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 Wikipedia February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Web Analytics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 Wikipedia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捷徑
WP:VPP
互助客栈 – 方针
本頁提出或讨论维基百科政策、方针,请参看方針與指引方针列表
管理员的意见和建议请到這裡留言,关于繁简处理的议题请前往相關讨论页
新建议题留言后请务必签名(點擊編輯框上方工具栏的 Image:Signature_icon.png 按鈕)。

2005年 12
2006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07年 1 2 3 4


目录

[编辑] 投票确立为方针的支持率

方针Wikipedia:共识中有言:

投票總的原則是影響越大的決議(管理員任免,方針的通過等)需要的支持比例越高。

2/3支持,仅仅是共识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因此2/3支持即可确立为方针的说法,我个人觉得还值得商讨。我不认同Kevin wong兄在没有社群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就对Wikipedia:投票中“点票方法”进行修改。

随着日后中文版自己的方针逐渐增多,大家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方针确立的支持率固定下来。我个人倾向于80%,还请大家就此发表看法。--Mountain 07:21 2007年4月1日 (UTC)

80%通过方针的困难大了点,但方针对所有维基人有约束力,属于“影响”面最大,所以80%这个比例是合理的,我支持。—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日12:55 (UTC+8 4月1日20:55)
  • 同意。若當選管理員須80%,方針通過(包括管理員方針!)亦最少須80%。
  • Kevin Wong 編輯Wikipedia:投票時誤解了Wikipedia:共識[1]---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1日( 日 ), 16時33分10秒.
  • 反对,我认为80%的门槛太高了,不利于中文维基百科方针的设立。造成议而不决,缺乏效率。--用心阁(对话页) 02:13 2007年4月2日 (UTC)
    • 用心閣,維基的本質就是議。慢是維基系統的特性,可以讓更多人參與討論。效率高未必是好。未有共識的原因往往是未充份討論;此時強求決定亦非好事。---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2日( 一 ), 02時26分28秒.
      • 維基的本質就是議而不决,虽然維基的原意在不停的催促“快点快点”。希望这次的讨论不会像以往大多数情况一样不了了之。--Wikijoiner 04:57 2007年4月2日 (UTC)
    • 用心阁兄,我这两天会从务实的层面考察英文版众多方针的建立过程,相信英文版应该有比较完善的制度或者先例。--Mountain 05:39 2007年4月2日 (UTC)
      • 問題在於英文維基擁有具權威的組織和人物,為維基方針拍板,這解決了效率的問題。如果硬生生將英文的一套搬到維基,只搬其一,而忽視其二,結果就如上面所言,出現「議而不決」的局面。慢工至少可以出細貨,只擔心中文維基的政策發展已變成deadlock。--Kevin wong 17:02 2007年4月6日 (UTC)
      • 这两天工作太忙,我周末再作考察。--Mountain 12:18 2007年4月3日 (UTC)
我建議方針80%,指引66%。--Jnlin討論) 05:03 2007年4月2日 (UTC)
(+)支持方針80%,指引66%。-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2日05:14留言
(-)反对 指引是一種毫無約束力的文字,不論10%還是66%,最後都可以輕易違反的。至於方針,我傾向用心閣的見解,維基不少政策(包括訂定方針的點票要求)到現在仍是議而不決,問題在於只顧「共識」,而不顧效率。--Kevin wong 16:58 2007年4月6日 (UTC)

[编辑] 调查一:英文版行为相关的政策是如何达成的

这个周末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主题是英文版行为相关的政策(Behavioral Policies)是如何达成的。由于很多政策是在Wikipedia早期形成的,所以没有看到它们被投票表决的过程,相反看到的是大量讨论。在仅有的几个我找到的投票过程中,应该说是依据80%支持率来实际执行的。或许政策的制定更依赖于Village Pump中大量的讨论,而非是正式的投票。一项提议被采纳的难度是很高的,我们能观察到187项政策提议被否决。我下周还会做更多的调查。

英文版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社群,他们的运作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还请在英文版有过参与经验的用户多多就此话题发表意见。谢谢。--Mountain 05:44 2007年4月8日 (UTC)


(以上内容应该是Mountain所留)我个人的感觉是英语维基由于有威尔士和仲裁的存在,相对中文维基更“独裁”一些,我猜想很多方针都是由威尔士支持才得到通过的,不论投票结果如何。在中文维基中,这种情况不存在,相对来讲更民主一些。虽然民主也不一定是好事。另外,在考察方针门槛的同时,是不是也看看失败的提议的失败门槛?这样才能准确。-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8日20:32留言

我们是在讨论方针投票的门槛,因此考察英文版方针投票的门槛是有参考价值的。而Mountain考察的是英文版方针投票的支持率,而非门槛,这和我们讨论的话题明显有偏差。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上面列出的这些投票当时设定的通过门槛是多少,以供我们设定门槛时参考,它们的投票结果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请不要考察错了对象。--Wikijoiner 05:07 2007年4月11日 (UTC)

我们需要确定的不是方针投票的支持率,投票的支持率在投票之前显然是无法预测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投票之前就设定一个数值,当方针投票结果的支持率大于这一数值时就认为通过。我上面所说的门槛就是指这一数值。因为我们讨论的主题是这一数值该设为多少,所以考察英文版时,也应该考察他们是如何设定这一数值的,而不是考察他们通过的方针的支持率。支持率发生在投票之后,而这一数值是在投票前设定的。考察支持率对我们设定这一数值的讨论没有参考价值,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Wikijoiner 08:08 2007年4月14日 (UTC)

[编辑] 调查二:相关议题一览表

为了便于大家讨论,我制作了下表,罗列出中英文版以及元维基关于方针建立、共识和投票的相关议题。--Mountain 08:53 2007年4月14日 (UTC)

英文版议题 地位 中文版议题 地位 备注
Foundation issues 元维基正式政策 基础政策 元维基正式政策 确立维基媒体各计划(包括维基百科)的目标
Wikipedia:Consensus 正式方针 Wikipedia:共识 正式方针 中文版需要进一步的翻译、整理
Wikipedia:Straw polls 論述(essay) Wikipedia:投票 正式方针 英文版用词从原来的Voting改为后来的Polling。这个议题争议似乎很多,已经从正式指引降格为一个論述。
Wikipedia is not a democracy 正式方针 維基不是民主試驗場 正式方针
Wikipedia:How to create policy 正式指引 Wikipedia:如何创建方针 提议中的指引 中文版需要进一步的翻译、整理,确定为正式指引
Wikipedia:Polling is not a substitute for discussion 有争议的正式指引 Wikipedia:投票不能代替討論 提议中的指引
Wikipedia:How to hold a consensus vote 曾经是英文版的指引,现已不起作用 本议题给大家一些建议,用来建立一个试图达成共识的投票过程。
Wikipedia:Supermajority 被否决的方针提议 该提议期望:绝大多数(Supermajority)同意,而非共识,即可建立方针。该提议被否决。
Wikipedia:No Polarising Policies 被否决的方针提议 该提议期望:任何提议不能导致社群分裂。
Wikipedia:Discuss and Vote 被否决的方针提议
Wikipedia:Changing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被否决的方针提议 该提议建议大家如何修改方针和指引。
Wikipedia:Community assent 被否决的方针提议 确定哪个版本的方针与指引是合法的(validate),也即反映了社群当前的意志。
Polling is evil 元维基上的論述(essay) Wikipedia:投票是邪惡 維基百科論述
Don't vote on everything 元维基上的論述
Voting is a tool 元维基上的論述
Wikipedia:Voting is not evil 維基百科論述

[编辑] 「議而不決」的死结?

上面Kevin wong兄有言:“問題在於英文維基擁有具權威的組織和人物,為維基方針拍板,這解決了效率的問題。如果硬生生將英文的一套搬到維基,只搬其一,而忽視其二,結果就如上面所言,出現「議而不決」的局面。慢工至少可以出細貨,只擔心中文維基的政策發展已變成deadlock。”

做完上面的第二项调查,看到英文版很多关于政策发展的提议都被否决,而且关于“投票”本身现在英文版也成了争议。Kevin wong兄的担心或许有他的道理。但任何关于建立规则的规则,如果不借助于共识、惯例或者权威,那又要如何才能建立起来呢?现在我们没有达成共识,我们没有找到英文版的惯例,也没有权威人士为我们拍板。我们今天的讨论或许真的“议而不决”了。但今天的讨论为后来的维基人提供了一个基础,我相信在未来一个恰当的时机,这个“关于建立规则的规则”可以确立下来。--Mountain 11:18 2007年4月14日 (UTC)

没有建立起规则,不等于我们没有事情可作。英文版有很多关于投票方法的议题可资借鉴,我们可以翻译过来。--Mountain 12:06 2007年4月14日 (UTC)
既然英文版有权威介入的特性,中文版就不合适借鉴它。德文,法文,日文是不是像中文版一样罕有权威介入呢。如果是,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议而不决的问题的。我们应该考察一些罕有权威介入的语言版,可惜我不懂更多语言。--Wikijoiner 04:05 2007年4月15日 (UTC)
  • Wikijoiner: 這句是複合問題(loaded question)。你假設了議而不決是壞事,是「問題」。有時不決就不決。未有共識強求決定難消分歧(除非是魚與熊掌之間的選擇)。
  • Wikijoiner: 你可去元維基m:Metapub問。
  • 無論如何,共識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一般運作模式(例:見m:RFP)。---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15日( 日 ), 06時03分11秒.
你既然认为应该采用共识,就是说你赞成以100%决,既然你赞成100%决,你就是在反对“不决”。我的意思也是同样,只要有一个数值,高于就通过,低于就驳回,能够明确地决定。你要求以100%作为这一数值和我要求要有明确的这一数值并不矛盾。--Wikijoiner 06:33 2007年4月16日 (UTC)
Wikijoiner兄,请参看Wikipedia:投票不能代替討論#方針與指引一节,那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的做法是不鼓励投票确定新的方针。不投票,多讨论,这样也就不会有百分之几决定的问题了。但那里也没有说死一定不要投票,或许保留一定的模糊程度是有益的。--Mountain 07:08 2007年4月16日 (UTC)
Wikipedia:投票不能代替討論本身就是没有强制力的指引,而且没达成共识,你拿它来说事,未免太牵强了吧。--Wikijoiner 05:58 2007年4月17日 (UTC)
  • Wikijoiner,
  • 這裏共識指wikipedia:共識,不同一致通過。
  • 一般而言,討論比投票更有助鼓勵Jimbo Wales所講的「diplomatic honesty」[1]你反對嗎?
  1. en:User:Jimbo Wales/Statement of principles

    1. Wikipedia's success to date is entirely a function of our open community. This community will continue to live and breathe and grow only so long as those of us who participate in it continue to Do The Right Thing. Doing The Right Thing takes many forms, but perhaps most central is the preservation of our shared vision for the NPOV and for a culture of thoughtful, diplomatic honesty.

*;-)---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18日( 三 ), 15時41分50秒.

[编辑] 对维基百科方针的一点理解

正式方针中唯有m:基础政策是约束人的,其中规定维基百科的内容要中立,要“维基”(人人可编辑,自由1),自由版权(自由2、不侵权),仅此而已。其他所有正式方针或者指引,仅仅是给编辑者一个指导,没有也不应该具有任何附加的约束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方针,维基百科一样可以通过“基础政策”约束行为。例如,如果没有“共识”方针,我们一样可以根据“维基”过程在一些观点中达到平衡(没有人反对和修改而保持一个版本),只是过程可能更漫长一点,并夹杂火药味。因此,“共识”实际上也只是为保证维基过程而产生的一个附则。当然,以上“基础政策”有时是自相矛盾的,比如“中立”和“人人可编辑”之间就常出现矛盾,这时维基选择牺牲后者来保证前者,这样就出现了“保护”和“封禁”,以通过牺牲一部分“维基过程”为代价保护内容的“中立”。当出现上面讨论的“议而不决”时,我觉得倒是应该回头来更认真的考虑考虑议题是否真的符合“基础政策”。-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16日10:48留言

“正式方针中唯有基础政策是约束人的”,“其他所有正式方针或者指引,仅仅是给编辑者一个指导,没有也不应该具有任何附加的约束作用”只是你个人的说法,方针没有这些规定。--Wikijoiner 06:07 2007年4月17日 (UTC)

[编辑] 關於Wikisource模板的運用

這是「台灣地位未定論」條目(以下簡稱「本條目」)編輯過程中發生的衝突案例。因為該條目中引用了許多相關條約、宣言或聲明,因此出現以下分歧,仍然無法達成共識:

  • 個人參考類似性質條目的通常作法。相關條約、宣言或聲明若已有獨立條目,即加上條目連結連至獨立條目。各該條目內即附有相關條約、宣言或聲明的Wikisource模板,以連至維基文庫的文件頁面(例如:波茨坦宣言條目,底下即已有同名Wikisource模板)。若無獨立條目,則以「[[:s:文件名稱|文件名稱]]」語法直接連至維基文庫的文件頁面。如此較為符合層次性與比例原則(相關條約、宣言或聲明在本條目中都只引用一、二條,甚至只有一小句)。
  • 另一人則認為應「廣泛」應用Interwiki方式,堅持跳過「條目連結→獨立條目→Wikisource模板」的間接方式,直接在本條目中加入所有相關條約、宣言或聲明的Wikisource模板,以連至維基文庫的文件頁面。並宣稱只有該種作法才符合「可查證性」原則以及提供客觀中立的參考資料,絕對不接受其他處理方式。刪去那些Wikisource模板,而改以前項所述的間接方式處理,即為不具合法性的「自創規則」。

請各位協助提供意見…謝謝!(P.S.:純粹討論技術問題,請勿涉及政治判斷討論)--台灣少年 Taiwan Junior >>>(Talkin' ?!) 05:25 2007年4月2日 (UTC)

我認為如果內文中有實際引用到該維基文庫文件中的資料,那麼作為參考文獻的一部份,在條目下方的附註中列出該文庫條目的連結倒是個還算OK的作法,但如果是只有在文中有提到但沒有實際引用其內容,則不適合放置。重點是應該列在參考文獻或補充資料的欄位中,但不應該直接插入在文章段落中(考量到版面整齊與文章的閱讀性)。我個人不是很支持台灣少年兄提到『若無獨立條目,則以「[[:s:文件名稱|文件名稱]]」語法直接連至維基文庫的文件頁面』這句,基本上我反對直接將其他非中文維基條目的頁面直接以內部連接的方式呈現,包括其他語言版本的對應條目,與維基文庫上的文件,因為這會扼殺其他用戶去開創補充該條目的機會,哪怕這會暫時讓該連結呈現紅色空置一段時間也無妨。畢竟這裡是維基百科,鼓勵協作遠比版面的美觀來得重要。—泅水大象 訐譙☎ 11:32 2007年4月2日 (UTC)
剛剛看到這里還有相關討論。我陳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在條目被封鎖前,Taiwan Junior再三重復删除了wikisource里有原始文献的全部6篇连接,其中5篇從來未做任何恢复,包括「[[:s:文件名稱|文件名稱]]」這種恢復(wiki的历史记录非常清楚,5篇wikisource鏈接沒有任何一種恢复的证据)。我加wikisource鏈接的理由是:可查證性」原文:「所以編輯者應該引述可靠來源,編輯的內容才可以讓讀者和其他編輯者進行查證、驗證。」而wikisource是可靠來源,我作為編輯者,被「可查證性」要求引述可靠來源,其他用戶無權刪除。同時,wikisource原始文献作为wiki姐妹计划,有严格的版权合法性和可查性,是無爭議的可靠來源 第二個原因是「可靠來源」原文:「如果你能为维基百科提供有用的信息,就请大胆编辑,但请你牢记这样的可能,任何没有标明可靠参考来源的编辑内容均有可能被其他编辑者移除。」由于此規則的原因,我必須加可靠來源,否則Taiwan Junior這類用戶是有權刪除的。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很荒謬的,我加了可靠來源,Taiwan Junior仍然重復刪除,這就比較奇怪了。—霍枯燥 20:30 2007年4月10日 (UTC)
另外,Taiwan Junior一直想以所謂的「濫用」(這里是比較柔化的「廣泛」)為借口刪除wikisource鏈接。但是,參照條目一看,{{wikisource|清室退位詔書}}{{wikisource|開羅宣言}} {{wikisource|波茨坦公告}}{{wikisource|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wikisource|中日联合声明}}{{wikisource|上海公報}}6篇wikisource原始文献,均和条目直接有关(directly relevant)。對每一個條目而言,包括正面意见和反面意见在内的所有意见都是和其直接相關的内容,只要以中立客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行。重復刪除而不加恢復是不當行為。—霍枯燥 23:39 2007年4月10日 (UTC)

