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简称: 汉 | |
政府驻地 | 江岸区 |
市委书记 | 苗圩 |
市长 | 李宪生 |
面积 | 8,467.11km² - 城区面积:1557km² |
人口 - 总人口 - 非农业人口 - 农业人口 |
8,310,000 |
GDP - 总值 (2005年) - 人均 |
¥2238亿 ¥26,930/人 |
城市综合排名 | 2005年列第17位 |
行政级别 | 副省级城市 |
方言 | 武汉话 |
市花 | 梅花 |
市树 | 水杉 |
邮政编码 | 430000 |
电话区号 | 027 |
车辆牌照 | 鄂A |
![]() |
|
武汉在湖北省的位置 | |
![]() |
|
武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 |
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人口约为831万人(2005年末),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目录 |
[编辑] 建制沿革及历史事件
武汉市历史悠久。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编辑] 春秋战国至元
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卻月城、鲁山城,和在今武昌蛇山的夏口城。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汉的制瓷业发达。在市郊江夏区梁子湖旁发现了宋代瓷窑群100多座,烧制的瓷器品种很多,釉色以青白瓷为主。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编辑] 明清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
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以盐、典当、米、木材、棉布、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美誉。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
[编辑] 晚清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推动教育。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措白银80万两,修筑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在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修建了汉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编辑] 中華民国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即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 1914年属江汉道。
-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县城 。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特别市 。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追究陈独秀的责任,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中国国民党的统治。
- 1928年5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建立国立武汉大学,从此武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
-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内多处长江干支流漫溢决口,致使武汉市被水淹长达100日之久,仅武汉市区就死亡3619人,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 1938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同年10月,武汉会战以中方失败告终,武汉沦陷。
-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均由解放军接管。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54年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此次特大洪水虽未导致武汉城区严重渍水,但武汉郊区及周边湖泊一片汪洋。
-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
- 1975年,将武昌县划归武汉市
- 1983年,将新洲县划归武汉市
-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共同抢护防守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
[编辑] 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
[编辑] 地理位置和地形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市省辖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分类 | 平坦平原 | 垄岗平原 | 丘陵 | 低山 |
百分比 | 39.25% | 42.56% | 12.32% | 5.85% |
-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 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 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
- 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编辑] 气候、水系和资源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镇,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马尾松、杉木、栎树分布普遍。矿产主要有煤、磷、黄铁矿等。盛产鲜鱼、莲、藕 ,武昌鱼为著名鱼种。洪山红菜薹、天兴洲西瓜、高洪太铜锣、绿松石雕、汉绣为地方土特产。
[编辑] 自然人文景观
武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表形态复杂,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这些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后,位于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汉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东西南北人流如织,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 城区旅游景观:东湖、磨山、中山公园、解放公园、黄鹤楼、龟山、归元寺、古琴台、湖北省博物馆、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汉口江滩、长春观、古德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关公卓刀泉、洪山广场、光谷广场、武昌江滩、汉阳江滩、起义门、黄兴拜将台、施洋烈士墓、武汉长江大桥、晴川阁
- 郊区旅游景观:龙泉山、道观河、木兰山、盘龙城遗址
- 非物质文化景观:汉剧、独角戏、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
[编辑] 交通
[编辑] 城际交通
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近代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陆续建成,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编辑] 公路和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合武快速铁路在建。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有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的武汉铁路局。
[编辑] 航空和水运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有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与市区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但随着长江航运的衰落,武汉港也逐渐转变功能而成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郊区的旅游专线以及省内及省外的长途客运。
