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白菜 | ||||||||||||||||||
---|---|---|---|---|---|---|---|---|---|---|---|---|---|---|---|---|---|---|
Image:Xiaobaicai.jpg 小白菜(Brassica rapa chinensis) |
||||||||||||||||||
分类 | ||||||||||||||||||
|
||||||||||||||||||
学名 | ||||||||||||||||||
Brassica rapa chinensis |
小白菜(Brassica rapa chinensis,又稱Brassica campestris chinensis或Brassica chinensis)是一种东亚的蔬菜,又稱“不結球白菜”、“青菜”、“膠菜”等,與大白菜(結球白菜)是近親,同属芜菁一種,和西方的圓白菜也較近,同屬十字花科蕓薹屬。在英語中,小白菜按粵語“白菜”發音譯作bak choy,而大白菜譯作Chinese cabbage。
[编辑] 历史
白菜原产中国。在西安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里有白菜籽,有6000多年的历史,比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要古远。白菜古时称“菘”,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栽培,最早得名于汉代。南北朝时是中国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宋代陆佃的《埤雅》中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元朝时民间开始称其为“白菜”。明朝中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些白菜的药用价值。
明代以前白菜主要在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栽培,明清时期不结球白菜(小白菜)在北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浙江地区培育成功结球白菜(大白菜)。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在北方,大白菜取代了小白菜,且产量超过南方。华北、山东出产的大白菜开始沿京杭大运河销往江浙以至华南。鲁迅在《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大概是物以希(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小白菜不像大白菜那样菜叶紧紧包裹在一起,而是由光滑深绿色的叶子形成一个像芥菜和芹菜一样的一束。小白菜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很常见。
市场上常见的小白菜有:
- 南方油白菜是油菜的一种,源自不结球白菜,从南宋开始菜叶食用,菜籽榨油,是蔬油兼用的优良菜类。
- 菜心 有细小的菜叶,是一个单独的品种。
- 上海白菜,又叫青江菜、小棠菜,是上海一带的华东地区最常见的白菜品种。上海人又称其为“青菜”或“小青菜”。
- 鸡毛菜,一种菜叶纤小如鸡毛的小白菜。
- 塔古菜,一种只有冬天春节前后才有的多叶小白菜,出产于华东。
小白菜相较大白菜尺寸小巧,叶面光滑,故给人以圆润美丽的印象。民间故事《杨乃武与小白菜》中,貌美的女主人公的绰号为“小白菜”。台北故宫藏有白玉翡翠雕刻的白菜,被视为国宝。河北民歌《小白菜》描写一个亲生母亲去世后受到继母虐待的小姑娘的遭遇,其旋律优美,被歌剧《白毛女》引用。
[编辑] 诗歌、谚语
- 唐朝诗人韩愈:“早菘细切肥牛肚”
- 宋朝词人苏东坡:“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
- 《津门竹枝词》:“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三冬利赖资何物,白菜甘菘是窖藏”
- 关于白菜的民间谚语有:
- 香港歌手林子祥的《分分鐘需要你》一句「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是貧窮生活的鮮活反映
[编辑] 参看
- 甘蓝 (中国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