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巴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龍巴士(1933)有限公司(簡稱九巴)為「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在香港專營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現任董事總經理是何達文。
目录 |
[编辑] 歷史
九龍巴士公司的前身為九龍汽車,於1921年成立。當時開辦2條巴士路線:尖沙咀←→深水埗及油麻地←→九龍城,只有九部巴士行走2條路線。20年代末期,九巴由中美運輸公司接辦一條旺角至元朗的長途巴士線,編號為9號線,成為九巴首條服務新界路線,直至30年代,已有80輛巴士行走10多條路線。
1932年5月,殖民地政府重整香港公共交通服務,批出2個巴士服務專利權-香港島以及九龍/新界,後者由九巴獲當時香港政府給予專利權,1933年4月13日,鄧肇堅、雷瑞德、雷亮、譚煥堂和林明勳等人為九巴建立公司架構,九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11日地區專利生效,九巴接辦當時中華汽車及啟德巴士公司經營的多條九龍及新界路線。公司成立初期,以106部小型單層巴士行走。當時的單層巴士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站停車。
1941年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當時九巴共營運17條路線,車隊數字更增至140部。但後來因為被日軍徵用所有車輛,所以巴士服務幾乎被迫暫停。1945年二次大戰過後,九巴只能維持兩條巴士線的服務。在1946年2月,九巴改裝二手軍車及貨車成為載客車輛,並取消座位等級制,以求盡快恢復提供巴士服務。
1949年,九巴率先由英國引入首批20部載客量較高的雙層巴士─「丹拿A型」雙層巴士,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客量。並為當時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雙層巴士,從此香港的巴士服務趨向以雙層巴士為主力。
1972年可謂九巴的轉捩點。香港海底隧道於該年正式通車,一向提供九龍及新界巴士服務的九巴,首次開進香港島。
1972年,九巴革新乘客付車資的方式。早年的巴士設有售票員和稽查員各一,在車上來回走動。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客要補票。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的車資或有不同,視乎車程的長短決定。因為巴士車頭及車尾都有閘門供乘客自由上落,有些乘客上車後,在售票員還沒到來之前已經到站下車,便不用付錢買票。為了減少逃票的情況及削減人手,經過多個月的測試,九巴自1972年起,正式採用一人控制模式,即在巴士車廂近駕駛室位置裝上錢箱,由司機兼任稽查員的職務,監察每位乘客是否在錢箱投入足夠的車資。此後,不論車程長短,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須於車頭前門上車,並立刻繳付劃一的車資。
1980年11月11日,新鴻基地產宣佈收購九巴在股票市場內的股份,引起收購戰。11月17日,新鴻基地產收購九巴成功,並持有九巴共39.5%的股份。
1980年代,隨着地下鐵路通車及九廣鐵路日漸普及,九巴亦着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1989年起為方便乘客,數條以M字尾的九巴路線,亦容許乘客以通用儲值票付款。同期,業務高速發展。1981年新鴻基地產收購九龍汽車 (1933) 有限公司部分股權。1982年更首次開辦市區特快巴士線(即號碼以X字作結的路線)14X及15X,以接近點到點的行走方式,吸引更多市民選乘九巴。經過多年與生產商合作的試驗,九巴於1988年首次引入首部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匹克」型11米空調巴士,使香港的巴士服務進一步提升。
1990年代,為了建立企業形象,九巴開始改稱司機為「車長」,並在駕駛室旁車頂的位置加上一塊綠色塑膠牌子,寫上車長的名字及編號。另一方面,社會環保意識提高,九巴遂於1992年率先引入裝上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歐盟1型」環保引擎的巴士,在1996年引入「歐盟2型」巴士。