此「台灣少年 Taiwan Junior」用户在Talk:台灣地位未定論#.E7.BB.B4.E5.9F.BA.E6.96.87.E5.BA.93中公然以wikipolicy的名义任意胡来(乱引wikipolicy之名称,却一直拒绝引用wikipolicy原文,理怯之下浑水摸鱼的典型行为),希望管理员指点一下对这类用户该如何处理。—霍枯燥 18:59 2007年4月12日 (UTC)

  1. 相關條約或宣言既然已有條目連結,自然就能連到相關條約或宣言條目,而相關條約或宣言條目內已有條約或宣言的Wikisource模板,可以連至維基文庫的條約或宣言頁面。我純粹只是依照其他類似性質條目的處理方式,自由依據編輯裁量權判斷:擺放於「台灣地位未定論」條目的Wikisource模板,功能上與條約或宣言條目的Wikisource模板有所重複而已。至於唯一沒有獨立條目,因而無法於獨立條目內擺放Wikisource模板的《中日聯合聲明》,本人也曾經試圖以「[[:s:文件名稱|文件名稱]]」語法改正(後來才知道這不是個很好的作法)。
  2. 還是再強調一次:真要嚴格來講的話,要限制他人的自由權利,惟有法律中存在限制該權利的「強制或禁止明文規定」,才有強制拘束力(至少要像禁止侵權相關規定那樣),這是法律上保護自由權利的重要原則。已經列出「可查證性」原則的頁面連結了,要看原文的話,自己點擊連結去瀏覽很難嗎?
  3. 「可查證性」原則全文純粹只是「概括規定」,根本就沒有針對具體的編輯處理方式,以強制或禁止明文規定訂出標準。既然如此,在不違反Wikipolicy其他強制或禁止明文規定的條件下,所有編輯者對於具體的編輯處理方式,當然擁有「編輯自由」與附隨的「裁量權」。如果連「編輯自由」這個維基百科最根本的原則,都能夠肆意以「沒有Wikipolicy根據」為由推翻,那你就繼續咆哮吧…。
  4. 另外再重申一次—你自己對於編輯處理方式的私人推論 ≠ Wikipolicy。既然「可查證性」原則並未明文規定「透過所引用文件的條目連結,連至附有Wikisource模板的文件條目頁面,不符合可查證性原則」或是「針對所引用的文件,必須在條目中列出維基文庫連結,才符合可查證性原則」之類的「技術上強制或禁止條款」,你就沒有資格用私人推論「綁架」Wikipolicy,編造出不存在於「可查證性」原則當中的具體編輯處理方式規定,藉以侵犯、剝奪本人的編輯自由與附隨的裁量權。既然沒有必須強制遵行的具體標準,行使編輯裁量權所採取的手段是否符合「引述可靠來源」概念,也就絕對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
  5. 既然你口口聲聲要求提供維基文庫連結,別人也覺得這是個「還算OK的作法」。我也提出了替代方案,並聲明將於條目解除保護後實行:在條目內所引用條款與要點的文字末尾處加上「[2]」語法,「title」一欄填入維基文庫的相關條約或聲明名稱(例如:「維基文庫:波茨坦宣言」);「url」一欄填入該文件在維基文庫的網址,如此一來就會以外部連結形式出現於「參考資料」段落,可直接與內文參照。死硬不接受也就算了,但也麻煩你自己提出一個比替代方案更可行的「建設性」作法,不要只會拚命拿「非法行為」藉口僵持,刻意無視。
  6. 真要說本人有什麼需要檢討改進的,頂多就是自己行使編輯裁量權時,所採取的手段稍嫌粗糙或過當而已。

--台灣少年 Taiwan Junior >>>(Talkin' ?!) 18:33 2007年4月14日 (UTC)


你的私人推論 ≠ Wikipolicy」 完全正確!!! 所以,你說話的時候,就請拿wikipolicy原文出來,這樣就可以看出到底是你無理取鬧的私人推論,還是wikipolicy所言。你半個月來,一提到wikipolicy原文就耍無賴聲稱wikipolicy沒規定什么的奇特表演,正說明你的私人推論 ≠ Wikipolicy。你肆無忌憚地刪除wiki條目相關內容(relevant contents)的行為,是不會有wikipolicy支持你這么胡來的。你這種胡亂刪除的用戶是對其他wiki用戶的威脅。你算是個什么東西,敢如此囂張?

我的行為有wikipolicy原文支持。可查證性」原文:「所以編輯者應該引述可靠來源,編輯的內容才可以讓讀者和其他編輯者進行查證、驗證。」而wikisource是可靠來源,我作為編輯者,被「可查證性」要求引述可靠來源,这是wikipolicy规定了的事情。你为删除wikisource链接找出来的种种借口,你找了半个多月了,也找不到一条wikipolicy可以支持。所以这种没有根据的东西,是必须让位于wikipolicy的。你继续无理取闹之前,先得做点功课熟悉一下wikipolicy。

你一意孤行以所谓规则中没有规定的“反规则”来支持自己。这我早已经指出,法律不可能对所有的事都作出规定。法律里沒有規定的事情,必須讓位于法律里規定的事情。我早已多次引用wikipolicy原文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而反观阁下,躲躲闪闪,作贼心虚,在我多次要求你出具wikipolicy原文的情况下,连一句原文也顯示不出来。你引wikipolicy的时候,除了名称之外,wikipolicy的原文内容呢?是你没看见呢,还是你不敢引呢?我看是引了原文以后你自己也知道牛唇不对马嘴吧。很顯然,這么多天下來,你是故意如此混淆視聽,這是地道的無理取鬧的懦夫行為和市井流氓的無賴行徑,否則請你出示wikipolicy原文(當然,我估計你還是老樣子,你的邏輯就是:「wikipolicy沒規定你可以將時光倒流,所以你就可以超過光速。」你這和癡心妄想是沒什么區別的)。—霍枯燥 01:42 2007年4月15日 (UTC)

在條目被封鎖前,Taiwan Junior再三重復删除了wikisource里有原始文献的全部6篇连接,其中5篇從來未做任何恢复,包括「[[:s:文件名稱|文件名稱]]」這種恢復(wiki的历史记录非常清楚,5篇wikisource鏈接沒有任何一種恢复的证据)。這人從來不敢正視這點。—霍枯燥 01:53 2007年4月15日 (UTC)

[编辑] Category:翻译请求的整理

目前Category:翻译请求中已经有3000多个条目了,其中很多条目加了翻译模板后就再没人动过了。我提议对待翻译条目(或其他页面)制订时间期限如下:

  • “全部非中文内容(也包括标题)”:快速删除;
  • “中文内容不足70字”:小小翻译作品,处理同小小作品,1个月后提删;
  • “中文内容超过70字”:最后一次翻译一个月之后删除非中文内容,去除翻译模板,以小作品处理。因为之后原文条目也可能变化,翻译最好根据新的内容进行。
  • 「全為中文的內容」:立即移除模板。

请大家提出意见。-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4日00:51留言

  • 再多加一點,未進行翻譯的條目,移徐模板。—費勒姆 費話連篇 01:02 2007年4月4日 (UTC)

(+)支持,第3點建議調整為「翻译模板放置兩週間未有翻譯動作者,删除非中文内容,去除翻译模板」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1:49 2007年4月4日 (UTC)

  • 建議成立Wikipedia:條目翻譯小組,每星期檢討有什麼主要條目需要翻譯。—費勒姆 費話連篇 01:55 2007年4月4日 (UTC)
  • (+)支持,早就该清理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41 2007年4月4日 (UTC)
  • 接受WiDE的建议,修改了第三条。其中期限还暂时保持一个月,这个期限问题可以另外讨论。先把框架定下来。-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4日04:39留言
    • 相应建立了一个有时间限制的模板:User:下一次登录/Translation。如果提议通过,就逐渐将“翻译”模板进行更新。-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4日05:02留言
      • 鑑於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能手動輸入日期,不知道技術上可否修改成放置模板時就自動顯示模板的放置時間(有點像簽名)?這樣比較方便大家對照編輯歷史,得知該條目是否已經年久失修。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5:33 2007年4月4日 (UTC)
        • 可以。但是问题是放置模板的日期并不一定是最后一次翻译的日期,造成翻译一次,就要重新放一次模板,而不是像目前这样仅仅更新日期。-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4日05:37留言
        • 沒有用subst:作不到吧...--Jnlin討論) 05:41 2007年4月4日 (UTC)
        • 我覺得有第一次的模板放置日期足矣,如果翻譯期限屆滿,有心翻譯的用戶自然就會再重放一次模板以更新日期。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6:26 2007年4月4日 (UTC)
          • 可用模板將條目用上次編輯時間(如月日、localtimestamp)分類,並每次編輯自動更新。(如[4])---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4日( 三 ), 19時55分51秒.
  • 自由主义者正费心解决这个模板时间问题呢,我觉得模板好看不好看不是问题,只要看看编辑历史就一目了然了。关键在于推行这一制度,清理现在大量积压的翻译请求。-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4日09:20留言
  • 新增了一項,個人建議在翻譯度低於5%的條目加入{{notchinese}},以作警示。—費勒姆 費話連篇 15:25 2007年4月4日 (UTC)
    • 不宜硬性規定5%。10000字的條目,5%也有500字。總之,只算中文進內容就夠。---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4日( 三 ), 19時35分00秒.
    • 我也觉得翻译起码70个中文字就够了。如果本来在外语百科中就是小小作品,翻译之后也不足70字,也一般没有引进翻译的必要。至于比例,倒无所谓。-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4日22:26留言
    • 再建議一下,這70個字應該是一段完整可讀的內文,不包括模板和標題。常見有人只翻譯模板和標題,甚至只翻譯名詞、年份的也有。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0:35 2007年4月5日 (UTC)
      • 这点是创建和翻译条目的编辑者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去除翻译模板和删除外文内容的人考虑的问题。如果删除外文之后条目意思不通顺,那就提删好了。-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5日04:06留言
    • 不一定刪除外文,也可以加摺疊模板引得關注。不過我現在都是一個段落翻完才放,整個條目一定翻完。--—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04:58 2007年4月10日 (UTC)
  • (-)反对,有翻译需要,但是没人翻译是因为中文维基的参与者太少.如英文维基中有很多优良条目,如果能翻译到中文维基上会是莫大的贡献.如果觉得翻译模版看上去扎眼,自己动手翻译好了.—Ksyrie 02:02 2007年4月11日 (UTC)
  • (!)意見:我反而想問為何條目這麽久還沒有人整理,還是用戶隨便掉下模板後跑掉?不處理這個類心態的問題,整理Category:翻译请求制定時限會不會是治標不治本?zzz……很睏 找我 04:36 2007年4月11日 (UTC)
  • 我同意Ksyrie的意见,很多英语维基中的条目是应该翻译到中文维基中,我提议的是取消翻译模板的永久有效性,理由如下:
    • 1,非中文内容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中不构成有效内容,所以如果一个条目没有起码的中文内容,就是小小作品,理应予以清除。如果一个作者创建的条目被归类为小小作品,而作者挂一个翻译模板就可以免除一个月后被删除,我认为这是不合理也不公平的。
    • 2,更重要的是,中文条目并不一定要通过翻译外语条目得到提升,还可以脱离其他语言版本而独立发展,设想一个编辑者希望提升一个条目,但看到一个翻译模板,那么这个编辑者是不是会停止这种创造性劳动,转而或者翻译或者什么也不做。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模板反而对维基的创作起阻碍作用。
    • 3,翻译模板到底属于谁?移除翻译模板是否对维基条目质量造成损害?是否是破坏行为呢?一个用户要求一个条目被翻译的权力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其他用户为什么需要遵守他的规定呢?这就好像{{Inuse}}模板只能放2个小时(也可以再长一些,但不是无限的),翻译模板也不是只有完成了才能被摘除。-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11日05:03留言
      • (!)意見,就目前情况看来,由于大陆封锁维基,中文维基贡献者少是长期的趋势.外文维基的翻译应该是中文维基的一个主要来源.如果没有英文维基,光从中文资料中建立中文维基,实际上资源会少很多.很多情况下,英文资料远比中文资料全面和详细.而且有些非中国相关题材的历史地理语言等条目,离开英文维基基本上在中文环境下找不到几篇像样的文章,更别提在这些文章上建立中文条目了.—Ksyrie 05:12 2007年4月11日 (UTC)
  • 我有一個建議,建立Category:正在翻譯的條目及{{translating}}(目前為重定向)、{{正在翻譯}},這樣的話就不會讓人誤解了翻譯請求和正在翻譯的條目。如果是翻譯請求的話,建議在條目的討論頁提出,避免出現自我參照的情況。我參考了日語維基百科的ja:Category:翻訳中。這樣的話,翻譯請求就不會出現「未翻譯」卻掛上了翻譯請求的模板,希望大家可以慎重考慮本人的意見。其實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存在不少尚未翻譯完成的條目。—費勒姆 費話連篇 14:21 2007年4月11日 (UTC)
      • 看來沒人理我,明天我將會自行動手。—費勒姆 費話連篇 00:31 2007年4月14日 (UTC)
已經建立模板,晚一點對條目進行整理。—費勒姆 費話連篇 03:53 2007年4月15日 (UTC)

[编辑] 关于斯拉夫人的全名

斯拉夫人的全名是分三节的,而不是西方人习惯的两节,而且如果是好朋友或者非常熟悉的人,会互相称呼对方前两节的名字,不叫对方的姓(最后一节),所以,在命名斯拉夫人的条目的时候,最好全名用三节的全称,而不要只用两节的。我移动了尤先科亚努科维奇季莫申科这些人的条目,大家应该没意见吧?—冰封沙漠 04:14 2007年4月4日 (UTC)

您指的是父名吧。我一直在这么做,过去还因为父名的重要性而和另一位维基人打过口水战。我(+)支持您的做法,但其他人是否接受主要取决于汉语的习惯。--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52 2007年4月4日 (UTC)
对,其实中间那个名字就是他爸爸的名字,而这对俄罗斯或者乌克兰这些斯拉夫民族而言,是重要的,不能随便舍弃的。另外,在中文语境上,经常为了省事,可以把前面的两个名称省作单字或者单字母,比如斯大林,全名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汉语中,可以省略作约·维·斯大林,也可以省作И.В.斯大林(中国大百科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当然,这只是在第一次提及这个人的时候才使用这种全称,第二次后就可以只用姓了。—冰封沙漠 09:09 2007年4月4日 (UTC)
  • en:Russian_names#Patronymic 「名+父名」 是尊稱。---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4日( 三 ), 19時30分20秒.
    • 那是指只以名+父名相称的情况。实际上,在熟人之间,可以直接以父名相称,比如称列宁为“伊里奇”。涉及不到尊称的问题。而正常情况下介绍某人,应以名+父名+姓来称呼。如果查看俄语文献的人物传记,会发现所有人物的父名都被列出。实际上在俄语环境中像英语一样只以名+姓两节称呼的情况几乎不存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8 2007年4月5日 (UTC)
    • 應該提供一些資料來源解析一下。Ktsquare 04:28 2007年4月11日 (UTC)

