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航空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中華航空 | ||
---|---|---|
IATA CI |
ICAO CAL |
呼号 Dynasty |
成立于 | 1959年12月16日 | |
枢纽 | 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 |
重点城市 / 第二枢纽 |
高雄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新曼谷國際機場 |
|
飞行常客计划/ 里程奖励计划 |
華夏里程酬賓計畫 | |
会员贵宾室 | 華夏貴賓室 | |
联盟 | ||
机队数量 | 67 | |
通航城市 | 62 | |
母公司 | ||
总部 | 台灣臺北市 | |
重要人物 | 董事長:魏幸雄 總經理:趙國帥 |
|
网站 [1] |
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irlines),簡稱華航,為中華民國 (台灣)的代表航空公司之一,總部在台北市,主要的營運中心和轉運站是台灣桃園國際機場(TPE)。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代號為2610。
目录 |
[编辑] 中華航空公司簡史
1959年9月,為發展國內航空事業,以及建立「空防根植於民航」之理念,由當時空軍總司令徐煥昇與交通部的大力主導下,由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國民黨出資,於1959年12月16日成立,一開始只有兩架PBY-5B水陸兩用運輸機,首班航線為台北─日月潭。初期項目多半為軍事活動,包括不定期包機業務、金馬前線支援任務、敵後空投、空降任務等。1961年還曾至寮國代行戰地運補任務工作。1962年添購DC-3、DC-4、YS-11等飛機後,10月開設臺北飛花蓮的班機,成為華航的第一條國內航線。同年,中華民國空軍為了不直接參加越戰而以華航的名義支援美軍,為美軍執行運補和後送的任務。1966年應美國和軍方的要求,華航開設台北到越南西貢(今稱胡志明市)的航線,而這條航線也就成為華航的第一條國際航線。
1966年華航利用為美方於中南半島執行任務的收入引進二手L-1049H洛克希德星座(Lockheed Constellation)型渦輪螺旋槳客機,也首次訂購了兩架波音707型新機,開啟了華航進入噴射機時代之序幕。1970年代可謂華航由「軍方航空」轉為「民用航空」之轉捩點:新購入兩架波音707客機首架於1969年11月7日接收,1970年首航臺北經東京至舊金山航線,1971年引進Caravelle雙發動機客機經營國內與東南亞包機航線,但因飛安記錄不佳及外交因素於1976年4月9日起即被新引進之波音737-200客機所取代。隨著航線與運量的成長,華航也不落人後,於1975年5月與1977年4月分別引進波音747-100與波音747SP(Special Performance,以減少酬載換取性能與航程的機型),成為亞洲地區少數早期取得波音747機隊的航空公司之一。
1980年代起華航開始擴張並轉型為客貨運並行發展之航空公司。1983年華航開辦歐洲之盧森堡貨運航線、1993年開航德國法蘭克福客運航線,使其航點又再度往歐洲地區擴張。隨著航空公司的發展,華航又陸續汰換第一代的噴射機隊,改為以波音747-200、MD-11、以及歐洲空中巴士A300系列客機為主之航空公司。由於華航原始塗裝為代表中華民國,採取國旗之「紅、藍、白」三色條紋與國旗塗裝,因1970年代起國家處境日益艱難,隨之航權也愈加難以取得。為求保有航權甚至於1991年成立華信航空公司,飛航溫哥華、悉尼等航線。而華航也因其身份之日益轉型,於1995年改以「紅梅揚姿」之潑墨紅梅花做為航空公司之象徵,同時也代表華航已由「國營航空公司」之身份轉為「民營化」之開始。
1995年華航除推動企業識別更改以進行企業改造外,更大幅度添購新機、更新機隊並簡化機隊種類。因過往隨政治或外交因素之機隊採購,造成機隊混亂、維修不易而衍生嚴重之飛安問題,因此華航開始進行機隊簡化之作業,擺脫傳統購機受到政府大幅度影響之傳統,除向波音採購數十架新一代波音747-400客貨機、波音737-800客機之外,也再度向空中巴士集團採購新一代之A300-600R型客機,並同時於1994年與1998年興建飛機修護棚廠,建立修護能量提升飛安。2003年年更大規模向空中巴士集團採購新一代之A330-300型客機擔任中程航線之輸運,與A340-300型長程客機來替換MD-11型客機飛行長程航線,顯示華航以由「國營航空公司」明顯轉為「民營航空公司」。
