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地下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東京地下鉄 |
假名 | とうきょうちかてつ |
羅馬字 | Tōkyō Chikatetsu |
東京地下鐵可以泛指由兩個單位共同營運的東京都會區地下鐵系統,包含:
- 東京地下鐵股份有限公司(東京地下鉄株式会社)所經營的東京地下鐵(東京メトロ,東京Metro)路線。
- 東京都交通局所經營的都營地下鐵路線(都営線)。
東京是全亞洲與日本最早有地下鐵路線開通的城市(1927年12月,今 東京Metro銀座線上野站~淺草站段通車)。目前共有12條路線(不包括區間營運的東京Metro有樂町新線—興建中副都心線的一部分),214個車站,路線總長(不含與私營鐵路直通運轉的路段)292.2公里,每日平均運量將近800萬人次,發達程度居世界前五名。
值得一提的是,東京的每一條地下鐵路線,皆與環狀運行的JR(日本旅客鐵道,Japan Railway)山手線上之車站交會,其中包括幾個JR、私營鐵路與地下鐵路線共同匯集的大型轉運車站(像是池袋站、新宿站與澀谷站),增加了轉乘上的可選擇性(不過有時轉乘所需步行的距離略長,而且部分車站構造如迷宮般複雜)。許多路線並與部份JR線及其他私營鐵路線相互通連,整體服務範圍涵蓋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與千葉縣。
東京地下鐵公司 Tokyo Metro Co.,Ltd. |
|
股份有限公司 | |
成立時間
|
2004年4月1日 |
總部地點
|
日本東京都台東區 |
重要人物
|
梅崎壽(代表取締役社長) |
運輸業 | |
8,721人(2005年3月31日) | |
日本政府 53.4% 東京都 46.6% |
|
www.tokyometro.jp |
東京地下鐵公司(東京地下鉄株式会社;Tokyo Metro Co.,Ltd.)是以經營東京都會區地下鐵路線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法人。前身為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2004年4月1日改制為特殊公司(由日本政府與東京都共同出資)。通常簡稱為東京Metro(東京メトロ)。
[编辑] 簡介
東京地下鐵公司的前身為1941年9月1日依「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法」成立的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又稱為營團地下鐵;經營的路線通稱為營團線)。在此之前,原本是由最早開業的「東京地下鐵道」與後來開業的「東京高速鐵道」兩間公司,各自興建並經營兩段地下鐵路線區間。之後政府出面整合,先是讓雙方的路線相互直通運轉,最終藉由收購股份的方式,將兩間公司合併,並協同當時的東京市,以及其他私鐵業者共同投資,組成採行「營團」組織型態(二戰時期便於進行統合管理的體制)的特殊交通法人。
戰後初期,佔領日本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部(GHQ)下令解散營團組織。不過,由於營團地下鐵被認為非為戰爭目的而設,因此未遭廢止。後來,新組成的東京都政府有意將地下鐵全面收歸都營。但當時的運輸省(今 國土交通省)認為:營團地下鐵為國家出資,具有高度公共性的事業體,且為戰後復興所需,因此應予存續。直到2004年4月1日,才為了因應行政組織改革而正式公司化並改為今名(經營的路線也隨之改稱),並以2008年之後達成完全民營化為目標。
[编辑] 路線
目前共經營8條路線,還有1條興建中的路線(副都心線池袋站~澀谷站段):
英文標記 | 路線名稱 | 區間 | 路線號碼 | 里程 | |
---|---|---|---|---|---|
G | 銀座線 | 淺草站~澀谷站 | 3號線 | 14.3km | |
M | 丸之內線 | 池袋站~荻窪站 | 4號線 | 24.2km | |
m | 支線 | 中野坂上站~方南町站 | 3.2km | ||
H | 日比谷線 | 北千住站~中目黑站 | 2號線 | 20.3km | |
T | 東西線 | 西船橋站~中野站 | 5號線 | 30.8km | |
C | 千代田線 | 綾瀨站~代代木上原站 | 9號線 | 21.9km | |
綾瀨站~北綾瀨站 | 2.1km | ||||
Y | 有樂町線 | 和光市站~新木場站 | 8號線 | 28.3km | |
Z | 半藏門線 | 澀谷站~押上站 | 11號線 | 16.8km | |
N | 南北線 | 目黑站~赤羽岩淵站 | 7號線 | 21.3km | |
Y | (有樂町新線) | 池袋站~小竹向原站 ※ | 13號線 | 3.2km | |
副都心線 | 澀谷站~池袋站(興建中) | 8.9km |
※:目前運行於有樂町新線區間的列車,行經千川站與要町站時皆為過站不停(未來將隨副都心線全線通車而開始停靠)。
- 除了早期興建的銀座線與丸之內線外,其他路線皆與私營鐵路線或JR線相互直通運轉。
- 路線規格:銀座線與丸之內線採用標準軌(軌距1435mm)以及第三軌式供電(600V),其他路線則採用狹軌(軌距1067mm)以及架空線式供電(150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