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津巴布韦; zh-cn:津巴布韦; zh-tw:辛巴威; zh-hk:津巴布韋
Republic of Zimbabwe zh:津巴布韦; zh-cn:津巴布韦; zh-tw:辛巴威; zh-hk:津巴布韋共和國 |
|||||
|
|||||
国家格言:團結,自由,勞動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首都 | 哈拉雷 | ||||
最大城市 | 哈拉雷 | ||||
面积
|
|||||
时区 | UTC +2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英語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總統制 | ||||
国家领导人 | |||||
主要节日 | 獨立日:11月11日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zh:津巴布韦; zh-cn:津巴布韦; zh-tw:辛巴威; zh-hk:津巴布韋元(ZWD) | ||||
GDP | 44.91億美元(2005年估計) PPP-305.81億美元(2005年估計) |
||||
人均GDP | 383美元(2005年估計) PPP-2,607美元(2005年估計) |
||||
HDI | 0.491(低,2006年) | ||||
中央银行 | 辛巴威儲備銀行 | ||||
国家资料 | |||||
国家代码 | ZWE | ||||
国际域名缩写 | .zw | ||||
国际电话区号 | 263 | ||||
zh:津巴布韦; zh-cn:津巴布韦; zh-tw:辛巴威; zh-hk:津巴布韋共和國(英语:Republic of Zimbabwe,又譯為zh:辛巴威; zh-cn:辛巴威; zh-tw:津巴布韋; zh-hk:辛巴威),是一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原本稱為羅德西亞(Rhodesia),這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地區建立殖民地國家的帝國主義者,塞西爾·約翰·羅德斯(Cecil John Rhodes)。哈拉雷(Harare)是辛巴威首都,原名沙利斯貝利(Salisbury)的該城,是羅德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
目录 |
[编辑] 地理
地理上,維多利亞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 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壩(Kariba Dam)與大壩攔阻河水積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圍成辛巴威北邊的疆界,與尚比亞相鄰。辛巴威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三比克相鄰,西南為波札那,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為界。
[编辑] 歷史
[编辑] 南部非洲的文明
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Shona,屬於班圖(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辛巴威古城(也是辛巴威的命名由來),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Munhumutapa Empire)透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编辑] 欧洲殖民到国家独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勒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1888年,英國帝國主義者羅德從恩德貝勒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採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這裡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德西亞」。羅德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德西亞(今日的尚比亞)與南羅德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
1953年時,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尼聯邦解散時,南羅德西亞境內握有大部分控制權、以伊安·史密斯(Ian Smith)為首的少數白人族群宣布該國獨立為南羅德西亞國(並在1964年時改為羅德西亞),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後,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德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辛巴威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及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擔任辛巴威羅德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德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獲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在此之後穆加比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
[编辑] 现况
雖然辛巴威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該國超過70%的可耕土地卻仍然把持在佔總人口不到1%的少數白人手上。20世纪末期,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2000年開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係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土地改革,強制沒收白人擁有的土地的大部分。此舉造成境內白種農人的大量出走。但该国成功地将70%的土地分配给了黑人农民。
2002年時,無視於西方国家的压力,穆加比在大選中再次獲得連任。其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強力鎮壓。主要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比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畫。而英聯邦則在2002年時宣佈對辛巴威停權一年處分,辛巴威則於不久之後主動退出該協會作為回應。
2007年4月,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指出,辛巴威經濟發展為全非洲最糟地區,一般來說與該國全世界最高通膨率與政府貪污有關。
[编辑] 行政區劃
[编辑] 人口
[编辑] 重要城镇
- 卡里巴(Kariba)
- 哈拉雷(Harare)- 首都
- 圭鲁(Gweru)
- 布拉瓦约(Bulawayo)
- 兹维沙瓦內(Zvishavane)
- 津巴布韦市(Zimbabwe)
[编辑] 文化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zh-tw:尚比亞;zh-hk:贊比亞;zh-cn:赞比亚 | 莫桑比克 | |||
莫桑比克 | ||||
zh-tw:辛巴威;zh-cn:津巴布韦;zh-hk:津巴布韋 | ||||
zh-tw:波札那;zh-hk:博茨瓦納;zh-cn:博茨瓦纳 | 南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