但政治因素並不見得全帶給華航不利之因素,台日斷交後,中華航空曾經是唯一仍在東京羽田機場起降的國外航空公司,因距離東京市區較近,反而造就極佳的業績。直到2002年才與長榮航空共同改為成田機場起降。
2003年1月26日,中華航空和其他5間台灣航空公司執行首次春節台商包机任務,為終斷了54年的海峽兩岸通航展開一個新的里程碑。而華航CI585成為首架敢於降落中國大陸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台灣航空公司航班。及後的2005至今,華航亦有執行大陆台商包機任務,如清明节包机,春节包机。
2006年9月20日,中華航空與民用航空局完成「台灣桃園國際機場航空事業營運中心興建營運契約」,包括3年的興建期及47年的營運期。該案是以原先中正機場旅館舊址,改建成3棟大樓,分別為新營運總部、訓練及派遣中心,以及一座全新的機場旅館(目前已與法國雅高Accor旅館集團就營運委託管理簽約)。預計於2009年底以前陸續開始營運。
2006年12月25日,中華航空以無發現事項(no finding)的零缺失查核結果再次通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作業安全查核(IOSA)重新認證,為期兩年。[2]
2007年,華航網站上開始出現特惠機票的廣告標語,類似廉價航空公司的做法。
[编辑] 中華航空的徽號
中華航空原本以印有CAL(China Airlines)和中華航空有限公司字樣作為標誌,而在機身亦印有中華民國的國旗,以示為中華民國的航空公司。
在1995年,中華航空更改了公司的標誌,以粉紅色調水墨畫梅花像作為公司的標誌,稱為「紅梅揚姿」。新標誌有著更清雅的感覺,同時亦被外界認為可以在表現該公司是以中華民國為基地之餘,亦加入政治考慮以避免因使用該等字眼而引起不必要的政治敏感。
所謂的政治考慮,是因為中華航空有營辦來往香港至台北、高雄等國際航線,而台北往來香港的航線亦被譽為載客量超高﹑利潤大的「黃金航線」。基於香港會在1997年7月1日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因為政治問題,大陆不容許印有中華民國字樣﹑國旗或國徽的飛機飛抵回歸後的香港領空。故此華航需要在標誌上有所改變。
基于政治上的原因,大陆希望其他地區及國家拒絕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中華航空飛往該國機場。因此,在1995年以前,許多中華航空的國際航班都由其子公司華信航空飛行,如臺北─悉尼、臺北─溫哥華等,直至1995年更改標誌後,中華航空得以重返上述航點,而華信航空則改為國內及部份亞洲短程航線之專程公司。
因為華航對機尾圖案用貼紙黏上的效果不滿意,現在華航所有新機尾翼上的「紅梅揚姿」圖案都是由人工繪成的。所以假如乘客能夠仔細看的話會發覺每一架飛機尾翼上的圖案都不太一樣。
[编辑] 機隊
中華航空公司機隊由67架飛機組成,包含客機47架/貨機20架(2006年11月4日),為全世界最大的波音747-400F機隊。A330取代以往的A300-600R。該公司預期將會在波音747-8與空中巴士A380之間兩者擇一做為高載客量(350人以上)機隊的更新機種。
機型 | 數量 | 座位 | 頭等艙 | 尊爵華夏艙 | 華夏艙 | 經濟艙 |
---|---|---|---|---|---|---|
空中巴士A300-600R | 1 | 265 | - | - | 20 | 245 |
空中巴士A330-300 | 12 | 313 | - | 36 | - | 277 |
空中巴士A340-300 | 7 | 276 | - | 30 | - | 246 |
(B-18851 - 華信航空塗裝) | 1 | 265 | 10 | - | 30 | 225 |
波音737-800 | 12 | 165 | - | - | 8 | 157 |
波音747-400(編號B-1827x) | 2 | 411 | 18 | - | 93 | 300 |
(編號B-1820x) | 9 | 397 | 14 | - | 64 | 319 |
(編號B-1821x - 內裝為波音新「概念客艙」(Signature Interior)) | 4 | 390 | 12 | - | 64 | 314 |
波音747-400F | 20 | 貨機 | ||||
總數 | 68 | 更新: 2007年3月 |
[编辑] 過去使用機種
- 道格拉斯DC-3
- 道格拉斯DC-4
- 洛克希德超級星座式
- YS-11
- Caravelle
- 波音707
- 波音727
- 波音737-200
- 波音737-400
- 波音747-100
- 波音747-200
- 波音747SP
- 波音767
- MD-11
- 空中巴士A300-B4
- 空中巴士A300-600R
- 空中巴士A320
[编辑] 飛航城市
