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苏省南京市 | |
---|---|
简称:宁 | |
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 罗志军 |
南京市市长 | 蒋宏坤 |
省政府驻地 | 鼓楼区 |
市政府驻地 | 玄武区 |
面积 - 总面积 - 市区面积 |
江苏省第5位 6597平方千米 4737平方千米 |
人口(2004年) -总人口 --市区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
江苏省第5位 583.60万人 501.23万人 165.21万人 418.39万人 |
中国百强城市 | 2005年列第6位 |
国内生产总值 - 总值 (2005年) |
江苏省第3位 2413亿 |
民族 | 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混居 |
电话区号 | 025 |
邮政编码 | 210000 - 211300 |
机动车牌照 | 苏A |
市花 | 梅花 |
市树 | 雪松 |
行政区类别 | 省会副省级城市 |
![]() |
|
![]() |
南京,别称金陵,中国江苏省省会,处于长江下游,是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另据中华民国相关法律,南京仍为中华民国之首都。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甚至“十朝都会”,自古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目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有着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南京还有着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以及禄口国际机场。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
目录 |
[编辑] 历史
- 史前
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年代约为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北阴阳营文化,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 先秦
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地域。前495年,传说吴王夫差在此筑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会稽郡。
- 六朝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317年-420年),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
东晋以后,宋(420年-479年)、齐(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陈(557年-589年)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南朝与此前的吴、晋合称“六朝”。
- 隋至元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唐朝初年置江宁郡,後置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今天的内桥就是南唐皇宫大内正门前的桥梁,中华路就是当时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轴线。宋朝以后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宋置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为集庆路。
- 明朝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以此为基地,逐步消灭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对手,并于1368年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朱元璋动用了巨大人力,建成全长96华里、世界最长,也是中国最高的城墙,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城墙保留至今;因而明代南京城面积达到南唐金陵城的三倍(约42平方公里):西南部市民区即南唐金陵城,东部是新建的皇宫和官衙,西北部则分布有不少军营。
1402年,朱棣(明成祖)在靖难之役中击败建文帝,夺取帝位。明成祖即位之初,仍定都南京。直到永樂十九年,在北京宫殿和保证北京供应的京杭大运河疏浚工程完工后,明成祖才宣布遷都北京(北京皇宫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仍设六部等机构。
- 清朝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为江宁。清初,江宁为江南省(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省府,康熙六年江苏、安徽分别独立建省后,直到清末,江宁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和江苏巡抚驻地苏州同为江苏省省会;同时,管辖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长期驻扎在南京,直到1780年,安徽布政使才迁往安庆,与安徽巡抚同城而治。同时,又在南京又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三府二州一厅: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海门厅。[1]
清朝的南京不仅是一个行政中心,在经济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朝廷在此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厂,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都很重视这个前朝京城,在巡游江南的行程中,南京都是视察的重点。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英军沿长江进逼南京城下,道光皇帝被迫立即下令,在下关江面与英方签订《南京条约》。1853年-1864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号“天京”。洪秀全在城内兴建了豪华的天王府。1864年因湘军收复南京的激烈战争,及湘軍在收復南京後的擄掠,南京城市几乎完全被毁。战后的南京一度极为萧条,虽然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南京被列为允许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却没有外商愿意前往经营;直到40年以后的1899年,南京仪凤门(今兴中门)外长江边的下关才正式开辟商埠。随后,在1906年和1911年,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先后通车,南京作为南北陆路和东西水路交汇的交通枢纽,得到复兴。