1996年,九巴全資附屬公司龍運巴士有限公司,獲當時香港政府批出專營權,營辦北大嶼山及赤鱲角新機場的巴士路線,並於翌年開始投入服務。對九巴而言也是一個創舉,因為首次有來自大嶼山以外的巴士行走。同年九巴亦引入低地台巴士-「丹尼士飛鏢」型單層巴士,方便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
1997年,耗資100億港元興建的青嶼幹線正式通車,5月至6月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觀光。九巴遂於假日特別加開兩條觀光路線X31及X32,分別由荃灣碼頭及葵芳地鐵站出發,途經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後,不駛入東涌新市鎮原車折返,以一償市民參觀青嶼幹線「遊車河」的心願,這可算是香港巴士史上的第一次。與此同時,九巴引入全球首款雙層低地台巴士-「丹尼士三叉戟」型雙層巴士,方便巴士公司在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和大載客量之間作出平衡。
1998年,九巴成立全資附屬公司陽光巴士有限公司,專門提供屋村巴士、員工及學童接送專車、購物商場穿梭巴士等各種非專利巴士服務。該公司現時為香港其中一間最大的巴士租賃服務公司。
1999年,九巴曾經與香港商業電台合作,在巴士上安裝收音機設施,播放商業二台節目,到一段時間後則播放香港電台二台節目。
2000年,使用智能卡「八達通」繳付車資已經非常普遍,九巴於同年4月完成為整個車隊裝上八達通卡閱讀器。同年11月25日,九巴率先引入「路訊通」系統(前稱「資訊娛樂共同睇」),乘客可透過已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收看資訊及娛樂節目;但亦有乘客視為騷擾。
2001年,九巴沙田車廠於11月取得ISO 14001品質證書 ─ 環保管理體系,成為香港巴士運輸業內首間獲得此殊榮的車廠。
2002年,九巴再次通過ISO品質認證,成功將所有ISO 9001:1994證書升級至ISO 9001:2000版本。同年10月九巴獲得《福布斯 Forbes》雜誌頒發美國以外地區「200家營業額10億美元以下的傑出企業」殊榮。
2002年10月,九巴於藍田地鐵站內的42C線巴士總站月台,興建全港首個空調候車亭。該候車亭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密封設計,並裝有恆溫式空調系統,由獨立系統供應鮮風,讓乘客在空氣清新、寧靜舒適的環境下等候巴士。亭內裝設了一組多媒體資訊系統,裝設了一組電子屏幕顯示屏,詳細列出下一班巴士的開車時間、路線與票價等資料。
2003年9月,九巴於尖沙咀廣東道新港中心外裝設全港首個數碼巴士站,該巴士站配備電腦螢幕,提供交通及旅遊資訊;同年11月,九巴新荔枝角車廠取得ISO 14001品質證書。
2006年5月,九巴引入配新款歐盟四型引擎的巴士,車牌分別為MJ 2927(ATEU1)及MF 5119(AVD1)。
2007年2月,九巴引入一輛「歐盟4型」巴士,型號為世冠 Scania K95/K310UD6x2。
[编辑] 重大意外
九巴在服務市民的七十多年間,曾發生不少嚴重意外。
1977年2月25日,一輛行走大角咀碼頭至元朗的51線亞比安VT23型單層巴士(L288)在石崗撞斃一名騎單車的青年後,衝入一間超級市場,並爆炸起火,造成6人死亡,22人受傷。
1980年12月1日晚上,一輛行走佐敦道碼頭至上水的70號線勝利二型雙層巴士(G217)在彌敦道右轉入窩打老道時全車翻側,1死55傷。
1981年8月23日晚上,一輛行走屯門大興邨至荃灣地鐵站的66M線勝利二型雙層巴士(G94)在屯門公路與救護車(A213)相撞,救護車其後着火爆炸,除了一名救護員從救護車拋出車外得以生還之外,車上的救護員、司機及病人當場死亡。
1982年11月14日晚上,一輛行走荃灣地鐵站至屯門市中心的勝利二型雙層巴士(G440)在小欖附近失事翻側。由於當時路面濕滑,巴士翻側之後,一邊車身貼著路面滑行再撞向燈柱,一名乘客死亡,109人受傷。
1986年3月13日,一輛行駛筲箕灣至美孚的102線丹尼士巨龍巴士12米巴士(3N50),在英皇道近芬尼街衝上安全島,撞倒一批等過馬路的行人,2人死亡,6人受傷。
1986年11月5日上午,一輛行駛屯門蝴蝶邨至元朗的61A線勝利二型巴士(G470)在屯門由鳴琴路右轉入石排頭路時翻側,翻側時更壓著一些途人,結果造成5人死亡,58人受傷;死者包括一名途人。
