中叶,桑给巴尔等岛另立国家。20世纪初,山区部落起义,成立了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并向马斯喀特进攻。1920年英国在马斯喀特同阿曼教长国签订了“西卜条约”,承认教长国独立,阿曼就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57年7月加利布教长领导的反英起义失败。1967年前苏丹泰穆尔统一阿曼全境,建立了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泰穆尔苏丹被佐法尔省省长领导的一批人推翻,拥戴其子、29岁的合法继承人卡布斯接管政权,同年8月9日宣布国名为阿曼苏丹国。从此,阿曼发生巨大变化。1973年英军撤出阿曼。
[编辑] 政治
阿曼为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政党活动。由苏丹(即国王)卡布斯·本·赛义德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或协定。国家管理机构由内阁、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及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以苏丹为首。内阁为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其成员由苏丹任命并集体对苏丹负责,卡布斯苏丹兼任内阁首相。国家协商委员会根据卡布斯谕令于1981年10月成立,为咨询机构,无立法权。委员55人,由卡布斯任命,包括主席1人,政府各部门代表18人,私营企业代表11人,各地区代表25人。每届2年。其任务是对现行经济政策和社会法令、政府方针政策、私营企业问题及卡布斯交办的事务等提出咨询性意见和建议。1990年1月第五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经济、法律、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和社会与卫生5个委员会。1991年改组的政府由苏丹卡布斯兼任首相。
[编辑] 人口
人口数量为233万1391人(根据2003年阿曼人口普查),增长率为2%。其中阿曼公民为177万9318人(76.3%),外籍人口55万2073人(23.7%)。外籍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1993年的26%降为10年后的23.7%。阿曼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00:102,女性公民仅比男性公民多1.7万人。巴提纳区人口65万,占全国人口的28%,是人口第一大区。马斯喀特省位居第二,人口63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7%。
[编辑] 地理
北、东、南三面环海,即濒临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600千米。西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界,西部与沙特阿拉伯为邻,西南与也门相连,北部有一部分領土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開,隔霍爾木茲海峽與伊朗相望。地扼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要道。境内东北部为哈贾尔山脉,沿海岸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为阿曼最高峰。中部为平原,多沙漠,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为佐法尔高原。除东北山地外,大部为热带沙漠气候。5~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以上;11~4月为凉季,气温约为10℃。年均降水量130毫米。全国划分为12个地区。
[编辑] 经济
[编辑] 其他
[编辑] 外部連接
亚洲 |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
(1) 請參閱台灣問題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 ![]() |
---|---|
阿尔及利亚 • 巴林 • 科摩罗 • 吉布提 • 埃及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利比亚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阿曼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索馬里 • 苏丹 • 叙利亚 • 突尼西亞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 | ![]() |
---|---|
阿富汗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阿塞拜疆 | 巴林 | 孟加拉国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文莱 | 喀麦隆 | 乍得 | 科摩罗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加蓬 | 冈比亚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亚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拉利昂 | 索馬里 | 苏丹 | 蘇利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突尼斯 | 多哥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乌兹别克斯坦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
观察员国: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罗斯 | 泰国 | |
穆斯林组织和团体观察成员: 摩洛国家解放阵线(MNLF)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
国际组织观察员: 经济合作组织(ECO) | 非洲统一组织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