- 民国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於南京建立中华民国。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6月1日,公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其中第五条规定:“中华民国国都定于南京”。1929年-1937年间,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奠定了南京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2月13日南京沦陷,入侵的日本军队进行了南京大屠杀,至少30万人遇难。1940年,在南京成立了亲日的汪精卫政府。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失败,北平和谈破裂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重庆,旋迁台北。在1937年到1949年期间,由于战争因素,南京在这一时期未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
- 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京仍然保留了中央直辖市的地位,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0年1月,南京改由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仍为中央直辖市,同时政务院设有驻宁办事处。1952年恢复设立江苏省时,南京取消了直辖市的地位,改为江苏省省会。
南京在195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因素,一度较为沉寂,在“一五”、“二五”重点建设期间,均未在南京安排建设项目。但到了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的重要性又有所上升,此后陆续在此安排了一批重点企业。1989年,南京被列为中央计划单列市,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编辑] 地理
[编辑] 地形
南京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地形,境内的紫金山、幕府山、栖霞山等构成宁镇山脉西段。长江在南京从西北折向东南进入镇江,江中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秦淮河是南京最重要的地区性河流。它的南北两源分别在句容和溧水发源,在江宁方山汇合后在南京城通济门外又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流经南京城南,为著名的“十里秦淮”,出西水关与外秦淮复合后汇入长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域还包括从六合区流过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等。市区内还有玄武湖、莫愁湖、金川河等大小湖泊与河流。
[编辑] 气候
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年平均温度16度。夏季盛行西南风,最高气温达40度,号三大火炉之一(另两大火炉,重庆、武汉);冬季盛行东北风,最低气温达零下8度。南京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降水量1106.5毫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夏季和秋季还有西太平洋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
[编辑] 行政区划
南京市下辖11个市辖区和2个县。在这些区县中,共设有64个街道办事处、63个镇、1个乡。
南京市行政区划 | |
区、县级 | 街道、镇 |
---|---|
鼓楼区 | 华侨路街道、宁海路街道、湖南路街道、中央门街道、挹江门街道、江东街道、莫愁街道 |
玄武区 | 新街口街道、梅园新村街道、玄武门街道、后宰门街道、锁金村街道、孝陵卫街道、玄武湖街道、红山街道 |
白下区 | 五老村街道、建康路街道、洪武路街道、大光路街道、瑞金路街道、苜蓿园街道、光华路街道、朝天宫街道、止马营街道 |
建邺区 | 滨湖街道、沙洲街道、双闸街道、江心洲街道、南湖街道、兴隆街道、南苑街道 |
秦淮区 | 秦虹街道、夫子庙街道、红花街道、双塘街道、中华门街道 |
下关区 | 阅江楼街道、热河南路街道、幕府山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 |
雨花台区 | 宁南街道、赛虹桥街道、雨花新村街道、西善桥街道、板桥街道、铁心桥街道、梅山街道 |
栖霞区 | 尧化街道、马群街道、迈皋桥街道、燕子矶街道、栖霞街道、龙潭街道、仙林街道、靖安街道、八卦洲街道 |
江宁区 | 东山街道、秣陵街道、汤山街道、淳化街道、禄口街道、江宁街道、谷里街道 湖熟镇、横溪镇 |
浦口区 | 泰山街道、顶山街道、沿江街道、江浦街道 桥林镇、永宁镇、汤泉镇、星甸镇、石桥镇、乌江镇、盘城镇 |
六合区 | 卸甲甸街道、西厂门街道、山潘街道、葛塘街道、长芦街道 雄州镇、冶山镇、八百桥镇、横梁镇、东沟镇、龙袍镇、玉带镇、瓜埠镇、新集镇、程桥镇、竹镇镇、马集镇、马鞍镇、新篁镇 |
溧水县 | 永阳镇、白马镇、东屏镇、柘塘镇、石湫镇、洪蓝镇、晶桥镇、和凤镇 |
高淳县 | 淳溪镇、阳江镇、砖墙镇、古柏镇、漆桥镇、固城镇、东坝镇、桠溪镇 |
市辖区 | ||
---|---|---|
区名 | 面积(平方千米) | 人口(万) |
玄武区 | 73.87 | 66 |
鼓楼区 | 25.44 | 66 |
建邺区 | 88.01 | 18 |
白下区 | 26.39 | 46 |
秦淮区 | 23.01 | 24 |
下关区 | 29.08 | 29 |
雨花台区 | 134.2 | 19 |
栖霞区 | 355.34 | 39 |
浦口区 | 913.08 | 49 |
江宁区 | 1573 | 78 |
六合区 | 1484.8 | 86 |
县 | ||
悬名 | 面积(平方千米) | 人口(万) |
溧水县 | 983.45 | 40.28 |
高淳县 | 801.8 | 42.09 |
[编辑] 人口
|
|