[编辑] 基金會新版權許可方針

请参见位于Talk:Wikimedia版權許可方針決議中的讨论:“基金会最新的版权方针”。

各位,請協助核對新版權許可方針,社群肯定中文譯本後,我認為會有助加快恢復本地上載圖片,謝謝。-- tonync (talk) 14:37 2007年4月5日 (UTC)

第二次討論內容已經暫時存檔於Talk:Wikimedia版權許可方針決議。 -- tonync (talk) 15:21 2007年4月13日 (UTC)

[编辑] 提高新條目推薦標準

最近新條目推薦處大熱,條目每天都塞車。但是,越來越多只有3000多位元組的條目,現在看來確實內容相當貧乏有限,也經常有人給這樣的條目投反對票,而這類條目刨去參考資料和外部鏈接也不足3000位元組,所以我建議今后將新條目推薦字數標準提高到5000或6000位元組,也可以多少讓目前的擁擠狀況緩解,同時也能讓大家更努力的編輯條目,提高條目的水準。不少人寫條目都是以成為新薦為目標的。—出木杉 02:46 2007年4月6日 (UTC)

  • (+)支持,光是參考資料、模板、外部連結加一加,沒什麼內容的條目也能超過5000位元組。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3:34 2007年4月6日 (UTC)
  • (=)中立,我是支持提高標準的,但是優良條目的標準也只有6,000位元組,提高到5,000位元組似乎太多了。--Jnlin討論) 03:39 2007年4月6日 (UTC)
    • 優良條目的標準也該提高,最近開始有一過字數就選優良的條目,而且還通過了,有打擦邊球的味道,優良條目的長度現在也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出木杉 03:42 2007年4月6日 (UTC)
      • 其實還是要看內容,我認為不一定所有優良條目都要寫個一兩萬言。清楚明瞭、具有一定廣度深度即可。--Jnlin討論) 03:45 2007年4月6日 (UTC)
        • 如果沒有一定字數,絕對無法保證深度廣度的。另外希望這個議題可以盡快討論通過,因為正在舉辦動員令,而且目前也有幾個這樣的條目在評選中。—出木杉 04:08 2007年4月6日 (UTC)
  • (-)反对。雖然我不認為上首頁是一種獎勵啦,但是當初制定新條目推薦的緣由是認為能上首頁是一種鼓勵,藉此鼓舞大家多寫一些新的東西,但是在我看來,如果要鼓勵大家寫條目,只要不是小條目,一篇架構完整的新條目還是應該可以登上首頁。今天不要因為塞車,就要提高新條目推薦的標準,塞車就更新dyk勤一些,原來12小時更新一次,現在就改為8小時或6小時,甚至4小時就更新一次。大家寫條目的興緻有時候是一陣一陣的,現在大家都寫了造成塞車,過一兩個月大家不寫了又變成沒東西上首頁,到時候又說標準要降低嗎?--Theodoranian|虎兒 =^-^= 04:14 2007年4月6日 (UTC)
    • 基本上有八成的新條目推薦候選條目都過了5000,所以這個制度對大部分條目不會有影響。而且還有很多新條目推薦后來成了優良條目。只是最近由一些剛過3000的條目拿來選,大家實在是覺得太單薄了,所以出現了不會通過的情況,而且新條目推薦現在的通過率也出現了下降的局面(當然了,其實一直都非常高,除非實在不行,大家都不會反對)。過去一周也不過一兩個沒有通過,現在卻達到幾乎每天都有。以赫伯特·貝克室伏廣治為例,兩者都過了3000,但是您認為他們架構很完整嗎?有的段落不過一句話而已。而如果刨去外部連結,參考,圖片和一些「[[]]」之類,純文字肯定不足3000的。—出木杉 04:24 2007年4月6日 (UTC)
      • 我覺得新條目不夠完整是正常的,登上首頁反而可讓更多人看到並加以補充。赫伯特·貝克室伏廣治我覺得作為一個新條目,資訊含量都足夠了。寫得夠好的就去選優良條目啊。首頁沒有那麼神聖,不要把每個欄位的標準弄到一樣了。--Theodoranian|虎兒 =^-^= 04:31 2007年4月6日 (UTC)
        • 所以現在幾乎新產的優良條目都是從新條目推薦那邊挖來的。另外,新條目推薦我記得在春節假期前一段時間開始就很多了,但當時的質量比現在好一些。現在開始有些「擦邊球」條目了,過字數就推。—出木杉 04:40 2007年4月6日 (UTC)
  • (-)反对:我的意見與虎兒相同。建議向增加展示條目數方向走,加快登上首頁的時間:在我的瀏覽器可以看到首頁中的新條目那區還留有大約三行的位置,現在同時展示6個條目,那麼就改為展示8個條目,每8小時更新換4條。--Jasonzhuocn 04:54 2007年4月6日 (UTC)
    • 這個主要是因為恰好今天展示的推薦新條目問句比較短,而歷史上的今天句子比較長的關系。有時新條目推薦的長度是比歷史上的今天長的,而且這種情況居多。所以6條問題不大。而且之前kevinhksouth有提過這個問題,具體的在首頁的討論頁。—出木杉 05:03 2007年4月6日 (UTC)
    • 我想出木杉的原意是既然大家對推薦新條目有成就感,那就搭順風車藉此提高條目的素質,並非有意刁難新條目推薦。以提高素質為出發點的話,增加展示數目不旦無法達到這個目的,更可能到後來發生濫芋充數的情況。如果大家認為字數一次增加太多,過於躁進,可先試行增加1000字,循序漸進幫助中文維基提昇條目素質。至於為什麼推薦新條目是一項指標?重點在於推薦新條目是個人主義,可以影顯這個條目是我寫的,正如Theodoranian|虎兒 =^-^=所說,推薦新條目不是獎勵,我認為是一種榮譽,是以由此作為提高素質的出發點最易收到成效。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5:24 2007年4月6日 (UTC)
  • (-)反对,這應該是鼓勵性質的,不該和優良種種的相提並論。大致上新創條目只要不是小條目且內容清晰(最好不要有爭議),一定能上DYK。--陋室茶話獻曝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06:49 2007年4月6日 (UTC)
    • 雖然新條目推薦創立最初的主旨確實是鼓勵,但現在早已偏離,這與維基社群整體的個人主義化有關。因為一個特色條目可能是很多人的努力,而新條目推薦卻是一個人的成果,因此大家反而比較重視。君不見很多時候授獎提名是以他寫了多少推薦新條目做標準的(我也是)。因此應當適時對這個項目做出改變。寫一個特色條目,絕對比寫一個推薦新條目難十倍不止。—出木杉 08:42 2007年4月6日 (UTC)
      • 也可以使第X條起要有限制。例如前幾次支持票可能別人看我是新手,但是現在拉薩市的蒙人和WiDE的反對票讓我更加成長,這不是更加有價值?就如下頭說的,風氣改善才是真正關鍵。--陋室茶話獻曝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5:47 2007年4月7日 (UTC)
  • 基本上(+)支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最初的標準只是2,000 bytes,後來遇到類似現時的情況,便在經過討論之後,將標準提升至3,000 bytes,升幅達五成。現在同樣的情況出現了,我認為再度提升標準與時並進是沒有甚麼大問題的。我認為提升至4,000 bytes算是一個較合理而可以接受的的提升。加上我認為,合理的展示時間也是需要顧及的,假如為遷就大量條目能夠上首頁而大幅縮短它們的展示時間,我認為這是不可以接受。此外離題一說,優良條目的標準其實也大有提升的空間,因為基本上現時每一條入選的優良條目沒有一條會少於10,000 bytes的,而之前提名過七八千 bytes的條目也從未成功入選過。 -- Kevinhksouth (Talk) 08:34 2007年4月6日 (UTC)
  • 我是認為一個條目的標準應不在字數的多寡,而是必須看其內容是否完整。有些條目文字很難再多,如果硬要寫出來反而變成累贅,那是個負面影響,不見得是好事。也因為條目的評價會因人而異,這些內容的評斷無法能有個標準所以才以文字多寡當做基本。我想說的主要是3,000 bytes不見得就不是個好的完整的條目,而10,000 bytes也不見得就一定是符合標準。--以上內容發表者為暫時不囉唆的阿佳 12:33 2007年4月6日 (UTC)
  • 赞同阿佳的意见。--Quarty 12:51 2007年4月6日 (UTC)
    • 阿佳說的沒錯,但是一個條目刨刨算算,寫個1000位元組并不算非常難。最起碼赫伯特·貝克現在的算不上全。即使是比較小的事物,如果非常了解的話,相信至少可以寫3000位元組。—出木杉 13:02 2007年4月6日 (UTC)
      • 所以說,即使條目的門檻訂在3000bytes,不過條目的內容大家應可以憑自己所知與認定去評估。例如最近有位叫做小德,他就將他認為內容單調的投下反對票。我覺得這樣很好啊,雖然不見得他所投的反對大家是否都認同,但是忠於條目品質的看法應該人人皆可給予意見。而如果因為推荐太多要去加那些門檻的難度,那樣其實根本上就不符合原來的意義,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我認為應該改善的是投票者的態度問題,有的人看過只要有來源有超過3000就一律投下支持,有的人根本不管條目內容有沒有問題,只要沒有人提出異議或爭議也一律是投支持票,而我的作法是明確的與門檻不符才會提出意見或反對,而我認為標準雖過,但內容有問題時我連意見也不會寫,其實以上這些的作法都算是將自己的一票糟蹋了。改善的應該是評核的態度,而不應該是條目的字數。以您舉例的項目來說,我也不認同。同時我也舉例之前我曾為了不被刪除硬寫出來的劉繇(4,571 bytes),當時因為我不知道擴充也能推薦,所以沒提出,但是如果提出,我認為應該可以符合新推薦的標準。但要是扣除圖片跟那些有的沒有的符號,這頂多也只是剛剛通過字數門檻而已罷了,但是如果要再繼續寫,說實話我實在找不到什麼資料可以寫了。當然,要我繼續瞎掰一些廢話進去會很簡單,但是並沒有那個必要。不但是新推薦如此,優良其實也有這樣的狀況,只是比較不明顯而已,而且那個尺度相當難以拿捏,太過嚴苛,會被認為又不是在投特色,是種故意刁難,太過輕率,卻又實在還有存在問題。--以上內容發表者為暫時不囉唆的阿佳 13:51 2007年4月6日 (UTC)
  • 綜合以上所言,個人認為新推薦在根本是種鼓勵性質,一般認定都比較簡單,但是希望能加強投票評核者的態度與做法,要加強內容最少基本的完整性觀點,不過應該不能以字數來取決。而同時應該多加上鼓勵協作方面的標準!--以上內容發表者為暫時不囉唆的阿佳 13:51 2007年4月6日 (UTC)
  • (-)反对,新條目推薦制度是個讓維基人能夠寫出有一定水準條目的踏腳石,尤其對於新手而言。敝人認為這個踏腳石加高的話反變成絆腳石。—Ellery 13:42 2007年4月6日 (UTC)
    • 「新手」一詞不能做永遠的避風港,否則只會產生永遠的依賴感,或者要求每個人自第4個推薦新條目起(或第6個)將長度要求提高。也懇請投票人務必認真對待新條目推薦,不要連看都不看就支持(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比如象短笛這個條目,雖然字數過關,但竟然有「在歷史上短笛是沒有調的,但不是現在」「在演奏會的進行曲中,短笛可以是挺重要的。」「在標準的C大調短笛的增加部分中,有D音的短笛音高,有時用來與降半音A一致,出色地用於義大利軍樂隊。」這種句子難保不是翻譯機器的大作,但卻居然輕易得到了9票支持,難道不該省思檢討嗎?還有赫伯特·貝克,這種條目八成是為了拿創作獎的湊字數作品,更妄提「有一定水準」,小小的一個條目里有高達四個圖片,還有「1909年,貝克被任命興建工會大廈,南非政府的所在地」這種句子,南非政府的所在地應該是個城市,而不是一棟樓。就是這樣的條目,一開始就獲得了兩張支持,后來在Hennessy的點出下,才出現反對票,若其沒有講,八成就會通過了。如果說過4000是會變成湊字數,那么3000同樣是湊字數的指標,同樣是指標,為什么不能借這個機會來提高條目質量?首頁是維基的臉,我們不能對自己的門面如此隨便。即使不是精品,上述的那種條目頁不能上首頁。否則只會貽笑大方。—出木杉 14:18 2007年4月6日 (UTC)
      • 出木杉說到了短笛這個條目的狀況,我認為這是對於條目本身的認知問題。在這個條目我投了支持,因為我看文章內容並不覺得不好,但是經過出木杉的說明,原來有誤導的內容存在。我想大家都不會是所有條目的專業人員,像我其實並不懂短笛這個樂器,我就只能以寫的內容去判斷。而如果有人理解內容,應該可以在條目上直接修正或是放上來源請求之類的模板,同時我想一個條目中有來源問題時應該要審慎確認,有如來源不明確或是與事實不符,理應無論支持票數,必須等候有人解決才刊上首頁,也可使用類似限期(短期)改善的方式,期限內沒有人能改善就直接以不符合規定取消推薦。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構想,是否適合可能也有待大家參考。--以上內容發表者為暫時不囉唆的阿佳 16:01 2007年4月6日 (UTC)
  • 3000字节只是最低的标准,对于一些仅仅超过这个门槛但内容单薄,单靠列表或外部链接等堆砌内容的,投票者大可(其实是应该)投下反对票。但我们不能因为小部分害群之马而抹煞所有3xxx字节的小条目,毕竟一部分这类的条目也已足够充实。所以我认为提高3KB的门槛大可不必,反而应该要求投票者认真审视条目,不要一看见条目通过基本要求就盲目支持。--Quarty 15:16 2007年4月6日 (UTC)
    • 所以提高字數的標準并不是我的初衷,如果所有提名人都不是只為了拿創作獎來湊字數;如果所有投票人都會認真看條目再投票,而不是連看都不看就一張(+)支持,那么相信問題可以很容易解決。因為現在有的上首頁條目實在讓人無法滿意。—出木杉 01:46 2007年4月7日 (UTC)

我相當同意上面阿佳對投票態度的發言,的確,提高門檻是治票不治本,投票風氣的改善才是根本。出木杉提到務必要認真對待新條目推薦,「不要連看都不看就支持(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我深感認同,不禁使我想起幾個月前有人譴責「投票不是交朋友」。現在很多情況根本是胡亂投票,不看內容過門檻就支持,完全不尊重自己寶貴的一票。使得很多新條目內容錯誤的也過不中立的也過編輯戰中的也過,更可怕的是,新人還以此沾沾自喜,錯誤從此延燒下去。各位深思,推薦新條目只需2票就過關,要是新條目有諸多過錯,勢將有損別人對整個中文維基的觀感,不可不慎,寧可少投票,不要濫支持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2:30 2007年4月7日 (UTC)