[编辑] 市内交通
[编辑] 大桥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五桥)、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二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四桥、公铁两用桥、在建)、阳逻长江大桥(长江六桥、在建)共四座公路大桥和两座公铁两用大桥。汉水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长丰桥、知音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桥、晴川桥共五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
[编辑] 公共汽车和轮渡
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今已经有1、2、4、5、6、7、8、9字头公汽线路几百条,以及无轨电车线路7条。近年来,武汉市了实行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开通了编号为4位数的郊区公交。但是,由于这项工程牵涉到郊区中巴业主的利益,实行至今仍然阻力重重。
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
参见武汉公共汽车线路沿线站点
[编辑] 轨道交通
2000年,国家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范湖站动工,二号线预计于2012年建成。
[编辑] 过江隧道
(在建,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
武汉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编辑] 武汉街道
- 武昌
雄楚大街、武珞路、珞喻路、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红卫路、光谷大道、户部巷
- 汉口
江汉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滨江大道、武胜路、吉庆街、沿河大道、沿江大道、京汉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黄浦大街、一元路、二耀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张公堤、香港路、崇仁路
- 汉阳
汉阳大道、鹦鹉大道、洗马长街、沿河大道、龟山北路、腰堤路
[编辑] 城市交通问题
随着武汉城区的发展,市内交通日益成为一大问题,武昌更是近来有取代汉口成为堵车中心的趋势。2006年9月30日,由于交通信号灯等待时间设置过长和道路狭窄等原因,武汉内环线、长江大桥、解放大道、武珞路出现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市内交通完全阻塞,引发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11月,武汉市政府制定了道路交通调整一系列方案,希望能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但是交通堵塞依旧难以缓解。武汉正在实施阅马场隧道工程、中南路立交工程、珞狮北路改造工程、八一路改造工程等以彻底解决武昌地区交通问题。
[编辑] 行政区划
武汉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下辖13区,分别是: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7个城区以及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6个郊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区名 | 面积(平方公里) | 政府驻地 | 图中编号 |
江岸区 | 64.24 | - |
|
江汉区 | 33.43 | - |
|
硚口区 | 46.40 | - |
|
汉阳区 | 91.50 | - |
|
武昌区 | 81.22 | - |
|
青山区 | 45.13 | - |
|
洪山区 | 501.70 | 珞南街道 |
|
蔡甸区 | 1091 | 蔡甸街道 |
|
东西湖区 | 495.51 | 吴家山街道 |
|
汉南区 | 268 | 纱帽街道 |
|
江夏区 | 2008.98 | 纸纺街道 |
|
黄陂区 | 2261 | 前川街道 |
|
新洲区 | 1479 | 邾城街道 |
|
[编辑] 经济
武汉是湖北及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当时,由于市容环境不佳、城市建设无序,武汉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 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多次增加投资,目前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远远超出在中国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此外,法国在武汉还有其他多种项目的投资。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1]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湖北省内的GDP中70%由武汉市创造。这导致在湖北省中形成武汉市“一城独大、鹤立鸡群”的中国大陆罕见经济局面。以至有人形容武汉是被一圈乡村包围的特大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武汉的经济发展缺少来自周边的有效支持。
[编辑] 人口
2001年人口普查,武汉市,包括所属行政区,共有人口831.26万。
武汉各行政区中,武昌人口最多,达97万多人;汉南区人口最少,仅有9.89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有1.78万人,江夏区则最少,每平方公里仅有301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的98.91万人,占12.3%;接受高中教育的166.66万人,占20.7%;接受初中教育的264.72万人,占32.9%;接受小学教育的187.63万人,占23.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1.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男性人口402.99万人,占51.6%,比上年末增长1.7%。;女性人口378.20万人,占48.4%,比上年末增长1.7%。农业人口306。21万人,比上年降低0.8%;非农业人口474.98万人,比上年3.4%。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长率2.15‰;净迁移率15.99‰。计划生育率98.80%。
[编辑] 姓氏
根據2006年人口數据,武漢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李、張、王、陳、劉、胡、周、楊、黃、吳。[2]除了胡姓外,其餘姓氏都是中國首十個姓氏之內,與中國十大姓相當吻合。
[编辑] 文化
[编辑] 节日
有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节、武汉渡江节等。
[编辑] 城市纪念日
日期 | 名称 | |
10月25日 | 武汉市耻日 | 1938年武汉沦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 |
[编辑] 媒体
名称 | 类型 | 备注 |
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 | 报纸 |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全省覆盖 |
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 | 报纸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长江商报 | 报纸 |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
湖北电视台 | 电视 | 全省覆盖 |
湖北经济电视台 | 电视 | 全省覆盖 |
武汉电视台 | 电视 | 7个频道,全省覆盖 |
武汉教育电视台 | 电视 | |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 电台 | 全省覆盖 |
楚天广播电台 | 电台 | 全省覆盖 |
武汉人民广播电台 | 电台 | |
读者文摘 | 杂志 | |
知音 | 杂志 | |
前卫 | 杂志 | |
大武汉 | 杂志 |
[编辑] 体育