2004年末户籍人口为583.60万人,其中市区501.23万人,全市户籍非农业人口418.39万人,其中市区400万。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12,351人。全市共有5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56%。1999年少数民族77,394人,其中回族64,82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为满族2311人,壮族533人。南京少数民族以建邺区为最多,共有13,692人,占全区人口的9.13%。
[编辑] 文化
[编辑] 方言
南京官話曾經長期是中国的官方語言,为国家标准语音。南京现在通行的是自己特有的南京话,屬於中國南方東部官話中的江淮方言。虽然历史上曾是吴语区,但现在和吴方言已经有很大不同。晋朝汉民南渡传来中原雅言,和南京本地吴音融合为金陵雅音,以后又在传承中变迁。用南京方言说相声,被称为“南京白话”,又名“南京相声”,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南京白话是最正宗的老南京话。
[编辑] 人文历史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后来又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及现在江苏省省府所在地,有着很多文化历史。很多古代著名的诗句都曾经描写过南京。
永明八年(公元409年),魏晋南北朝时代诗人谢眺,从随王赴荆州途中奉王命写《鼓吹曲》十首,《入朝曲》是其中之一。在《入朝曲》中写下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诗句。本诗写金陵帝都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在另一首《西塞山怀古》中则写到: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杜牧《泊秦淮》就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著名诗句。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曾赞叹说:“鍾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中国国父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赞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散文作家朱自清就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时代的遗痕。
北宋的范仲淹曾经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诗句,他在21岁的时候(1010年),前往南京的应天府书院 (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就读。1015年考中进士。清朝吴敬梓定居南京秦淮河畔,又称“秦淮寓客”,在南京写下了《儒林外史》。《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抄沒後才全家遷回北京。
[编辑] 艺术
南京的地方戏曲有白局、高淳的 阳腔目连戏等。
[编辑] 特产
南京板鸭、盐水鸭(桂花鸭)、芦蒿、大萝卜等
[编辑] 傳統習俗
南京的传统习俗则有爬城頭(踏太平)、食烏飯,跳五猖、長蘆龍燈(高淳)等。
[编辑] 历史古迹与文化遗产
南京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然而由于隋灭陈后将建康城邑宫苑平毁,南京现存的隋唐以前的地面遗迹甚少,只有三国时开始营建的石头城可能是南京最古老的历史遗存。位于原六朝宫苑范围的六朝松相传为梁武帝手植,距今已逾1600年,为南朝遗物。
南京现存的古代遗迹大多来自明清两朝。现存的南京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建于明太祖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南京城内城为夯土筑成,外以城砖或条石包砌。内城城墙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方形的城制,其周长据现代测量为35.267千米,至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其后20年南京城墙遭受严重破坏,现存仅三分之二。内城原有13座城门,现仅有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外郭周长约60千米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地名流传至今。位于南京城东的明孝陵是明太祖与皇后马氏合葬墓。明孝陵地面建筑大多毁于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的战火,除陵寝地宫外现仅存下马坊、四方城、神道及大金门等。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将明孝陵与北京明十三陵等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京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出发地,航行所用的宝船由位于南京龙江的宝船厂建造(现辟为宝船遗址公园)。永乐五年(1407年),即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后,明成祖赐建“龙江天妃宫”奉祀妈祖。此后郑和每次下西洋前后都要在天妃宫中祭祀。天妃宫建筑历经战火全部无存,仅明成祖撰写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幸存。2005年,南京市政府重建天妃宫。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归来敕建静海寺。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进逼南京,与清政府在静海寺内议约四次,后在下关江面的康华丽战舰上签订《南京条约》。1988年,南京市政府在原静海寺偏殿基础上复建静海寺,1990年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郑和去世后葬于南京,郑和墓位于南郊牛首山。
- 秦淮河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南京第一大河,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河畔的夫子庙,江南贡院是古代科举的考场。
- 佛寺