相當同意WiDE的見解,不能對新人太過放縱,否則只會帶來依賴嬌縱的習慣,對于新人寫作能力的進步和條目的提升都是有害無利。象上面短笛的作者,已經是一位擁有19個推薦新條目,加入四個月的維基人,也不算新手了,但是這種輕易過關的門檻,難免產生「過字數就提名」的不良心態,那么他的第19個推薦新條目,又能比第一個好到哪里?又哪里可以產生促進新手進步的作用?或者提高票數門檻,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通過非強制的自律手段,讓提名人和投票人都能自律認真當然是最好的方法,奈何很多時候難以達到良善的立意。所以只好用票數或字數這種強迫手段來達到提高條目質量與鍛煉新人之目的,實是無奈之舉。(離題幾句:這可能也就是中文維基社群所謂的「中國特色」,即自警式的規章沒用,硬要來強制式的法律條文才有用,也頗與華人圈的情況類似。以至於我這位厭惡法家思想的人,卻也不得不承認法家思想比自警意識來得有用,導致被迫提出這種強制的方法。類似的特色還有亂投「人情票」;凡事交付投票解決等)而且,維基社群總是在變,當年還是以推薦他人的條目為主,今天卻變成幾乎全是自薦,我們的規則也不應該是永遠不變的。—出木杉 03:01 2007年4月7日 (UTC)
  • 倘若不少人反對提高字數下限,我另有一個方案,就是廢除自薦,只能由他人提名。因為條目至少會經過提名者相對客觀地過目,而非建立者主觀而一廂情願地自薦,使條目質素相對較有保證。然而,這個方案只算是應付中短線的發展,長遠來說我始終認為提高字數下限是應該做的事。 -- Kevinhksouth (Talk) 06:08 2007年4月7日 (UTC)
    • (-)反对,自薦有何不可,還是要投票表決,何來主觀客觀?字數多少更與質素無關,3000bytes已經足夠,還是請各位慎重投票比較好,或者將要求加到5票。2014 06:26 2007年4月7日 (UTC)
      • 但現在出現有人閉著眼投票的情況,自薦而質素低劣的有機會蒙混過關,而他薦則可確保至少一人認真看過條目。至於提升票數要求,我沒有反對,畢竟目前正常的獲選條目得到五票以上幾乎是當然的事。 -- Kevinhksouth (Talk) 06:32 2007年4月7日 (UTC)
    • (-)反对,難道要粘著別人的臉皮要他推薦。而且只要真的有明眼的人,推上新條目就能夠改進了,例如拉薩市的推荐。重要的是慎重投票,而不是235票的改。--陋室茶話獻曝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1:53 2007年4月8日 (UTC)

請把握DYK的原來用意,是為了讓讀者知道有哪些新寫出來的條目,讓人知道說「哦~原來有這樣一個東西,我還不知道」,因此我覺得只要把該條目的定意寫清楚,回答了DYK中的提問,就足夠了。給寫條目的人一點鼓勵是附帶的,條目素質是不是要到那麼「優良」、投票這些其他行政事項,就更隔一層了。不要把規則訂得那麼複雜,弄得好像在選什麼。一點淺見,請海涵。--Theodoranian|虎兒 =^-^= 16:41 2007年4月7日 (UTC)

我只覺得,對新條目的要求需要與時並進的。現在已開始出現輕微擠塞的問題,以現時的發展速度計,當不久的將來更多符合現時標準的新條目時又怎樣處理呢?當然,縮短展示時間是一個方法,卻是一個很差劣的方法。所以,我們必須對入選新條目有所取捨。 -- Kevinhksouth (Talk) 07:09 2007年4月8日 (UTC)

[编辑] 門檻的修改與否

抱歉太長了,分個段落。以上有人提議①提高條目字數;②提高支持票數標準;③廢除自薦。相關意見或其他看法請於以下繼續討論。--以上內容發表者為暫時不囉唆的阿佳 19:58 2007年4月7日 (UTC)

  • 認同虎兒說的,確實新條目推薦不應太過嚴苛。但是我個人還是希望,最低標準必定要是一個清楚明朗而且儘量達到錯誤最少的目標,否則一個有明顯錯誤的、有爭議的內容直接就通過,實在也太奇怪,即使要鼓勵也要鼓勵好的,即使要讓人知道「哦~原來有這樣一個東西…」也要提供正確的情報而不是誤導。同時個人反對取消自薦,因為那根本就違反維基鼓勵大家盡量去做的精神。不過如出木杉所說,維基狀況天天都不同,參與者也越來越多,舊的規定應該可以適當的做調整。在下覺得提高通過的支持票數標準於現在狀況來說,雖然也可能對現況改善幫助有限,但應該可以考慮試試。--以上內容發表者為暫時不囉唆的阿佳 19:58 2007年4月7日 (UTC)
    • 雖然新條目推薦不需太過嚴苛,但是最起碼也應該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現在正是有一些條目做不到這點,甚至還有錯誤,卻在一堆連看都不看都投票下輕易過關,絕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況且實際上,一個五臟俱全的條目,3000位元組是絕對打不住的。提高票數門檻,如果還像現在這樣胡亂投票,那么也沒什么用,只有在投票人都認真閱讀條目的前提下才會有用。字數門檻的優勢則是相對來的直接些,但是簡單的一刀切確實有弊端。廢除自薦是個無法達到目的的方法,只要我和你關系好,私下里請你推薦又有誰知道?請所有投票人認真固然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票人都參與或知道這個討論,因此可能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出木杉 02:57 2007年4月8日 (UTC)
    • 我建議提高大小門檻,還有投票心態的改變--認真審視。這才是上上之策,改變票數標準治標不治本。另外,要不要搬到Wikipedia talk:新條目推薦/候選/推薦門檻的討論?--陋室茶話獻曝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1:55 2007年4月8日 (UTC)

(!)意見:提高支持或反對的投票標準:沒意見的投票作廢票論。當然,一句或數個字的意見也可以接受。zzz……很睏 找我 04:51 2007年4月11日 (UTC) (!)意見:我認同虎兒對新條目的質素需求的意見。zzz……很睏 找我 04:58 2007年4月11日 (UTC)

(!)意見,看看這一大篇的討論,再加上4月18日的投票,讓我感到這裡的討論與訴求是一個很大的諷刺!或許因為寫的人跟投贊成的人交好,也或許因為寫的人是個資深的維基人,更或許寫的人是管理員,所以就可以排除所有的原則,廢棄相關的方針,將共識先拋諸腦外,將規定當做只是純參考不需要去遵守。遺憾!→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14:49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請大家多關注Wikipedia:特色條目候選

最近特色條目候選的人氣冷到不行,跟DYK呈現很大的反差,再這樣下去,根本不可能有條目拿到規定的「至少5個以上的贊成票」。例如孟買,包括原作者參與評選的總共只有五個人。--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7:48 2007年4月6日 (UTC)

条目质量差那5票不要也罢。—Mukdener|留言 11:30 2007年4月6日 (UTC)

作者虛心接受提議改進,我想孟買應該會成為特色。Que早晚會投下支持?--陋室茶話獻曝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3:08 2007年4月6日 (UTC)

我的意思是要大家多提意見,給條目改善的機會。--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3:59 2007年4月7日 (UTC)

我觉得特色条目评选的投票人数少并非是一件坏事,更重要的要看投票的人是否认真的阅读了该条目。DYK投票的人数虽然众多,但大部分人只是随便看看就投下一票。而在特色条目里,我看到大部分人投票还是比较认真的,通常会附上长长的意见,这比DYK投票里的虚高人气好多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0:50 2007年4月14日 (UTC)

[编辑] 對冒用他人名義投票和簽名行為的處理

近日,在優良條目候選發生了非常惡劣的事件,一位用戶竟盜他人名義進行投票,這恐怕在中文維基史上是頭一遭,絕對是非常嚴重的事故。然而目前對這種行為,封禁方針里頁沒有細說。所以希望可以對此類冒用他人簽名進行活動的行為進行管理。或許冒用他人身份投票以后不會再有,但是冒用他人身份留言以前是有過的。這類行為絕對是要封禁的。—出木杉 03:58 2007年4月8日 (UTC)

這位George仁兄乃慣犯,抽空查翻了一下他的歷史資料,去年八月也曾擅自刪除他人反對票[5],可恥也。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4:47 2007年4月8日 (UTC)
这可以视作wikipedia:破坏,以破坏来进行处罚。维基不可能在制定政策上描述详尽,有很多现实的情况是可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的。—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8日08:14 (UTC+8 4月8日16:14)
這行為真是可恥。如果有辦法令用戶模仿其他用戶的簽署非維基格式化就好了。有沒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王者之王 入宮晉見王者之王西出之日 08:55 2007年4月8日 (UTC)
本來以為重複投票是使用傀儡做的,還有冒名這件事喔。--陋室茶話獻曝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1:44 2007年4月8日 (UTC)

這種行為真是太差勁了,不過如果不特別去查編輯歷史與用戶貢獻紀錄的話,這可是很難抓的咧。--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19:21 2007年4月8日 (UTC)

機器人有用嗎?也許機器人能解決。—王者之王 入宮晉見王者之王西出之日 04:00 2007年4月10日 (UTC)

[编辑] 维基百科是否要照顾某些特定人群的观感?

如果某些人反感,维基百科是不是就不能写那些引起反感的话?—67.15.34.251 21:23 2007年4月8日 (UTC)

比如在Talk:中華民國里面,就有人以某些台湾人反感为理由反对修改。这样的反对意见有道理吗?—67.15.34.251 21:29 2007年4月8日 (UTC)

那么現在中華民國條目里的內容與中共宣傳的有違,很不符合中共支持者的胃口,所以就要修改。所以不能照顧臺灣人的觀感,要照顧中共支持者的觀感就沒問題了。—出木杉 02:13 2007年4月9日 (UTC)
只要有人反感,就可能是違反中立原則。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2:59 2007年4月9日 (UTC)
  • 反感無關中立原則。Larry Sanger 等作中立原則NPOV的精神是兼容並包。

    There are many people, with a wide range of opinions on many different topics, who are working on Wikipedia articles. We need do no more than observe this, than to see that we are faced with a problem: there is disagreement about what is true, and thus what constitutes knowledge, in any particular controversy. Given that Wikipedia is a collaborative effort, how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of endless "edit wars" in which one person asserts that p, whereupon the next person changes the text so that it asserts that not-p?[6]

    ---Hillgentleman | | 2007年4月9日( 一 ), 03時39分56秒.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说“应该要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中立的观点不是一个各方都不反感的观点,而是在于表达的公平性和非暗示性。--Wikijoiner 03:42 2007年4月9日 (UTC)
是否引起反感不是所表达观点的问题,而是表达方式的问题。能如实客观地表达各方不同的观点按理不会引起反感,所以如果表达的内容会引起反感的话,那么这些内容的中立性就成疑了。—Quarty 07:18 2007年4月9日 (UTC)
未必,人不是这么理性的,要知道某些人一看到与自己意思不相符的文字就会反感,严重者看到某些词也会产生反感,例如一些极端的台独分子,看到“中国”或“祖国”就会反感;而很多愤青们看到“日本”二字就会反感。
以反感不反感来判定是否中立,是不正确的。判定是否中立用的是理性,而非感性。--真實事求是() 14:05 2007年4月10日 (UTC)

[编辑] 讓優良條目畢業

優良條目數已逼近三百,依這幾個月優良條目的產生速度概算,約兩個月左右會達到365條。為免讓新的優良條目需等上一年以上才輪上首頁,請各位考慮以常設機制讓優良條目數維持在365左右,或與特色條目大致維持固定的數量比。我建議以一個星期的時間討論出共識及施行細則,(也讓一些關心『自己條目』的編輯們進一步充實條目內容),其後固定以每星期兩條或三條的速度依存檔順序逐條審議優良條目。認為堪為特色條目者提請同行審議,認為品質待提昇者提請撤除。依我取樣自我主譯的約十條優良條目概估,約有三四成的條目會因此『畢業』(包含成為特色條目及遭撤除兩者),雖然取樣不客觀,最後的結果可能跟這個比例相差很大,不過依此概算,兩個月後,當優良條目數到達365時,原有的優良條目約有二三十條經過審議,約有十條左右可以畢業,空出位置,如此周而復始,同時控制優良條目的質與量,及與特色條目的比例(我認為3:1到4:1是比較合理的比例)。 請討論。67.103.245.50 22:00 2007年4月10日 (UTC)

  • 如果太多的话,缩短首页展示的时间就可以了。似乎没有必要以此为由撤销优良条目。 —Munford (留言) 23:47 2007年4月10日 (UTC)
不是單純撤銷,是以系統性作法讓該升級的升級,該降級的降級。67.103.245.50 23:50 2007年4月10日 (UTC)
我也认为优良条目随着后进者质量的升高而应该考虑撤消早期的一些较勉强的入选者,至少可以唤起用户去改进它们。--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0 2007年4月11日 (UTC)
我覺得可以「認為品質待提昇者提請撤除。」,但不應該為了展示時間而強迫剔除優良條目。各位可以想想,當中文維基百科達到20萬、50萬條目時,優良條目仍然會是365條嗎?--Jnlin討論) 01:23 2007年4月11日 (UTC)
基於質量的因素可以考慮撤除早期入選條目,但這不是升級與控制優良條目數量的理由。--RalfX) 01:44 2007年4月11日 (UTC)

到目前為止,是否可以總結為:沒有人反對進行逐條審議? 至於升降級與數目控制,只是逐條審議後必然的結果,不是強迫性作法。縮短優良條目輪展時間是必然的趨勢,在此之前,先至少進行一輪逐條審議,讓品質整齊一點會比較好。67.103.245.50 02:13 2007年4月11日 (UTC)

若要逐條審議,得先對「優良條目」進行更嚴謹的定義。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2:25 2007年4月11日 (UTC)
(-)反对今天是4月10日,目前優良條目則已經到7月4日。特色條目已經到6月25日,兩者之間差異不大。我認為三個月不算是非常長的時間,而且優良條目運行時間相對較短,不存在象特色條目那樣早期的明顯差于后期的狀況(事實上早期的優良條目幾乎清一色都是lecter翻譯的政治學條目,質量非常高)。況且,優良條目目前基本維持在一日產生一條的水準,以目前中文維基的狀況看也很難有什么突然加快的事情,所以不可能出現等一年才會上首頁的情況。況且,特色條目就總是這么100條左右嗎?(題外話,已經有幾個早期優良條目被撤消,如太陽系)如果中文維基成長快了,優良條目成長每天不止一條了,那么就讓他下首頁就好(只有中文版優良條目是上首頁的)。不過這需要一段時間中文維基才能發展到那個水準。—出木杉 02:35 2007年4月11日 (UTC)

反对优良条目设置固定数目,反对逐条目评审方式撤销,应该使用Wikipedia:優良條目撤銷。--Wikijoiner 04:07 2007年4月11日 (UTC)

我觉得“優良條目”的名额不应当作什么稀缺资源来限定,其本身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条目分级,为将来的出版服务的。我想大家想看到的是更多“优良条目”“特斯条目”吧。--lastman(Talk) 04:22 2007年4月11日 (UTC)