1987年9月1日,一輛利蘭奧林匹克巴士(S3BL185)行走72X時在吐露港公路近沙田馬場撞向貨車,造成1死23傷,死者是該巴士上的一名乘客。
1994年7月,一輛平治O305巴士(ME7)在屯門公路撞向一輛拋錨的丹尼士巨龍巴士(俗稱密籠),密籠車尾右邊車身被撕開,並出現一個洞,ME7上層車頭損毀十分嚴重。
1994年12月13日上午,一輛行走九龍城碼頭至美孚的6C線丹尼士巨龍12米雙層巴士(3N106)在深水埗元州街及欽州街交界撞向一輛行走蘇屋往北角112線的中巴的利蘭珍寶(LF213),3N106的車長被拋出車外後再被3N106輾過死亡,另13人受傷。
1998年3月3日下午,一輛行走觀塘碼頭至大埔中心之74X線富豪奧林比安12米雙層空調巴士(3AV142),在吐露港公路近大埔滘撞向一架停在路肩和慢線之間的「死火」貨櫃車,巴士部分左邊車身被削開,17名乘客受傷。
1999年2月2日下午,一輛行走59X線的富豪奧林匹克巴士(車牌GK2586)超速,在龍門路撞向泥頭車,29人受傷。
2001年9月8日下午,一輛行走馬鞍山市中心至紅磡碼頭的85C線的丹尼士巨龍12米雙層空調巴士(3AD7),在大老山隧道往九龍方向的管道內,撞向前面的電單車、兩輛貨車和另一輛行走恆安邨至觀塘翠屏道的89C線富豪奧林匹克巴士12米雙層空調巴士(3AV296),造成2死17傷。
2003年7月7日下午,一輛行走愉翠苑至彩園邨73A線的丹尼士巨龍11米雙層巴士(S3N125)在大埔廣福路與南運路交界,疑因車長誤認燈號,在十字路口攔腰撞向一輛中型貨車。巴士車頭嚴重損毀,上層前排三名乘客更連同座椅被拋出車外受傷。
2003年7月10日早上,一輛行走麗瑤邨至天恆邨之265M線的Neoplan Centroliner雙層巴士(AP69)在屯門公路被一輛貨櫃車撞至欄杆後,不久即從高達六十米山坡墮下,車長及20名乘客死亡,另造成20名乘客受傷。(參見: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2003年10月18日下午,一輛行走屯門山景邨至灣仔會展之961線富豪奧林比安11米雙層空調巴士(AV253),在西九龍快速公路近奧海城二期對出失事撞向中央分隔石壆後全車翻側,並擱在石壆上,車長及36名乘客受傷。
2006年7月17日,一輛行走旺角火車站至屯門兆康苑67X線的丹尼士三叉戟巴士(ATR101)沿葵涌道往屯門方向行駛時,撞向一輛「死火」停下的貨櫃車,擋風玻璃整塊飛脫,上層前排3名乘客被拋出車外墮地重創,造成1死15傷。
2006年10月17日,一輛行走九龍地鐵站至上水270A線的超級奧林比安12米空調巴士(3ASV378)在窩打老道45號對開,失控撞斷交通燈及欄杆,剷上行人路。巴士上層與大廈的簷篷產生嚴重撞擊,上層支架及窗門當場折斷並散佈地上,車頂被撞至向後移位。事件造成1名途人(該途人是DHL速遞員)死亡,12人受傷。
2007年2月17日,一輛行走天瑞邨至葵芳地鐵站69M線的富豪奧林比安12米雙層空調巴士(3AV86),在元朗大欖隧道,往荃灣方向的收費亭前,撞向前面的一輛貨櫃車尾。巴士上層左面玻璃嚴重損毀,部分座椅外露,上層更有坐椅飛脫。一名在巴士上層被拋出車外的男乘客死亡,另外有13人受傷。
2007年2月20日,一輛行走麗港城至荃灣(如心廣場)40線的富豪奧林比安11米雙層空調巴士(AV358),在觀塘開源道迴旋處失控,撞向地鐵站下柱躉外牆,司機及一名乘客受傷送院。巴士車頭損毀,55歲司機被困,由消防員救出時昏迷;巴士下層一名64歲乘客亦受傷。兩人送聯合醫院治理。
[编辑] 路線
九巴現時營運四百多條路線,當中包括九龍區路線、新界區路線、過海路線、馬場路線及通宵路線。至於機場及北大嶼山路線,則由附屬公司龍運巴士營辦。
[编辑] 車隊及車廠
截至2006年12月4日,九巴(不包括龍運巴士)擁有的巴士數目為4,029部,是全球最大型的私營公共巴士公司之一,當中91.3%為空調巴士,空調車隊中95.8%以上的巴士是空調雙層巴士。受到運輸署的「鐵路為主」政策,九巴的車輛配額不斷減少,由二千年起,巴士數目而下跌超過二百輛。
- 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1792部
- 非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1811部
- 單層空調巴士:156部
- 雙層非空調巴士:270部
九巴為方便分配及管理大的車隊,故把車隊分配位處九龍及新界的四個車廠,並以不同的英文字母(K, L, S, U)區分。九巴把分別這些廠房的貼紙張貼於前右方的玻璃。九巴車廠的分類為:
- K: 九龍灣車廠,分支為KLBD-KLB(九龍灣)及KLBD-TKO(將軍澳)
- L: 荔枝角車廠,分支為LCKD-LCK(荔枝角)及LCKD-TSYI(青衣)
- S: 沙田車廠,沒有分支
- U: 屯門車廠,分支為TMD-TM(屯門)、TMD-UL(元朗)及TMD-SHUI(上水)
除此之外,九巴還有若干停車場及入油站,例如大埔停車場。
由2006年起,九巴開始引入配有符合歐盟4型引擎的新型巴士。
[编辑] 文化
在香港亞洲電視的《八號巴士站站情》曾經以九巴的8號巴士線為電視劇的情節內容之一。
[编辑] 有趣小資料
九巴班次最頻密的是路線273號(華明 ↺ 粉嶺火車站),班次最密的時候,每1分鐘便有一班巴士開出。全車行車時間14分鐘,用車為10輛。其次的是過海隧道路線681號,來往馬鞍山市中心及中環,班次最密的時候,每2分鐘便有一班巴士開出。班次最疏的全日路線是94號(西貢 ↔ 黃石碼頭),每30-35分鐘開出一班。
九巴行車里數最長的路線是373A線,來往華明及灣仔會展新翼經上水、西區海底隧道(三號幹線),行車里數52.3公里;其次則為373,來往上水廣場及上環經聯和墟、東區海底隧道,行車里數50.2公里;最短的路線則為來往大埔廣福邨及大埔墟火車站的K18線,只長1.3公里;最短的循環線則為71B線(富亨總站 ↔ 大埔中心),全程循環行車里數只有2.3公里,即平均單程1.15公里;最長的循環線則為85M線(錦英苑 ↔ 黃大仙),行車里數30.6公里。
至於最昂貴的路線,是869號線(沙田馬場 → 天水圍市中心),全程要港幣$38。僅次於869的分別是802、807和811,全部都是$34.2。反之,最便宜的同樣是71B號線,僅需$1.6。
最多車輛行走的巴士路線是74X(大埔中心 ↔ 觀塘碼頭),該線使用35架雙層巴士,繁忙時間每3分鐘便有一班巴士開出。但歷史最高紀錄保持者則是269C線(天水圍市中心 ↔ 觀塘碼頭),共使用48架巴士行走,繁忙時間每3分鐘便有一班巴士開出。最少車輛行走的是7M(樂富 ↔ 竹園邨)、71B(富亨總站 ↔ 大埔中心)、94(西貢 ↔ 黃石碼頭)、99(西貢 ↔ 烏溪沙站)等線,只有2架車。歷史最低紀錄亦是94及99線,兩線曾經共用同兩架車行走。
行車時間最長的是70線(佐敦(滙翔道) ↔ 上水總站)及63X線(天慈總站 ↔ 佐敦(滙翔道)),單程全程行車時間皆為105分鐘;70線每20-30分鐘開出一班,63X線則為每12-25分鐘開出一班。
而一程車行走得最多收費隧道的是170線(沙田(火車站) ↔ 華富(中))途經獅子山隧道,紅磡海底隧道及香港仔隧道,全程收費為$15.3,為九龍巴士有限公司及城巴有限公司的聯營路線。
屯門車廠前身是元朗車廠,英文名則是Un Long Depot(Un Long 是元朗古舊拼音),故廠房代號是U。
[编辑] 參閱
[编辑] 外部連結
|
||
---|---|---|
人物: | 郭得勝家族 | 郭得勝 | 郭炳湘 | 郭炳江 | 郭炳聯 | |
公司: | 載通國際 | 數碼通 | 西田百貨 | 啟勝管理 | 康業物業 | 新意網 | |
住宅: | 清水灣半島 | 君匯港 | 東港城 | 倚巒 | 凱旋門 | 皇府山 | 奕翠園 | 爵悅庭 | 農圃道18號 | 將軍澳豪庭 | 維景灣畔 | 深灣軒 | 珀麗灣 | 寶翠園 | 宇晴軒 | 華景山莊 | 新時代廣場 (YOHO Town) | 新屯門中心 | 新元朗中心 | 昇悅居 | 灝景灣 | 曉峰園 | 東堤灣畔 | 海堤灣畔 | 帝堡城 | 帝琴灣 | 新翠花園 | 好運中心 | 雅典居 | 愛琴海岸 | 駿景園 | 聚康山莊 | 半島豪庭 | 將軍澳中心 | 禮頓山 | 浪翠園 | 欣廷軒 | 曉暉花園 | 卓爾居 | 怡峰園 | 瑜翠園 | 海欣花園 | 曼克頓山 | 窩打老道8號 | 綠怡居 | 帝濤灣 (浪琴軒/海琴軒) | 曉峰閣 | 帝景園 | 帝庭園 | |
辦公室: | 國際金融中心 | 中環廣場 | 新鴻基中心 | 海港中心 | 世界貿易中心 | 新城市中央廣場 | 創紀之城 | 新世紀廣場 | 新都會廣場 | 新城市商業大廈 | 上水廣場 | |
商場: | apm | 創紀之城第一、二期 | 世界貿易中心 | 東港城 | 新翠商場 | 新世紀廣場 | 新城市廣場 | 新城市中央廣場 | 大埔超級城 | |
酒店: | 帝苑酒店 | 帝都酒店 | 帝京酒店 | |
中國內地物業: | Beijing apm | 上海中環廣場 | 上海名仕苑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 中山奕翠園 | |
發展中項目: | 創紀之城六、七及八期 | 萊茵港 | 環球貿易廣場 | 葡萄園 | 天璽 |