鸡鸣寺原名同泰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 年)。当时规模很大,有6 座大殿,九层宝塔和10余座小殿及佛堂。梁武帝为了给该寺筹措经费,4次到同泰寺“出家”,再让大臣们出钱为 他“赎身”,使该寺得钱几亿枚。谁知20年不到(546 年)该寺却遭雷击,烧毁大半。至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拆除重建,才改名为鸡鸣寺。
- 民国建筑
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都于此,在南京留下了众多的民国建筑。
在长江路、中山东路和中山北路沿线,密集地分布着国民政府各部院的行政办公大楼,包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曾为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现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地;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现为江苏省粮食厅所在地。比利时、韩国公使馆,现在是新华书店的家属楼;民国政府立法院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中华民国总统府。
颐和路附近的公馆区也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位于颐和路38号的一处民国建筑为三层西式小楼,纯以立方体为建筑语言,是汪精卫的公馆。位于白下区利济巷2号的一处建筑,是日军侵华时期设立的慰安所遗址。
位于长江路东段,汉府街偏北的梅园新村30号、35号和17号,紧临中华民国总统府东150米,是当年国共谈判,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办公原址。1946年 5月至 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中国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
在南京的众多民国建筑中,大学校园也是其中突出的景观。2006年,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后两所为教会大学)3所大学校园遗址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山陵
1929年6月1日,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奉安于面积共八万余平方米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很多著名人士都專程到紫金山下,拜謁中山陵。 2005年4月27日,連戰及夫人和其他中國國民黨成員到南京,他是五十六年來第一位拜謁中山陵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隨後,2005年5月7日上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領親民黨大陸訪問團也參拜了中山陵。2005年7月8日,新黨主席郁慕明在南京中山陵向孫中山先生坐像敬獻花環。2006年11月15日,孫中山先生孫女孫穗瑛女士拜謁中山陵,代表海外親友團向孫中山塑像敬獻花籃並行三鞠躬禮。
[编辑] 交通
[编辑] 市内交通
- 道路交通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特聘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和古力冶为顾问,于1929年制订了一部《首都计划》。《首都计划》确定并实施的道路骨架至今仍是南京的主要城市干道。南京市内现有公路里程230公里,密度为3.38公里/平方公里。南京市拥有较为便捷的公交网络,目前由四家公司运营(总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和新城巴士),有170多条线路通达城市主城区所有部分。
- 轨道交通
南京地铁一号线于2005年9月3日试运行,一年后转入正式运营。二号线业已动工。根据规划,到205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10条地铁线、四条轻轨线构成共计433公里的网络。
[编辑] 城际交通
南京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和长江下游流域的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 公路
南京有60多条国道和省道连接中国其他区域。有沪宁、宁合、宁杭、宁通、宁连等高速公路。南京都市圈建设宁扬(州)、宁镇(江)、宁淮(安)、宁蚌(埠)、宁合(肥)、宁芜(湖)、宁杭(州)和宁高(淳)等8条运输通道。
- 铁路
京沪铁路(北京至上海)、宁西铁路(南京至西安)、宁芜铁路(南京至芜湖)和宁启铁路(现只到南通)交汇于南京,使南京成为连接华北、华东和华中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规划中的南京南站将成为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中转站。规划中的城际铁路还包括宁杭铁路(南京至杭州)、宁淮铁路(南京至淮安)、宁宜铁路(南京至安庆)。
- 航空
禄口国际机场距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为35.8公里,目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总体规划为年飞行36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2004年实际旅客接待量457.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8万吨。目前机场有85条国内国际航线,国际客运航线目的地有日本、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等地,货远航线目的地有韩国、新加坡、泰国、美国、荷兰等地。
- 水运
南京港是江苏省第二大的内河港口,2004年吞吐量1.18亿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为近50万标箱。港区全长98公里,有64个泊位,其中16个可停靠万吨级船舶。南京港同时是长江沿岸第三大(位列上海外高桥,苏州之后)的集装箱港。
[编辑] 经济
[编辑] 工业
南京的工业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生物制药、食品饮料、仪器仪表等产业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85.02亿元,增加值810亿元,利税总额350亿元,利润总额200亿元。
[编辑] 商业
[编辑] 财政
2004年南京市财政总收入403.65亿元(新口径),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88亿元。