  • 強烈(-)反对,優良條目及特色條目評的是質素,豈能配額?現時英文維基百科有2,094個優良條目,德文維基百科也有1,868個。優良條目及特色條目當然是越多越好!假如擔心優良條目每天增加多於一條,可以從改變展示方式著手,例如每天同時展示兩條或三條,甚至不在首頁展示。 -- Kevinhksouth (Talk) 04:27 2007年4月11日 (UTC)
  • (-)反对,不要配額。現在的優良和特色展示比例還可以,更何況優良條目更可以「畢業」成特色,要是在成長可以展示2-3條,但我不贊成移下首頁。—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04:34 2007年4月11日 (UTC)
    • 我的意见基本上和User:陋室的意见一致,优良条目上首页的好处远远大于它的弊端,可以展示中文版里更多的好条目,让首页更有可看性,此外,也可以激励更多维基人把普通条目提升至优良条目,因为不是每个维基人都有时间或能力去编一个特色条目出来的。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遵照其它语言版本的首页结构,我们中文版可以有自己的特色。—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12 2007年4月11日 (UTC)
  • 強烈(-)反对配額制。質素豈能配額。zzz……很睏 找我 04:56 2007年4月11日 (UTC)
    • 今天的名言,「素質豈能配額」!! 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9:58 2007年4月11日 (UTC)
  • (-)反对,意見同上。另外,的確需要考慮「優良條目」的顯示方式,我有兩點建議:
  • 1.將「優良條目」改為隨機展示,將條目分成12組,每月揀選一組隨機顯示。
  • 2.像「特色條目」一樣,下方加入一項「其他条目:」,佔的位置不多,又可以每次可展示多個條目。2014 06:04 2007年4月12日 (UTC)
    • 突然想到了一個幻想...就是轉燈式。在新條目推薦和未來的優良都可以使用。每隔一段時間(如15-30秒)就往左轉--右邊的條目換上來。而下面有本週條目選單就可以換條目然後點進去。不過這可得需要用到Flash技術,這樣中文維基百科不就太酷了。—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2:32 2007年4月13日 (UTC)
  • (-)反对,若配額,遲點數量足夠了就永遠不要提優提特?這是不可能的。—Chaplin 晉見西出之日 12:50 2007年4月13日 (UTC)
    • (-)反对那麼優良條目還要來當什麼?—費勒姆 費話連篇 13:10 2007年4月13日 (UTC)
  • (!)意見,從不經極廣泛討論與極廣泛投票程序,就讓優良條目上中文維基首頁那天起,我的反對發言裡面就預見現在這種後遺症,只不過人微言輕一直未被重視。在某程度上,優良條目與特色條目的規格與定義幾乎類似,僅是較為鬆垮的評選過程爾爾。在這種接近「寧濫勿缺」評選制度下,以同擺在首頁、同方塊大小(與DYK完全不同)的方式與「品質」高出一大截的特色條目放在一起,根本不符比例原則。或許大家會說「輪展」時間有所差異,但是試問,在同一日的首頁上,就名詞定義上,到底「良」較,還是特色較優?如果第一回來中文維基,他們想看「最精采」部分,是該去優良還是特色?如果連七天的優良條目都是「三票」通過的次級條目,霸佔了維基首頁,其威力及負面影響是否等同「不符規定」的「特色條目」。我知道大家都是為了提昇維基質量好,也並非否定優良條目的存在,但以那麼大份量擺在維基門面上,我就覺得十分不妥。以另一方面來思考,我們是否用可以將此精力與評選熱潮努力往特色條目方面,並將其弄到三百六十五條特色條目?而非將次級品的優良條目,搞到首頁上面?我再三強調,現代人瀏覽陌生網路網站只有幾秒鐘,首頁門面的內容與設計常常決定一網站的風行與生死,因此請主事者如果要動到首頁,可真要三思而後行。--winertai 04:16 2007年4月14日 (UTC)
  • 再囉唆一下,大家常會急說「新條目」增長速度不足。這裡面除了我們不可抗力的封禁因素外,但是大家有沒想到,這因素是否因為首頁設計不理想,讓點閱率降低進而參與人數變少?是否因為首頁根本吸引不了「中文使用者」而導致條目變少?大家都很會義正辭嚴的說,我們要朝世界化前進,不過當網站內容儘是三萬光年遙遠的人事物或繁瑣的艱澀內容,誰願意挨近?--winertai 04:30 2007年4月14日 (UTC)
    •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有感覺優良條目的質量出現的一定程度的下降(不是展示的條目,而是產出的條目),或許是提高門檻的時候了?—出木杉 04:42 2007年4月14日 (UTC)
    • 和Winertai兄持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1、如果优良条目都不能上首页的话,那首页除了特色条目,其它板块都不用存在了,因为其它板块的主题条目大部分差于优良条目,所以如果优良条目上首页有负面影响的话,那么其它板块上首页的负面影响将更重。2、一个网站的首页吸引人气不单止要靠品质,而且还要靠不断的更新。一周才变一次的特色条目虽然有品质,但明显缺少新鲜感。而每日变几次的新条目推荐虽然有新鲜感,但又缺少品质。优良条目正好介于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品质,又每日更新一次,使读者保有新鲜感,所以我认为优良条目的存在对吸引人气有正面的作用。3、特色条目要在短时间内增加数倍,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此外,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能力去把一个条目在短时间内完善成特色条目,而优良条目刚好成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目前很多的特色条目都是从优良条目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再被评为特色条目的,所以我觉得优良条目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4、至于优良条目的名称很容易和特色条目混淆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进行修改,比如把“优良条目”改成“值得一读的条目”或其它不易混淆的名字。而至于轮展的规格,我觉得和特色条目相当也没有问题,但如果想要突出特色条目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实现的方法,比如把两至三条的优良条目同时展于一个板块。—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0:37 2007年4月14日 (UTC)
      • 回應長夜兄,除了第四點我們有其共識外,其他幾點我略加解釋。1.我已經在前揭發文中強調,優良條目的名稱、定義與規格上與特色條目太接近,這是我反對優良條目上首頁的主要論點。首頁上其他內容,如圖片、DYK、新聞動態等等,其單一內容、規格、功能性及重要性與特色條目或優良條目涇渭分明,在沒有比較基礎下,更沒有所謂「主題條目大部分差於優良條目」之說。2.更新固然重要,首頁品質和特色更是決定網站的重要因素。3.延伸長夜兄的說法,等到特色條目達到365條時候,優良條目才可階段性退出首頁,而這種在此階段性時期容忍次級品的心態,是否更可以點出現今優良條目的存在價值矛盾與衝突?--winertai 10:49 2007年4月14日 (UTC)
  • 我在去年的首頁設計比賽,曾一度提倡優良條目展示區每半週展示3個,與特色條目作區別(效果可在此頁找到),但可能因為維護工作沒有一日換一個這樣方便,所以沒有被採納。我原則上認同首頁展示優良條目利多於弊,因為這是對條目提升者的努力的認同。至於改名方面,有更好的名稱我固然不反對。假如真的實行的話,最好還是「XX條目」共四字,「值得一讀的條目」這名稱太長了。 -- Kevinhksouth (Talk) 13:44 2007年4月14日 (UTC)
建議將特色條目改稱為典範條目,釐清語意。67.103.245.50 23:24 2007年4月14日 (UTC)

[编辑] 拜票?

最近見到有人到用戶討論頁去為自己的條目拜票拉票,這種行為是否可取?我認為這似乎已經偏離用條目內容取勝的本意。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9:34 2007年4月11日 (UTC)

這種票作廢就好,今后可以明定禁止拜票這種行為。—出木杉 09:40 2007年4月11日 (UTC)
其实我只是到用户的讨论页请求对方前往对我提交的条目进行投票或评论。个人认为并未使用带有诱导倾向性的语言,只是希望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以利于条目未来的提升。当然,如果我这种行为引起了WiDE的不适,在此向WiDE致以歉意。--PhiLiP 10:24 2007年4月11日 (UTC)
我只是覺得怪怪的,大家在這裡久了都有些較認識的人,如果專挑這些熟人提醒他們,在好感度的影響下,對該條目的觀感就比較爭議了(尤其投支持票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這樣應該是一種「技術犯規」,我是認為最好不要有這樣的行為。WiDE 寫於世界時間 11:15 2007年4月11日 (UTC)
谢谢您的建议,我以后会注意这一点的。--PhiLiP 13:13 2007年4月11日 (UTC)

其實提醒別人去投票是好事,不是有人說特色條目沒人投票嗎?不如弄一個「提醒投票模板」,用一些中性的語調,請大家參與評審不好嗎?2014 06:13 2007年4月12日 (UTC)

條目的質量好,自然會有更多人關注,也會有更多人投下支持票及更多人給意見,何況評選的地方有常客,一定有人留意到。—卓別林 晉見西出之日 06:14 2007年4月12日 (UTC)

不太需要在意,不要有威脅、恐嚇、辱罵等惡質行為就好。就當成是提醒去投票頁關心就好。—Ellery 07:45 2007年4月12日 (UTC)

[编辑] 優良條目的「虛構人物必須影響世界」原則

最近我用Wikipedia:甚麼是優良條目中的一條內容:「對於小說類的條目、所述的內容、角色、位置皆必須對小說外的世界具有影響,而非只是對小說內的世界具有影響;否則更應置放在專為小說世界而置的維基。」反對了一個虛構人物的條目,評選過程中發現似乎對於這個原則大家並無共識,我想應該討論一下這一條的存廢,或是加以詳述免得對虛構條目太強人所難。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9:55 2007年4月11日 (UTC)

(暫時採用折衷之方法)

關於Wikipedia:甚麼是優良條目的某些標準

甚麼是優良條目當中曾提及「小說類的條目、所述的內容、角色、位置皆必須對小說外的世界具有影響,而非只是對小說內的世界具有影響;否則更應置放在專為小說世界而置的維基。」一句,雖然沒有明指這句為優良條目的必要標準,但是在優良條目候選關於凱瑟琳·珍妮薇的討論中,WiDE曾經提及過此乃優良條目標準之一,而其他用戶則為此作出反對。

就以上情況,本人想提出兩個意見。第一、在甚麼是優良條目當中對小說類條目要求的解說含糊不清,既沒有說明是必要的標準,也沒有說明只是建議。個人認為如果要採納此標準的話,必須清楚註明是必須還是建議,否則易起爭議。第二、個人認為此標準實在有點不合理,小說能夠對真實世界具有影響的並不多,如此一來大大限制了小說類作品成為優良條目的空間。建議如果小說類作品如果能夠有充足而且來源可靠的評價,則應該為優良條目的建議標準,情況可留待讀者自行斟酌;至於要對真實世界具有影響的情況,也許應為特色條目標準之一。同時建議標準(基本標準除外)不應生硬搬套,以免使一些其他方面非常優秀的作品,因為先天影響評價不足而被扼殺成為優良條目之可能性。—Ray1118x 真的要按下去嗎?閣下要留言呀… 10:26 2007年4月11日 (UTC)

    • (×)删除我認為這個標準過高,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有困難,而且規則不該生搬硬套。但是,最好寫些與顯示世界有關的內容,如原型等。—出木杉 10:42 2007年4月11日 (UTC)
  • (!)意見,在撤銷剛鐸的投票中,我投了支持票,因為我認同Quarty說的:「如果虛擬事物在現實世界沒有任何影響,那麼它的重要性相信十分有限,「置放在專為小說世界而置的維基」應是合理的解決方案。」這句話,是以才對虛構人物條目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描寫從嚴把關。我不否認這樣的要求對大部份的虛構條目是「強人所難」,希望這個討論能夠達到適度放寬門檻,比如說必須像凱瑟琳·珍妮薇這樣在內文中一一標上何處引用到該作品哪集的註釋,才對愛好者有幫助,而非像剛鐸這樣只列四本書而沒有標明細部的參考頁目。並且必須寫明該虛構條目對該作品的重要性,而非只是像「劇情詳介」一樣描述該虛構條目在該作品中發生的經過。(其它…還在想…也許我們可以弄一個「優良虛構條目」獎章?)WiDE 寫於世界時間 11:09 2007年4月11日 (UTC)
    • (!)意見我認為不需要建立一套特殊標準來限制虛構事物成為優良條目。雖然我也認為不應該寫成只有愛好者看得懂的條目,但是這種問題即使不加規定,也會在評選過程中被提出。而且這是任何類型的條目都要避免的問題,即使是「蔣中正」條目,也一樣不能寫成只有愛好者看得懂或喜歡看的條目。另外就是也許可以稍微修改一下規定,要求條目應該要寫像「哆啦A夢 (漫畫角色)」一樣,以角色設定和產生過程為主,而不是像「凱瑟琳·珍妮薇」一樣,從第一段開始就寫的像真實人物一樣。MLLTALK 11:26 2007年4月11日 (UTC)MLLTALK 11:31 2007年4月11日 (UTC)
虚拟人物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应该很容易找到,例如文学评论中谈论到,其他的文学著作中谈论到,在多种游戏、玩具、影视作品中被使用或受其影响。如果一个虚拟人物只出现在本部作品中,而没有对本部作品以外的任何事物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其重要性非常值得怀疑--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0 2007年4月12日 (UTC)

“對小說外的世界具有影響”一句太笼统,如果不在Wikipedia:甚麼是優良條目中具体解释是什么意思,应该取消。--Wikijoiner 04:43 2007年4月12日 (UTC)

    • 題外話,以優良條目作條件的話,可能只有亞瑟王才有資格,怎樣說好,可以只有千分之一的人物才可以成為優良條目。—費勒姆 費話連篇 13:12 2007年4月13日 (UTC)
      • 個人認為這裡面的很簡單判別標準,就是如果有重樣文獻專文介紹的虛擬人物,就是可入百科的人物。拿維基「知名度」判別標準來模擬,那就是這些於百年後,除了相關書本或影視作品外,還會不會有別的地方提及。這種標準下,魯智深絕對可以上榜,但是王定六就可能欠周詳,另外相同的,寇克船長絕對可以進入,但是凯瑟琳·珍妮薇就有些勉強了。--winertai 04:44 2007年4月14日 (UTC)
      • 這裡有一些問題:我們要怎麼確定一個人物在百年後會不會有人提到?另外,成為優良條目的條件,是知名度本身,還是條目裡面關於知名度的內容?如果是前者,那魯智深條目應該合格;如果是後者,那還差的遠呢。而且可不可以成為普通條目,和可不可成為優良條目是不一樣的。MLLTALK 08:43 2007年4月14日 (UTC)
  • 我覺得這個討論有點奇怪,一個虛擬人物如果他沒有辦法找到任何對真實世界的影響,請問為什麼要做一個條目出來特別介紹呢?反過來說,假使一個虛擬人物有足夠的顯著性,可以寫一篇百科條目來介紹,那應該會有其影響力才是。例如福爾摩斯就因為他在小說中的推理出神入化,所以往往被人用來形容破了某個棘手案件的探員是福爾摩斯,這就是很簡單很清楚的一個真實世界影響。應該不會有矛盾也不會很難吧?→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10:07 2007年4月14日 (UTC)
    • 阿佳兄的推論有些倒錯。很多時候我們也不了解為什麼要做一個條目出來特別介紹某位虛擬人物?而現在的討論正是想討論怎麼去判定該條目是否存在,而非去探討為什麼會有人去建立此類型條目。至於百年後是否存在的假設,是理性判別的根基﹔在世人物適用,虛擬人物亦適用。

以下方法也可以用來測試某人物是否值得收錄於百科全書:

    • 此虛擬人物是否比一位普通大學教授更廣為人知?
    • 確證測試:現在或十年以後,條目中的所有資料還可以被獨立確證嗎?
    • 條目長短:有沒有可能加長至超過wikipedia:小作品?有沒有可能寫成完美條目?
    • 百年測試:一百年後,此虛擬人物除了閱讀該書本或其他媒體閱聽者外,還會否有人對他感興趣? --winertai 10:29 2007年4月14日 (UTC)
      • 「百年測試」實在是有點難懂,不知道該怎麼實行才好。為何百年後是否存在的假設會是理性判別的根基,希望可以解釋一下。MLLTALK 11:52 2007年4月14日 (UTC)
  • 若虛擬人物不夠重要,應該充實其登場作品。除了少數的情況下會有人物比作品重要的情形。--RalfX) 12:53 2007年4月14日 (UTC)
    • (!)意見:我認為winertai提出的「百年測試」和費勒姆提及的「千分之一」論,都只是個人見解,不是或不應該是維基方針。他們論及的,其實等同條目的Wikipedia:知名度,維基已有所方針。找遍中英文的維基的en:Wikipedia:What is a good article?Wikipedia:甚麼是優良條目,都沒有指出「優良條目」要比一般的條目有更高的「知名度」。我確切認為,維基不是一堆百多冊,放在圖書館裡塵封的百科全書,收錄的內容應該開放一點。2014 18:52 2007年4月15日 (UTC)我發覺「百年測試」原來是Wikipedia:成為維基百科傳記的標準,那麼真的很奇怪,而且跟英文維基的指引有很大分別。(我不是說中文維基必要跟從英文維基,而是英文維基的方針,通常都比中文寫得詳細合理。)2014 19:07 2007年4月15日 (UTC)

[编辑] 保護模板的「鎖頭」圖片

前幾天陋室Template talk:Protected提議把鎖頭顏色換成別的顏色,以區別保護的等級。後來我在換的時候順便查了一下,同樣式的鎖頭總共有四種顏色。我在想,要不要也換其他保護告示的模板,用這種方式來區分最常用的幾種狀況:

Orz…剛剛查Commons又發現到一堆鎖頭:commons:Category:Lock_icons,大家討論一下吧。(有些鎖頭還挺好看的說)--Alex S.H. Lin 14:22 2007年4月11日 (UTC)

