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大林主义是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创立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里昂·托洛茨基称其体制为独裁政策, 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义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政治系列之 共产主义 |
学派 |
马克思主义 |
实践 |
共產主義運動 |
共产党(列表) |
共产主义国家 |
机构与联盟 |
文化 |
相關主題 |
|
目录 |
[编辑] 政治理论
斯大林主义是指控制苏联和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 在约瑟夫·斯大林统治下及其之后的共产主义理论。 但是,苏联和大多受其影响的国家形容这个政治理论为马列主义,表明斯大林自己并不是作为一个理论家, 而是一个写了几本易懂的书籍的通讯者而存在,说明他和马克思与列宁不一样, 并没有在理论上做出根本贡献。 斯大林主义是马列主义思想的一种解释和一个把马列主义现实化了的政治系统;它成功地在二十年代通过[五年计划]使苏联工业产业化。 有些时候政治历史学者会用复合名词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主义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来表明它的历史继承性。 但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者们同时认为斯大林主义埋灭了他们的理想; 特别是反斯大林的托洛茨基派者们认为斯大林主义是冒用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借口的一个反革命政策。
斯大林派认为列宁在1924年死后斯大林是列宁主义的最高权威,并指出托洛茨基因为直到1917年才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和列宁就先锋党的问题发出冲突, 无法和斯大林相提并论。 从1917年到1924年, 列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看似联合, 但事实上却从没有消除他们之间的理念差异。
斯大林在和托洛茨基的争执中反驳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对革命的重要性(比如,在美国,工人阶级资产化为劳动贵族)。 并且, 斯大林突出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如中国);托洛茨基则看好城市革命而不是农民起义和游击战。
斯大林对共产主义的主要贡献包括:
- 一國社會主義,
- aggravation of the class struggl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一个对铲除反对党的理论解释。
[编辑] 斯大林主义政治经济
为了把斯大林时期苏联政府的政策与他们所信仰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反对当时政权的托洛茨基派最早使用了“斯大林主义”这个名词。 托派者称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公产主义,而是一个官僚化的次等工人政权:一个由掌权派控制剥削的非资本主义政权。 这个不能称的上社会阶级的掌权派,虽自己不控制生产,却由剥削工人阶级得到了利益和财富。 没有颠覆资本主义的十月革命, 斯大林主义也无法存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他自己在十月革命的时候却并不活跃:与其夺权,斯大林曾主张与临时政府合作。
Building upon, and transforming Lenin's legacy, Stalin expanded th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A series of two five-year plans massively expanded the Soviet economy. Large increases occurred in many sectors, especially in coal and iron production. Society was brought from decades-long backwardness with West to one of near-economic and scientific equality within thirty years, according to some statistical measurements. Some economic historians now believe it to be the fastest economic growth ever achieved.
由於受到俄國革命成功所影響,在二十世紀,不少國家,包括一些革命政權,以及剛獨立的殖民地,尋求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外的制度時,都會模仿蘇聯的政治經濟模式。在斯大林於一九五三年死後,他的繼承人赫魯曉夫,在一九五六年召開的蘇共二十大會議中,以一篇秘密演辭,強烈批評斯大林的政策,並且放棄了不少斯大林的政策。之後,不少採納斯大林主義的國家,或多或少都跟隨蘇聯放棄斯大林主義,採納赫魯曉夫較開明的政策。而毛澤東治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顯著的例外。毛澤東指責蘇共新領導層搞修正主義,這亦令中共和蘇共,在一九六零年分道揚鑣。之後,中國自行發展出毛澤東主義的意識形態,而阿爾巴尼亞在中蘇分歧中,支持中國的立場,並堅守斯大林主義。
有些歷史學家,將斯大林和彼得大帝的經濟政策並列。這兩個人都希望俄國經濟追得上西歐,兩個人都成功令俄國在一段短時間成為歐洲領導者。其他歷史學家,就因斯大林與伊凡四世在限制人民自由,以及專政手段上都同等殘暴,而將兩者作出比較。
[编辑] 相關文章
- History of the Soviet Union
- Cult of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