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时期 | |||||||||
传说时期 (另見三皇五帝) |
|||||||||
夏 | |||||||||
商 | |||||||||
西周 | 周 | ||||||||
春秋 | 東周 | ||||||||
戰國 | |||||||||
秦 | |||||||||
西汉 | 汉 | ||||||||
新朝 | |||||||||
东汉 | |||||||||
魏 | 蜀 | 吴 | 三 國 |
||||||
西晋 | 晋 | ||||||||
十六國 | 东晋 | ||||||||
宋 | 南 朝 |
北魏 | 北 朝 |
南 北 朝 |
|||||
齐 | |||||||||
梁 | 东 魏 |
西 魏 |
|||||||
陈 | 北 齊 |
北 周 |
|||||||
隋 | |||||||||
唐 (另见武周) |
|||||||||
五代十國 | |||||||||
辽 (西辽) |
西 夏 |
北宋 | 宋 | ||||||
金 | 南宋 | ||||||||
元(蒙古) | |||||||||
明 | |||||||||
清 | |||||||||
中华民国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 民國 (見台灣問題) |
||||||||
南诏(738年-937年)是中國唐朝時代的國家,國境包括今日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 越南、緬甸的部份國土。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国。
目录 |
[编辑] 歷史
唐時西洱河地區,共分6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禹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當中蒙舍诏因地處南方,稱為南诏,亦為各部落中最強。詔解作酋長。
永徽五年(654),蒙舍诏张乐进求让位于避仇来居的细奴逻。细奴逻遣子入唐,求唐保护。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起,吐蕃先后征服五诏,独蒙舍诏始终附唐。开元元年(713),玄宗封南诏皮罗阁为台登郡王。729年2月,唐打敗吐蕃,攻下昆明鹽城(今鹽源)。六詔中的鄧賧詔、浪穹詔、施浪詔及河蠻依附於吐蕃,而越析詔、蒙崔詔及蒙舍詔(南詔)歸附唐王朝。
當時南詔實力最強,欲求一統六詔,唐王朝為減輕與吐蕃接壤的邊患,支持南詔統一各部落。公元737年,唐朝派御史嚴正誨協助南詔攻下石和城(今鳳儀)、石橋城(今下關),佔太和、襲大釐逐河蠻,之後又繼續兼併各詔。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南诏国。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
[编辑] 唐朝附庸
公元748年,唐朝立閣羅鳳為雲南王。唐王朝為加緊控制洱海地區,修築安寧城,惟受到爨氏各部反抗,受唐王朝派兵鎮壓,閣羅鳳隨即拉攏爨氏各部,奏請朝廷謝罪。
閣羅鳳為加強與爨氏部落關係,將女兒嫁給爨歸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給爨崇道之子輔朝,南詔勢力由此進入滇池地區。唐王朝認為此舉於己不利,派李宓以反間計挑起爨氏內閧,在一場政治陰謀下,爨崇道殺死爨歸王,歸王妻阿姹求救於南詔,南詔出兵殺崇道父子,唐與南詔關係直走下坡。
[编辑] 唐軍三敗
唐朝計劃以皮羅閣另一子於誠節取代閣羅鳳,並加倍徵取糧稅以削弱南詔勢力,這時,雲南太守張虔陀向朝延指閣羅鳳謀反,並起兵殺死張虔陀,佔領了姚州等37郡。
唐王朝西川節度使楊國忠派鮮於仲通、李暉、王知進率兵八萬,分三路進兵征伐南詔。南詔節節敗退,向唐朝謝罪,並威脅要向吐蕃投降,被唐朝所拒。
南詔於是向吐蕃求救,唐軍大敗,吐蕃與南詔由此結為兄弟之邦,南詔改元為贊普鐘元年(752年),次年,唐派兵再置姚州,以賈顴為都督,發兵三萬攻南詔,但他自己被生擒,全軍盡墨。
公元754年,唐派再向南詔揮軍,七萬唐兵再次大敗。閣羅鳳說:「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修築「大唐天寶陣亡戰士冢」(俗稱萬人冢),並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寫上「叛唐不得已而為之」等字句。
唐軍在天寶戰爭中的慘敗,丞相楊國忠卻向唐皇報捷。明代萬曆雲南總兵鄧子龍,看了「萬人冢」感慨地寫道「唐將南征以捷聞,誰憐枯骨臥黃昏,唯有蒼山公道雪,年年被白吊忠魂」。
[编辑] 国号更改
878年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902年郑买嗣改国号为大长和。928年杨干真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又名兴源国。929年杨干真自立,改国号为大义宁。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历史上一般将段思平之前统称南诏。
[编辑] 歷代帝王
[编辑] 参看
前朝: 六诏 |
中国朝代 | 后朝: 大理国 |
中国朝代 | 五代十国宋辽金各朝代、各时期共存的王国与地方政权 |
五代: 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
十国: 前蜀 | 後蜀 | 南唐 | 吴 | 吴越 | 闽 | 楚 | 南汉 | 南平(荆南) | 北汉 |
其他: 辽朝(契丹) | 南诏 | 渤海 | 燕 | 东丹国 | 于阗 | 大理国 | 西夏 | 金朝 | 北辽 | 西辽 | 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