  • 個人覺得破壞(像是{{Sprotected}})用紅色,模板用綠色應該不錯。(用哪種圖形倒是不用太計較)--RalfX) 15:14 2007年4月11日 (UTC)
    破壞是{{vprotected}}啦,XD--Alex S.H. Lin 16:09 2007年4月11日 (UTC)
  • 其实如果可以弄成随机方式随机显示同一系列的锁头,这样效果也不错哦^.^--PhiLiP 09:04 2007年4月12日 (UTC)
    • 個人倒覺得這個應該和經濟景氣燈號一樣,紅色最高;藍色中間;綠色最低。—出木杉 10:46 2007年4月12日 (UTC)
    • 防破壞所以保護就用紅鎖頭吧,不能移動用綠鎖頭。—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3:08 2007年4月12日 (UTC)
    • 又來囉唆了...可能是被阿佳傳染的。我希望高風險模版保護和高可見性保護使用紅鎖頭。
這個高風險模板被保護以避免破壞
如果需要進行修正,請透過討論頁提出意見,並由管理員負責修改。
由於這個模板經常使用或是在首頁展示,因此,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被解除保護的。
這個圖像或頁面由於將會或正使用於首页而被保護。
在首頁的圖像由於首頁的高可見性而被保護。請在對話頁討論任何必要的更改。
給管理員:當圖像確定不會在首頁顯示後,請依狀況解除保護或改為半保護。

原因是因為防止破壞,比頻繁破壞或爭議作出的半保護措施更高一等,而根據方針(爭議)被保護則保持用藍。另外這種鎖頭應該統一45px最好看。另外Template:Vprotected-small要換紅色。

半保護防移動我目前是想用綠鎖頭?或是我應該再做幾個鎖頭呢?—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1:49 2007年4月13日 (UTC)

commons下面不是就一堆不同顏色的鎖頭?直接用就好啦(我倒不太在意跟這四個樣式的差異)--Alex S.H. Lin 20:00 2007年4月15日 (UTC)

[编辑] 藝人、演員及歌手模板

我所知有以下模板,覺得有些重複

{{Infobox musical artist}} = {{Infobox Band}} + {{Infobox singer}} (建議把後兩個模板合併到第一個)

{{演員資訊框}} = {{Infobox actor}} (建議兩個模板合併,然後重定向另一個)

{{藝人}} = {{Infobox Artist}} (建議兩個模板合併,然後重定向另一個)--♨ Cheese ♬ 09:58 2007年4月12日 (UTC)

之前有人合併重定向影集模板,結果新的模板參數不同,造成使用舊模板的條目出現錯誤,要做這個動作的朋友請務必送佛送到西,逐一確定舊模板的條目,避免出錯。WiDE 寫於世界時間 11:44 2007年4月12日 (UTC)
事實上中文版的{{藝人}}也是從{{Infobox musical artist}}修改的,但是樓上說的中肯,送佛送到西,改訂時會有陣痛。--RalfX) 15:23 2007年4月12日 (UTC)
同意將 {{Infobox Band}} 和 {{Infobox singer}} 合併到 {{Infobox musical artist}} ,畢竟 {{Infobox musical artist}} 的功能比較完善。--GiantTalk) 16:33 2007年4月12日 (UTC)
我一直以為模板不應該用漢字,方便使用繁簡雙方用戶。-- tonync (talk) 15:23 2007年4月13日 (UTC)

我建議如可以的話,應先到英語維基百科去修改模板,送佛送到西,就送到英語維基百科去。否則的話,別人再翻譯另一人的條目時,又要從頭把原有的模板抄一遍來。當然這極費人力物力,人物條目要這樣做太過艱難。故此,英語維基百科的模板是怎樣,這裡就怎樣就好了。除非以後中文維基百科不再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 --Hello World! 02:12 2007年4月16日 (UTC)

[编辑] 基金會新方針: 第3階段討論

感謝上一階段參與討論的各位用戶,上次討論已經暫時存檔。很高興在新版權方針實際執行方面,達成了更多的共識。歡迎更多用戶參與今回討論,完成後,共識內容將併入Wikipedia:合理使用,我會加以整理並修正為中文維基百科的正式指引。有意討論者,請先閱讀以下背景資料。-- tonync (talk) 15:32 2007年4月13日 (UTC)

如果上述整理有問題,請在以下另劃段落討論,並請就以下剩餘問題補充最後意見,達成共識:

  • 藝人條目用唱片封面插圖:共識是不設數量限制,而唱片圖片必須與唱片本身有關。但需要有多詳盡的描述內容,才能支持轉載一張圖片?「發行日期+唱片歌目+播放時間」是否足以支持轉載圖片?如果再加上並未註明來源的「銷量數字」呢?
    • 沒有人發言,我這始作俑者來提提意見。我認為列表是不足以支持轉載圖片的,因為這些圖片的本質會變成用來裝飾零碎的資訊,多於用來辨認唱片本身。唱片如果要有附圖,我認為必須要介紹唱片的詳細內容,包括曲風、特色等,上述列表性質內容不應該用圖片。-- tonync (talk) 15:24 2007年4月15日 (UTC)
      雖然我覺得細一點的內容是有必要的,但你要說歌曲的曲風跟特色的話…我覺得這種東西要敘述得中立不是這麼簡單,這種問題感覺很主觀…有可能你跟我聽同一首歌,感覺出來的情境或是注意到的地方都不一樣,寫出來的東西我想也不會相同。抓個日文版的條目來舉例好了:ja:夢であるように。除了基本的曲目,曲子的作詞曲者之外,大概能寫的只有這首歌在歌迷圈的回響、用在什麼作品上 (動畫或game)、人氣投票的排名或是之後有哪些歌手翻唱這首歌而已。--Alex S.H. Lin 15:49 2007年4月15日 (UTC)
      基本同意tonync意见。在艺人条目使用唱片封面的目的是什么?美化条目?让大家知道他出的唱片长得什么样子?用唱片封面中的艺人形象作为辨识他的相貌用途?这些我认为都不是合理使用的理由。而且唱片封面的版权还可能属于封面的设计者,用设计者设计的一个封面艺术作品,去说明一个艺人的长相,总是说不过去。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19 2007年4月16日 (UTC)
      曲風等可以根據雜誌樂評作為可靠資料來源。據我所知,維基百科不是只記載中立資料,而是盡量根據可靠的來源,平衡各種值得記載的非原創觀點。當然,如Alex所言,歌迷圈回響、所用作品也是可以記載的中立內容。總之,我仍然認為,藝人條目如果只有唱片曲目之類的列表,不應該附以唱片封面作插圖,因為這除了將內容焦點變成有版權的圖片外,也可能違反了基金會方針所說,所允許的「必須盡可能少」。 -- tonync (talk) 14:36 2007年4月18日 (UTC)
    • 藝人條目不一定只介紹這一個「人」的自身,介紹這個藝人的作品為何不可?並不一定是用來裝飾,例如某歌手第一張唱片的封面。重要是,圖片不是用來辨認歌手,而是唱片本身。又例如,公司條目為何不可介紹這公司重要或者知名的產品?我覺得,這個情況,是否「合理使用」,應視乎條目內有否對應的內容,而不是條目的標題是「陳大文」,就絕對不允許條目內出現陳大文的唱片封面之類。2014 18:59 2007年4月18日 (UTC)
  • 我認為過往的討論太實質,未必能包容所有個案,我認為中文維基應給予場地,供個別例子作獨立評核,即引入en:Wikipedia:Fair use review。在收緊規則的同時,亦應給予解釋、再討論的機會。2014 18:59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台灣歷史圖片

請問一些政府刊物如彰化市公所印行的《彰化市志》裡的市容老照片,要用於彰化市條目,可否合理使用呢?WiDE 寫於世界時間

拍攝後超過50年可以使用吧?--Jnlin討論) 05:57 2007年4月14日 (UTC)
Wikipedia:圖像版權標誌有特別註明說是作者死後50年,不是作品或圖像有50年以上的歷史,我是想說,用納稅人的錢編印出來的政府刊物,其內容不知道算不算公共財哩。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6:15 2007年4月14日 (UTC)
  • {{PD-Taiwan}}有說明,照片作品是拍攝後超過50年。--Jnlin討論) 06:17 2007年4月14日 (UTC)
    • 有有有,我剛好看到,謝謝。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6:26 2007年4月14日 (UTC)
請留意,拍攝發表不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寫的是公開發表時間,而不是拍攝時間。如有必要,應該要在PD Taiwan模板中說明清楚。 —Jasonzhuocn 12:22 2007年4月14日 (UTC)

[编辑] 優良特色條目應否放寬?

Talk:香港中, 看到 kevinhksouth 兄有以下評論:

現時的特色條目評選的標準比以前嚴得多了,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也逐漸成為風氣,好像在選「永遠達不到」的完美條目一樣。

10美分en:dime的比較, 英文版已是 featured article, 而中文的 10美分內容相同, 但以目前優良條目特色條目的標準, 有理由相信它不可能列入優良特色之列。

再比較一下中英文維基對優良條目特色條目的標準, 也有差異: en:Wikipedia:Featured article criteria vs Wikipedia:特色條目候選。中文版顯然嚴苛得多。 (至於以往英文版的 good article 好像已停用)

由於優良條目特色條目會在各地維基中的「其它語言」連結中顯示, 我們是否應採用國際維基所使用的標準, 而非另行定一個更嚴格的準則呢? --Kevin wong 03:42 2007年4月14日 (UTC)

英文有的特色條目也是如中文一樣長篇大論,也有的十分「迷你」(如中華民國國旗,中文內容還略勝英文,中文是優良條目,英文是特色條目)。至于10美分條目,其現在有在選優良條目,而且目前看幾乎是鐵定通過。維基在進步。而不是永遠停留在一些維基人所想象的「當年……」。特色條目標準隨之水漲船高也是當然,或許數年后,現在所產生的特色條目里已經沒有幾個仍然是特色條目了(英文那邊被撤消的特色條目似乎有300多個,比例比中文高很多)。—出木杉 04:47 2007年4月14日 (UTC)
10美分已经在優良條目候選里了,并在2日内获得了6票支持,远多于入选要求的3票。至于优良条目的标准应否放宽,我觉得已经够宽了,里面都是一些非常基本的要求,连很多推荐新条目都可以做到,而且优良条目的入选只要求3个支持票,仅比推荐新条目的2个支持票多1票,再放宽的话优良条目的品质就更得不到保证。所以,现在反而有很多维基人提议收紧优良条目评选的要求,在本页上面的一些和优良条目评选有关的讨论主题里就可以看到。—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54 2007年4月14日 (UTC)
我搞亂了名字的翻譯, 上文「優良條目」是其實是說 featured article。--Kevin wong 06:39 2007年4月14日 (UTC)

雞蛋裡挑骨頭有什麼不好呢,特色條目是維基品質的最高指標,難道把標準放寬一些,得過且過一些,對維基發展就有好處嗎。當然,我承認我是贊成收緊標準的「收緊派」(笑),雖然太過吹毛求疵也不好,但是至少比放寬標準的壞處少得多。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5:52 2007年4月14日 (UTC)

可是現在條目評選常為一些小節而膠著。評選人會指指點點,要求這個那個,很多人樂於指出問題,但沒有多少人認為有責任協助提升。心態是「這是你的條目,不是我的條目,我幹嗎有責任幫你提升」,這多令人氣餒。其實評選也只為了鼓勵大家寫作,倒不如設打分制度:前題是好條目始終會是好條目,不會因幾塊骨頭而污染,只是特色條目中各評1-3 分。如果有人挑出骨頭,就給1分,沒有骨頭可挑,就給3分。--Kevin wong 07:16 2007年4月14日 (UTC)
我今早也想到,為什麼條目評選會用投票制,而非評分制呢?投票制只有支持反對二分法,相當不嚴謹,用個5分制或10分制,條目通過與否端視有沒有過設定的分數,甚至還能再依分數為條目設等級...還想到很多細節,只是今兒騎了60公里的自行車,累斃了,有空再補充吧。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7:26 2007年4月14日 (UTC)
不協助提升那就不叫維基百科了,幫忙提升和修錯絕對百利而無一害。—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3:52 2007年4月14日 (UTC)
如果真的有評分制度, Good Article也可以結束, 全部轉為 featured article(另加評分)了。不過我建議用較少的 scale, 例如 1-4 分(類似冠亞季茂), 而非 1-10 或 1-5。 在統計學上, 大家都有neutral tendency, 常會選 5、6、7 這類分數, 而選擇中間分數的人, 意見往往也是一樣, 這會令評分變得相當隨意。--Kevin wong 08:20 2007年4月14日 (UTC)

--Kevin wong 08:20 2007年4月14日 (UTC)

之前曾經有這個關于特色條目評選制度修改的投票,但最后因無人關心而不了了之。另外,我反對評分制,這實在太不好拿捏,之前條目提升計劃就是采用打分制的。當然,我認為提出有益條目改進的意見無可厚非,但是我希望提意見者可以參與條目的改進,至少提了以后要知道編輯人有無改善,不要就一走了之完全不管,修正了也不改票,這點讓編輯人相當寒心。—出木杉 12:56 2007年4月14日 (UTC)
想不到我的評論會被人借用了。相同的意見假如要我在此頁發表,我一定會說得婉轉一些。至於條目打分評級的概念,我認為是可以考慮的。可以到香港條目提升檢討參考一下,那處採用5分制,以5分最高,4分或以上便等同特色條目質素,附帶的意見也只是雞蛋裡挑骨頭,不影響其特色資格;未達4分但已有3分或以上便等同優良條目質素。當然,由於這個標準並非公認,加上通常只有香港人評分(雖然這是歡迎各地區維基人來評分的),所以實際上還是會按分數送交到評選頁進行正式的評選。結果又如何呢?根據香港條目提升摘要,截至現時為止共有19個平均達到3分或以上的條目,只有3個未有當選優良或特色條目,其中2個是剛好3.0分的;共有6個平均達到4分或以上的條目,只有1個未有當選特色條目,而那個是剛好4.0分的。可見,評分制與二分投票制所得出來的結果差異實際上並不大。 -- Kevinhksouth (Talk) 13:30 2007年4月14日 (UTC)
特色条目是wikipedia品质的典范。因此挑一些骨头也是对条目本身负责。而且可能一些条目能挑出问题,但是挑出问题的用户未必有能力改善这些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06 2007年4月14日 (UTC)
同意出木杉說的,有某一部份人對自己所投的票太不負責任了,即使有人已經改善了提出的問題,可是卻不去改票,那樣算是優質的投票建議嗎?如果沒有辦法對自己所投的票負責,那還不如別投,簡直就是在糟蹋人!建議以後這種人的票一律不予採算,因為那在根本就違背了良性的建議與互動,完全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已。→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14:15 2007年4月14日 (UTC)
例如說,因為看不懂論文寫作格式,便理直氣壯的指稱為『一整片無法理解的文獻資料』,因而投下反對票的行為嗎?67.103.245.50 23:22 2007年4月14日 (UTC)
看得懂或看不懂那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就算看不懂本來就是個可以反對的理由。同時,這裡沒有任何指引或方針說明條目需要使用論文寫作方式。→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02:38 2007年4月15日 (UTC)
我想,或許我應該這樣說好了:我沒看過有任何百科全書內容完全就像寫論文的格式一樣,如果您能指導在下有哪本百科全書就是那樣,那我可以考慮取消掉我的反對票。不過這裡不是討論那個問題,請您直接到我反對的地方討論。→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02:43 2007年4月15日 (UTC)
這位67.103.245.50,您始終對在下的語言有所不滿,沒關係,有關這個條目我已經正式提出反對的撤銷討論,歡迎大家移駕關注一下Wikipedia:優良條目撤銷。另外,請67.103.245.50張大您的眼睛看清楚,我何時對這條目投過反對票?如有疑問,請參考討論頁中的紀錄存檔。→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14:29 2007年4月17日 (UTC)
(+)支持 - 阿佳的說法很合理。要寫一條「候選特色條目 」簡直令人虛脫, 但留下反對票然後走人是多輕鬆, 也多令人沮喪。如果原作者已按照反對票的意見修補內容, 建議引入「理由失效」的方法, 令該張反對票自動宣告無效, 如果投票人回來再加評論則不算。這是確保良性互動得以進行, 避免有人投票後卻忘了回來跟進, 也可保證撰文者的貢獻不會因他人的粗心而被抹殺。--Kevin wong 17:54 2007年4月14日 (UTC)
同意Kevin wong的意見。不過,「理由失效」並非完全解決所有問題。例如一反對者提出10項意見,之後有人已跟進了9項,只有1項未有理會。未有理會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編者覺得不合理,或者無此需要,又或者這樣改動反而會引起其他人投反對票等,但「理由失效」的原因卻很難在此適用,結果就無視了那9項修訂而繼續是反對票。因此,投票者的心態是否有過份的完美主義也是另一問題所在。而評分制可以在絕對支持和絕對反對之間引入多個程度的支持,也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 Kevinhksouth (Talk) 07:16 2007年4月15日 (UTC)
其實這種做法的前題是避免失去良性互動, 而不是為了杜絕反對票啊。如果改動後, 會引起很多人不滿, 作者就應該讓該反對票存在。而如果有人提了10 項建議, 1 項看來無理(在作者眼中), 作者可以改善合理的9項,並解釋為何不改某1 項建議 , 萬一對方仍不同意, 他亦有權堅持留下反對票的。 其實, 換著是我, 若一些反對內容太挑骨頭, 倒不如忽視他, 讓他反對好了。--Kevin wong 20:19 2007年4月15日 (UTC)
嗯...特色條目雞蛋挑骨頭立意很好,可以重新改進,但建議大家能做就做,自己動手更快速。—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16:08 2007年4月14日 (UTC)
(!)意見:英語wikipedia有條目素質與重要性兩種評選:
條目素質以優至差排列:特色、A級、優良、B級、開始、小條目、不\未評級。
條目重要性以高至低排列:頂級、高級、中級、低級、沒有重要性。
en:Wikipedia:Version_1.0_Editorial_Team/Index
en:Wikipedia:WikiProject_Council/Assessment_FAQ---zzz……很睏 找我 20:42 2007年4月14日 (UTC)
是說中文版也要搞條目質量分級制度?這個之前有討論過,kevinhksouth也提出過一個方案,但是或許因為太費人力,大家的積極性不高。—出木杉 02:10 2007年4月15日 (UTC)
kevinhksouth也提出過一個方案的方案會怎樣執行呢? 看上去好像頗複雜。--Kevin wong 20:19 2007年4月15日 (UTC)
投下反对票后一走了之而不出力改进条目,我来对号入座好了,不过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投票是一回事,改进条是另一回事,我改好了条目还为什么要投反对票?—Quarty 08:53 2007年4月16日 (UTC)
因為『就算看不懂本來就是個可以反對的理由』67.103.245.50 22:38 2007年4月16日 (UTC)
請大家注意,最近幾日的特色條目提名密度幾乎達到每日一條。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的特色條目質量還有欠缺,否則怎么會密度如此之高?—出木杉 02:45 2007年4月17日 (UTC)