武汉拥有武汉光谷球队。球市最火爆的2004至2005年间,曾被誉为“金牌球市”。2005年武汉队教练裴恩才被抽调担任中国女足教练,加上武汉队之后成绩欠佳,球市从此逐渐冷清下来。2006年10月,武汉雅琪冲击甲级联赛失败。
[编辑] 方言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开始影响武汉话的语音。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声调,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经视故事会”、“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等。
[编辑] 饮食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
- 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糯米鸡、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鸭脖子、汤包、烤红薯、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剁馍、苕面窝、细粉、宽粉、汤面、清酒、蛋酒、豆浆、鸡冠饺、炒面、炒粉、炒花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瓦罐鸡汤
[编辑] 国际交流
2006年10月27日,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及夫人,和由法国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设备交通部长、外贸部长、前总理、法国驻华大使、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等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以及法国企业家和法方记者等随行人员共约200人,在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等官员的陪同下,参观神龙汽车公司总装厂,出席神龙汽车公司第二工厂奠基仪式并发表演说,出席武汉大学中法肝胆疾病研究院项目奠基仪式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竣工剪彩仪式并发表演说,参观武昌放鹰台古遗址,凭吊李白雕像。总统夫人还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3]这是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武汉市首次迎来联合国四个常任理事国(法国、苏联或俄罗斯、英国、美国)的在任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编辑] 友好城市
目前武汉共有14个友好城市[4],分别是:
序号 | 国家 | 城市 | 签字时间 | 签字地点 |
---|---|---|---|---|
1 | ![]() |
大分市(Ōita) | 1979年9月7日 | 大分市 |
2 | ![]() |
匹兹堡市(Pittsburgh) | 1982年9月8日 | 武汉市 |
3 | ![]() |
杜伊斯堡市(Duisburg) | 1982年10月8日 | 杜伊斯堡市 |
4 | ![]() |
曼彻斯特市(Manchester) | 1986年9月16日 | 武汉市 |
5 | ![]() |
加拉茨市(Galaţi) | 1987年8月12日 | 加拉茨市 |
6 | ![]() |
基辅市(Kiev) | 1990年10月19日 | 基辅市 |
7 | ![]() |
喀土穆市(Khartoum) | 1995年9月27日 | 武汉市 |
8 | ![]() |
杰尔市(Győr) | 1995年10月19日 | 杰尔市 |
9 | ![]() |
波尔多市(Bordeaux) | 1998年6月18日 | 武汉市 |
10 | ![]() |
阿纳姆市(Arnhem) | 1999年6月 | 不详 |
11 | ![]() |
清州市(Cheongju) | 2000年10月29日 | 武汉市 |
12 | ![]() |
圣珀尔滕市(Sankt Pölten) | 2005年12月20日 | 邮件互签 |
13 | ![]() |
克赖斯特彻奇市(基督城市,Christchurch) | 2006年4月4日 | 武汉市 |
14 | ![]() |
万锦市(Markham) | 2006年9月12日 | 万锦市 |
[编辑] 领事机构
- 法兰西共和国驻武汉总领事馆。领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 美利坚合众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有国家级外交协议但未建成)。[5]领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 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驻武汉百年老街(汉正街)。义务: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进行国际联合采购。
[编辑] 教育和医疗
参见武汉院校列表
![华中科技大学正门](../../../upload/thumb/8/8e/HUST%E6%A0%A1%E9%97%A8.jpg/200px-HUST%E6%A0%A1%E9%97%A8.jpg)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现拥有全日制高校35所,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武汉也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有独立研究机构100多所。
![武汉大学正门](../../../upload/shared/thumb/d/df/Wuda_entrance_gate.jpg/200px-Wuda_entrance_gate.jpg)
目前,武汉市共有三级甲等医院约20所。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等综合医院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是华中地区一流医院。
[编辑] 宗教
[编辑] 佛教
- 归元寺 汉阳翠微路
- 宝通寺 武珞路289号
- 莲溪寺 莲溪寺村51号
- 龙华寺 武珞路81号
- 古德寺 上滑坡路27号
[编辑] 道教
- 长春观 武珞路145号
[编辑] 基督教
- 荣光堂(格非堂) 黄石路,原属伦敦会
- 救世堂 汉正街,原属循道公会
- 崇真堂 戈甲营44号,原属伦敦会
- 武昌堂 民主路277号
- 感恩堂 武昌胭脂路
[编辑] 天主教
汉口、汉阳、武昌曾经是三个独立的教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传教修会。汉口总主教区为意大利方济各会,武昌教区为美国方济各会,汉阳教区为爱尔兰高隆庞传教会。
- 圣若瑟堂 汉口上海路16号(1958年在此举行天主教爱国教会首次自选自圣主教仪式)
- 圣家堂 武昌花园山2号
- 圣高隆庞堂 汉阳显正街
[编辑] 伊斯兰教
- 起义门清真寺 起义街67号
[编辑] 名人
武汉籍名人:
与武汉相关的名人:
- 孙中山,张之洞,屈原,熊炳坤,冯国璋,鲁肃,孙权,杜甫,李白,崔灏,岳飞,朱元璋,陈友谅,张居正,黎元洪,黄兴,李四光,李先念,董必武,恽代英,陈昌浩,向警予,夏明翰,李达,谭政,蒋介石,周恩来,汪精卫,项英,吴官正,江泽民,邓小平,雅克·希拉克,张国焘,毛泽东,林彪,金正日
[编辑] 注释
- ↑ 参见《湖北日报》2006年10月19日刊登的《黄鹤楼向埃菲尔塔招手 武汉成为法国投资热点》。
- ↑ 武漢十大姓
- ↑ 参见《长江与塞纳河握手 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鄂》,《湖北日报》,2006年10月28日。
- ↑ 国际友好城市一览表,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06年10月
- ↑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于1981年6月16日签订的《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关于相互增设三个总领事馆的换文》。
[编辑] 参考资料
武汉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展览相关知识简介》[M]。2004。
武汉市教学研究室。《武汉地理》[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ISBN 7543013355。
[编辑] 外部链接
前任 广州 |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27年 |
繼任 南京 |
前任 南京 |
中国首都(战时) 1937年 |
繼任 重庆(战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行政區劃(省會:武汉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