所有城市譯名皆取自華航官方網站[3]
[编辑] 亞洲
- 中華民國(臺灣)
- 日本
- 南韓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菲律賓
- 馬尼拉 - 尼洛伊艾奎諾國際機場(MNL)
- 越南
- 泰國
- 印尼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 印度
- 德里 - 艾迪拉甘地國際機場(DEL)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阿布達比 - 阿布達比國際機場(AUH)
[编辑] 北美洲
另有與達美航空公司班號共用的班機可抵達亞特蘭大、辛辛那提、鹽湖城、奧蘭多、羅德岱堡、波士頓、哈特福、哥倫布、洛利杜蘭、和坦帕
[编辑] 歐洲
另有與德國鐵路公司(Deutsche Bahn AG,簡稱DB,德鐵)班號共用的列車可抵達漢堡、漢諾瓦、斯徒加特、杜塞道夫、科隆、紐侖堡、慕尼黑
[编辑] 大洋洲
[编辑] 只有貨運的航點
[编辑] 獎項
- 2005年 中華航空通過IOSA (IATA Operational Safety Audit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作業安全查核認證)[4]
- 2005年 中華航空被Skytrax雜誌評為:
- 擔任2009年世界運動會唯一指定的航空公司 - (2009年世界運動會將於高雄舉行)
2006年在Skytrax雜誌排名:頭等艙名列全球第11名;商務艙名列全球第7名;經濟艙全球第4名。
[编辑] 涉及華航的災難事故
由於90年代以來華航的重大空難層出不窮,而且幾乎都是機師、維修訓練不足所造成的人禍,導致社會觀感對華航普遍不佳。華航的老牌口碑與信賴感也漸漸被其他航空後起之秀所迎頭趕上。但在近年來更新機隊下,高失事率已獲得改善。
- 1969年1月2日:華航CI227班機,一架DC-3,原訂由花蓮機場經台東豐年機場飛往高雄國際機場,因機長抄近路遇亂流,撞毀於大武山上,機上24人全部死亡,是華航第一次失事。
- 1970年8月12日:華航CI206班機,一架YS-11,原訂由花蓮機場飛往台北松山機場,降落前撞毀在銘傳商專後山,14人死亡,17人生還。
- 1971年11月20日:華航CI825班機,原訂由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香港啟德機場的一架Caravelle客機由於炸彈爆炸而在澎湖失事,25人死亡。
- 1986年2月16日:華航班機,一架波音737-200型客機在馬公機場重飛失敗墜海,13人死亡。
- 1989年10月26日:華航CI204班機,一架波音737-200型客機原訂由花蓮機場飛往台北松山機場,起飛後不久即撞山墜毀,54人全部死亡。
- 1991年:一架波音747-200F型貨機在台北縣萬里鄉山區墜毀,正副駕駛及飛航工程師三人殉職。該機曾在1986年5月3日執行CI334班機任務時,遭機長王錫爵劫往中國大陸。
- 1993年11月4日:華航CI605班機,一架波音747-400型客機在香港啟德機場衝出跑道落海,23人受傷。
- 1994年4月26日:華航CI140班機,一架空中巴士A300型客機在日本名古屋降落時,由於忘了關閉自動導航,導致駕駛與電腦互搶控制權而失控墜毀,造成264人罹難。
- 1998年2月16日:華航CI676班機,一架空中巴士A300型客機,自印尼峇里島飛返中正機場,降落時因偏離航道,機長打算重飛而拉起機頭,卻未注意到速度已經太慢還拉大攻角,當場失速墜毀於鄰近道路並衝進民宅,造成包括機上196名乘客、機組員及地面上6人共202人死亡。
- 1999年8月22日: 華航CI642班機,一架MD-11,在颱風吹襲下降落香港國際機場南跑道時,因飛機側風降落,且駕駛未注意下降速度過高,著地前沒有放平角度而右輪先著地,起落架當場折斷,緊接著右邊機翼折斷,全機向右翻滾漏油爆炸,機腹朝天並發生嚴重大火,所幸地面救災反應極其迅速,僅造成3人罹難,210人傷。
- 2002年5月25日:華航CI611班機,一架波音747-200型客機,自中正機場飛往香港途中,由於該機先前降落曾經意外撞壞過的傷痕未照規定完善修護,導致在高空壓力下金屬疲勞,裂隙迅速擴大,於澎湖外海當場空中解體墜海,機上225名乘客及機組員全數罹難。亦因為空難發生時正值台港航權談判期間,華航惟有依從規定在空難一年內不得參與分配航權。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页面分类: 航空公司 | 台灣航空公司 | 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 台灣公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