[编辑] 著名企业
- 熊猫电子
- 扬子石化
- 金陵石化
- 跃进汽车
- 江南光电
著名的私营企业有雨润、太平洋建设、苏宁电器、五星电器、宏图三胞、金盛、斯威特、力联、石林、福中、天地等。
[编辑] 体育事业
1933年,南京曾举办第五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当时国民政府为此在灵谷寺南特别兴建了一座可容纳六万人的中央体育场,号称远东第一。2005年,南京又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目前南京市内的著名体育馆有:
- 南京奥体中心
- 五台山体育中心
- 龙江体育馆
而南京市内著名体育俱乐部有:
[编辑] 南京名人
中国历史上,有廿位状元都是南京出身。而许多历史名人更与南京过一段渊源,如王羲之、王昌龄、曹雪芹、孙中山等。以南京命名的名人群有:
[编辑] 旅游

南京作为历史古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近年来,又修复,开发了很多景点。南京的总统府,中山陵等是海外华人经常游览的地方。2004年南京旅游总收入达到32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旅游创汇达5.1亿美元。2004年末,全市拥有4A级旅游景点5个,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13家,其中五星级宾馆8家,各类旅行社三百余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7家。
[编辑] 代表景点
- 夫子庙:即孔庙,六朝至明清为南京最繁华的地方,现已改造为中国最大的仿古街市。
- 新街口:位于南京市中心,中华民国时代发展为商业区,号称“中国最大的购物消费圈”。
- 玄武湖:位于市区东北部,明朝时为禁地,湖周建有围墙,湖内岛屿上存放黄册档案,号称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设有玄武湖公園。
- 莫愁湖:位于南京市区西部水西门外,古称“金陵第一名湖”。
- 大报恩寺琉璃塔: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景观之一,毁于太平天国,现拟议重建。
- 阅江楼:六百年“有记无楼”传奇楼。
- 明城墙: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墙。
- 明孝陵:(世界文化遺産)明朝皇家陵墓的始祖,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陵寝。
- 中山陵: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陵寝,中国最宏伟的现代陵墓。1990年代以前,是免费参观。现在开始收费。
- 美龄宮:地处紫金山,是当时蒋介石和夫人宋美玲居住的地方。
- 灵谷寺:国民政府于灵谷寺址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今更名灵谷公园。
- 无梁殿:该殿建成于明初,是中国国民政府供奉阵亡将士牌位的地方。
- 鸡鸣寺:南京著名古寺,建于南朝粱武帝时期,有“南朝第一寺”之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
- 台城:位于鸡鸣山北,为东晋和南朝的宫殿和台省所在地。现存一段明朝修建的古城墙。
- 静海寺:中国古代外交史和近代外交史重大事件的见证化身,建有郑和下西洋主题的郑和纪念堂和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题的静海寺纪念馆
- 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朝天宫:江南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 中华门:中国最大的古城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
- 瞻园:著名江南园林。设有太平天国歴史博物館。
- 煦园:著名江南园林。
- 江南贡院: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现为世界唯一的科举考试专门博物馆。
- 总统府:中华共和的象征建筑,含原临时大总统府、两江总督署总督府遗址。设有中国近现代历史博物馆。
- 菊花台:菊花台烈士陵园,埋葬着中华民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的九位爱国志士。
- 雨花台:雨花台烈士陵园
- 北极阁: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摇篮。
- 栖霞山:地处栖霞区,以枫叶最著名,山脚有古刹栖霞寺。设有栖霞山公園。
- 燕子矶: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石直立,如燕子凌空,是观赏江景的胜地。
- 紫金山:又名钟山,山势险峻壮观,如龙蟠之势,古迹名胜众多。
- 清凉山:又名石头山。
- 石头城:在南京市区西北清凉山之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系自然山岩凿成,吴朝孙权在原址筑城。俗称“鬼脸城”。
- 秦淮河:相传为秦始皇为泄金陵王气而开凿,其中位于市区内的一段河道自三国至明清时期一直为繁华之地,被誉为“文化之河”。
- 胥河: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
-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京市境内唯一的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并与珍珠泉风景区、汤泉风景区相邻。
- 其他景点列表
中山植物園 南京長江大橋 中山門 紫金山天文台 航空烈士公墓 徐達墓 李文忠墓 梅園新村紀念館 明故宮 鼓楼 九華山公園 白馬公園 紅山森林動物園 烏龍潭公園 国防園 阮籍墓 南京民俗博物館 渡江勝利紀念館 珍珠泉 南京長江二橋 将軍山 南唐二陵 鄭和墓 陽山碑材 南京古猿人洞 隆昌寺
[编辑] 金陵四十八景
南京最早有“金陵八景图”、“金陵二十名胜”、“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等说,其中“金陵四十八景”流传最广。“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最早起于明代,清初高岑曾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前仅存半余。现代南京曾经进行过新景点评选活动,包括1983年评选的新金陵四十景,2004年评选的新金陵四十八景。
[编辑] 教育
[编辑] 基础教育
- 中等教育与中学:著名中学有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中华中学等。历史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廖世承的主持下,奠定了中国现代中等教育的范本。