[编辑] 特色列表是否加入首頁輪展

  • 因為近幾週有兩優秀列表成為特色列表,想請問是否比照特色條目加入首頁輪展,另外,假設新增特色圖片,今方針怎做輪展處理?--winertai 05:04 2007年4月14日 (UTC)
    • 特色圖片…照目前的蕭條運行情況,恐怕一年也出不了幾張。至于特色列表,我覺得在特色條目一欄下面加個鏈接就好。—出木杉 05:06 2007年4月14日 (UTC)
  • 特色列表放上首页轮展的话很麻烦,比如國旗列表,列表之外的文字很少,而且单放文字的话又突出不了特色列表的特色。而如果把列表的部分放上首页的话,以目前特色条目一栏的空间,很难放得好看。至于特色图片,我觉得可以插入到每日图片中,当然如果不插,我觉得也不是问题,因为以现在的评选速度,一张特色图片可以在首页的特色内容一栏放上好几个月,比如现在的十分瀑布,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再占用每日图片的空间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9:56 2007年4月14日 (UTC)

[编辑] dnsstuff

目前,MediaWiki:AnontalkpagetextTemplate:CheckIPTemplate:IPuser等广泛使用了dnsstuff这个网站的链接:

  • 从性质上看,dnsstuff可能只是一家公司,与APNIC等互联网管理机构不同
  • 与dnsstuff相同性质的公司有很多,放在MediaWiki空间,如MediaWiki:Anontalkpagetext(会出现在ip用户的讨论页)有广告嫌疑

建议:

Isnow 10:51 2007年4月15日 (UTC)

Dnsstuff那個部份是我從英文版弄過來的,當時只是考量要查詢比較方便而已,沒其他的意思…en到現在也還有在用。--Alex S.H. Lin 15:38 2007年4月15日 (UTC)
先将MediaWiki:Anontalkpagetext中的dnsstuff的链接隐藏了,另两个模板归到外部资源。—Isnow 09:14 2007年4月17日 (UTC)

[编辑] 汉奸编辑战

我已用完两次回退Ksyrie先是删除大段他不认可观点的文字,我说明有来源后他依然删除,我加入相关详细来源后,依然删除他认为定义不对的一段文字。我在讨论页说明理由后,他拒绝在讨论页讨论,并不给具理由回退。请众人评判。—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6日09:10 (UTC+8 4月16日17:10)

編輯戰,已保護,請在討論頁討論。--Jnlin討論) 09:15 2007年4月16日 (UTC)

[编辑] 分身、傀儡及馬甲帳號的問題

前情提要:

2007/4/14,應朝貴老師之邀(其實是在睡夢中接到他的電話,因為沒去參加Bof[7]被抓到 XD),我們討論了一些Wiki(不只是wikipedia)在社區大學推廣的可能性,當然,目前wikipedia是一個很好的舉例的例子,我們談了一些具體的可能,並打算進行一些小小的初步實驗。

社大這群人與目前wikipeida主要的使用者有些許的不同,例如:年齡、生活經驗、資訊工具操作的能力、生活背景、...也許透過他們的角度參與wikipedia,能夠提供給wikipedia不同的視野,例如可以提供更多品質優良的老照片、對歷史、地理、舊行政區劃、典章制度提供更多基礎條目。

但最基本的問題來了,由於我的帳號是管理帳號,登入之後畫面跟一般使用者有一些不同,在撰寫操作說明或在講台上演示操作流程時,容易造成很多的困擾(嗯...基本上,很多社大的使用者,操作功能時,認的是畫面上的相對位置,而不是去看上面的字寫什麼XD),我查看了一下Wikipedia:傀儡,似乎可以在某些正當用途下使用,不知道小弟是否可以在使用於課程演示、教材製作的範圍內,另行建置一組帳號〈同時於其個人頁明確宣告〉?—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09:16 2007年4月16日 (UTC)

我認為可以,只要對百科有益處就可以。--Jnlin討論) 09:23 2007年4月16日 (UTC)
原來洪朝貴老師也有條目呀,同學在朝陽給他教過,讚不絕口 XD。WiDE 寫於世界時間 10:03 2007年4月16日 (UTC)

設置多個帳戶是可以的,前提是它不是用作破壞、用作一人投多票等。 KJ在她的著作「維基百科攻略:知識分享最前線」也曾創建過 User:Jojosongcommons:User:Jojosong 這兩個帳戶。--Hello World! 10:38 2007年4月16日 (UTC)

Jojosong 的例子是在不同維基各設一個戶口。如果在同一個版本的維基中設兩個戶口, 真的沒問題嗎? 有沒有指引可以參考呢? --Kevin wong 03:32 2007年4月17日 (UTC)

沒問題的。User:JojosongKJ的另一個帳戶。--Jnlin討論) 03:36 2007年4月17日 (UTC)

[编辑] 提刪用戶頁

最近一段事件,有逛刪除投票的用戶都發現了,經常有用戶頁被提刪,也包括本人在內。原因大都是與政治有關。因此建議明令規定用戶頁允許有多少關于政治的成分。提刪用戶頁的行為只會嚴重損害社群互信,而且令人注意的是,被提刪的用戶頁都是帶有明顯反共立場的用戶頁。難道大清洗、文化大革命與紅色恐怖逼近?對于這件事,我的發言到此為止,只是我不得不提示,一旦開了這種先例,將很可能產生極不良的影響。況且,中文維基用戶頁中十有八九的用戶都含有與政治有關的內容,而對政治條目相當熱衷的用戶還不少,用戶頁帶有大量政治內容的也不少,是不是都要刪除?如果這樣,與政治有關的用戶框也值得商榷了。—出木杉 03:51 2007年4月17日 (UTC)

大部分维基用户页面内容很少,而且很多维基编辑者没有用户页面,怎么能说十有八九的用戶都含有與政治有關的內容.就我看来只有中文维基的某一个编辑群的用户页面出现大量的政治内容。我在其它语言的维基上很少看到这么多个人宣传内容,是不是只有中文维基的某些编辑者可以呢?—Ksyrie 14:28 2007年4月17日 (UTC)
我認為只要用戶頁大部分與維基百科相關,則無論反共反扁反馬,只要不是佔該用戶頁的一半以上,都可以被接受。--Jnlin討論) 04:16 2007年4月17日 (UTC)
用戶頁有關的方針在這方面並沒有提出非常細節的規定(比如可以在用戶頁上寫多少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字?可以放上幾個連向其他網站的連結?可以放幾張圖片?),原因就在於這些用戶頁並不屬於百科正文的內容,只要不是過於極端的情況,社群通常容忍用戶自身對其用戶頁的處置。可笑的是每當有人發現其他人用戶頁擺設的內容不合己意時,我提刪你用戶頁、你提刪我用戶頁的鬧劇就會不斷發生。我想這一系列提刪用戶頁的提刪者動機為何,大家看的都很清楚。與其繼續浪費大家時間和精力,拜託那些提刪者先看一下WP:RLLecter 咖啡館♨ 09:01 2007年4月17日 (UTC)
你所认为的這一系列提刪用戶頁的提刪者動機為何,大家看的都很清楚,只是因为目前维基社区持同一种政治观点的编辑者太多,所以一有反对此种理念声音,便认为是浪費大家時間和精力Ksyrie 14:21 2007年4月17日 (UTC)

我认为用户页不宜轻易提删,这与条目等完全不是一个效果,会损伤社区,除非绝大多数人都对该用户页不能容忍。这里也不可能定出什么量化的标准的。—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7日13:46 (UTC+8 4月17日21:46)

我有个提议,标准难以量化,不如在程序上提高门槛。用户页的提删不宜直接在删除请求页面进行,可以考虑要求用户页的提删必须在这里(方针客栈)先行提出讨论,由讨论共识决定是否要求该用户更改用户页文字,拒绝更改的,再行打{{ufd}}标签和提请到删除请求页。—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7日14:11 (UTC+8 4月17日22:11)
维基目前来出自于某种政治理念的编辑者远远多于其他编辑者,维基要保持中立性,不可避免要限制个人宣传,否则照目前看来,平衡维基中立性只是一句空谈。—Ksyrie 14:17 2007年4月17日 (UTC)
本來我不打算再講下去,不過既然Ksyrie說了,那我們就看看擁共者與反共者的比例。從Category: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维基人看,擁共者有32人;從Category:反對中國共產黨的維基人來看,反共者有39人,不知道你所說的「遠遠」是什么標準。如果說為了維持中立性,就在納粹條目上加入一些新納粹人士的觀點;在恐怖主義條目上加入賓拉登的觀點。請問這算什么邏輯?另外,Elegance的用戶頁提刪大部分人是贊同的。—出木杉 14:31 2007年4月17日 (UTC)
只能找到Category:反对中国共产党的维基人.—Ksyrie 14:43 2007年4月17日 (UTC)
請您搞清楚狀況,中立性是指條目內容而言,從沒有說過有某種政黨色彩的人不能編輯維基百科。→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14:32 2007年4月17日 (UTC)
我提出過有某種政黨色彩的人不能編輯維基百科吗?—Ksyrie 15:22 2007年4月17日 (UTC)
那您理解中立性是指哪裏?什麼場合而言的嗎?→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15:32 2007年4月17日 (UTC)

[编辑] 建議重議政治內容的限制

在記憶以來, 維基雖然受過非議, 但沒有批評者會把維基質素與用戶頁內容扯上關係。在用戶頁表達政治內容, 只要不太離譜, 又或夾雜粗言和謾罵 , 本來是相安無事, 但自從一兩個用戶頁提名開始後, 用戶頁的問題好像一夜間爆發出來。
本來, 法規不執行, 不代表其他人可以犯規, 但維基特別之處是規則按照共識而建立。當我們長期讓人留下政治內容後, 這種默許要考慮在共識之內。如果有人違反這種久未執行的規定時, 我們或要問: 這規則本身是否違反了共識? 是否未經深入討論?
事實上, 中文維基建立初期, 曾直接引入大量英文的規則, 有助迅速建立中文維基, 但時間久了, 中文維基已是一個獨立社群, 當日照搬入來的規定, 例如此一條, 是時候要重議了。
我的關注是, 有些用戶頁 (包括管理員的) 加入「抗議百度殘害人民」、「抗議中國政府封殺維基」、「這個用戶是自由主義者」等字句, 大家希望禁止嗎? 禁止會帶來甚麼後果? 有令多少個用戶頁捲入清洗之列?
而在提升維基內容時, 審查管理用戶頁會為維基帶來甚麼好事和壞事呢? --Kevin wong 16:42 2007年4月17日 (UTC)
我不支持在用戶頁使用抗议xxxx,反对xxx这样的用户框,这种言辞激烈的用户框只会增加用户之间的隔阂与分化。一上面的中国共产党的分类为例,Category:反对中国共产党的维基人不是一种好的说法,或许用“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维基人”或者“支持反共主义的维基人”这样会比较好。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12 2007年4月18日 (UTC)

用户页的使用指引,参见Wikipedia:用戶頁。--Wikijoiner 04:53 2007年4月18日 (UTC)

個人覺得無論政治、宗教立場等,只要不佔用戶頁比例過多(例如超過一半),都可以視為這個人的自我介紹。--Jnlin討論) 05:03 2007年4月18日 (UTC)
我認為在個人頁中放類似的內容適不適當,應該得看放這訊息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介紹該用戶本身,還是想要藉機宣揚他的理念。舉例來說,『我是火星教的信徒』跟『大家應該都來信火星教』這兩句話,前者是自我介紹,後者就是藉機宣揚理念,因此前者適合收錄,後者則不適合。—泅水大象 訐譙☎ 05:11 2007年4月18日 (UTC)
同意Jnlin泅水大象的說法,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念,在自由的百科中為何要去禁止這些屬於個人自由的資料?當然,只要不是於條目中有這類偏向的內容,用於介紹自己有何不可?而且我認為抗議XXX云云或是反對XXX,這些都能讓別的人知道原來這個人有這樣的想法,那只要自己也不介意就可以與之交流,如果跟自己理念不和,那就能避而遠之亦無不可!每個人居住的地方、思想都不會是一樣的,利用這類個人宣導應該並沒有什麼不妥。好比如前些日子有人認為不能將他寫的內容比喻是偽基,那也能寫個我抗議將我作品當作偽基資料;又或是前一陣子的師兄爭議,其實有幾個人知道稱他人師兄也會有不妥呢?這些都能藉由個人頁面表現出來,只要不是太誇張,整個頁面都是那些理念,應該沒必要去禁止這些,否則叫做自由的百科,卻在這裡禁這禁那的實有違自由之意。→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06:27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參考英文維基的方針

我認為用戶頁內容限制這事,是完全可以在維基百科的方針下解決的。事關不適合維基本百科的文章(方針)是譯自英文維基的版本,在2003年建立的。用戶頁(指引)則在2004年也通過翻譯建立。但兩個版本以後大都個別發展,英文版漸漸對很多細節作出了清晰規定,這些規定在中文版都缺乏,導致了這場互相提刪用戶頁的事件。