- 初等教育与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对中国现代初等教育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小学。
- 启蒙教育与幼儿园:1923年由陈鹤琴创办的鼓楼幼稚园(鼓楼幼儿园)是中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
[编辑] 高等教育
早自汉代,江东私学已经比较发达。吳永安元年(西曆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創立國學,东晋、南朝时设太學。明南京國子監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學府;金陵非京都時代由中央學府改作南京府學,1650年明國子監改為清江寧府學;1902年江寧府學停办,筹办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改名两江师范学堂,1912年停办;民国成立后,1914年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后先后改名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此外,宋初设立明道书院、茅山书院,清代设有钟山书院、惜阴书院,清末又开办了江南实业学堂、江南武备学堂、江南陆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金陵工艺大学堂等新式学堂。民国时期,美国基督教多个教派在南京联合开办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高等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原南京大学合并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及其他院校的一些院系,成立了多所高等院校,如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此外,还有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校。
[编辑] 宗教
- 佛教
南京在南朝时,佛教已经相当兴盛,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虽然经过太平天国和红卫兵的大力破坏,南京仍然拥有以下著名的寺庙:
- 基督教
南京是中国基督教的全国性中心之一,拥有2所神学院:唯一在全国招生的金陵神学院,以及江苏圣经专科学校;印刷圣经的爱德印刷公司和基督教社会服务机构爱德基金会也都设在南京。全市可统计的基督教信徒为15万人。以下是最重要的几处聚会场所:
- 圣保罗堂 太平南路396号,原属圣公会
- 莫愁路堂 莫愁路390号,原名中华基督教会汉中堂
- 江苏路堂 江苏路60号
- 鼓楼头条巷聚会场所(地方教会) 北京西路2-2号
- 太平南路聚会场所(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太平南路396号
- 天主教
天主教在南京虽然信徒人数不足1万,但是却拥有400多年的历史(由利玛窦开辟),并且以南京为中心的天主教南京教区,集中了江苏省一半以上的天主教徒。
- 圣母无染原罪始胎堂 石鼓路112号
- 伊斯兰教
南京是东南沿海各省回族最为集中的城市,约有8万人,这个人数约为全江苏省回族人民的一半。
- 三山街净觉寺 升州路28号
- 吉兆营清真寺 吉兆营43号
[编辑] 饮食
南京的飲食以金陵菜(京苏菜),清真菜著名,此外有多種南京小吃,著名的食物包括:
[编辑] 知名餐廳
- 绿柳居菜馆:创建于清末民初(1921年),因座落于秦淮河畔桃叶渡的绿柳中,故名“绿柳居”。
- 刘长兴面馆:建于清朝末年,创始人刘国发原是制售馄饨的活动摊贩,后来在马巷口购一间门面,1935年就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面馆,拥有店房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摆台50张。制作的面点具有江苏风味。现有多家分店。
- 马祥兴菜馆: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开业,原设于南京市雨花台,中华门外米行大街,1958年迁至中山北路,原由河南孟县回民马思发创办,其子马盛祥继业后,取名为"马祥顺饭铺",民国初期以经营"牛八样"清真菜为特色,20年代末,主要名菜有"美人肝"、"松鼠鱼"、"凤尾虾"、"蛋烧麦"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为该店题写"马祥兴"匾额。国共和谈时期,周恩来应张治中邀清曾在该店用餐,主要名菜有"松鼠鱼"、"八宝葫芦鸭"、"芙蓉鸡片"等。
[编辑] 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名称 | 国家 | 结好日期 |
名古屋 | ![]() |
1978年12月21日 |
圣路易斯 | ![]() |
1978年11月2日 |
佛罗伦萨 | ![]() |
1980年2月22日 |
埃因霍温 | ![]() |
1985年10月9日 |
莱比锡 | ![]() |
1988年5月21日 |
墨西卡利 | ![]() |
1991年10月14日 |
利马索尔 | ![]() |
1992年9月24日 |
大田 | ![]() |
1994年11月14日 |
伦敦 | ![]() |
1997年5月7日 |
珀斯 | ![]() |
1998年5月15日 |
布隆方丹 | ![]() |
2000年3月22日 |
巴兰基亚 | ![]() |
2001年6月4日 |
马六甲州 | ![]() |
2002年 |
阿尔萨斯大区 | ![]() |
|
上塞纳省 | ![]() |
|
休斯敦 | ![]() |
[编辑] 参考资料
- 《南京史话》,蒋赞初,南京出版社,ISBN:7806141596
- 《南京商贸史话》,后文洙,南京出版社,ISBN:7806144617
- 《南京的建筑》,潘谷西,南京出版社,ISBN:780614160X
- 《名人与南京》,陈安吉,南京出版社,ISBN:7806143157
- 《南京地名趣话》,吕武进,南京出版社,ISBN:7806143130
- 《邮票与南京》
[编辑] 外部链接
前任 大都(北京) |
中国首都 1368年-1420年 |
繼任 北京 |
前任 北京 |
中国首都 1928年-1937年 |
繼任 武汉(战时) |
前任 重慶 |
中国首都 1945年-1949年 |
繼任 广州 中华民国 |
繼任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编辑] 参考文献
- ↑ 清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行政区划(省会:南京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