例如,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不是免費網站空間,已經仔細擴充為「維基百科不是網誌、網站空間提供者、或社交網絡」(Wikipedia is not a blog, webspace provider, or social networking site),明確把Blog納入禁止內容之列,中文版則沒有。英文版的Wikipedia:用戶頁,也有吉米·威爾士的「指示」:「……實際上,使用用戶頁來攻擊人或有計劃地進行支持或反對任何事物或任何人的行為,是一個壞的主意。」(in fact, using userpages to attack people or campaign for or against anything or anyone is a bad idea)而「任何事物」(anything)當然包括政治主義、思想和宗教,而「campaign」是指「有計劃、組織地進行一系列的行為以達到某目標,尤其是為支持或反對某事物而作出抗爭,或吸引人注意某事物」(planned actions: a planned and organized series of actions intended to achieve a specific goal, especially fighting for or against something or raising people’s awareness of something,摘自Microsoft Encarta Dictioinary 2005)。如果只是簡單宣告自己的立場,好像「這個用戶反對中國共產黨」,並不構成「campaign for」的「有計劃地進行一系列行為」的定義。

那麼甚麼行為才是符合「campaign for」的「有計劃地進行一系列行為」定義呢?就是已經脫離「單一宣告」,進而:

  • 重複述說某思想、立場、語句聲明(例如天滅某團體在即),不論是否在同一頁面還是在多個場合(例如用戶頁、討論頁、刪除投票)﹔
  • 為該思想、立場進行論述,例如假設某反共用戶開始解釋說明「X共的惡行」,某反日用戶引經據史試圖証明「XX島是不屬於日本的」﹔
  • 開始作出發揮該思想的行為,例如為提出成立某國家或團體並為之設計旗幟﹔(這種事維基百科已經遇過了,不知大家記得否)
  • 大量引用(或採錄)包含該思想或立場的文章、報導、作品等,不管版權自由與否﹔(這種事也是發生過了不久)
  • 其他類似的行為。

因為這些行為符合「campaign for」的定義,因此都是英文版維基社群禁止的。但在中文版,完全沒有提到這個限制,造成了中文維基百科缺乏相關規定情況,不但妨礙了這些不當內容的移除,更對如何才算恰當使用用戶頁產生了疑問。因此才會在刪除投票處造成異議,這裡又對用戶頁裡的「政治成分」爭論。誰不知道有人、有討論的地方便有政治?硬性規定禁止提到政治,就如用堵塞去治水,必然失敗,導致更多話題政治化,例如很多關於管理員、字體的繁簡的討論,都被政治化了,令很多維基人擔心維基變成論壇,大感灰心,大家難道忘記了嗎?

爭論的出路在於使用疏導的方法,訂定清晰的、意思無爭議的方針政策。違反的按明文規定刪除、封禁。英文版維基面對更多政治,因此他們的相關規定遠比中文版完善。中文版面對的許多爭議,英文版可能都遇到過,才會發展出這麼詳細的方針指引。我們只需要按英文版的規定,修訂中文版方針指引裡的漏洞,即可減少很多好像今次「互相提刪用戶頁」的事件:只要參考英文版的規定,再加上一些語言常識,都很容易查明:用有限的文字,表明政治傾向的用户框、宣告是容許的。只是過度使用(濫用)、語調激昂、宣傳、攻擊等不當使用維基百科空間的行為才是禁止的。

謝謝您的閱讀。--Computor 06:27 2007年4月18日 (UTC)

Great! 我支持這個作法。--Jnlin討論) 06:34 2007年4月18日 (UTC)
贊同Computor的看法。--Theodoranian|虎兒 =^-^= 08:16 2007年4月18日 (UTC)
很棒的規範,有明白的界線是好的,感謝Computor的翻譯與解說。→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08:26 2007年4月18日 (UTC)
強烈(+)支持出木杉 08:33 2007年4月18日 (UTC)
谢谢你的查证和翻译,这些应当能写入Wikipedia:用戶頁。—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8日10:55 (UTC+8 4月18日18:55)
(+)支持Mountain 11:33 2007年4月18日 (UTC)

如果大家都覺得我的解釋可以接受,那麼我建議把「不適合維基百科的文章」、「用戶頁」等方針、指引更新,參考英文版的規定加入下面的內容,以去除現行規定中的灰色地帶,令大家更清楚用戶頁的恰當用法,減少日後爭議。

  • 不適合維基百科的文章中,明確規定不可在把任何頁面(不光是用戶頁)當Blog使用。
  • 用戶頁中,增加吉米·威爾士的指示和禁止campaigning的規定,把我上面列出的定義和4種campaigning例子納入,而允許用有限的文字,例如適量使用用戶框和宣告欄作「單一宣告」,表明自己的宗教、政治取態和思想。
  • 用戶頁中,明確規定對用戶頁的規範適用於用戶頁的所有子頁面。
  • 確定新的規定將馬上生效,目前刪除投票中的項目可因作Blog使用,campaigning等原因刪除。

請大家投票。--Computor 11:45 2007年4月18日 (UTC)

  • (+)支持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8日11:49 (UTC+8 4月18日19:49)
  • (+)支持塔下人 13:15 2007年4月18日 (UTC)
  • (+)支持--Jnlin討論) 13:22 2007年4月18日 (UTC)

想請問何謂blog:不定期的紀錄用戶對維基百科的感想,是否適合當用戶頁內容?也請問何謂「單一宣告」,支持A團體而同時反對無關的B議題,是否超越「單一」宣告?如果兩者對編輯維基都有關聯,是否同屬「單一」宣告? -- tonync (talk) 14:42 2007年4月18日 (UTC)

回答tonync君:
  • 記錄對維基百科的感想,是跟維基百科有關的行為,有助維基人互相交流和認識,是值得鼓勵的。
  • 所謂「單一」宣告,是指針對和維基百科沒關的個人觀點,每個觀點只可以作一次宣告,例如某用戶X在用戶頁上宣告:「X反對中國GC黨」,「X支持Y地的維權運動」各一次,是允許的,但不能進一步重複、解釋這些觀點。又好像在用戶頁聲明自己是基督教徒是允許的,但使用維基傳教(不管是否使用自己的用戶頁)或寫一篇「我為甚麼信基督教」再在用戶頁或其子頁發表,都是被禁止的。因為如果允許這些行為,使用者便可以在用戶頁及其子頁發表任何題材的文章,跟允許用戶頁當Blog使用沒有分別。
  • 但如果對編輯維基有關(例如宣告自己不接受維基榮譽),便不會限制宣告的數量和長度,就是寫一篇文解釋自己的觀點都沒問題,不過前提是必須和維基百科有關。這不是我的創造,英文維基上由維基人寫的,關于維基百科的文章(essay)很多,不少更是放在用戶頁的子頁面裡的。
--Computor 15:31 2007年4月18日 (UTC)
還有一點兒問題,宣示性的分類是不是允許?比如Category:反對××的維基人等,以上陳述的政策是否也應適用於template?比如各類用戶框,個人覺得你解釋的政策都可以適用這些。再有一個,如有違反,提刪程序是怎樣的,是否應先與該用戶溝通或通知再提刪?—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8日15:48 (UTC+8 4月18日23:48)
以上陳述當然適用於template,包括用戶框。使用用戶框也是宣示的一種。出於禮貌,我一般會先留言提議改善,如果沒有效果,再提出刪除。但如果嚴格按照方針,如果一頁面出現禁止的內容,已經可以提請刪除,除非刪除的理由消失。--Computor 16:14 2007年4月18日 (UTC)
抱歉,我的文字少了冒号,分类一项没有显示出来。—自由主義者  2007年4月18日16:39 (UTC+8 4月19日00:39)

[编辑] 括號的使用格式

注意到最近有些參與者在有計畫性地將條目中原本是全形的括號改為半形,並在編輯註解中提到『根據方針進行修正』,但很奇怪的是記憶中除了條目內的括號因系統的限制因素使用半形外,長期以來都規定是要以全形括號為主,因此這幾年來我也都一直使用全形的括號在寫作。在此我想請問一下最近是否有真的經過討論進行了格式方針的修正?畢竟中文維基上的條目再怎樣也有十萬條以上了,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全形括號寫的,此時要改工程規模可不小,茲事體大,因此想先跟大家詢問確認之後才方便未來的繼續編輯。—泅水大象 訐譙☎ 19:51 2007年4月17日 (UTC)

没有这种方针。我想应该通知这些用户,阻止他们的行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31 2007年4月18日 (UTC)

看格式指南中这一段:

請注意括号一如其他标点一样,都应该使用最常見的全zh-cn:角;zh-tw:形符號:

  • ( )

而不是半zh-cn:角;zh-tw:形的:

  • ( ) 或者 ﹙ ﹚

以及这一段:

請使用正規中文的标点符号。同時請注意以下特別格式:

  • 在文中请使用全形的标点符号(,、:;.。?!)而不是半形(,:;.?!)。

唯一规定使用半角的,是条目名中位于末尾的消歧义括号。--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38 2007年4月18日 (UTC)

能否说出具体是哪些用户,我们好去通知他们?--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40 2007年4月18日 (UTC)
其實我指的用戶是一位來自日本的維基人,可能是還不熟悉中文版的規則,所以已經留言跟他說明了。只是想在留言之前double check一下目前的規定,免得最後發現是自己搞不清楚狀況那可就丟臉了。—泅水大象 訐譙☎ 03:25 2007年4月18日 (UTC)
似乎日文版規定使用半形括號?--Jnlin討論) 05:04 2007年4月18日 (UTC)
日語版也是推行全形括號的,見ja:Wikipedia:表記ガイド#括弧類,雖然仍未成為指引,但大部分仍會採用全形。--RalfX) 06:03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全民大闷锅》、《2100全民开讲》的英文名

移自wikipedia:詢問處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个条目一开始要在《2100全民开讲》、《全民乱讲之全民大闷锅》的名称后写出英文名,写英文名称到底有何意义?这两个节目我均经常收看,但看不出任何用到英文名称的情况,实在不知在中文维基上,标出这两个华文节目的英文名称有何意义。曾经在周杰伦条目中曾有过类似情况,最后周杰伦的英文名Jay Chou被去掉。在此,我也建议去掉这两个节目的英文名称。Hawyih 05:35 2007年4月17日 (UTC)

因香港的官方語言包括中文和英文,電視台都會在香港的英文報章刊登節目表,故在無綫節目的條目加上英文名稱是合理的。—khris 06:34 2007年4月18日 (UTC)
  • !那这两个节目的英文名应该可以去掉啰。台湾的官方语言可没有英文。Hawyih 08:01 2007年4月18日 (UTC)
    • 當然像周杰伦Jay Chou保留是合理,只要歌迷會說用Jay的用語,我們有理由刪除嗎?—費勒姆 費話連篇 14:32 2007年4月18日 (UTC)
我覺得上述的電視節目之英文名稱與Jay Chou該不該寫在周杰倫的條目中,是兩件不大相同的事。理由在於這幾個電視節目並沒有在節目中或相關的訊息中使用其英文名,但周杰倫常常在他的專輯封面上大大地寫上「Jay Chou」,甚至在歌詞或配樂中用到自己的英文名字。或許,條目開頭處的中英文名稱對照之寫法恰不恰當可以討論,但在內文中提到「周杰倫的英文名字是Jay Chou」,應該不算超過維基百科收錄範圍的資訊吧。—泅水大象 訐譙☎ 16:45 2007年4月18日 (UTC)
若在英語系國家有播出這幾個節目,加上一句「某節目在某地播出時使用了這個名稱」應該也OK。--Jnlin討論) 17:22 2007年4月18日 (UTC)
一個英文名稱在內文出現(注意哦!是內文不是命名,命名還是要依常規)有這樣礙眼得要刪除嗎?重要的是這個英文名是否存在,不存在就刪除,有就得保留,用不著在這裡討論。2014 20:00 2007年4月18日 (UTC)
这种说法不成立,为何只有英文名出现?其它语种是否也应该一并列出?所以除非必要不必在内文中出现外语名称。人名我认为也不应鼓励,知名的人物多有英语的跨语言链接,这应该足够了。—Mukdener|留言 22:09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User:Elegance/blog

這位使用者的用戶頁,不久之前才因放置Blog和不適當的材料被刪除,他又在一個子頁面重建被刪除的用戶頁,並把用戶頁重定向到這個子頁面。此君好像相信適用於用戶頁的方針政策不適用於子頁面。我認為:

  • 禁止把維基百科作Blog用的限制是適用於所有頁面的。(「……維基百科頁面不是:……」而不是「……維基百科用戶頁不是:……」)
  • 適用於用戶頁的限制同樣適用於其子頁,尤其當用戶頁直接反映子頁的內容(包括使用重定向)。
  • 新的子頁面仍然包含用作「有計劃地進行支持或反對任何事物」(campaigning,見上文)的行為。

我請大家關注這個用戶的行為。不過,為免與此君發生進一步的爭論,我不把這頁面提刪了,請管理員另行決定這是否有違方針,才提交刪除。--Computor 07:19 2007年4月18日 (UTC)

Wikipedia:子頁面有一句話:

我們鼓勵用戶建立用戶子頁面如果此舉能方便用戶組織和整理個人資料。但是,維基百科不是免費網站空間 — 利用你的用戶頁(或用戶子頁面)發佈一些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是不允許的,而且將會面臨刪除的機會。

,故已經提請刪除此子頁面。建議儘快討論,增加關於campaigning的方針。--Jnlin討論) 09:31 2007年4月18日 (UTC)
(-)反对 我本身頗反對管制用戶頁內容, 只要內容不是人身攻擊、誹謗或違法事情 (以美國法律為標準), 就沒甚麼好管。說到底, 只是一人之頁, 讓大家對他有更多認識, 無必要事事要管, 特別是這對內容的幫助不大。如果有人開幾個user 頁, 宣揚同一個內容, 這可以當成馬甲禁制。 --Kevin wong 11:27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copyvio}}

剛剛見到Wikipedia:子頁面內說明,若貼上{{copyvio}}模板的條目,應在Talk:條目/temp寫未侵權的內容,而非在條目/temp內寫。因此是否應該修改一下{{copyvio}}模板?--Jnlin討論) 09:41 2007年4月18日 (UTC)

為甚麼會使用Talk空間呢?自我加入維基以來,一直也從未見過在Talk空間寫臨時子頁面。 -- Kevinhksouth (Talk) 15:42 2007年4月18日 (UTC)
因為條目空間並沒有子頁面的觀念。--Jnlin討論) 17:16 2007年4月18日 (UTC)
我覺得這樣問題不大。假如提議修改,必須廣泛討論,因為這會改變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而且Wikipedia:子頁面的那條規則何時設立?有無經過討論?為何寫在那頁的與我們一直實際進行的習慣會不同,而到現在才有人發現?這些問題都要搞清楚。我的個人意見是,若「將臨時子頁面寫在Talk空間」並未曾經過討論所得的共識,要修改的應該是那一頁而非我們的習慣。 -- Kevinhksouth (Talk) 17:26 2007年4月18日 (UTC)
猜測是譯自英文時即有的。如上所述,因為條目空間並沒有子頁面的觀念,條目與條目/temp事實上不相關。例如OSOS/2就不能說OS/2OS的子頁面吧。當然要繼續用現在的作法也沒問題,定期搜所有沒有漏掉的條目/temp並刪除或移動就是了,但若用Talk:條目/temp則可以用Prefix的搜尋辦法,比較方便。--Jnlin討論) 17:32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避免中文出现斜体格式

中文并无斜体用法,然而除了编辑者的疏忽外,更重要的是许多模版inforbox已内置了斜体格式,导致还是有许多中文斜体的实际应用出现,如

在此提出来,想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看是否有解决方法(如修改模版)。但至少也可以让大家多意识、多重视一点这个问题。我真的很讨厌中文斜体字。Hawyih 19:26 2007年4月18日 (UTC)

同意,中文斜體字大量時干擾閱讀,少數則有礙觀瞻,建議避免。WiDE 寫於世界時間 19:59 2007年4月18日 (UTC)

其他语言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